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唐朝-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小的岛国,竟然敢自称天皇,而且还称自己为日出之皇,这是任何皇帝都不能容忍的情况。以前老杨是因为没办法动兵,现在李好可以攻上扶桑了,李二巴不得李好把这个恶心的国度灭掉。

    贞观十五年秋,派往林邑和扶桑的使者宣斥的时候在两个地方都遭到了羞辱,甚至还在途中遭到了攻击,差点性命不保。消息传回来后,大唐李二极度震怒,然后让岭南道行军总管李好负责两处地方的征讨,必须好好教训他们一番,宣扬天朝的厉害。

    除此之外,东线另外加了两万军马,南线也加了两万军马。这些变化让李好自己都有点惊讶,因为这些事情都不是李好做的!他原本是想过,那是建立在这两个地方的国君假意服软的前提下,但是人家现在根本就没服软,还直接挑畔过来,这完全是给李好送靶子。

    或许是因为大唐离他们太远了,或许是东土这边一直都奈何不了他们。让两国的国君撕开了自己虚伪的面容,直接狠狠的删了大唐李二一个耳光,让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天可汗。

    或者说想告诉李二,李二的天可汗不过是个花花帽而已,那是在把李二当傻子戏弄。一旦李二要露出什么出来,这些小国就能立刻打李二的脸,这耳光删的李二的脸火辣辣的痛。

    两线传来的消息,加上李二的愤怒,让泉州府这边的行动加快起来,他们必须在入冬之前杀入扶桑本土去,因为扶桑那边冬季会变冷。而南线不用担心这些,那边随时都能开战!

    “这里,这里,还有济州岛以及佐度岛这些都是我大唐的海外基地。这里有粮草,和军马以及一些武器,随时都能给你们进入扶桑后提供援助,所以你们不用担心后勤的问题。”

    李好到了泉州府后,立刻把自己的部下全部召集过来开了一个战前大会,把自己的一些布置以及设想说了出来。包括战前准备的一些手段,也大致讲了一些。

    “总管是不是太谨慎了,这小小的扶桑我们直接打过去,抢他们的粮食,抢他们的军器不就行了?还要准备那么多后勤物质干嘛?去了扶桑,咱们就吃他粮,睡他床!”

    不止席君买是这种想法,其他皇家军事学院出来的学员都是这种想法。李好征吐蕃和南诏给他们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所以对于从战争中获取物质现在已经成了这些将领心中最好的办法了。

    “这种想法我劝你们最好收起来,打仗从敌方获取物质固然是好的办法,但是事前最好好好了解一番敌方的情况再去做决定。我们现在是跨海作战,你们的战斗就是孤军作战,在那边一旦没有粮草,你们的后果就会很惨。”

    李好一见这些家伙的反应,感觉自己预料的没错。这些年大唐取得的胜利太多了,让这些人心中的骄傲情绪多了不少,所以对于实际情况的判断也膨胀了不少,这种情绪很不好!

    “扶桑军队的战斗力不堪一击这是实情,但是你们要清楚你们是在异地作战。那边的兵器十分落后,很多兵器的制作之法还是从我大唐偷窃过去,还没形成规模。但是他们的人多,而你们只有派过去的这些人!”

    “另外扶桑虽然盛产金银,但是他们的粮食产量十分地,耕种面积也很少。所以你们想从那边抢到粮食物质的想法最好是打消,不过缴获的金银等东西,可以跟这边的商行换取粮食。”(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征

    (全本小说网,。)

    “我在这边会给你们组织一些商队过去,他们将从大唐这边运送粮食过去,你们用缴获的金银等财物折价跟他们交换。总一句,这是我们跨海第一次作战,只许胜,不许败!”

