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化学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化学家-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也不累!我帮你称!”

    “带我一个!”

    “我也来!”

    “不要这么多人。。。。。。!三个人就够了!”

    大家平时都是能偷懒就偷懒的,现在却抢着干活。。。。。。

    江超等人飞快的干活,因为称的最大重量有限,所以不得不分多次称,称一次用树枝在地上记上,然后一个一个加上去。

    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时间,江超才在许多人围观的情况下,完成了任务。

    最终结果自然也很快被计算出来了。。。。。。

    528公斤!!!!!!!!

    “我的天,竟然超过500公斤!太**了。。。。。。!**爆了。。。。。。!”

    “妈的,我说咋那么沉呢!哈哈哈哈。。。。。。”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440章 油棕与水力榨油装置

    因为渔网以及鱼藤植物的功劳,让落难队伍在淡水区域也能捕捞到大量的鱼。

    而他们随即又在层林里发现了鳄梨、腰果等诸多水果,还发现了野生的生姜以及丁香树。。。。。。这两种植物可都是重要的调料香料,能够让他们烹调的食物更加美味。。。。。。

    当然他们最大的发现,还是第五小组发现的十多棵油棕树,这种和糖棕以及椰子同属棕榈科的植物,果实含油量高达50%以上,一株油棕每年可产油30…40千克,每亩产油可达100…300千克。油棕亩产油量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亩油量的7…8倍,所以它有“世界油王”之称。。。。。。!

    之前他们一直想找椰子树,就是因为椰子树能够榨油,没想到现在找到了更好的油料作物。。。。。。

    当然椰子不仅仅是油料作物,还是当水果吃,又能提供纤维,这种多功能性也是油棕比不了的。

    所以没能找到这种万能植物,大家还是有点失望的。

    但不管怎么说,有了油棕,他们以后的植物油就基本不用愁了,甚至可以拿来制造肥皂,要知道,他们现在可是什么洗涤产品都没有,负责洗衣服的女生们一开始完全就靠水洗,非常痛苦,而且很难洗干净。

    后来在几个男生的帮助下,她们改用海螺壳煅烧的灰加一点动物脂肪当肥皂用,效果好多了可是他们现在获得的动物脂肪很是有限,而且每个人肚子里都缺油水,所以根本不够用。

    洗头倒是没什么问题,他们在层林里发现了木槿,这种植物的叶子可以制作出天然的洗发水。

    。。。。。。。。。。。。。。。。。。

    恰好此时油棕果正好有一批已经成熟,所以他们很快就派出大队人马,采集了一批回来,然后用了几天时间将其晒干,准备榨油。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麻烦事。

    “应该也不是很难吧,中国古代一直都是用人力榨油的,我们应该也没问题。”江超说。

    作为一个出生于城市的青年,他对这种事情的了解,基本来自于书本以及电视网络上。

    “榨油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以前一般家庭都是没办法自己榨油的,而是有专门的油坊,那里有专门的榨油设备和榨油工,在那时候算是一个一个很普遍的加工产业,至今仍然有很多以油坊命令的村庄和小镇。” 刘洪军说,他年纪较长,又是农村出身,所以在这方面了解更多一点。

    “你这么说我想起来了,以前在一部纪录片里看过,大概就是一群光着膀子的肌肉男一起抓着一根巨大的木头,同时发力去撞击油菜籽,然后油就出来的,不过具体是怎么弄的,当时没注意,现在也不可能记得了。。。。。。”张成宝一边回忆一边说。

    “《舌尖上的中国》吧,我也有印象。。。。。。”黄玲说。

    “这么说起来应该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吧,不就是物理压榨吗,我们搞几个石头或者木槌之类的东西,使劲的压就可以了,只要果仁够干,肯定能榨出油来。”杨健不以为然说。

    “想榨出油来的确很简单,用手捏也能捏出一点来,但问题是出油率,如果方法太过粗糙,出油率是非常低的,而且油质很差,会有杂质,口感不好,这样太浪费了。”方谨言摇头说。

