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黄金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说,这次的八卦新闻就是针对李莲杰而去的,其中重点提及了李莲杰跟达赖的关系的,并且夸张的称他现在还在跟达赖交往。

    而且写新闻的人非常老练,用八成真实带着两成虚假,达赖本来就是不能触碰的话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倒李大军。

    这些炒作负面新闻的媒体,天然就忽略掉人性的闪光点,而把焦点集中在丑闻上。

    媒体可以引导舆论,哪怕是八卦媒体都不例外,炒作这则新闻的人,真正的目的也不是李莲杰,肯定是即将上映的《封神传奇》

    包括文彰居然可以演电影,总而言之,能把它的名声弄到多臭,就弄到多臭!

    沉寂了几十年的中国星居然要拍戏了,这个对于大部分国内传媒公司来说不啻于一场地震。

    你想啊,《封神传奇》这种烂片他都能找到那么多天王天后,可想而知中国星在hk的人脉有多通天。

    周星弛、徐克牛逼,无所谓,这两人不受hk圈子待见,尤其是徐克,跟施南生离婚之后,他离港圈越来越远了。

    周星弛那更不用说,除了极个别跟他合作过的演员、导演会夸他之外,其他的都是‘跟周先生不熟。’

    中国星,不一样,它是一家上市的影视公司,一旦让它跟上世纪九十年代似得,那市场就这么大,我们怎么办?

    所以,很多公司默认了这条泛滥的新闻,毕竟和《封神传奇》同档期的除了《七月与安生》还有《神秘世界历险记3》《宝贝当家》《情况不妙》

    所以,很多媒体对于这些明显的抹黑依旧视而不见,没有助推就已经很好了。

    市场就这么大,你要是真拿了25亿,那我们这些电影怎么办?

    ……

    22日,《喜丧》首映。

    作为竞赛单元的第一部展映的华语片,在上映前就引起众多瞩目。

    一方面,去年《心迷宫》的成功,让人不得不对西宁青年电影节产生更大的期待;另一方面,国内影评界与片商十分期待《喜丧》这部作品。

    被王佳卫称为‘中国版《东京物语》’

    开幕第一天,沈临当然得去捧场,只是略微低调了点,免得被记者围堵。

    现场的反应不太美妙,开始放映后,便陆续有人退场,直到影片结束,能容纳1000人的影院中,退场人数已近两成。

    大部分人觉得太沉闷。

    也对,这样的电影根本不适合大电影院放映。

    沈临倒是全程都有看,这次看了一遍,还是觉得这部电影有点太悲凉了。

    怪不得没有获得龙标,不过它会作为中国独立影像展各大院线上映。

    电影放映结束,导演张涛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走到舞台中央,开始近距离跟大家讲述《喜丧》的拍摄由来。

    这个很好,让主创团队跟观众直接面对面,近距离感受下观众对于电影的期待。

    “真的很感谢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喜丧》这部电影我在前年写好剧本,然后,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天我想验证一下我学了这么多年的电影理论,然后我就拍了《喜丧》!”

    张涛很激动的站在台上,拿着话筒,有点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说啥。

    “哇哦!”

    看到导演露面,底下人愈加欢实,连带着欢呼声一并沸腾。

    沈临没跟上去,脸上挂着笑意,看着他有点生疏的与观众互动,忽然觉着电影这种东西真的是一件很好的媒介。

    可惜,市场永远不会青睐小众,《喜丧》这样的电影,除非能拿到柏林、戛纳或者威尼斯,否则,没有可能出现票房奇迹。

    “我们邀请到了沈临担当这次的评委,让他跟大家说几句好不好?”

    主持人是孟飞,沈临跟他没有合作过。

    不过,既然来参加首映那肯定已经做好被提问的准备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十六章 谈梦想

    从最初的大学生影像节到今天的first青年电影展,08年还因为某部电影停办了一年,一路走来非常不易。

    first影展就和西宁一样,是一片净土,无数青年电影人带着未被市场打磨的作品涌向这里。

    这里的观众大都是能接受文艺片的观众,否则,他们也不会忍受两个小时的絮叨。

    即使这样,依旧有人中途退场,可想而知,《喜丧》的院线之路,会很惨!