    扶桑也好,林邑也好。虽然这两个地方都是小地方,但是李好从来就没轻视他们。要知道历史上,一个小小的高句丽竟然让东土这边几次东征都成了空,让小小的高句丽竟然得瑟的了上千年,可想而知。这种脸李好不想丢,一点小小的瑕疵李好都不允许。

    所以除了正常的军队进攻之外,李好还在这两个地方布置了各种手段。道教那边更是早已经派了不少传教道士过去,他们除了宣扬道教的好处,还负责给这些地方的百姓洗脑,当然还有把这两个地方的所有地方的情报都收集的十分清楚。

    另外李好还派人在这两个地方不断挑起各种势力相互倾轧和互斗起来,在民间也趁机掀起了一些武装份子组建了地方割据。等着真正的战争开始后,这些手段都会用了出来,一切为了把这两个小国完全灭掉。

    战争没有正义,为了把自己的敌人全部消灭掉,李好自然是各种手段齐出,只要打赢了就好。其他都不重要,历史一向都是由胜利者说话,什么手段卑鄙,有失风度一边去。

    南线那边李好需要担心的不多,那边由王玄策领军,王玄策跟李好的关系就深了,这人作战比席君买会多思考一番。加上那边也有不少李好的学生,以及到时广州府这边还会派海军协助作战,战事反而还要更轻松一些。

    一切都在忙碌的准备着,贞观十五年秋中,长安这边开始慢慢进入了双王争霸的高峰期的时候,南方那边发动了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与以往的战争有点区别,而且影响深远。

    因为这两场战争代表着大唐对外的政策开始改变,不再傻乎乎的做着天可汗的美梦。也代表着大唐拥有了跨海作战的能力,从此海洋不再是阻止大唐的军队前进的障碍。

    东线的唐军在泉州府和琉球岛这边先进行了几次海战登陆的训练,因为这边有不少士兵没有坐过船,必须要先适应这些。等他们开始慢慢适应了在海上坐船进攻的节奏后,大量的海船集中在泉州府和琉球岛,然后把这些士兵们送往岛国那边登陆。

    岭南道这边所有的宝船全部集中了起来,全部用来这次的大军输送。一共有五艘宝船,加上大量的飞剪船,组成上千艘大船的船队,浩浩荡荡的朝扶桑出发。

    而南线这边直接在安南督府的指挥下,沿新修好的水泥路前进便可,他们行军比东线轻松多了。两路进攻的海路要晚些时间出发,这个要等东线这边的船队输送完成后才开始。

    正当大唐的两线军队朝两个小国进攻的时候,这两个小国都出现了内乱。而且还有不少百姓本心就向着大唐,知道大唐的军队要过来后,这些人竟然自发组织了军队迎接唐军入境。

    至于这些人是不是真的百姓,这个谁也不会去计较了。历史记载的是大唐王师过来,林邑扶桑百姓夹道相迎,显然这两地的君王实在是不得人心,所以大唐剿灭他们也是正常。

    而两线的战斗也比李好预想的要顺利不少,两国的内乱让他们的军队出现了混乱。原本就武器落后战斗力十分低弱的国度,现在变得更加虚弱起来,根本就没法和唐军对抗。很多时候几乎一触即溃,顺利的让人难以相信。

    在他们民间,因为那些传教道士的宣传到位,受到的反抗也很弱。这让两线的战斗变的十分轻松起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贞观十六年底就能完全结束战事。

    “郎君要过去林邑?那边不是有王将军在坐镇么?”东线的顺利登陆,并获取了在扶桑本岛的一块地盘后,李好开始筹划林邑的登陆战,这次他将要亲自出征,带着广州府这边的五千海军登陆。

    海军的说法是李好给的名字,在大唐朝廷,这些士兵的称呼为水军。岭南道这边现在有水军近两万,一万去了东线,五千跟李好准备登陆林邑,剩下的就在南海这边进行日常的巡视。

    “这个不一样,陆路是王玄策主持,但是海路他主持不了,所以只能我过去。林邑的登陆战很重要,需要一个分量够重的人主持。”

    林邑跟扶桑那边不一样,扶桑的地域太广,唐军过去从哪里登陆都一样。但是林邑不一样,林邑的几个大城市几乎都在靠海这边,而且海岸线并不宽,所以这边登陆战有可能就是一场硬仗。

