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灭明- 第7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产技术?”

    “人有我优?”

    “穆东主能生产出许多新奇的货物,是因为他掌握了生产这些货物的技术,如果有技术,你们也可以生产,”李自成道:“所以朕说,时间最赚钱的行业,没有定规,而是看谁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

    黄庆、周祥林两人对视一眼,都是不住点头,“黄上,草民如何才能得到最先进的技术?”

    “自然需要人去研究,”李自成淡淡笑道:“不瞒两位,朕组建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将最优秀的人才集中起来,专门研究各种技术,穆东主的技术,都是从朕手中买的。”

    “啊……”两人都是大惊,难怪穆东主与皇上走得近……

    “你们可能觉得奇怪,朕为何要出售技术,”李自成道:“研发技术的人才,也需要衣食住行,朕出售了技术,便给他们发放酬劳……研发技术的事,你们一时恐怕不明白,你们只要明白,技术是可以转化为货物,然后再换成银子的。”

    “皇上,草民似乎懂了,”黄庆道:“皇上卖给我们技术,我们用技术生产出新奇的货物,然后赚银子……”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李自成微微点头,笑道:“环绕太湖的江南八府,很快便有一条平坦、坚固、耐水的大道,大道上除了行人和常见的马车,还有一种不需要马力的自行车,速度抵得上战马,这些都是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来的……”

    周祥林思索了好久,试探着道:“皇上,草民等……”

    “周东主也想用最新的技术,生产出‘人无我有’的货物?”李自成笑着摇头,道:“这样的技术,其实非常少,研究起来也是十分艰难,不是想有就有的。”

    黄庆似乎明白了什么,忙道:“皇上是说,‘人有我优’?”

    “其实‘人有我优’也不错,”李自成淡淡笑道:“两位东主都从事纺纱、织布,应该对纺纱、织布的过程非常熟悉吧?”

    两人都是点头,“草民对本家的行业,自然非常熟悉……”

    “朕问你们,如果是纺纱,一名熟手一日能纺多少纱锭?”

    黄庆与周祥林对视一眼,犹豫片刻,终是道:“一名普通的熟练女工,一日能纺出十锭,最高的也有十二三锭的。”

    “以普通女工为例,一日十锭,”李自成点点头,道:“有人能造出一种机器,一日能纺出二十锭,甚至是四十锭,你们说说,纱锭的成本会不会下降?如果在市坊出售,与同类纱锭竞争,会不会赚得盆满钵溢?”

    “四十锭?”两人虽是巨富,见过不少大风大浪的场面,但李自成的话语,还是让他们十分震撼。

    他们微微眯缝着双目,心中快速盘算起来,如果熟工一日能纺出四十纱锭,同样的纱锭,就会减少许多人力成本,或者在人力成本不变的情形下,能生产出数倍的纱锭。

    如论是哪一种,纱锭的成本都会大幅度下降,如果投放于市,便是价格稍稍低廉些,也能赚取更多的利润,而对手的纱锭,因为价格过高,很可能出现滞销……

    两人像孩童似的,越想越兴奋,直至看到对面的李自成,方才恍然大悟,这一切,或许都是镜花水月……

    李自成淡淡笑道:“两位东主,可愿意出钱购买技术?”

    “购买?”黄庆道:“皇上真有这样的技术?”

    “有!”李自成道:“而且,朕保证你们看了技术图纸后,能生产出新型的纺纱机!”

    周祥林唯恐失去先机,忙道:“草民愿意出银子购买,不知道这种技术如何出售……”

    黄庆也道:“草民也愿意……”

    “可是,这样一来,你们就成为纺织行业的对手,”李自成道:“其实,一个人,如果将一样事情做到极致,已经很不错了。”

    “……”

    “这样吧,朕给你们不同的技术,你们可以成为相互合作的关系。”李自成从抽屉中取出两份文书,放到御案上,“黄东主是新型纺纱机,周东主的新型织布机,售价都是五千两。”

    黄庆与周祥林都是关心技术图纸,对五千两这样的价格,倒是不太上心。

    李自成道:“黄东主可以大量收购棉花,用新技术纺织大量的纱锭,而周东主用黄东主的纱锭,生产出合格的布匹。”

