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唐朝-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同行而已,到最后李好连她们名字都没问过。真正要算起来,这两女人要是跟着李好他们走才非常的危险。虽然从洛阳到长安这段路人流特别大,沿途也安全很多。

    但是李好自己也没办法确定,自己接下来的这一段行程会不会碰上新的问题出来,所以他们一行人才会在这边多留几天,一边给自己找几个地方落脚,一边调查一些事情。

    洛阳李好并不算陌生,不过他去的是后世的洛阳,跟唐时的洛阳还是有很大分别。这是一个历史名城,可惜的是所以的文化传承总是在战火中毁灭,然后又重生。

    “这洛阳比起长安来,毫不逊色啊,或许还要繁华一点。”一行人找了地方歇息后,李恪看着洛阳的繁华有点感慨的说道。

    “呵呵,这里毕竟也曾经是都城啊,怎么可能会差很多呢。但是没有老杨的京杭大运河,也就没有这个城市现在的繁华。”李好看后扯了扯嘴角回道。

    “可是隋亡也是因为开凿大运河,他耗费巨资,劳民伤财修筑了这大运河也不过是因为自己的享乐,却白白丢了自己的江山。”李恪听后不服气的反驳。

    这大致就是贞观后的那些年轻人的共同想法,李二让天下宣传老杨的残暴荒淫后的效果。这些东西有多真没人去想,却把老杨的功绩完全给抹除了。

    事实上大运河也不是老杨同志完全开凿出来的,他不过是把一些原本的渠道沟通,新开了一些渠道而已,能有多大的劳民伤财?

    而且开凿大运河完全是出于国家长远战略利益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富国强民以及军事上的考虑,这条大运河对于关中地区的重要性太大了。

    坏就坏在,老杨同志没事就拉着自己的后宫往余杭走一圈,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中间消耗了不少财力,最后还死在了扬州。所以这污水不往他身上泼,往谁身上泼?(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二十八章 洛阳水席

    (全本小说网,。)

    “呵呵。”李好听了李恪的话后,习惯性的讽笑了两声。李恪一看李好这样子,就知道李好完全不认同自己的想法,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贤弟,你觉得事实不是这样?”

    “看事情不是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判断,而是自己亲自调查后用事实说话,公道自在人心。”李好早等着李恪自己跳出来,这个时候正是说道理的最好时候。

    “这大运河通了之后,从洛阳到江南的路就快捷了不少。而且南方的粮食能够方便快速的运往洛阳,然后送往长安和关中地区。能够大力缓解关中地区的缺粮之急,这算不算好处?”

    “其次,有了这大运河之后,洛阳这边往北和往南的交通更便利了。无论是调兵还是派遣官员都方便,关中地区对东部区域的控制力也强了,这算不算好处?”

    “再然后,这大运河附近的村镇因为大运河的原因,百姓还能给那些过往的船只兜售一些东西,增加收入,盘活这运河周围的经济,这算不算好处?”

    李恪的话语中一直没有对老杨同志有什么尊敬的意思,但是因为血缘关系,也没有贱视,只是用了他来代替。说明他是真的对老杨没什么好感,甚至不想提老杨的名字。

    老杨其他的事情李好不能评价,但是这大运河的作用却不能给人贱视,也不能随意污蔑。这条大运河在中华文明中有着很重要的一笔,而且他还想借这个机会跟李恪呱唧呱唧。

    连续三问后,李恪忍不住沉思起来。李好说的这些东西平时李恪没有少听,他自然不需要李好持续点化。跟李好相比,李恪只是差了点后世的眼光而已。

    “老杨开凿大运河的错不在自己,而在于他的大臣们愚蠢无比!就跟现在朝廷的那些短视的大臣们一样!尸位素餐,为了所谓的名声而罔顾国家和百姓!当诛!”

