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地主- 第6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萧瑀就是旧党领袖,刘洎是旧党的先锋。

    现在先锋被斩,萧瑀不免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他要出列反对,可脚踏出半步,他看到了陈叔达对他使来的眼色。

    萧瑀顿了一下,然后收回了脚,他克制着自己,仔细思考。

    他领悟到了陈叔达的那个眼神。

    太子虽然年幼,但他依然是太子,而且眼下还是皇帝授命的监国摄政,太子是君。

    今天太子第一天临朝,不论太子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他都不能这样简单的去反对。因为这样做,是在故意影响太子的权威。

    再说,刘洎本身确实是失仪了,太子的处置有些过,但他是太子,今天第一天临朝,做出的第一个决定,难道他身为宰相,就要当众反对,要逼太子收回成命?

    他真要这样做,那就是不把太子放在眼里。

    何况,长孙无忌这些人,肯定就会借机发挥,不但要弄刘洎,还会连着他们一起攻击。

    今天,他们无论如何也赢不了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因为一个刘洎,让太子借题发挥。

    重要的事情是废新法,刘洎被发配也只是暂时的,只要能废除新法,到时找机会于让皇帝把刘洎调回来,也是没问题的。

    几名侍卫进来,将瘫在地上的刘洎给叉了出去。

    殿中恢复宁静。

    承乾双手放在龙椅的扶手上,他小小的人坐在那个大大的龙椅之中,显得有些不太协调。

    但太子身子挺拔,那双目光却充满了君威。

    拿下御史中丞刘洎,让殿中群臣再没有人小瞧太子了。

    太子再年幼,他也是监国摄政。

    目光扫了一遍殿中大臣,承乾收回目光,郎声说道,“孤也听闻朝中近日因新政之事,有些沸沸扬扬。新法,是太尉、尚书令李相国提出的富国强兵之策,由中书门下诸位宰相商议后通过,并得到陛下审阅准许,然后下诏交由尚书省执行的贞观新政。”

    “新法,是陛下和朝廷中枢经过慎重讨论后通过的朝廷政策。可现在,却有人趁李相国外出抵御突厥和高句丽的联合入侵之时,趁着陛下身体抱病休养不能理政之时,攻击新法,这,岂是人臣所为?”

    “当然!”

    承乾突然转了一个折。

    “陛下和李相国也曾经跟孤说过,任何一个政策,都没有完美无缺的。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就算是新政,肯定一开始也还是有瑕疵的,但推行之后,也还可以发现问题,改进问题。”

    “新政有不对的地方就修改,但不能因噎废食。”

    这么一长篇大论,让殿中新旧两党的朝官们,都心中震惊。

    太子殿下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有些人已经论定,这肯定是皇帝教给太子的,绝不可能是太子自己的论点。

    那边,承乾还在说。

    “今日,孤开始监国摄政,这摄政第一道太子令,就是让天下百官,都针对新法,上一篇表章。可以陈抒几见,不受限制。既可以是指出新法的问题,也可以是提出更好的建议,但有一点,孤不想看那些只一味抨击新法的表章,你要么在表章里指出新法的缺点,得拿出真凭实据,要么针对如今国局时政,拿出一些更好的见解来。”

    “不论几品官员,都需要写一篇上呈。只要写的好的,孤和朝廷都不吝赏赐,对于其中特别优秀者,还将破格提拔。”

    太子这番话,让殿中官员再次震惊了一把。

    萧瑀听了之后,都不是那么愤怒了。

    在他看来,这话估计是皇帝教给太子的,其实是皇帝的意思,不过是借太子的口来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就意味着皇帝对于新法,也不再是完全的一味支持了。

    皇帝开始松动有态度了。

    “孤对于新法也一直在学习,心里也有些自己的看法。今日,孤就先抛砖引玉吧。”

    承乾当着百官的面,提出了一个新法中的不足。

    “两税法本是为了更合理的征收税赋的一个改革方案,但两税法改革之后,却让天下百姓抱怨。抱怨什么,抱怨加税,负担更重了。”