    他故意将纺纱技术与织布技术拆开,就是让他们将来再进行技术革新,共同进步,不能永远睡在原有的技术上啃老本。

    李自成给黄庆的纺纱机图纸,乃是后世英国的珍妮纺纱机,当然,这份功绩,已经不能算在珍妮和她丈夫的头上了,因为机床上装有八个纱锭,名称被改为“八锭纺纱机”;而周祥林得到的织布机,名为“飞梭织布机”,名称不用改,不过,他在图纸上增加了“飞梭”的图片。

    这两样机器,只能算是纺织行业走向机械化、规模化的基础,要想研制出效率更高的纺纱机和织布机,就要靠江南的商户自己了,纺织技术的革新,不仅是纺织技术本身,还需要相关行业共同进步,比如材料、打磨、漂染等,需要商户日积月累。

    不过,李自成告诉黄庆和周祥林,在南京,只会向他们出售了纺织技术,但他也会向苏州、松江、杭州的商户出售同样的技术,新技术甚至还会向环太湖其余的府县推广,要想纺织技术永远比别人先进,要么自家研制,要么向科研机构购买。

 第1023章 速速去请

    在等待黄澍传回左良玉的讯息时,李自成并没有闲着,而是来到黄庆、苏福、周祥林的府上,不仅传授相应机器的生产技术,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商业观念,慢慢引导着他们向现代工业的方向发展。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在纺纱、织布、自行车三大行业的影响下,李自成相信,江南的工商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商人,还是士绅和普通的百姓,观念上也会悄悄发生着变化。

    在江南工业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商家破产,几家欢乐几家愁,阵痛是免不了的,也是必须的,只有全社会都认识到工业的强大,才能促进江南的工业化。

    趁着与西方列强大碰撞之前,渡过工业化初期的混乱,将自己的事情办好,等到西方发现端倪,华夏已经走在他们的前面,需要他们仰视、赶超……

    或许现在的江南,很快便会进入无序的竞争阶段,需要用一整套的律法去制约,但李自成并不着急,律法本身就是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社会需要的时候,才会有新的律法,况且华夏的司法部,才刚刚搭建起来,专门的人才严重缺乏,着急也没用。

    他思索最多的,倒是三大工业板块的发展,需要怎样的分工与协作,这一日,他又在思索工业板块的事。

    由于三大工业板块相距较远,协作与重复与免不了的,在他的设想中,每个板块要有一家大型的自行车生产厂家,保障板块内基本的供给,这也是各板块的基础。

    这样的基础工业项目,不可能只有自行车这一样,还有水泥业、采矿业、造船业等等。

    在交通工具大提速之前,这样的协作与重复将长期存在,三大工业板块将各自独立发展。

    除此之外,每个工业板块还应根据需要,发展出各自的特色工业。

    比如江南的纺织业、西宁…兰州的葡萄酒等等,这样的特色工业需要不断挖掘。

    京师做为华夏的国都,辐射面积更广,特色工业也应该更多,但到目前为止,李自成因为征伐的原因,对京师的关注、规划却是最少。

    除了关外的辽东,京师几乎在华夏的最北,自然要辐射至关外……关外荒漠之地,有什么出产?

    毛皮!

    李自成心中冒出这两个字,一是想起西宁的皮鞋厂和羊毛衣厂,二是想起后世的毛子东扩,穿越了上万公里的西伯利亚,目标就是当地的毛皮。

    只要京师大规模发展起毛皮工业,囿于原料,商户们肯定会出关寻找,如果有军队护航,北边的土地,自然会归入华夏。

    越往北方,天气越冷,出产的毛皮也便越精贵……

    毛皮工业的发展,促使华夏向北方扩充疆土,同时也能改善当地土著的生活,甚至有可能改变他们游牧的习惯!

    李自成心道:随着华夏一统全国,国家的主要精力就会转到建设上来,那个时候,水泥、采矿业、造船业就会得到快速发展,而大明原先丝绸、茶叶、瓷器等,如果能继续维持下去,这些新旧工农业产品,会让国家的财政收入急剧增加,而增加的银钱,则可以推行新式教育!

