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将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夜将至-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维稳最难的是两件事,一是与觉醒者集团的磋商谈判,这一问题倒是与江北省政府无关,他们还不够级别来处理这种层次的问题。但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央丢给江北省的大包袱:远江灾区重建工作和近三十万幸存者的安置工作。

    那可都是生化病毒重灾区中的幸存者,不可能放任他们离开远江。

    不仅中央政府不允许,江北省政府不允许,就连原对尸总指的高层也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

    就算没有人携带t原体t病毒外出造成二次病毒外泄并感染更多区域,也很有可能会有伪装成人类的高等变异体企图逃离远江。这样的变异体,放走一个都是后患无穷,在全面彻底地进行消毒检疫之前,远江城外的钢铁壁垒决不会轻易打开。

    既然不能把人放出来,那在这观察期总得给暂时留守远江境内的二三十万同胞一个合适的居住环境吧?没有像样的过渡性居住,只靠帐篷和军营可解决不了二三十万人的收容安置。这些过渡性的临时住房必须能使居住环境恢复正常水准,做饭、洗衣、社交、工作、上学和娱乐这些方面都要顾及到,谈何容易?

    为此,中央紧急抽调曾参与08年汶川大地震营救及灾后重建工作的干部和部队,协同江北省政府负责此事。

    在远江边界,钢铁壁垒以内,上万名人民保卫军利用外界运输过来的材料,迅速搭建起简易的临时住房,等到地面部队初步清扫城区内残留的丧尸及变异体后,又有更多的建筑施工队陆续赶来,用带来的材料和损毁房屋的建材大规模搭建居住地。

    幸存的远江民众则留在这些居住地内,等待专门的医疗团队、卫生检疫员、心理评估员对其进行身心全面诊断,而后还要面临远救会调查小组,和省政府评估小组的双重检查,只有那些心理生理完全健康且没有任何遗留问题的的人,才能拿到签证,离开远江。

    可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呢?别说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不到。地狱里过活了大半年,有几个没心没肺的能跟以前一样,没有半点心理问题?那些天生冷血的,要么早就死在258师和远救会的审判下,要么他也带着满身的遗留问题,根本不可能通过调查组的审查。

    在这一点,江北省省委班子不得不承认,远救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在这个问题上对政府助益极多,其行事效率之高,与群众关系之密切,在民众心中威信之高,前所未闻见所未见,足以让绝大部分干部汗颜。

    在远救会的配合下,先期维稳工作总算没出岔子,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二三十万已经足够组成一个小城市,而一个封闭在钢铁壁垒内,与外界没有正常互动的城市,拖久了是会出大问题的。于是远江幸存民众的迁移安置问题再次提上省政府议事日程。

    祝达此行,就是带着相关任务来的。先前祝达还不理解为什么组织上把这个担子安排给自己,明明自己没有什么政治资源,在市委省委也没有很好的人缘,怎么就把这么个美差交到了自己手里,现在他明白了,这是拿他当马前卒去试探呢。

    如果眼前这位少年,就是传闻中的远救会会长,他祝达引以为傲的区委书记身份跟人家比起来,简直是米粒之光与皓月争辉,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汪书记怎么会想到让自己去跟这位杨会长接触呢?很简单嘛,祝达一想就明白,这就是把他祝达当车前卒,试探一步,情况不对随时抛掉换人嘛。

    想到这一点,祝达两股战战,他知道自己必须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去把工作做好,说服这位杨会长,否则他的政治生命就到此结束了。

    于是乎,祝达摆出了汪乾明无法理解的低姿态,连杨小千令人搬来的椅子都不敢坐,在杨小千威严目光压迫下,才弯曲膝盖坐在椅子上,但不敢坐实,大半边屁股都露在外面,就沾着点椅边坐着继续汇报。

    “那么综合我刚才向您汇报的几点情况,可以想象的到安置工作有多困难,省内各市都不愿意接招,踢起了皮球。您看这远江现在是有中央政府拨款援助,但是安置工作并没有政策扶持啊,谁都不愿把这个烫手山芋往手里接。”