    李好说这话很诛心,也有点愤青的味道。不过也就李好同李恪两人才能这样谈,要是在其他场合这样说,李好难免被人群起围攻。

    “你不会是又想说那个抓国外的奴隶来修这大运河吧?”李恪一听李好这话后,忍不住苦笑着跟李好说道。

    他现在经常被李好用这样的思路来影响,怎么可能会不熟悉这套?不过想想也是,如果开凿大运河全部用战俘,也就不会有什么劳民伤财的事情出来,或许又会变成另一个借口吧。

    总之历史这东西就是这样子,所谓的以史为鉴也不过是统治者想让人知道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而已。真实的历史,早就被粉饰过了。

    “事实就是如此,有了战俘何须用我大唐的百姓来服一些不必要的徭役?这还能为朝廷省下不少开支,如此利国利民的事情为何不用?”

    李好点头道,李恪不是后代人,自然不知道后世的美洲大开发是怎么来的,那是用无数黑奴和华人的血肉堆出来的繁荣。现在大唐有这实力,为什么不能用这一套?

    两人聊了会老杨的事情后,又把注意力转向了吃的方面,总要聊点开心的事情,而且这也是李好过来洛阳的目的之一。

    “贤弟要在洛阳置办一些铺面,这是准备把长安的那些东西搬到这边来,还是准备把潭州的湘菜搬到这边来?”

    “都会拿一点过来,不过主打却不是这些,我要重新推出一些新的美食出来,符合洛阳这边风情的美食。”

    李好摇了摇头,长安的天然居有的东西可以拿到这边来用,有的不行。而满庭湘的菜谱也一样,地方不同,生活习性也不相同,口味偏好也不相同。

    作为一个美食家,还是走过不少地方的美食家来说,因地制宜这道理李好肯定明白。他自然不会把那些东西生搬硬套过来,这边还是要推出新的东西出来。

    另外李好也不止单单就在洛阳这边弄个酒楼啥,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基本上他的大部分业务总机构都要搬到这边来。

    “新的美食?”李恪听后眼神再次亮了起来,新的美食就意味着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这对他的诱惑非常大。

    经常同李好在一起,他对吃这块也变的有点挑剔起来。现在他身边的厨子都去李好那边受训过,虽然手艺跟李好不能相比,但也让他平时不至于吃不好。

    更重要的是,李好的厨艺并不是挑什么很珍贵的东西来做,而完全是考虑手艺和营养搭配,所以花费也不大,算不上穷奢极欲。

    “对!新的美食,我准备把把新的美食称为洛阳水席。由八凉菜,十六个热菜组成。八个凉菜是以服、礼、韬、欲、艺、文、禅、政为主题的菜名,十六热菜分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为主题。”

    去过洛阳玩过的人,不知道洛阳水席的估计很少。虽然旅游区的洛阳水席有很大水份,加上各地方的口味习惯不同而褒贬不一。但是无可否认,这是洛阳的特色之一。

    李好也吃过洛阳水席,他对里面的菜式还算清楚。而且对这道酒席的来历也稍稍的了解过一番,据说这道水席就是小武上台后开始有的,历史十分悠久。

    他现在把这道宴席推了出来,不过是提前了几十年而已。对于这个时候的洛阳人来说,接受这个东西不会太难。

    所以李好不用在长安和潭州那样,先得自己宣传一番。而且美食这东西,其实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只要味道好,吃的人总会有。

    “这菜式还能这样来?”李恪听了李好的话后愣了一下,看起来好高深有文艺底蕴的样子,似乎这种菜名才更符合大唐人的审美观点吧。

    之前李好的酒楼的菜名字太直接了,什么剁椒鱼头,什么白切鸡。一点文雅的意思都没,读书人的世界,用这么直接的菜名稍稍低了点档次啊,必须得文雅。

    这洛阳水席看起来就不一样,底蕴十足,竟然还用上了服礼韬这些。如果李恪是后世人,一定会给这道宴席冠上高大尚的名字。(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见王玄策

    (全本小说网,。)

    所以一听李好这般介绍后,李恪的兴趣立刻就被拉了起来,很想现在就品尝一番。“不过这新式的酒宴为何叫洛阳水席?这中间有什么讲究么?”

    这个李恪确实好奇,比如满庭湘的十大碗就预示着十全十美,而洞庭湖的全鱼宴则用的全是鱼,还预示着年年有余。这洛阳水席,中间有什么讲究?

