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被吴鲁所说的话震撼得瞠目结舌,半天也没有一个人想到该怎么反驳。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把卢布的贬值归结到前苏联之后的工业崩溃、寡头垄断、经济活动混乱等外在的现象当中,并没有想到这其中还有如此深层的原因。

    其中就有心思活络的人看向诸葛馆,见这位首长面色不变,丝毫没有半点意外的神情,他们就知道,吴鲁所说的绝对是事实。

    “你们既然把泰国等国家的形式归结到本国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的身上,那么你们能解释为什么在96年底,泰国方面的远期合约突然出现了大幅的增长,而这些远期合约的到期时间大都在七月、八月之间吗?还有,尽管这几年曰本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市场萎靡不振,但为什么曰本市场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不增反减,甚至有大额回流的趋势吗?”

    “除了这些之外,你们能解释在货币危机最严重的几天,市场集中爆发的各种流言吗?你们又怎么解释,那些从泰国内撤出的资金大部分都是通过这几家跨国银行的渠道?”说到这里,吴鲁一指手中的报告,表情不再是义愤填膺,而是深深的失望。

    等众人消化了片刻,他才缓缓地说道:“94年的债券危机是一场欧美之间的经济战争,其中还牵扯到了曰本,这几个国家或组织是整个世界的经济重点,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牵涉其中。之后的美曰贸易谈判完全是美国对曰本牵扯到94年债券危机的报复,双方你来我往了足足有三年的时间,最终曰本方面和美国达成了妥协,于是曰元没了压力,不再升值。如此一来,美国方面暂时没有了对手,就将整个目标投向了亚洲,尤其是那些经济增长飞速的地区,因此,利用金融市场的工具对这些国家或者地区进行打击也就成了必然!”吴鲁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又说道:“说到打击估计不准确,应该是收割,就好像是种好的庄稼,到了时间就开始动手一样。”

    说了那么长时间,吴鲁明显有点体力不支,他缓缓地坐下,望了诸葛馆一眼后,继续说道:“很明显,这是一场经济战争。我们应该对此有足够的警觉和清醒的认识,不要再抱有幻想了。自由市场的那一套是好,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是在我们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话语权之前,我们都不能够放弃政斧对市场的管控。”

    很显然,这位吴鲁对最近盛行的关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抨击,选择在了这次会议上。

    立刻有几个人的脸色不大自然起来,他们都是最近叫嚣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人,很显然吴鲁的话将他们反驳得体无完肤。

    好在这个时候诸葛馆轻咳一声,打断了吴鲁的长篇大论,说:“吴老,谢谢你的讲说。根据我们得到的信息和反馈来的资料,已经可以确定,这次货币危机是由美国政斧在背后指使,部分财团在前面充当工具的经济战争,这一点吴老的判断是正确的。现在,我们谈谈现阶段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即便是经济战争,恐怕也对我们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吧?而且,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自由浮动,出于对汇率方面的担心,这些国家的一部分资金还会转而投向我们国家,这对我们应该是个不错的消息。”冷场了半天后,一位名叫王秋实的财政部官员说道。

    “不,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虽然现在人民币并不能自由兑换,但是如果地下汇率和官方汇率相差过多的话,这给人民币贬值造成的压力非常巨大,热钱会通过各种合法、不合法的渠道流入国内,这会给我们的工作造成极大的麻烦。”王秋实的话音刚落,央行这边的官员就反驳道。

    央行这边的官员刚说完,港澳办的官员又接着说道:“虽然我们是外行,对经济工作并不了解,但是如果在香港回归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香港经济就出现大幅下滑的话,那么国际上肯定对我们治理香港的能力有所怀疑,到时候各种声音就会接连出来,将会给我们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

    紧接着,包括组织部在内的各个官员都发表了相关的看法,一时间整个会议室内的气氛达到了"gao chao"。

    宋凌也作为华资香港上市公司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但是他完全没有资格在这种高级别的会议上发言,只能默默地听着。他心里很清楚,尽管这个时候他们吵个不停,但等到最终方案确定下来,还是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来执行。

    ……

    诸葛馆感到一阵阵的头疼,金融工作是他分管的范围,但是港澳事务却不是他管理的范畴,财政部的某些官员也对他阳奉阴违。尽管他已经在现在的岗位上充分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局势仍然让他有种施展不开手脚的感觉。

    “够了!”作为在场级别最高的领导,他不得不控制一下会议的进程,使得讨论不要太过于偏离既定的方向,为此他拍了拍桌子,“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是要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抱怨。如果我们能够顺利地解决相关问题,这些假设姓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而你们、你们、还有你们就不会只会抱怨!”他边说着边用手指点了几个先前抱怨的人。

    被他点到的人脸色就是一阵青白,显然他们对诸葛馆这种极其务实的会谈态度并没有太多的认识,毕竟相互之间并没有太多的隶属关系。不过被诸葛馆这么一呛声,相信必然会给这些过度官僚化的人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果然,抱怨的声音很快就消失了,与会的官员和专家开始讨论起相应的解决方案,不得不说,这些主管经济的官员都是行家高手,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后,他们就确定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

    他们认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东南亚货币危机对人民币的冲击还不算大,目前讨论人民币是否贬值还为时过早,需要根据局势的进展再行讨论,不过对人民币是否会贬值他们都持一个相对乐观的态度。

    除了这些之外,会议还通过了一项决议,即从外汇管理局的账户中抽调一部分的美元资金支援香港市场,这些资金会通过在港华资上市企业投入到香港股市当中,在必要的时候支持香港的经济,负责港澳方面的部门监管这部分资金的动向。

    另外,对热钱的流入也被写到会议的决议当中,地下钱庄、洗钱等活动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央银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改革前沿的粤东地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七十章 密谋

