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枭士-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庙大成殿是明天县试的主考场,可容纳三百人同时考试,另外还有左右学宫,各可容纳一百余名考生,明天就是这三个考场了。

    每个人考生都领到了浮票,浮票就是准考证,上面有座位号,也就是考生的考号,李延庆的座位是甲亥一百七十四,甲是指考场,便就是大成殿。

    亥是座位区,为了防止考生看考场时作弊,座号只有在封考场后才会在每张桌上贴示,看考场时大家只知道自己坐哪个区,缩小范围,便于寻找。

    今天看考场也并不是随时可以看,考场只开放半个时辰,让考生了解明天的考试规矩和流程。

    一声钟响,文庙大门轰然开启,数百名前来看考场的考生涌入大门,这里面除了三百多名县学生员外,还有两百余名不在县学读书的士子,一部分是从前的解试落榜生,另外还有不少从州学以及各地书院赶回来考试的汤阴籍士子。

    李延庆和张显、秦亮一起走进了文庙,三人不在一个考场,进大门后便分手了,李延庆正沿着甬道前往大成殿,他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个浑厚的男低音。

    “学弟是第一次参加解试吧!”

    李延庆向两边看了看,左右无人,他这才回头,只见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跟在自己身后,胡子足有一尺长,修剪得十分整齐,目光湛然,穿一身雪白的儒袍,头戴士子高官,看起来就像一个饱学之士。

    如果他刚才不开口,李延庆还以为他是明天的监考官,可惜他那声‘学弟’,暴露了他的身份。

    李延庆立刻想起他是谁了,杨筠,王贵第一天上学就把他当成了县学教授,闹了一个大笑话。

    这是一个三十四岁的县学老生员,孩儿都十岁了,他本人也考五六次发解试,一次也没有考中,不过此君倒也硬气,坚决不去上州学,一心走科举之路。

    虽然都是同窗,但也有学长学弟之分,李延庆便恭敬让开一条路,让老学长先走。

    杨筠见他懂得礼数,倒也喜欢,便笑眯眯道:“我知道学弟是练骑射的生员,平时也没有时间读书温习功课,这个县试确实难了一点,不过我可以告诉学弟一个诀窍,包你轻松通过明天考试。”

    李延庆倒有点好奇了,便笑问道:“县试还有诀窍?”

    “当然有,我都考了六次发解试了,十八年的老资格,出题考官的那点小伎俩我还看不破吗?”

    李延庆听他把六次考试说得沾沾自喜,好像变成了一种资历,就恨不得把他脸皮撕开,看看到底有没有城墙厚?

    杨筠见左右无人,便将李延庆拉到一棵大树后,从怀中神秘地掏出一卷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

    “明天试题,七成答案都在这里。”

    李延庆看他的目光立刻变成了滔滔江山,敬仰万千,这家伙居然能看透出题考官的小伎俩,虽然他自己一次也考不过,却把考过的机会留给别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无私精神。

    “我不会骗你,其实发解试一共就那么二三百道题,每届都出题都有规律,我早就摸透了,虽然正式发解试是朝廷出题,但明天的县试却还是那几个州学老教授出题,肯定脱不了以前的题库范围,我不敢说全部猜中,至少能猜中六七成,怎么样?我只要二两银子,包你明天轻轻松松通过,如果没有猜中,我赔你五两银子。”

    最后两句话让李延庆的眼珠子都差点掉了,他忽然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铜臭味,一个天大的真相渐渐浮出水平,考场经济啊!

    这个穿着雪白儒袍,头戴高帽,打扮得比教授还要教授的老学长,自己究竟该叫他杨师兄,还是该叫他杨掌柜?

    他这些年就是靠此为生吧!

    “学弟家境殷实,不会在意区区二两银子,要知道明天五个考生才录取一个,买了我的题目,你明天一定会有大惊喜。”杨筠继续巧舌如簧地鼓动道。

    李延庆呵呵一笑,“师兄有没有正式发解试的题目,有的话,我愿出十两银子。”

    杨筠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正式发解试题目?开什么玩笑!