    “租庸调正税之外,还要加地税和户税。地税和户税不以丁口为征税依据,而是以财产多少为依据。这本来是合理的,但之前忽视了一点,那就是百姓的正税没减,两税又增加不少,确实增加了负担。”

    “这,是一个漏洞,一个不足之处。今日孤就提出一个建议,两税,加一个标准。”

    “那就是天下百姓每户田以一百亩为限。田地一百亩或一百亩以下的,不征收两税。在一百亩以上的,则按超出的部份,以田亩数计两税征上。”

    太子的这番话一说出。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马周,甚至是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高士廉、杨恭仁等这些宰相,还有那些大臣们,全都张大了嘴。

    太子的这个建议不好吗?当然不是,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好到百官都在想,怎么自己以前就想不到这么一个建议呢。

    房玄龄举笏出列。

    “殿下一心为民着想,仁厚!大善!”

    杜如晦拿着玉笏板在掌心拍打,长孙无忌等也跟着以笏击掌,于是殿中啪啪声不断。

    大臣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太子的赞赏。

    房玄龄心中很激动,欣慰。

    其实太子说的这个,当初李超在跟皇帝对奏的时候,已经提过了。当初李超提出两税改革的时候,本来就是定了这么一个标准的。两税有最低起征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一户一百亩地。

    一百亩以下的,不加税。一百亩以上的,超过加征。

    李超提出这条,也是考虑到新增两税,会让百姓加重负担。故而提出一个最低标准,但这个标准被否决了。

    否决的人正是皇帝。

    皇帝认为,如果定下这个标准,那两税基本上收不到百姓的税了,只能收那些富户豪强的。

    李世民认为,如果只向大户加税,这无疑会很难。如果所有人一视同仁以田地财产为征税标准征税,那大户也没理由反对。

    当初也确实依靠这一条,把两税法推行下去了。

    但也导致了后面所有人都在反对两税。

    现在反新法这么激烈,这个时候太子站出来,提出了设立百亩起征税点这个建议,虽然没新意,但对于眼下的局势气氛来说,却是大大的缓解啊。

    毕竟这样一来,普通百姓基本上就不用再交两税了。

    普通百姓占据的天下田地财产不多,但他们的数量支是极多啊,就算说他们占据天下九成户数,都不为过。一下子大唐九成的百姓不用再交两税,他们不再反对两税,这朝廷面对的压力就少了许多。

    大户们依然还会反对,但却显得单薄了许多。

    房玄龄都不得不赞叹,太子选的这个切入点非常的棒。

    先拿下刘洎这只领头羊,再宣布让天下百官议论新政得失,然后现在又亲自提出了一个对新法的纠正建议。

    如此一来,原来朝中对新政的极端对立局势,就缓解了许多。最重要的一点,虽然现在太子没废新法,可却亲自提出纠正,这无疑让那些反新法的旧党们看到了些希望,比之前天天被拖着可要好多了。

    这也是能让他们接受的结果。

    慢慢来不要紧,只要开始找新法的问题就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84章 夜袭

    李超河北大捷消息刚传回,接着又传来李绩在代北击败欲谷设,阵斩八千的好消息。

    而太子监国摄政,第一天早朝,就把御史中丞刘洎一撸到底,又让天下百官针对新政写建议,同时当天还宣布了两税法的百亩起征点。

    这一串的消息,让襄阳城闹翻了天。

    旧党们之前那股众志成诚,恨不得要逼宫的架式一朝尽去。少了刘洎这个先锋,加之太子提出的这些,让旧党们都觉得不必用那么激烈的手段,也有机会废除新法。

    当然,也不排除不少人被太子的手段吓到了。刘洎这只鸡杀的,确实吓倒了不少猴。

    随着诏书的宣布,百姓们则更多的是欢天喜地。

    这个两税起征点,让许多百姓都不用交税。就算交,其实也交不了多少了。相比起原来,直接增加两税负担,这回是大大减轻了负担。

    “太子殿下好啊。”