    “那你说我们要怎么办?”杨建问。

    “其实也不难,用树木和毛竹做了一个榨油设备就可以了。”方谨言说。

    “可是我们连见都没见过,怎么做啊?!”江超翻白眼说。

    “这种设备的原理很简单,我们自己应该也不难设计出来,实际上更难的是榨油时的技巧,油坊里的那些榨油工技巧很高,配合非常默契,像我们这样没什么经验的人,恐怕这是一个大问题。而且榨油不但是一个技术活,还是一个体力活,你们可能要做好受苦的心理准备。。。。。。”刘洪军说。

    “小溪上游不远处有一处落差较大的急流,我们可以考虑弄一个水力装置,不但可以用来榨油,以后如果需要舂米或者磨粉什么的,也可以用同一个装置,只要临时改动一下就可以了。”方谨言说。

    “可是这样会复杂很多吧。。。。。。以我们现在的条件,真能搞出来吗?”刘洪军说。

    “试试吧,我先想构思一个设计图,然后试验一下效果,即便不成,大部分的装备也可以改作他用,并不会太浪费我们的劳动力。”方谨言说。

    “既然你这么说,那就试试吧。。。。。。”刘洪军说。

    这种事情换别人说他可能会怀疑对方异想天开,但是方谨言说话做事一向还是很可靠的。

    “给我一天时间,我带人过去考察一下那里的地形,顺便到附近一带看看有什么合适的材料,然后想出一个最优的方案,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应该就能开工了。”方谨言说。

    “好吧,那就这样说定了,你注意安全。”刘洪军叮嘱说。

    “我知道。”方谨言点头说。

    。。。。。。。。。。。。。。。。。。。。。。。。。。。。。。。。。。。。。。。。。。。。。。。。

    第二日,许小瑶另外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上便多出了一个看起来很是精妙的水力装置图。

    为了节约用纸,这一次反面仍然是空白的,图纸画在正面,一根被方谨言选作支架的大树正好画在许小瑶脸蛋旁边。

    这套装置并不是很复杂,除了巧妙的借用地形和周围的树木,其他主要也就是一个木制水轮,几根承轴杠杆以及一些绳索,以及一块压榨用的巨石和一个预定挖出空洞的树桩——现在那里还是一棵大树,方谨言计划砍掉它。

    所有人拿到这张图纸之后,都不再怀疑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因为这张图纸虽然不是很复杂,但是画了极其专业,各种标注非常清晰,一目了然,尤其是那些直线圆圈,简直就像是拿尺子圆规画出来的。。。。。。

    而实际上方谨言现在不可能有这东西,应该纯粹是手画的。

    有了这个设计图,一切做起来就简单多了,即便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水轮,也不是什么难事,尽管他们现在连一根铁钉都没有,但是他们可以通过钻孔的方式进行铆接,同时还可以用绳索或者树藤来进行捆绑加固。

    虽然这样比较耗费人工,但是他们现在人力还是很充足的,不但男性们积极参与,不少女生也跑过来帮忙。

    大约花了四天时间,一个简单的水力装置便建成了。

    当水轮固定好并且绑上剑麻绳索之后,湍急的水流带动水轮,绞动绳索,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传导装置,吊起绳索另外一端的巨石,将水能转化为巨石的势能,而等到巨石达到一定高度时,水轮正好转动一周,触动机关,于是巨石便瞬间落下来,砸在大树桩的挖出来的空洞里。。。。。。

    而这个空洞里,则放着完全脱水的油棕果,在巨石巨大的撞击压力之下,被挤压出棕油,然后棕油析出,顺着空洞的一个小口流出来,而在这里,早已放上了接纳棕油的容器。

    看到第一滴棕油从小口中流出来,所有人都高声欢呼起来。。。。。。!

