《我不是汉献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不是汉献帝-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杀A跣凑瘴迩Р阶浼右磺锉呐渲茫绻质厮目ぃ芨帕跣黄鸹爻ぐ驳囊簿臀迩Р阶浼右磺锉

    刘协拿下了陇西、南安、广魏,分别派郝昭、庞德、徐晃三人率兵驻守,至于安定,刘协打算从吕布那里借张辽过来驻守,至于吕布的并州军,刘协需要他们暂时留在冯翊郡防备匈奴人。

    这样一来,能够随刘协回京的人马就变成了一万步卒及两千骑兵。黄忠依然驻守汉中,在护送刘协返回长安之后就会率部返回汉中,所以长安的人马依旧是五千步卒加一千骑兵,不会让吕布感到不安。

    可就在刘协启程返回长安没多久,半路上刘协收到了贾诩命人送来的报告。刘协虽然看不上董承这个人,但也没有刻意去针对他。可惜这人不识好歹,偏偏要自作聪明,被人当枪使了还不自知。贾诩的信中虽然还没查清董承的同谋是谁,可刘协却几乎第一时间就认定了曹操。没有理由,就是直觉。

    河北袁绍正忙着将公孙瓒赶尽杀绝,而且他也不想将刘协这个天子请回去做“太上皇”。而南阳袁术正惦记着自己当家作主,更不可能把刘协“请”回去给自己添堵。荆州刘表在讨董的时候他都做了缩头乌龟,这时候又怎么会有胆干这事。至于其他诸侯,要么自顾不暇,要么鞭长莫及,可能性也不大。

    唯有兖州的曹操,要战略眼光他有,要胆子他同样也有,而且他目前的处境也不是很妙,夹在袁家两大势力中间。现在河北袁绍是没时间找曹操的麻烦,可一旦等他彻底摆平了公孙瓒,肯定会不留情面的对曹操下手。或者他会将曹操当做自己对付袁术的马前卒,可不论是那种结果,都不是曹操愿意接受的。

    兖州想要走出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至少有天子在手,其他诸侯就不敢轻易对付曹操,而曹操却可以借天子之名远交近攻,扩张自己的势力。

    没有证据,那就没办法昭告天下,不过刘协也不打算在这时去找曹操的麻烦。兖州四战之地,朝廷此时无力东进,留下曹操这根搅屎棍,中原想要安定下来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董承这一动手,也给了刘协整顿朝堂的机会。

    刘协一直想要对朝堂的百官进行一次清理,施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只是当初为了稳定局势,刘协也不能闹得人心惶惶。而现在,正好借董承这事清理掉一些朝中能力平庸却占据着高位的人。

    清理并不等于杀戮,刘协可不想给人留下卸磨杀驴的印象。你们不是想要权吗?那就给你们一郡之权,只不过想要留在关中那是不可能了。此事刘协还需要好好思量,暂时按下不表。

    打胜仗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已除,原本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关中百姓可算是松了口气,对天子刘协的认可也跟着上了一个阶段。民心一稳,各地的民生也就稳步恢复,刘协看着沿途的百姓安居乐业,心里也是忍不住一阵高兴。

    百姓安稳,就意味着自己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兵员、钱粮,而想要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这两样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

    回到长安,刘协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在大宴群臣,犒赏三军之后,刘协留下了蔡邕。蔡邕原本以为刘协是打算跟自己说如何处置董承的事情,却不想刘协只字未提,而是拿出了在回长安路上所构想好的人员任职名单。

    陇西郡守管宁,广魏郡守钟繇,安定郡守荀攸,这三郡都是需要设立郡守的地方,蔡邕倒是没有反对,可对要调荀彧、法衍入朝为官一事有些犯难。荀彧是有名望,但毕竟为官刚刚一载,这入朝就为司徒,是不是有些拔苗助长?而法衍虽然有才,可德行有亏,让他出任御史大夫,朝中恐怕会有诟病。

    “圣上,调荀彧入朝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荀彧虽有才,但资历不足,而且初来就登高位,是不是有些不妥?至于法衍,人虽有才,但过去德行有亏……”蔡邕小声反对刘协道。只是刘协却早料到蔡邕不会爽快同意,不等蔡邕把话说完,就摆手打断道:“文若有才,可称当世萧何,朝廷用人当能者上、庸者下,岂能以资历定官位。蔡先生,在朕看来,素尸裹位者比那些谋朝篡位者更加可恶。此事不定再议,荀彧必须入京,而且必须是司徒。”

    “……那法衍呢?”蔡邕不是王允,要是刘协敢这么对王允说话,倔老头敢跟刘协吹胡子瞪眼拍桌子。可刘协对蔡邕有救命之恩,而蔡邕的性子也有些偏软,见刘协坚持,便没有再说荀彧的事情,转而问起了法衍。

    “法衍……与管宁对调,由他出任陇西郡守。”刘协想了想,对蔡邕说道。

    “那汉中呢?”

