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黄金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当我们下了车,我们硬是走不了,风实在是太大,”马修在后期电影上映时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沈临导演曾经为他在任何天气拍摄而自豪,但这次是我们第一次真正不得不停止,因为暴风是如此危险。但沈临就是沈临,他不希望我们待在酒店里无所事事地摆弄手指,他把我们都弄到了停车场,在那里我们拍摄了一些补充镜头。”

    说是补拍镜头,其实也是剧组重新磨合,毕竟新加入了两个角色。。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七章 多伦多电影节

    斯嘉丽约翰逊有点微胖。

    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为了让她在电影中的形象变得干练,三个星期前,沈临要求她减肥十公斤以上,至少不要显得身材臃肿。

    斯嘉丽毕竟是专业演员,减肥很成功,虽然胸前的硕大依旧很明显,但整个腰身确实瘦削了不少。

    按照沈临的要求,她还剪了短发。

    航天服由nasa亲自打造,当然跟真正的航天服没法比,至少在重量上肯定需要削减一部分——毕竟真正的航天服重达7kg左右,中国的航天服更重,达到15kg!

    让演员穿着这么厚重的衣服进行表演,实在有些难为他们,所以,nasa特意打造的航天服只有3kg左右,虽然看起来很先进,可实际上只有两层羽绒,不怎么保暖。

    要知道拍摄地可是冰岛!

    布鲁纳仙度泻湖从远处看起来很深,但实际上很浅,只有几十厘米的水深,完全可以作为电影中在水星球的降落区进行水上实景拍摄。

    为了这次拍摄,沈临特意要求演员们做好保暖措施,毕竟是气温零下的冰岛,完全泡在水里,身体很容易就失去知觉!

    尽管各种强调,斯嘉丽约翰逊还是在拍摄时候差点感觉不到自己的脚趾头,甚至产生了低温症状。

    老实说,沈临也够狠的,即使察觉到了姑娘的不正常也没顾得上搭理,毕竟所有工作人员、汽车、大物件们都泡在汪洋大海里。

    因为一个人耽误了拍摄,实在得不偿失,而且斯嘉丽的低温状态很符合剧中人物形象!

    等到拍摄完成,沈临才命令几个助理将斯嘉丽连夜打包送到加州。

    补充一下,是加州的医院。

    当然,作为导演,沈临肯定安慰了几句,仅仅只是口头上安慰,身体并没有做出什么行动,作为亚洲人,沈临的审美很正常!

    搞不懂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斯嘉丽约翰逊漂亮,腿那么短,明显的5:5身材,如果不是双唇和大凶加分,估摸着也就是仓老师水准!

    其实,好莱坞的导演跟演员发生关系是很正常的事情,最明显的例子,当初《变形金刚3》到中国做宣传的时候,罗茜·汉丁顿…惠特莉在飞机上好好伺候了一把导演迈克尔贝,很多人亲眼目睹!

    大嘴甜心茱莉亚罗伯茨当初为了出演《风月俏佳人》更是从副导演一路睡到制片人!

    沈临若是想跟寡姐发生什么超越正常的关系,寡姐应该不会拒绝!

    ……

    等到冰岛的场景结束,已经是九月上旬了!

    一切回到正轨,整个剧组移师加州,然后,沈临带着马修当天赶往加拿大多伦多!

    因为第三十八届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开幕了。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能否一炮打响,就靠这次的电影节了!

    整个北美范围,马修的知名度远超沈临这个导演,所以,叫上马修是很正确的选择!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名号逐渐响亮,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每年都有超过几百部的电影在此放映,交易,很多好莱坞的大片商也会应邀前来淘宝。

    比起老大哥威尼斯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是不折不扣的小弟,可现如今,老大哥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原来还有很多第三国家将参加威尼斯当成一种荣誉,随着其地位的下降,更多人把目光聚焦到了背靠北美大市场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依旧坚持自己的‘新现实主义’风格,曲高和寡!