    他已看出李延庆不是自己潜在客户,便立刻将目标转移,他见前面还有一个年轻生员,便丢下李延庆快步走了上去。

    “嘿!前面学弟是第一次参加发解试吧?”浑厚的男低音再度响起。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零二章 县试初考(中)

    次日天不亮,县学隔壁的文庙四周便骤然紧张起来,数百名士兵在文庙周围的几条街上站岗警戒,不准闲人靠近文庙来打扰今天的考试。

    今天的县试是朝廷发解试改革的规定,属于正式科举考试,和以往各种县里的考试完全不同,它名义上叫做县试,但实际上是州考,只不过地点放在汤阴县。

    仅考试流程就非常严格,首先实行锁院制,出题人和评卷人都被关在相州贡院,不准他们和外面有任何接触。

    刻板和印刷也是被军队士兵严密监视,工匠也同样被软禁,直到开考后才会放出来。

    试题被密封,由州府派出考官携带前往相州各县,密封的试卷必须在考试时才能开启。

    天还没有亮,五百多名汤阴县考生聚集在文庙外的广场上,数十盏大灯笼将广场照如白昼。

    他们排成长长的三队,每个考生接受唱名,并搜身后入场,考生不准携带任何物品入场,甚至连笔墨也不能携带,无论搜到任何物品,就算不是作弊,但也被记录在案,留下不好印象,铁定落榜了。

    今天一共有十名监考官,其中三人从州府过来,担任正副考官,大门前摆了三张桌子,每张桌子后坐着一名从州府过来的官员,他们目光严厉,皆面无表情。

    张显低声对李延庆道:“中间那个就是我们汤阴县的主考官,叫做韩宏俊,现任相州学正兼州学教谕。”

    李延庆知道这个韩宏俊,当年去李文村调查他父亲品行的州府官员,就是此人,现在居然当上了相州学正。

    “那左边那个呢?”

    李延庆见左边桌后坐着的州官长得很有特色,上下尖,中间宽,脸上光溜溜的,就像一个剥了皮的鸡蛋,这样的脸型倒也少见。

    张显笑道:“那个是州学博士,名字有点怪,叫做万俟卨。”

    李延庆一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万俟卨?他居然在相州州学当博士,自己真应该把岳飞拉来认一认他。

    “汤北乡秦亮!”前面有人大喊。

    秦亮连忙走上前,“学生在!”

    李延庆也将视线从万俟卨身上收回来,下一个就是自己了,他向两边一群老人中望去,这些都是担保举人,每个考生都必须有一名举人担保,保证是本人考试,李延庆当然是由师父姚鼎担保。

    这时,他终于在人群看见了后背佝偻,瘦小如童子一般的师父,李延庆鼻子有点发酸,师父一直在关心自己啊!

    “下一个,孝和乡李延庆!”

    “学生在!”

    李延庆连忙走上前,主考官韩宏俊上下打量一下他,旁边一个考官喊道:“担保人姚鼎!”

    姚鼎上前一步,“在下姚鼎,元佑三年举人,为考生李延庆担保人,我可以担保,此人正是考生本人。”

    考官又喊道:“转过身去!”

    李延庆转过身,面朝数百名考生,这是在履行检举揭发制度,进考场唱名时,若有人揭发考生不是本人,揭发者将得加分,作弊者和担保人都会被严惩,当年李大器当捉刀人就是在唱名时被人揭发。

    片刻,考官一摆手,示意他可以进场,李延庆走到搜查区,几名士子正在被搜查,每个人手中拎着鞋袜,李延庆也连忙除去鞋袜。

    这时,两名士兵从头到脚将他搜了一遍,连鞋子和袜子也不放过,被四只毛耸耸的大手在身上乱捏乱摸,这种感觉实在不舒服,尤其连敏感部位也不放过时,李延庆有点想吐了。

    李延庆穿上鞋袜,回头看了一眼,只见张显正苦着脸,被三名士兵脱去外衣细细搜身,李延庆向他投去一丝同情的目光,庆幸自己没有被脱衣。

    大成殿内同样灯火通明,上面高台上站着两名考官,监视着考生的一举一动,这个时候哪怕是父子相遇,也必须装作不认识,只要说一句话,立刻被当做作弊嫌疑记录在案。

    大家只能默默寻找自己位子,找到后就立刻坐下,交头接耳更是自寻死路,这可不是县考,县考大家嘻嘻哈哈不当回事,但这是发解试的初试,关系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没人敢拿这个开玩笑。