    “由阎圃接任。”

    “……那圣上打算如何处置董承?”

    听到蔡邕这个询问,刘协愣了愣,看了看蔡邕反问道:“蔡先生以为朕该如何处置此人?”

    “这个……董承毕竟是外戚,虽心怀歹念,但终归没有酿成大祸,而且他也是董太后的侄儿……这个,还请圣上自行决断。”

    “……蔡先生还真是厚道人。”刘协见状笑了笑,沉思了片刻才对蔡邕说道:“蔡先生,其实朕在回长安这一路上,也想过该如何处置董承。按照汉律,董承必死无疑。可就如你所说的,他是朕祖母的侄儿,看在祖母的面上,朕也要留他一命,但朕不想再看到他。”

    “圣上的意思是……”

    “外放了吧。他不是想要独揽朝中大权吗?朝中大权不可能给他,可给他一地郡守的权力还是可以。不过外放以后,他是死是活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麻烦蔡先生辛苦一下,给他和他那几个好友选几个地方,此事朕不想再提。”

    “老臣明白。”

    杀人的目的有许多种,而刘协此时并不需要通过杀人来立威,跟董承也没有什么刻骨的仇恨。虽然杀董承并不会对刘协的名望有什么影响,可刘协不想在这个喜庆的时候见血。董承算是走了运,赶上了好时候。

    蔡邕得了刘协的准信,心里悬着的石头算是落下。刘协没说错,蔡邕的确是个厚道人,受人所托才会试探刘协,想要救董承一命。而刘协并未说破,反正董承的死活对刘协来说并不重要,日后也见不着了,放他一马无关紧要。

    回到自己家中,蔡邕见到了一直留在蔡府等候消息的董承之女。董承被擒以后,蔡邕并未为难董承的家眷,这段时间董府发生巨变,除了忠心耿耿的管家,也就只有董承年方十岁的女儿董云在为救父四处奔走。只是天作孽犹可活,董承自个作死,尤其是在刘洪态度鲜明的与董承划清界限以后,董云的救父行动也就更加困难重重。

    蔡邕作为留守长安的百官之长,自然也是董云求救的对象。蔡邕本来不想插手此事,但在见到董云为了救父长跪不起以至于染病之后,不由动了恻隐之心,答应董云为董承向圣上求情,但圣上会不会饶过董承,蔡邕也不敢保证。

    “董云多谢蔡先生救父之恩。”得知父亲不会死,董云立刻跪在地上对蔡邕连声道谢。蔡邕见状连忙扶起董云,摇头说道:“非是老夫出力,而是圣上本来就没有要你父亲性命的打算。”

    “不管怎么说,都要多谢蔡先生出手相助。”

    “……你且安心养病,相信过不了几日你就能父女团聚。”

    等到董云被蔡府下人搀回房休息,之前一直陪着董云的蔡琰这才开口问道:“父亲,你看上去好像……不怎么高兴?”

    “……没事,你也累了,下去休息吧。”蔡邕不想让女儿知道太多朝堂上的事情,摇头对蔡琰说道。

    蔡琰见父亲不肯说,也不能逼问,只得提醒父亲注意身体,早点休息后便回了自己的房间。不过从父亲这里问不出来,不代表蔡琰就没办法知道自己父亲为何情绪低落的原因。等到天光大亮,蔡琰命人好生照料在蔡府养病的董云,自己则直接去了皇宫。

    蔡琰要进皇宫并不是什么难事。虽是女子,但因为是蔡邕之女,刘协便给了蔡琰一个任务,专门教授宫中女子读书习字。让这些宫女读书习字倒不是刘协显得蛋疼没事找事,而是刘协有意将这些女子培训成管账的先生,将来充斥到自己的商队之中。国库的钱是国家的,刘协想用当然也可以用,但肯定会惹来朝臣的劝谏,刘协想要耳根清净,自然就只能用自己的钱。