    “没啥讲究啊,因为所有的菜都有汤汤水水,预示顺风顺水,所以就叫洛阳水席。”李好听后笑道,洛阳水席有什么寓意李好也说不清楚,干脆顺嘴来了这么一下。

    大致的来历有两种,一种是因为这酒席所有的菜有汤有水,所以叫洛阳水席。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这种酒席上的流水席,菜一道一道的上,所以叫流水席。

    没办法考证这个具体得名的原因,所以李好也只能含糊应付。不过真要弄这个的话,有些东西在这个时候就需要避讳。因为洛阳水席里面有几道菜用到了鲤鱼,黄河鲤鱼。

    在别的朝代里面自然没问题,就是没多久的小武当权也不用担心这问题。但是在这个时候可不行,这时候可是李二当权,所以得换。

    这个李好感觉问题不大,可以替代的材料太多。虽然黄河鲤鱼味道确实不错,但是现在洛阳水席并没定型,自己想用什么还是自己说了算,那个雀舌也不需要。

    “咦?王兄怎么过来了?”正当李好一边找地方,一边准备推出他的洛阳水席的时候,王玄策上门来了。这让李好有点好奇,好像这家伙应该在长安呆着啊,他是官府之人。

    “我这段时间家中有事,所以请假过来洛阳看看。今天在路上看到你家的那些少年们,然后问了一下,才知道你们也过来洛阳了。”

    王玄策听了李好的话后笑道,这家伙手中还拿着一本佛经。似乎在洛阳城里随意的逛街,然后顺手拿着东西。

    “王兄对佛经很有研究?”李好看到这家伙手中的经书后愣了一下,神色稍稍变后又恢复过来,然后不经意的问道。

    “没有,我只是看看这些东西而已。不止佛经,一些其他类的书籍都会看看,我辈读书,也不止读经义。”李好问的不经意,王玄策也没当回事的回道。

    他不知道的是李好此时内心并没那么平静!老王这人是唐初四大牛人之一,单人破国,实际上他的成就不应该止步于一个朝散大夫。

    而他的晋升之路坏就坏在一个和尚手里,他在南方破了一个国立了大功,顺便从那国家带来的一个进口和尚。

    进口的和尚好念经,何况那个进口的和尚一直就吹嘘他活了两百多岁,平时就靠一些各种颜色的小药丸延长寿命,简直就是活神仙。

    王玄策一代牛人,在这件事情上面犯了糊涂。他还真相信了那个进口和尚的话,然后把这和尚进献给了李二,然后希望能给自己的晋升之路添点助力。

    不料一世英明如李二,听说有长生之法,鸡冻了。立刻把这进口和尚好好养了起来,让这进口和尚给他弄蓝色小药丸吃。结果吃了一年的小药丸,然后李二就挂掉了。

    这件事情的最后结果就是,老王同志被大唐朝廷惦记上。永不能晋升,做到死也就一个朝散大夫。所以说他这人栽在和尚手里并不冤,李好一看这家伙竟然看这玩意,立刻就警惕起来。

    先不说老王会不会和历史一样,继续往南跑一场,然后捞一大功。但是这家伙如果对某些家伙有好感这会是一个大问题,说不定这家伙迟早还会栽在这上面,这个必需提醒下。

    “贤弟,你的洛阳水席什么时候整出来啊?”

    李好没有准备同王玄策继续谈和尚的事情,也没那必要,以后有机会了再说。这个时候李恪跑了过来,这家伙等李好的水席等的不耐烦了。

    “洛阳水席?洛阳水席是什么东西?”王玄策没李好想的那么多,他看下佛经只是因为对这方面好奇而已,并没什么喜欢的意思在其中。

    不过李恪说的洛阳水席倒是让他好奇起来,他可是正宗的洛阳人啊,竟然不知道还这洛阳水席这种事情。

    “这洛阳水席可是新东西,你自然不知道。不过你等下可以品尝一番,看看这洛阳水席是否好吃。”李恪听后在一边笑道,他兴冲冲的跑过来,不就是因为李好今天搞这个么?

    听了李恪的话后,李好扯了扯嘴角,然后安排自己身边的人准备去。这洛阳水席不是李好亲自下厨,他在一边指点自己身边的那些少年做就好,难度不大。

    这当然是相对不懂厨艺的人来说,实际这个洛阳水席还是有自己独得的一面,这跟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