    李延庆很快找到了自己座位,甲亥一百七十四号,他运气不错,位子在最边上,不容易受影响,只见桌子有一只篮子,里面有笔墨砚台和四张稿纸,另外篮子旁边还有一杯清水,这可不是给考生们喝的水,而是用来研墨。

    当然,这也是汤阴县没有条件,到安阳县州试时,所有人都得蹲贡院的号房了,不过就算如此,州里对考场作弊也抓得异常严格,每个考场有三名巡视监考官,还有两人躲在暗处监视考生一举一动。

    ‘咚!’清脆的钟声敲响,考试准备时间到了,考生们开始研墨,三名州府考官聚集在大成殿,在五名县考官的监督下从密封袋中取出了考卷。

    县试的时间要比正式发解试短得多,只考一场,四个时辰,一共考十道明经题和一道策论题。

    一名考官将卷子发到李延庆桌上,这个时候不准动笔,只准阅卷,他立刻拾起卷子从头到尾匆匆看了一遍,稍稍松了口气,明经题虽然考得很偏僻,不过都在事先规定的考试范围内。

    就在这时,一名考生被提了起来,主考官韩宏俊收走他的卷子,指外面厉声喝道:“出去!”

    考生哭着哀求,“我没有做题,只是先写名字,给我个机会吧!”

    他的哀求没有用,韩宏俊当场给他的卷子判了无效,考生大哭着离场而去。

    有几名已经提笔的考生吓得连忙放下笔,暗暗庆幸自己没有被发现。

    李延庆却充耳不闻,他在专心致志地看对策题,前面的十道明经题拉不开距离,而策考就是谁能通过县试的关键了。

    所谓策,就是提出一个问题,让你写出各种解决方案,主要是考察考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是崇宁元年,大名府馆陶县官仓粮食霉烂严重,损失近万石,让考生写出处理馆陶县粮食霉烂事件的方案。

    这个题目考得很接地气,似乎就是考你怎么做个合格的仓库保管员。

    李延庆心中一动,他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事件。

    这时,远处传来一声清脆的云板声,卯时正到了,考试正式开始,考生们纷纷提笔,开始在答题卷上迅速写了起来。

    李延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到馆陶县粮食霉烂事件,但他知道,绝不是考你怎么当个合格的仓库保管员,题目没那么简单。

    他又翻回前面的明经题,一共十题,要么是出经文,回答对应的诠释,要么是出题诠释,让你写出对应的经文,基本上都是考死记硬背的东西,其中《诗经新义》和《尚书新义》各两题,《周官新义》考六题。

    虽然题目比较简单,但题量很大,不给考生半点思考的时间,必须一气呵成,否则很可能就做不完。

    李延庆提笔蘸饱了墨,一行极为漂亮的行楷小字从他笔下灵动跳出。

    第一题是考《诗经新义》中的《小雅。十月之交》,诗已写出,让考生默写诠释。

    李延庆提笔写道:‘此诗前三章言灾异之变,四章言致天降之灾,则天变生于人妖也。。。。。。’

    只要熟背三经新义,那么题目非常简单,可以做到一字不错,到最后,明经题评判高下的标准就是看书法了。

    考场内只听见沙沙声,所有考生都在奋笔疾书,两名监考官则高高坐在暗处,观察考生的一举一动,另外两名监考官则来回巡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中午已过,李延庆已经完成了十道明经题,距离考试结束只剩下一个半时辰,他开始考虑至关重要的对策题。

    他已经想起自己在哪里见过馆陶县粮仓事件,是在他父亲的第五本笔记中,父亲收罗了宋朝两百多个地方官府事件,其中一个就是发生在崇宁元年的馆陶县粮食霉烂案,这其实根本不是保管问题,而是贪污腐败问题。

    馆陶县主簿勾结管粮仓的斗子,用低价买霉烂的粮食入库,换出好粮食,然后用高价卖出,从中赚取差价,最后以保管不力接受轻罚。

    这道题的陷阱看似让你想出种种防止粮食霉烂的办法,什么通风,什么晾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