    “来,我们掌声欢迎沈导给我们说话!”

    沈临原本准备打酱油的,真没想过主持人会把目光对准他。

    这里毕竟是《喜丧》的首映场地,而且说实在的,沈临穿的也蛮低调,再说,这里又没有电视转播。

    “行,那我说两句。”

    沈临也走到舞台中央,开始了演讲:“其实前年的时候,主办方就已经联系我了,说让我多鼓励鼓励这帮青年导演…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居然成了有资格的老导演了。”

    “于是今年我先是推掉了正在拍摄中的《爱乐之城》,来到了西宁。”

    “先说第一印象,真的很难在全国见到有西宁这么个干净的城市适合青年电影节了!西宁这个城市的气质特别适合去做一个电影节,我们看威尼斯、戛纳,其实都是在当地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举办的,首先这个城市要流动人口大,再就是这个城市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气质。西宁它在青藏线上,又是青藏高原的咽喉,是旅游城市,我觉得它很符合我自己理想中的那个城市。”

    “我对西宁青年电影节的观感很好。”

    沈临大概回答了孟飞的提问,后者接着问道:“那从您的角度出发,你觉得这些处女作,有什么值的借鉴和学习的吗?”

    “我觉得如果你想拍电影,首先你得会讲故事,否则一部作品很容易就被搞得乱七八糟。”

    这个倒是真的,很多原本不错的电影就是落在了这帮文艺片大导手上,才变成了禁片!

    “在讲好、讲完整一个故事之后吗,我们再考虑要不要玩点花样,比方说更改一下叙述结构,或者像《记忆碎片》那样。”

    至于什么借鉴、学习之类的,沈临压根没提及。

    “那你有什么想对这些电影人说的吗?”

    孟飞看了看沈临,接着问道:“或者你有什么经验想交给这些年轻导演。”

    沈临看了看张涛,又看了看观众:“电影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尊敬它,其实我一开始也想做个艺术家,也没想自己的电影能够大卖;但是如今这样的市场环境,我们如果不拍商业片,好莱坞就会攻占我们的市场,所以,我对商业片的喜爱会更大一点。”

    “最近做评委的一段时间,我看了很多的电影,那叫一个烂啊,连基本的章法都算不上。叙事完整,营造可信度,这是标准,但放眼全世界,几乎没有像中国这样不重视剧本的!”

    “我首先是个编剧,然后才是导演,所以,我对于剧本的要求是超过电影本身的”

    “现在整个从业环境,商业元素越来越强烈,不会再把电影当成一个很神圣的事情来做,所以导演营造的氛围很重要,你能给演员什么东西,让他们对电影,对这份职业,怀有敬畏和尊重。当演员对戏的理解,和你自己的理解有差别时,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沟通、解决,凭什么让对方信服你,这是导演最大的难题。”

    “还有一点,我们的独立电影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94年,王晓帅带着《冬春的日子》来到鹿特丹,那里面的技法全场惊艳。但是五年过去了,能让人记住的电影还是只有《冬春的日子》,电影三年就会更替一批观众和审美口味,作为导演还在走前人的老路,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无论新导演还是比较成熟的导演,他们通常会犯一些相同的毛病。比如,喜欢将纪录片和剧情片结合在一起,中国做得最好的就是《三峡好人》。但它已经是巅峰了,后来者竟然没想着做些改变。甚至当西方观众已经看腻的时候,那些新人导演还在做这种尝试。另外,我觉得中国独立电影有八成的人都会采用长镜头,以表现所谓的残酷生活。可能这几句话不太好,但我确实认为那些片子的质量很低,声音差,字幕也基本看不懂。而且中国电影的类型非常单一,题材很匮乏,它们缺少让观众产生兴趣的能力,更达不到与现实合理的联系。”

    “电影还是应该距离观众更近一点的好,否则,真的没什么人愿意看你的作品!”