    祝达说到这,骄傲地挺起了胸膛,说道:“但是咱们市委汪书记面对困难没有退避,敢于迎难而上,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说。”杨小千微微颔首,示意祝达继续。

    “汪书记认为,可以由政府出面,拆掉大星棚户区,改造成一个现代化都市新区。”

    “嗯?”杨小千提起了些许兴趣,死水般的目光终于有了动静,亮起了明亮的光彩。

    “您可能不了解具体情况。那么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大星棚户区啊,是南都市上几届领导班子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城市规划出了问题,这个棚户区占地面积极大,里面各种住房密密麻麻,建的乱七八糟,交通差到极点,居住环境也差到极点,各种治安事件屡屡发生。人居密度堪比以前的香港九龙城寨,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是南都市身上一块丑陋的疤痕。”

    “汪书记的意思,就是由政府牵头,开发商集资,把这大星棚户区拆掉,在原址建一个现代城市新区,那些幸存的远江民众呢,就搬到这新区里来,而那些大星棚户区的拆迁户呢,那么就由政府政策补贴,安排他们另置房产,或是迁去高新开发区,或是留在新建成的商住区。”

    “这件事情,光靠南都市政府那是做不成的。但现在中央高度关注远江民众的安置问题,想必会不留余力给予援手,有了中央的政策支持,我们就能放心大胆大刀阔斧地干。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大星棚户区这个大问题,还解决了妥善安置远江民众这个大难题。”

    “您看,这些远江民众大多是城市居民,如果迁移到偏远地带,肯定会不适应,我们的工作也不好进行。但迁到新区,算是重回一线城市,没有什么差异感。而且这样一个商住区,住户达到二三十万人,完全可以当做一个城中城,暗地里当做一个特别行政区对待,也是可以的嘛。我们南都市政府和你们远江市政府……呃,这个,远救会的同志在管理上也就有了很大的转圜空间,工作会好做得多。”

    “只要这棚户区大改造工程做成了,一举多得,而新区作为城中城,既能保持与外界的良好互动,又能使远江民众身心凝聚在一处,不是很好吗?”

    “是很好,很有意思。”杨小千轻轻点头。

    祝达嘴角微翘,刚要露出一个欢喜讨好的笑容,杨小千下一句话就让他的表情僵在脸上。

    “不过汪百宁这么搞,就不怕我裂土分疆,做个南都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章 顾全大局

    (全本小说网,。)

    不懂变通,不懂探查消息的人很难在官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位置。祝达对此深以为然,始终铭记于心,从远江穹顶消失的第一天起他就不留余力地打探所有与之相关的消息,所以祝达深知远救会的能量。

    说起来现在远救会的官方定义还是“民间组织”,这在知情人看来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哪个民间组织能带枪带炮,拥兵上千,连南都军区都不敢轻易缴他们的械?哪个民间组织能硬抗几十万尸潮打下那样的硬仗?哪个民间组织的代理会长能让省委领导奉为上宾?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华夏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还没听说过这么稀奇的事。

    更让人惊奇甚至惊恐的是,这个“民间组织”在二十多万远江幸存民众中拥有极高地位。穹顶消失后远江全境封锁的这两个多月里,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集体事件,因物资投放问题,远江人和物资运输队起了争执,封锁线外的保卫军军队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介入,进一步恶化了情势。

    当时围聚在钢铁壁垒外的远江人有上万人顶着机枪跟保卫军对峙,还有十多万人听闻消息,正在赶去的路上。这些远江人跟外界的群众可完全不一样,他们打仗的经验搞不好比大部分保卫军战士还多,保卫军摆出的阵仗根本吓唬不到他们,反而进一步激起了他们的抵触情绪。

    眼看一场大规模流血事件就要发生,难以避免,紧急电话都打进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办公室,就在那千钧一发的紧迫时刻,一个名叫周天明的年轻人走到高台上,三言两语就稳定了局势,几句话的功夫就化解了一场足以动摇江北军政两界的危机,一时间传为佳话。

    这在许多政府官员看来是不可能不现实的事情,现在是信息时代,人民群众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太多,不再像以前那么好“忽悠”,再加上各类无良媒体带节奏,政府的公信力一落千丈,谁能想象远救会在远江民众中会有如此威信呢?