    他端起茶水,饮了一小口,眼中满是笑意,似乎华夏国在三大工业板块的带动下,已经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突然,他想到一个问题,心中不觉大惊:随着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工业产品的生产速度会大大增加,工业产品的数量,也会急剧增加,这些多出来的商品,将销售给谁?

    如果不解决销售问题,商品大量积压,其结果必然是厂家的大量倒闭……

    一切顺利的话,三大工业板块都是开足马力发展,用不了多久,工业品就会出现积压!

    怎么办?

    李自成马上就想起了邓太宗,后世的华夏,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华夏生产的大量商品,都是向国外销售。

    大英帝国高速发展的时候,也是用武力攫取殖民地的高峰,还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他将华夏的周围一一剖析。

    东面只有日本、朝#鲜、琉球三个弹丸之国;北方是广阔的草原、沙漠,游牧部落更加没有购买力;西面,隔着大沙漠便是汉唐时代的西域,购买力也是有限。

    只有南面的海洋,才是华夏的希望!

    李自成的嘴角落出意思笑意,他提起铅笔,在记事本上写下“殖民地”三个大字。

    正好周清柔来给李自成续茶,看到李自成嘴角的笑意,不禁莞尔笑道:“皇上有什么开心是事吗,能不能说给婢子听听,让婢子也替皇上高兴高兴……”

    李自成看着这张璀璨的笑脸,心中不由叹息,这才几日时间,周清柔似乎完全褪去了身上的青涩,代之而起的,小妇人的风韵在不知不觉中滋生了不少。

    女人的成熟,的确只需要一夜!

    他轻轻抚摸着周清柔光洁的脸蛋,淡淡笑道:“清柔真要听吗?”

    周清柔的眸子里显出迷蒙之色,她以为李自成又要行那羞羞之事,沉吟片刻,还是昂起小脸,迎向李自成的目光,轻轻点头,“婢子要听!”

    李自成明白她意会错了,遂道:“朕打算去一趟杭州,不知道是不是高兴的事?”

    “杭州?”周清柔的眸子霎时换了一种期望,巴巴地望着李自成。

    “朕记得清柔的家就在杭州吧?”李自成淡然笑道:“不知道对清柔来说,这算不算开心的事?”

    “啊……皇上愿意带着奴婢去杭州?”周清柔张开双臂,几乎就要扑进李自成的怀中。

    李自成也是张开双臂,示意她扑过来,他这次去杭州巡视,自然是为了江南的工业发展大计,周清柔只是随行,等回到京师之后,她恐怕很难再有机会回乡了。

    周清柔果然扑进李自成的怀中,小声呢喃着,“皇上真好!”

    李自成轻轻拍着周清柔的后背,下巴在她头顶的发丝上摩挲着,“等朕将南京这边忙完了,很快便要去杭州。”

    “嗯!”

    接下来的两日,李自成对扬州、镇江、常州三府任命了主官。

    扬州知府马鸣录留用,推官汤来贺出任法院院长,地方名士王赞任监察院长。

    镇江府的官员,调整得比较大,几乎没有留用主要官员,由弘光朝安城伯张国才出任知府,户部侍郎朱之臣任法院院长,原先的总兵官蒋云台任监察院长。

    常州府知府宗灏留任,刚刚获释的冒辟疆出任法院院长,陈镇慧任监察院长。

    扬州府是因为盐商的原因而巨富,镇江、常州都是因为工商业的发达而致富,李自成在任用官员的时候,故意留了心眼。

    镇江府的知府、法院院长、监察院长都不是东林党人,而常州府相反,三个最主要的职务,都是由东林党人出任。

    假以时日,看看这两府的发展,东林党人治理下的常州,究竟向那个方向发展。

    为防东林党势力在江南做大,李自成又任命了苏州知府王铎、松江知府李绰。

    王铎是崇祯朝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因父亲病故,主动辞职离开京师,眼下正在苏州游学;李绰是弘光朝礼部右侍郎。

    这两人都曾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