    不过李好也不是没有准备,远东贸易在林邑有好几个据点,而且都是在海边。对林邑宣战后,这些据点变成了唐军进攻的桥头堡。只是现在这些据点都被孤立起来,虽然暂时没有多少危险,但是却不能长期坚守下去。

    李好指挥海路的战斗的原因就是尽快支援这些据点,然后把林邑的海岸线完全封锁起来。再配合王玄策的陆路军两头夹击林邑王朝,尽快结束这边的战事。

    “那郎君一定要小心,不如让三娘姐姐跟着郎君一起过去吧。三娘姐姐会武艺,我等全都有小孩在身边,就留在广州府把孩子带好。”

    武顺轻轻抱了下李好,李好也出征的事情她们阻止不了,只能让李好少为她们担心。陈三娘现在是李好的女人,有个人在身边照顾李好,她们几个也放心些。

    出征那天,李好的几个女人全部抱着孩子过来码头这边为李好送行,还有其他人跑了过来送行。那些都是水军这边的士兵的家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平安归来。

    “起航!出发!”李好和自己的女人全部拥抱了一番后立刻就上了船,他身边的学生现在又换了一批。这些又是跟着李好身边实习的学生,他们将会在李好征服林邑后留在那边任职。

    陈三娘换了一身军装跟在李好身边做了李好的亲兵,李好的日常生活也由她来照顾。行军打仗跟平时生活不一样,平时李好很少需要人照顾,但是现在却需要,很多时候他忙碌起来吃饭的时间都没。

    海路这边的真容是两艘宝船,还有几百艘飞剪船。跟东线那边的战斗不同,海路这边的船只都装了火炮,这些经过多次试验后的火炮跟之前的威力相比,变化太大。

    不仅准头多了不少,射程也远了不少,最远的射程在几公里之远。李好之所以要亲自带着这只水军出征,目的就是实验下这支水军的真正威力。

    东线那边没有匹配这些,因为这种火炮的数量不多,而且操纵的人缘也不够,所以李好只能集中在南线这边。等这边的战争结束后,这支能形成战斗力的水军才会派去东线那边。

    “这大海真大,比岸上大多了,到处都看不到尽头。”在海上走了一日之后,陈三娘忍不住惊叹起来。他们都已经走了一天了,出发的地方早已看不见了,周围也看不到其他的地方。

    “嗯,这天下本来就是海洋比陆地大,陆地不过只占了一小部分而已。”李好听后笑着回道,就算是大如李好现在乘坐的宝船,到了大海之后也越发显的渺小起来。

    因为李好的原因,唐人在海上的远行船队中都匹配了各种吃食,什么水果罐头,肉类罐头都有。而且如李好乘坐的这艘宝船,上面还有一小块地方种着蔬菜,瓜果之类。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关键时刻却是用的上。

    陈三娘见李好出来走走,立刻把自己手中的水果罐头递了过去给李好品尝下。这是菠萝罐头,里面的菠萝块跟新鲜的菠萝区别不大,所以陈三娘很喜欢这种罐头。

    这些都是李好为了预防远航水手容易发生一些病弄出来的东西,除了食物,一些比较管用的药也被用在了这些地方,比如青霉素和磺胺。

    在另一个时空中磺胺比青霉素先应用起来,但是在这里,因为李好的原因这些东西提前产生了,不过磺胺反而出现在青霉素的后面,因为这是一种合成药剂。

    原本的历史中,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一些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用于治疗丹毒等疾患。然而在实验中,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格哈特?杜马克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进行试验,都获得成功。

    这时,他的女儿得了链球菌败血病,奄奄一息。他在焦急不安中,决定使用“百浪多息”,结果女儿得救。令人奇怪的是“百浪多息”只有在体内才能杀死链球菌,而在试管内则不能。(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九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战争

    (全本小说网,。)

    “百浪多息”这种奇异的现象让这些科学家们猜测,一定是这东西在体内变成了对细菌有效的另一种东西。于是他们着手对“百浪多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分解出“氨苯磺胺”。

    磺胺的名字很快在医疗界广泛传播开来。937年制出“磺胺吡啶”,1939年制出“磺胺噻唑”,194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