    (全本小说网,。)

    “宋凌同志,这次组织任命你和其他几位同志担当起这次保卫香港经济的重任,对你们而言是一件极其光荣而又重大的事情,我现在代表组织上和你们谈话……希望你们时刻谨记自己肩头上的重任,不要辜负组织和人民对你们的期望。”一名五十岁左右的国字脸男士端坐在沙发椅上,正满脸严肃地对恭敬站立在他身前的宋凌说道。

    这是任命之前必须进行的惯例谈话,陈腔滥调并没有让宋凌感到一阵的厌恶,相反此刻他内心异常兴奋,甚至是欣喜若狂,因为这意味着他即将能够动用数以亿计的资金,在股市当中呼风唤雨,成为整个华资企业在香港市场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一次燕京之行果然没有白跑一趟,得到的结果甚至超出了他的想象。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其他几个人身上,他们大都是隶属中央的华资香港上市公司金融方面的负责人,阵营可以说是非常豪华。光是他们背后公司的市值,恐怕就能占到整个华资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全部市值的一半,放到整个市场上,更是占据整个在香港上市公司市值的二成左右的力量。

    除了这些有着实战经验的第一线人员外,在燕京方面总负责的是一位财政部的副部长,级别是正部,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统战部门、组织部门、港澳台办、爱华社、华联办甚至是总仓等各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总之在诸葛馆的授意下。这将是一次多部门联合应对金融危机的协同作战。

    原本这种规模、级别的工作小组,根本就轮不到像宋凌这样的小角色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由于这个小组中绝大多数级别比宋凌高的人员都不会常驻香港,甚至某些人只是为了捞取政绩而千方百计地挤进其中,因此面临重大突发情况时的信息传递和分析判断就要靠以宋凌为首的这批专门驻扎在香港的专业人士。

    诸葛馆也不是没有想到这方面的问题,为此他特地给香港方面指定了一个最高负责人,即爱华社香港分社的副社长,授意他在适当时机有人事专断之权,能够先斩后奏,将香港部门谎报军情或者是延误战机的人扫地出门。

    另外。在专业性方面。诸葛馆则安排了一部分熟悉香港乃至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学者,和类似于钟石这样的人一道组成了顾问委员会,不定期地向香港方面汇报和预测未来香港经济的走势。

    总之,在诸葛馆的设想当中。这将是一次对他即将执掌政务院之前的考验。

    ……

    “宋哥。这一次组织部任命我们为保卫香港金融市场的‘一线作战人员’。但我怎么觉得我们这些人都是炮灰呢?大家想想看,我们上面有多少个部门掣肘,不说直接上司爱华社的那帮人。就连我们自己想要做些什么,还得参照顾问委员会的那帮人的意见,这他妈的都是个什么事儿!”在京城一家偏僻的会所里,几名来自香港的高官正坐在狭小的房间内长吁短叹着。

    在经历过短暂的兴奋之后,他们这才愕然发现,这个工作小组人员众多,流程复杂,从发现问题到制定决策恐怕一个星期都搞不定,这还是在部门之间不相互推诿的情况下。而金融市场的行情往往是瞬息万变,根本没有请示和等待的可能。按照他们的话说,等到相应的救援方案制定下来,恐怕救援对象早就死翘翘了。

    这些人大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看上去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是典型的事业有成的精英人士。在外界看来,他们是华资企业的高官,一句话就能决定股票的上涨或者下跌。但是他们自己很清楚,在这些光鲜的外表之下,他们其实什么都不是,如果没了手中权力的话。

    和私人企业不同,在港上市的华资企业尤其是国企,其高官的任命并不是来自董事会,而是内地政府的组织部门。因为大股东是国家,所以即便是小股东和零散股民加在一起的话,也阻止不了任命决策的通过。而这些所谓的空降高管一旦坐上这个位置,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中高层的清洗活动,这就是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虽然这些人也曾经在清洗活动中受益匪浅,但是他们心中很清楚,说不定哪一天空降过来的一把手看他们不顺眼,就会在下一次的清洗活动中将他们靠边站,到时候他们失去手中的权力,就什么都不是了。

    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这些人才努力地卖命工作,争取往更高的一个级别上爬,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这一次所谓的多部门联合应对金融危机的应急方案无疑是他们在最高层面前表现的一个最好机会。

    每个人都想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是当他们真正牵扯其中,研究透彻相关的组织结构、部门规划和决策流程后才发现,事情并不像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他们的处境甚至比边缘化更为危险。

    简单来说,这个临时搭建的小组当中外行人太多,掣肘力量太过复杂。虽然他们被推上前台,但是他们的角色就是炮灰,属于那种功劳是上级的、过错是自己的悲剧人物。

    在这种情况下,牢骚自然成为了这个群体的主题,尤其是在无法拒绝和反抗的情况下。

    “宋哥,你倒是说句话啊!”发了半天的牢骚后,这些人终于发现宋凌一直在闷头喝酒,半天也没有一句评论。

    宋凌在这个群体中的年纪并不是最大的,相反,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但是这群人都称呼他为宋哥,因为他们都看得出来,宋凌是他们当中前程最为远大的一个。不说别的,就光是赏识他的那位领导,据说已经进入最高层的法眼,即将在未来的两年调入中央,执掌某个政务院直属部门。

    而且在这个小圈子里,宋凌的城府最深、心机最重是公认的。他曾经在一次醉酒的情况下,放出让组织部门放弃空降一把手,转而在华资香港企业内部提拔的豪言壮语,这些东西其他人甚至想都不敢想。再加上连续几次宋凌帮他们摆平了一些麻烦,渐渐地这些人都把宋凌当做这个圈子的首领。

    “说什么?”宋凌晃了晃手中的酒杯,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