    而一个拥有强大武装力量,又深受民众爱戴的组织,带着信服他们的几十万民众,全部进到南都市里,谁能确保他们不会反客为主呢?

    祝达心里明白,如果这位杨会长有这个心思,他要裂土分疆不可能,但要做个南都王却是轻而易举。

    杨小千那句看似玩笑的问话,就像一道晴天霹雳,当头劈在祝达天灵盖上。

    汪书记的儿子可就在旁边听着呢!祝达想回头瞄一眼汪乾明的表情,但又不敢有任何动作,僵硬地坐在椅子上,额头浮起一层细密的汗珠。

    “哼”

    一声冷哼,从背后传来,在祝达听来这又是另一道惊雷,都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他可不想做着遭殃的小鬼,连忙抢在汪乾明说话前开口。

    “哈哈。”祝达的笑声听起来很干,像三伏天跑了十里路没喝水,“杨会长多虑了,汪书记跟杨会长您一样,都是一心只为人民的。咳,杨会长,您看这个大星棚户区改造的事?”

    “嗯,你继续说。”

    “好的,大星棚户区的资料我们都整理好了,人口密度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这一点不是难题。在原有基础上修建高层居民住宅,人均占地面积就可以大大缩小,省出来的空间我们可以兴建学校、医院、商业中心还有城市公园,给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祝达继续说道,“在大星棚户区原址修建商业圈,不仅能给南都疲软的经济长势打一剂强心针,还能一并解决远江民众的就业问题,然后是适龄学生就学问题。这个,经历了战争的孩子,不太容易融入到普通学校,那我们可以修建几所新学校,解决就学问题……”

    “你是想把大星棚户区,改成一个现代化的高级棚户区?”杨小千打断了祝达的话,玩味的目光像剔骨尖刀一样扫在祝达脸上。

    祝达心里咯噔一下,大星棚户区改造项目还在研究阶段,市委都没开正式的讨论会,立帆集团的改造方案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这杨会长怎么能一语中的一针见血?是提前得到了消息,还是真有这样敏锐的洞察力?

    “哈哈,杨会长目光如炬,比喻形象,要说是现代化高级棚户区,其实也算不上,因为……”祝达打着哈哈,话没说完又一次被打断。

    “完成改造需要多久?”

    祝达一听这话,感觉自己有戏,精神一振,马上回答道:“如果能得到您的支持,一期项目完工最多两年。”

    祝达语气笃定,来的路上他早就把资料背熟了,对这改造工程说不定比汪乾明还熟悉。

    “两年。”杨小千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你要让我的同胞,在封锁线里再待两年?”

    “杨先生,那不仅仅是你的同胞,还是党和国家的人民。”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插进来,汪乾朗声反驳,“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忠诚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再待两年也是应该的,必要的。”

    杨小千将目光从祝达脸上移开,没有移向出声的汪乾明,而是移向假山下池水里的鱼,对汪乾明的话恍若未闻,只当这人不存在。

    汪乾明自小养尊处优,何曾受过这种羞辱,在他想来,没有谁在权力和金钱面前能不低头,战争英雄又怎么样?抗战英雄最后沦落到饭吃不饱的例子还少吗?有什么资本在他立帆集团董事长面前摆谱?

    见杨小千无视自己,汪乾明当即沉下脸,正要发作,祝达抢在他前面开口:“杨会长,我为您介绍一下,这位是立帆集团董事长,汪乾明。”

    先前领他俩进来的那少年就报出了汪乾明的身份,拿脚趾头想也知道这位杨会长对汪乾明的身份清楚的很,祝达说这话不是给杨小千介绍汪乾明的,而是给汪乾明暗示杨小千的身份,他特别在“会长”两字加了重音,只希望能让汪乾明猜到杨小千的真实身份。(全本小说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