    “现在的观众可不像以前那样,他们对于电影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止是中国电影,全世界的影视产业除了好莱坞的特效片,都在面临着一种回归——讲故事的回归。”

    妈蛋,你是来砸场子的吗?

    不止是孟飞,就连一干评委也想不通沈临为什么要主动提起这些。

    “如今,国内市场在逐步成熟,烂的电影收获高票房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少,我相信随着时间的继续流逝,国内会涌现一批文艺片大师,也会涌现一批商业片大师,西宁青年电影节会是他们的第一站!”

    说白了,国产电影想要更进一步,一是靠商业片,还有当然要依靠文艺片。可由于各方所限,不管拍那种类型的电影,都形成不了一条完善成熟的产业链。

    即便到2017年,也只能靠冷门搏惊喜,靠情怀去蒙人。

    比如恐怖片,两大关卡:不许有鬼!不许太吓人!

    再比如科幻片,还是两大关卡:我d领导,我阶级万岁!

    再再比如灾难片,卧槽,国内有灾难片么?

    甚至曹宝平拍《光荣的愤怒》时,得精确到“用铁棍打还是用木棍打”,“打头还是打后背”,这玩意关系到过审。

    所以说,张一谋、冯晓刚也好,贾璋柯、王晓帅也罢,他们理念或许不同,但有一点:都是戴着脚镣在有限的空间里完成创作。。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十七章 颁奖

    其实官方对于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的态度是既不鼓励,也不反对。

    就好像官方针对独立电影一样。

    这几年票房成绩越来越好,愿意拍独立电影的导演也越来越少,毕竟梦想不能当饭吃,这也是王晓帅各种谩骂院线的原因所在。

    市场需要的永远是占据最主流的商业片。

    独立电影最近几年确实没有什么发展,那些新人导演的创作往往遵循的都是前辈们已经走过一遍的路。

    各种长镜头、伪纪录片,有什么意思呢?

    “时代在变化,我们这些导演必须要与时俱进,否则只有被淘汰的份,吃老本这种事情有个一两次就行了!”

    ……

    转眼间,西宁青年电影节已经过去大半,大多数的参赛作品已经亮相,虽然评论有好有坏,但总体上有个共识,本届片子的质量比去年强出百倍!

    虽然没有一部鹤立鸡群的作品,但整体质量相当不错!

    因为王佳卫的力挺,《喜丧》已经可以确定会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至于最佳演员估计要颁给《我心雀跃》的女主角孙怡函,华艺兄弟旗下的女演员。

    这玩意真心做不得假,因为很多电影压根就没请专业演员,所以,孙怡函能获奖,可以理解。

    沈临参加了不少几次后续电影的首映工作,除了《八月》,他有说话,其他几部电影,他都很老实的保持沉默。

    “这个时代,已经很难有一部电影让我能安静看完的了!”

    没卵用,王佳卫不喜欢《八月》。

    事实上,所有的投票环节早就过去了,所有的结果也已经放在了一个信封里。

    ……

    二十七号,当晚,青海大剧院。

    西宁青年电影节最大的优点,没有红地毯环节,也就不需要拍照什么的,直奔主题!

    来往的记者不算太多,但相比前两天已经算得上有很多人了!

    尤其是在电影展的创办人李子为看来,这么多媒体关注已经创造新的记录了!

    其实想想也是,陈昆任大使,王佳卫坐镇主席,沈临免费参与,很多优秀电影人受邀而来,这种级别的号召力已是很多电影节难以匹敌的了。

    “沈导,您觉得今年的西宁青年电影节会给中国影坛注入怎样的鲜活能量呢?”

    “注入鲜活能量?可不敢这么说,西宁青年电影节只是个很小的电影节,我们关注的只是一些没有被人发现的遗珠而已…”

    “可是去年的《心迷宫》让整个西宁青年电影节名声大噪,以至于很多知名演员都放话想要参加这些导演的新作…”

    “是吗?那很好啊,说明西宁电影节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