    可是世界已经变了,逼格过高的艺术片,真的很难让人欣赏起来。

    再加上最近几年,多伦多电影节似乎成了‘冲奥’电影的先前站点,《美国丽人》《平民窟的百万富翁》《断背山》《国王的演讲》《逃离德黑兰》,几乎每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都曾经在多伦多电影节大放异彩,这就导致了更多的导演、制片人更愿意将自己的电影带到多伦多电影节!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奥斯卡还有全世界大部分的电影节都不怎么待见票房那个大卖的喜剧片或者科幻片,废话,你都票房大卖了,还想着拿奖,要不要脸?

    沈临一伙人的到来受到主办方的热烈欢迎。

    好莱坞没有绝对的秘密,沈临花费不到二十天拍摄完成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早就成为秘而不宣的事情。

    很多人都听谁这部电影会是试金石今年主推的冲奥电影。

    一直只闻其声,从未亲眼见过,如今沈临带着《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出现在了多伦多电影节。

    毫无疑问,他是冲着最大的奖项——人民选择奖而来!

    人们有理由期待这个不到二十五岁的年轻导演。

    之所以尚未上映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会有这么大的名头,得益于试金石方面的宣传,以及杰瑞德的强大粉丝数量。

    很多人知道了马修还有杰瑞德减肥几十斤完成影片拍摄!

    作为影片的发行方,试金石方面总共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在多伦多电影节安排了十个场次的放映,从放映的第一场起,就场场爆满,即便沈临和马修没有出现的后面几场,上座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多伦多电影节的第一天,《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总计放映了三个场次,即便是开幕影片《第五阶层》也在同期放映,口碑似乎也很不错,但是媒体、专业和观众的口碑上面,都完全被压了下去。

    尤其是北美的主流媒体,似乎被《为奴十二年》太过正确的政治性质给恶心到了,一个个的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兴奋,争先恐后的站出来力捧这部影片。

    所以说老美的媒体真尼玛蛋疼,政治正确他要骂你谄媚,政治不正确他又说你卖国!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如果换一个导演,这个故事也许会被拍成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但在年轻导演沈临手中,伟业被做了减法,这是一部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几乎没有任何的戏剧加持,故事和人物才是电影的主角,这是一部没有炫技的影片,剔除繁杂的拍摄技巧,配乐也基本只有钢琴曲。这种冷峻克制的表达,更具有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效果!”

    ——《洛杉矶时报》

    “能出产这样的电影,我觉得是好莱坞的幸事,因为如果遇见庸俗的导演,整部电影必会增加许多戏剧性桥段,电影恐怕也变成另外一种基调。所幸这是一部出自一位有思想的导演手中,沈临很明显的压抑自己的表达,没有过分的煽情,将真部电影的节奏铺垫的十分平缓。”

    ——《纽约时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十八章 摘下大奖

    媒体的评论报道,吸引了北美很多影迷的关注,尤其是一些有条件的影迷,甚至专门跑来多伦多电影节,提前观看这部影片。

    毕竟真正的放映要到11月份左右,才会在少数影院开始点映。

    国内的媒体有点反应不及,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沈临居然在好莱坞拍摄了两部电影!

    等到《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在多伦多大放异彩了,他们才晓得原来沈临在老美居然拍了部独立制作的独立电影!

    等他们看了电影之后,一个个更是满怀疑惑:怎么了?我们的商业电影新的王者居然转型拍剧情片了?

    “国内的观影年龄还是太小了,这部《达拉斯》如果在国内拍摄,首先肯定要考虑过审,题材敏感,估摸着过审的可能性不大,就算侥幸过审,我觉得票房也不会很理想。可是北美市场不一样,他们的主流观影年龄是40岁左右,再加上颁奖季对这类电影的重视,票房收益还是很可观的,这次来参加多伦多电影节,我们已经卖出了差不多一千两百万美元的外埠放映权。”

    采访他的是疼迅新闻。

    或许是太久没有面对国内媒体的原因,沈临显得很兴奋,于是很多心里话也就说了出来。

    “所以,您对国内的审查制度还是持否定态度的?”