    一国无商不富,没有商贾的国家,那是富裕不起来的。但商人逐利,为了巨大的利润,商人什么都敢干。国家想要富裕就离不开商人,可同时又要提防商人因为逐利而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一味的打压并非良策,而刘协想出的办法就是扶立一批商人为朝廷对抗那些无良商人。

    就如同想要对付骑兵的最好办法就是同样以骑兵对之一样,想要对付商人的最好办法也是用商人。

    蔡琰有宫中女教授的身份,进入皇宫很方便,想要找到刘协也不是什么难事。相比起蔡邕,刘协更喜欢蔡琰。知性美人,养眼啊。虽然眼下的刘协有心无力,但看美人总比看干巴老头要好吧。

    听了蔡琰的询问,刘协笑了笑,“没事的,你爹就是多愁善感了一点。”

    “什么意思?”

    “看了我处置董承等人的方法,心里有了种兔死狐悲之感。”

    “……你到底打算怎么处置董承?”蔡琰皱眉问道。

    “你爹没跟你说?”刘协有些疑问的问道。

    “没有,要不然我来找你做什么?”蔡琰白了刘协一眼道。

    “呵呵……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将他们外放了。”

    “外放?”

    “嗯,除了关中,去哪都行。”

    “……”蔡琰想了想,便明白了外放的意思。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说的,能饶董承等人一命就已经算是刘协仁厚了,更何况还将董承等人外放为官,这种处置,谁也挑不出刘协的毛病。(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十一章 徐州乱

    (全本小说网,。)

    借着朝廷大捷的契机,刘协所代表的朝廷连下三道诏令。第一道依然是求贤令,不过这次与上次不同,上一次求贤令发布时朝廷在外人眼中还是自身难保的状态。而这次,没有了西凉军这个内患,朝廷的前途似乎也变得光明起来,身处各地又觉得自己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前往长安。

    第二道诏令便是宣布重开太学,同时邀请各地饱学鸿儒前往长安担任教授。自董卓乱政以后,太学便形同虚设,而太学作为大汉最高学府,其意义对读书人来说有着无比的诱惑力。而且这次太学招生不再是由人举荐,而是采取考试的形式,但凡是能通过考试的读书人,都可以进入太学就读,而且在就学期间所费花销,全由朝廷负责。哪怕是没有考上的读书人,朝廷也会发放回家路费,让人没有后顾之忧。

    与前两道诏令相比,第三道诏令倒是不那么引人注目了。借着董承一事,刘协趁机对朝中官员的职位进行了调整,原先被委派出去担任各地郡守的朝中老臣皆被重招回朝。刘协通过付出了一些高官位置,换取了自己对地方的控制。除河东、平阳两郡未动外,朝廷所控制的其他郡县都已经换上了刘协的人。

    ……

    朝廷外放董承等人为官的举动,在别人眼里那是朝廷对各路诸侯的一种试探,而在曹操的眼里,那就是在排斥异己。虽然朝廷没有对外宣布董承与人勾结试图挟天子东归这件事,可心里有鬼的曹操却清楚这只是朝廷的缓兵之计。朝廷越是如此,曹操就越是不能心安。

    聪明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容易自己吓唬自己,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落到聪明人的眼里就很容易被延伸,从而想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发寒的阴谋。若是朝廷下旨斥责,曹操反倒可以放心,可朝廷偏偏提也不提,这就让人难免疑神疑鬼。

    看到曹操因为担心日渐消瘦,作为正妻的丁氏很是心疼。可她知道自己劝不了曹操,在她所认识的人里,除了公爹曹嵩外,就没有可以让曹操低头听话的人。为了帮助丈夫去除心病,丁氏找来小叔子曹德,让其前往琅琊接公爹曹嵩来兖州一家团聚。

    当年曹嵩为避祸举家迁去了琅琊,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以后也一直想要派人去接父亲过来就近照顾,所以当曹德向他辞行的时候,曹操没有阻止,反倒催曹德快去快回,为了保证曹德的安全,曹操更是拨了十名虎士随行。

    曹德日夜兼程的赶到了琅琊,事情进行的很顺利。曹嵩得知曹德是受曹操之命来接自己,欣然答应。老人总是害怕孤独,总是希望儿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