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之路- 第5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件不足以联系起信仰这个沉重的命题,可想想最后统计出来的数字以及可以推论的范围,这一件件骇人听闻的事足以摧毁信仰。”

    ——《纽约时报》

    “《聚焦》很棒,不是那种浮华,夸夸其谈的片子,里面的记者们也是这样,他们是能把脑袋扎进水中去干实事的人,这部片子又是那么自信、精巧、令人满足,导演墨菲…斯坦顿找到了一种丰富、吸引人却又平实的方式来刻画记者的基础工作,通过档案柜和复印机传达出这样的触感。”

    “墨菲…斯坦顿制作了一部层次清晰、立意深远的难得的好片,他让我们能一窥一线媒体人的工作状态,阐述了一个公正、自由的媒体如何应对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媒体之于社会的存在价值。”

    ——《华盛顿邮报》

    这些媒体上面的评论报道,吸引了北美很多影迷的关注,尤其是一些有条件的影迷,甚至专门跑来多伦多电影节,提前观看这部影片。

    毕竟真正的放映要到11月份,才会在少数影院开始点映。

    作为墨菲的铁杆影迷,贾斯汀专门搭乘飞机来到多伦多,想要提前一睹《聚焦》的真容,影片虽然看起来有些平淡,但真实又震撼人心……

    “我真搞不明白,你这个墨菲狂热的支持者……”

    电影放映结束,贾斯汀站在影院门口的台阶上,拨通了黛西的电话,“为什么突然转了性子?怎么不关心墨菲的新片了呢?”

    “我只是觉得这部影片不是我的菜。”听筒里传来黛西略微有些冷淡的声音,“而且最近也有事要做。”

    贾斯汀摇了摇头,“好吧,这部影片很不错,可能会是明年奥斯卡的种子选手,等在洛杉矶上映了,我们再去看。”

    那边的黛西的回答有些出乎预料,“还是到时候再说吧。”

    到时再说?贾斯汀愣了一下,这怎么看都不是黛西的风格啊。

    如果不是对这声音无比熟悉,他都怀疑电话对面的人是不是那个黛西。

    “好了,贾斯汀,我还有事。”那边的黛西准备挂断电话,“我最近比较忙,可能没有时间看电影。”

    “那好吧。”贾斯汀也不可能勉强黛西,“我回去再联系你。”

    贾斯汀挂断电话,站在影院门口的台阶上面,皱起眉头,从几个月前开始,他就觉得黛西怪怪的,做事总是神秘兮兮,似乎不是以前那个黛西了。

    “可能每个人都会变成熟吧。”贾斯汀叹了口气,“毕竟谁都会慢慢长大。”

    他不再停留,转身向着下面走去,大概是脑袋里面还在想黛西的事情,走得有些太快了,蹭了一个似乎在采访别人的家伙的肩膀。

    “不好意思。”贾斯汀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立即停下来说道,“非常抱歉。”

    被他蹭了一下的那个人黑头黑眼睛黄皮肤,看起来是个亚裔,这个亚裔摆了摆手,用略带生硬的英语说道,“没关系。”

    两人客气了几句,贾斯汀刚刚要离开,那个亚裔突然喊住了他,问道,“这位先生,你是刚刚看了墨菲…斯坦顿导演的《聚焦》吗?”

    “是啊。”贾斯汀点了点头,“我是墨菲的影迷。”

    “能说一下你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吗?”那个亚裔赶紧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太平洋对岸的记者……”

    虽然搞不懂对方到底来自大洋另一边哪家报社,贾斯汀还是说道,“可以。”

    那个亚裔记者立即掏出了一个小录音机,按下了录音键,贾斯汀笑了笑,一本正经的说道,“影片真实性震撼人心!对天主教教会系统的拷问,对记者工作的刻画,对事件进展本身的关注而不是沉溺于廉价的抒情,对几位主要记者不同角度不同态度的有节制的描绘,墨菲为此类社会传记剧情片的最高标准做出了表率。dB讨论组的一个重要成员,贾斯汀评论电影还是有些水平的,“墨菲通过这部电影,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感!”