    “当然,每个做导演的都很讨厌条条框框的限制!”

    沈临回答的无比坦然,他说的也是实话。

    任何导演,只要稍微有点电影梦,对国内的审查制度绝对是满腹牢骚。

    “其实在好莱坞拍电影也不想大家想象的那般容易,至少有好几百条的注意事项,首先政治正确,其次必须要有黑人演员参演,还不能是反派,太多了…”沈临话锋一转,并没有继续探讨审查制度,而是说了不少好莱坞的拍片规定。“所以,国内的大导演认为好莱坞比我们自由是不对的,除非你拍的是独立电影,像这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就属于独立电影!你想拍商业巨制,就必须得克制自己!这个条例在哪个国家都一样!”

    “所以您并不认为审查制度是导致中国电影艺术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

    “举个例子吧,伊朗的审查制度绝对比我们国家更加严苛,他们却做出了《一次别离》《小鞋子》《天堂的颜色》这一类影响深远的电影,所以,国内很多导演把自己本身能力不够推到审查方面,我觉得非常不公平!”

    “好,谢谢沈导接受我们的采访,对了,您能预测下今年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哪部电影可以摘下最高奖项吗?《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有可能吗?”

    “呵呵,虽然我对自己的电影很有信心,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最后摘下大奖的肯定是《为奴十二年》,你可以去看看那部电影!”

    ……

    “你真的觉得《为奴十二年》拍的很好?”

    比尔多罗西有点不解的看了看沈临。

    这么夸奖一部电影,很不符合他对沈临的理解。

    “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大热必死!你听说过吗?”

    沈临笑了笑,没有解释他为什么在各种场合提到《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当然是一部好电影,可惜导演史蒂夫·麦奎因的功力有些不足,使得这个大命题显得过于工整,以至于有些平淡,甚至是平庸。

    一部痛斥黑奴历史的电影,却基本没有让观影者产生多少愤怒,有时还差点“笑场”。

    即使存有的厌恶的情绪,也都是人厌恶不公平的天性,并不是影片给的。

    可是这两年,尤其是奥黑连任之后,政治正确似乎成了奥斯卡的风向标,《为奴十二年》能摘下最佳影片了以理解——毕竟奥斯卡也要讲政治正确。

    “你是故意的?”

    比尔多罗西很快明白了沈临的意思。

    “没错,你看一下这几年的电影,以反恐为主题,或与恐怖主义有关的片子层出不穷,《拆弹部队》、《猎杀本拉登》、《逃离德黑兰》,只要制作达标,都能在颁奖季掀起风浪”,这个情况,同样符合与“黑奴”有关的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为奴十二载》、《弗鲁特韦尔车站》、《白宫管家》、《曼德拉》,相同题材的电影扎堆,一方面在表达某种诉求,一方面也是个不太乐观的现象。好莱坞已被视觉大片统治,很多优质的独立电影又得不到好的发行公司去推,结果从拍摄到最后都是默默无闻。而且,即便他们中的少数被大发行公司看中,最终也很难跟《为奴十二载》这样的好像为学院量身定做的影片来抗争。所以,好莱坞的生态,也并非那么乐观。如果《为奴十二载》这样的影片继续横行颁奖季,那真是多少有些悲哀。”

    今年的奥斯卡,《为奴十二年》毫无疑问会是拦路虎,只要ko掉它,剩下的大家各凭本事——公关!

    所以,必须要让奥斯卡的那一帮评委看到‘卧槽!原来你们这些人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冲奥!那不行,如果我们的喜好被人看出来了,那奥斯卡还有什么意义?’

    “你的意思是让人大肆宣传《为奴十二年》的政治正确性?坚决不提影片本身?”

    比尔很快get到沈临的重点。

    “没错,找几哥影评人‘客观’比较下《达拉斯》和《为奴十二年》,电影内容随便提一下,重点集中到演员的表演还有对奖项的预测!”

    沈临笑的很贼。

    “ok!”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