    “仁厚。”

    “一心为我等小民着想啊。”

    百姓纷纷称赞。

    同时,各个衙门,也迎来了一波百姓办事高…潮。这些百姓,是来办理户籍的,具体点说,是来分户的。

    大唐并没有反对百姓分家的规定,相反,反而鼓励分家。一般来说,兄弟多的家庭,都鼓励那些大的儿子分家立户,而小儿子则与父母一起住不分家。当然,父母老了,这其它儿子也一样要赡养的。

    只不过,原来朝廷虽然鼓励,但还是有些家庭是大家,一家三四代人,可能四五兄弟一起居住在一个屋檐下,一起生活。原来这样做呢,还有个好处,征税征杂费等,有时是按户征的。

    人多,也是一户,人少也是一户,那当然户越少交的钱越少。

    可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太子一句话,两税法改了。

    正税没变,依然是按丁征税,但两税改了。每户起征点是百亩,百亩下不征两税。

    原来一家三四代同党,好几兄弟一起。一家可能有四五个甚至五六个成丁,交完正税,还交两税。

    现在新标准了,如果分家,那么算下来,其实每个小家成一户后,都不用交两税,因此基本上都达不到超过百亩田产的标准。

    大户,得交两税。分家后,小户却都不用交了。

    百姓小民,其实也是很精于计算的,这么简单的算术他们也会算。

    然后诏令一下,大家都赶着到衙门里改户籍,家家都在分家立户。

    衙门也早接到了上头的公文,对此那是很乐意的。对于朝廷来说,其实小户也更有好处,小户了会减少大家族族长对于家族成员的控制,这样也有利于地方官府对于百姓的控制。

    当然,长远看是不止这么点好处的,不过这些就不是普通百姓小民能够理解的了。

    最重要的还是朝中的气氛变了。

    原本旧党团结一心的局面,已经瓦解了。虽然还不能说已经解决了旧党的反对新法,但起码让这件事情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李世民御书房里,听完王太监的禀报后,得意的大笑。

    “太子了得,超乎朕的意料,这处事手段,果决,稳准狠,很有几分朕的风范,哈哈哈。”

    虽然太子一句话,让朝廷损失了无数百姓的两税,但对李世民来说,这算不了什么。

    这天下的土地,绝大多数,其实都掌握在极少数的人手里。普通百姓不交两税,朝廷的损失不大,只要保证那些大户的两税征收,朝廷没亏多少。最重要的是,原来两税是受天下所有人一致抱怨的,可现在,天下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支持了。

    虽然当初是他亲自拒绝了李超百亩起征点的建议,但就算现在来看,其实他当初做的也没错。

    此一时,彼一时。

    当初目的是要推行两税新法,如果不征百姓的只征大户的,这法可能一开始就推行不下去。

    而现在推行之后,又开始修改,不再向普通百姓征两税,也是没错。两税法已经推行,既成事实,这时只是调整而已。

    太子让官员对新法提出意见,其实这是最能拖延时间的办法了,天下官员这么多,等他们都上奏,这得多少时间。而等朝廷把这些官员奏章都看过了,又得要多少时间。

    一来一往的,起码得几个月,甚至是半年以上。

    “也不知道李超现在怎么样了?”李世民一脸笑意的道,太子监国摄政的表现,大大超出他的意料,他为太子自豪的同时,也很感激李超。没李超,就绝没有今天这个如此优秀的太子。

    “李相能以两成志愿兵和一万五官兵,就能野外正面击败两万高句丽骑兵,足证明李相的超高统兵本领。六扇门发回的消息,李相已经继续追击高句丽人了,我相信李相肯定能大破高句丽人,说不定能将他们全歼在关内。”

    李世民笑笑,“李超能把高句丽人赶走就足够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北方。

    平州东面。

    渝关前,渝河。

    隋朝时,平州属于北平郡,而辽西属于柳城郡。渝关,就是两郡的界关,渝河,在渝关之西,是两郡的界河。

    现在,渝关和渝河,也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