    亚裔记者没想到一个普通的影迷竟然有如此独到的看法,想了想之后,又问道,“这部电影以及作为电影起源的报道,都严重触犯了教会的利益,他们没有遭受教会的打压吗?”

    “据我所知,肯定有!”贾斯汀对这方面有些了解,“但墨菲和那些记者都抗住了,天主教会能做什么?好莱坞和媒体都言论自由,难道他们还会拿枪威逼墨菲不去拍这部电影?别说是教会了,就是白宫里面的那群猪也做不到……”

    听到一个美国人如此形容自己国家的领导人,亚裔记者有些无语,之前他一直跑国内的电影新闻,对国际电影尤其好莱坞电影的关注并不多,这次出来竟然见到了这样一部挑动强权的电影……

    他记得没错的话,天主教可是美国人的主体信仰啊!

    “还有事吗?”贾斯汀见那个记者突然沉默,指了指远处,“没事的话我走了。”

    亚裔记者赶紧回过神来,“没事了,谢谢你,你的话对我很有帮助。”

    贾斯汀又裂开嘴笑了一下,“你太客气了。再见!”

    “再见!”

    亚裔记者跟贾斯汀挥手作别,然后找上了其他过来的影迷,继续收集他们对于级大导演墨菲…斯坦顿的新片《聚焦》的看法。

    回到酒店,贾斯汀立即掏出手机,在自己的脸书上将刚刚对记者说的话了上去,接着翻看了不少看了《聚焦》的影迷的评论。

    虽然影片不是商业片,但基本一片好评。

    “题材太震撼,剧本很扎实;开戏略温吞,逐步入佳境;抽丝剥茧型,群戏很精彩;不刻意煽情,结尾惊呆了。”

    “墨菲的创作于平静中爆,平缓的叙事背后是可怕的真相,我跟着影片和记者一起掘事实的时候,想到这是真事事件的时候,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怀疑。但最终,看到有些一群人在冲破所有障碍掘真相,维护正义的时候,感到了希望,另外片子很真实,很感人。”

    “题材为王!墨菲的这部《聚焦》,没有丝毫特效,却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如有千军万马般心潮澎湃。”

    就在贾斯汀为《聚焦》又赢得爆棚的口碑兴奋的时候,那个亚裔记者带着收集到的一众资料,也回到了这家酒店。

 第七百五十五章 一语天下惊

    回到酒店的房间,那名亚裔记者找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开始整理今天收集的影迷评论,将录音机记录的内容单独存储到一个文件夹中,率先给了远在万里之外的编辑部,然后又打开文档,边回忆今天下午看过的那部电影的内容,边敲击着键盘,准备一篇属于自己的评论。

    这名记者虽然刚刚开始跑好莱坞这条线,但之前在国内就是专业的电影记者,对于电影有着相当高的鉴赏水准。

    “墨菲…斯坦顿的新片《聚焦》,是一部相当有深度和值得人们不断反思的电影。宗教团体如今在西方社会依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因此这样一部敢于直面抨击天主教内部体制的作品,从它一出生起就带着令人敬畏的勇气和力量。就像电影中那些为真相而战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向全社会的声表明了舆论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对于那些还在默默忍受的人是鼓舞,对那些无知纵容者是警醒的刺痛,对借上帝之名犯罪的人是直面的鞭挞。媒体显然有影响舆论导向的作用,因此媒体的正义良知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希望。因而影片里焦点团队的记者不畏艰难取得最终胜利的画面最让我热血沸腾……”

    当然,作为就职于国内某著名的自由派报社的记者,他的评论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宗教信仰于国人的联系可能并不那么紧密,但在西方社会却有着源远流长的背景和根基。即使进入现代社会,宗教团体虽不再像中世纪那般掌控着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它的影响却无处不在。就像美国这种极为开放文明的社会,它的宗教影响也大大出我们的想象。我最近在读英国著名无神论者理查德…道金斯的一本书《上帝的迷思》,里面有一小节内容专门谈及了当今美国社会主流文化对于无神论者的一些偏见和不公,尤其谈到了信仰对于美国人政治生命的重要性,他说:对于任何总统候选人来说,公认的事实是,信奉无神论的自白不折不扣是一种政治自杀。”