    甚至有女生激动的哭了起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看到人类登上火星的电视直播呢。。。。。。

    实际上,他们只是重复了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完成过的成就而已。

    不过他们自己,却是很能理解彼此的心情,因为只有真正去做,才知道这种非常原始的机械装置,其实也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尽管他们有近乎完美的设计图,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他们还是碰到了很多困难和故障,最终完全是靠着大家一次又一次的改良调试,才最终获得了成功。

    只有克服无数困难之后的成就,才是最激动人心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441章 他们人品有问题

    棕榈果其实可以提炼出两种油,一种是利用果仁压榨出来的棕仁油,这种油和其他植物油没多大区别,尤其与同属棕榈科的椰油类似,另外一种则是用果肉提炼的棕油,这种油化学成分与一般仁籽榨出的植物油有很大区别,更像是动物油脂,食用价值不高,口感也不好,长期食用甚至对人体有害,不过用来制作肥皂之类的日用品还是很可以的。

    说起来,热带当真是物产丰盛,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屿,已经找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植物。

    现在他们有了充足的鱼肉,有了几种热带水果,又有了食用油和几种调料,可以说生存应该是无忧了,至少不会饿死了。

    不过很遗憾的是,他们一直都没能找到任何一种谷物,作为吃惯了大米和小麦的中国人来说,这一点让他们相当的不适应,鱼的营养固然不比谷物差,但是用来当主食却是不行的,实际上不过十来天时间,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吃腻了。。。。。。

    所有人都无限怀念米饭以及馒头、面包。

    说实话,对于这一点,方谨言是比较悲观的,实际上在荒岛上找到野生谷物的概率不大,而且无论是稻谷还是各种麦类,原产地都是温带,而且即便找到,也不大可能出现一整片的稻田或者麦地,以他们现在一百多人的需求,根本不够吃,而想留种种植的话,至少也要等三四个月才能吃到。

    不过很快,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找到一种热带地区极其普遍的粮食作物——木薯!

    他们在小溪的上游层林,发现了一大片木薯林,这些叶子有些类似蓖麻的多年生植物,普遍长到了三米高以上。

    木薯当然不能算是谷物,但是其种植极其方便,产量惊人,亩产能够达到2000公斤以上,最高纪录甚至能够达到5000公斤以上,“亩产万斤”当真不是梦。。。。。。!

    虽然其口感与食用价值肯定不如大米和小麦,但是作为主粮还是非常合格的,实际上很多非洲的黑叔叔就是拿它们当主粮。

    木薯的淀粉含量极高,而这正是落难者们目前最需要的,摄入淀粉,能够让他们瞬间充满力量。

    当探险队发现它们的时候,几名男生第一时间就挖出一些来,准备生吃——在他们看来,木薯应该和红薯是同类的东西——看起来也有点像,红薯能生吃,木薯当然也可以。。。。。。

    不过穆铁龙却阻止了他们,因为他知道木薯是含有少量毒素的,生吃有可能中毒,需要用水泡一泡之后,加工一下才能食用。

    于是他们挖了上百公斤的木薯,带了回去。

    当天晚上,女生们烤了木薯干,又煮了木薯糊糊,周蓉等几个心灵手巧的姑娘甚至用木薯粉做成了面包烤熟了。

    虽然样子不是很好看,但是却意外的好吃。。。。。。味道有点像新疆的馕。。。。。。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长期没有摄入淀粉的错觉。。。。。。他们连那种看起来非常糟糕的木薯糊糊都觉得好吃得不得了。。。。。。

    由于那一片木薯林不小,而这东西又无比的高产,所以他们的食物,暂时算是彻底无忧了。

    对此大家当然都是很开心。

    周蓉更是一边吃着自己的杰作——“木薯馕”,一边侃起大山来:“以前看教科书劳动的理论,当时感觉原始人过得一定很苦,一定是每天都辛苦劳动还吃不饱饭,觉得自己过得真是超幸福,后来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劳动强度最大的,其实是我们现代人,古猿们就像猴子一样,根本不需要什么劳动,只要吃各种果实就好了,甚至连‘劳动’这个词,都是因为人类而产生的,动物们基本就不会劳动,都是吃现成的。”

    “是啊,实际上现代很多热带地区的原始部落,都是基本不需要干活的,他们就是靠天吃天,比如萨摩亚人,据说他们一生只要种十来颗猴面包树,一家人就基本衣食无忧了,猴面包树的果实切片烤一烤就能当面包吃了,也可以直接当水果吃,粗大的树干,甚至可以挖空当房子住,至于衣服,热带人真不需要。。。。。。可惜这座岛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