    “影片里遭到神父侵害的孩子有很多相似点:低收入家庭、没有父亲、离异家庭等。一名受害者说:‘如果你是一名穷人家的孩子,宗教十分重要。而当一名神父留意到你时,那可是件大事。他叫你收拾一下诗歌本,或者倒下垃圾,你会感到自己与众不同,就好像主在请求你的帮助。’这些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天主教中,神父主持弥撒,施行洗礼,听人告解忏悔,甚至为人治病等等。在信徒眼中,神父这样的神职人员仿佛自带上帝的荣光。因而被神父看重,那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令人愤怒的是,也正是借着这层神圣外衣,一些神职人员却屡屡向未成年儿童伸出魔爪。”

    “电影中涉及丑闻的天主教的庞大的数据证明人们对此类事情不可能一无所闻,更别提教会内部。可是为什么少有人公开指责呢?电影提供了好几个观点:一是受害者羞于开口;二是教会自上而下的庇护,对犯案神职人员不予处置,继续任用。即使有受害者开口,面对势力强大的教会,他们也往往处于弱势,很多案例会被私下解决;三、偶有正义者替受害者声,也很快会被无所不在的教会势力施压和谐。警察包庇神父,律师与教会合谋,法院替教会封存关键证据……”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大众对此事的沉默和纵容。这其中有一部分人对权威会有种自然的惧怕和自卑;另有一部分信徒,会出于捍卫教会和领袖的圣名而为尊者讳;更有极端者甚至会不相信鼓起勇气揭露肮脏行径的人。我忘记了在哪里看过的一则事例,是说女儿告诉母亲教会里平日受人尊敬的牧者对她有不轨行为,母亲在听到女儿的不幸后不为女儿鸣不平,反而气愤地认为是女儿在污蔑那个在她眼中堪称圣洁的人……”

    “对于权威人和权力的质疑与挑战需要极大勇气,对于媒体行业尤其如此……”

    写到这里,这名亚裔记者忽然停下了敲击键盘的十根手指,不知道为什么,思绪突然飞到了他生活和工作的那个国度,尤其是权力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他最大的感概就是美国的媒体到底姓什么呢?

    《聚焦》是一部极度写实的电影,他看过相当多北美媒体的报道,有自由派的、有右翼的、有保守派的等等,都非常承认这一点。

    电影留给他最深印象的还是媒体对于强权的抗击……

    作为一个南方自由派报社的记者,这位亚裔的大脑不可避免的被一些腐朽的东西侵蚀过。

    亚裔记者坐在笔记本电脑前,一些被这部彰显媒体自由和力量的电影刺激的胆大妄为的念头,不停的往外跳,跳着跳着他就脑袋热,双手十指不自觉的落在键盘上面,敲击成了一篇文章。

    “每年一度的某台过后,某个新闻节目总是说这台晚会:在和谐、欢乐的氛围里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获得主流媒体和广大网民的点赞。某主流报纸总会在头版表文章《传递正能量》,并配评论《向着梦想或者理想进》;某评论社表评论员文章《普天同庆》……”

    “但是,在普通人为主体组成的社交平台中,大家对晚会的评论却是别样的,吐糟不断。眼看着晚会被捣鼓成了加长版的联播新闻,估计绝大多数人在观看的过程中,心头上的***都一再跑过吧。那么,为什么大家所看到的与主流媒体上所评价的是两样的?两者难道不是同一台晚会?难道是一个分裂的社会吗?”

    “主流媒体姓什么,一目了然,而那些不想改姓的媒体,只有一个下场!广电部门要求外资企业不能在境内提供视频服务,将全面封禁!”

    “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不接受也得接受。更何况,更高的指示还说了,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统治层意志、反映xx主张,至于评价,还是不说为好。”

    “忽然想想,某规划局前副局长好冤。当年因为违规建设,他向过来采访的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你是准备替我家老大说话,还是准备替公众说话?’结果,一语天下惊。这番话被当成雷语,迅传遍全国,副局长一下就成为了网络红人。现在看,副局长才是真正的具有前瞻性的政治家,他早早就预见到了一些事情……”

    “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