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天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天书- 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密观念就不一定强了。

    陈倩说道:“所以,基于这种现状,内部就开发了青龙操作系统,没有主机、硬盘,所有的东西都在云端存着,就算是想要拷走东西也不容易,所以现在安全多了。”

    林栋想的更多:“恐怕不仅仅是这样吧!有了这个操作系统,以后至少不会受制于人了!”

    陈倩点点头,竖起了大拇指,显然林栋猜中了核心的东西。

    自力更生,一直是国家发展的梦想途径。

    要知道,虽然买来的东西可能性能更好、作用更强,但难免要受制于人。说个最简单的,华夏西南方那个人口几乎和华夏一样大的邻居,国家军队使用的装备几乎算是“万国造”的,和几十年前华夏解放时的一样。这样的国家,打起仗来,太容易受制于人了——别说飞机大炮导弹这些大家伙,就是炮弹、火箭弹这些小东西,自己国家也造不了——至少你没有那个生产线,造出来的东西也用不上啊?

    所以才会出现,一艘二手的航母,买的时候几亿美元,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放鸽子,最后付出了二十三亿美元,比一艘新的还贵!

    华夏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宝岛企图独立,华夏在海上演习,结果飞出去的导弹都不知道打哪儿去了——导弹上用的是gps系统,那玩意儿是老美国搞的,人家只要调整一下参数,你的导弹就全都没戏了。

    而更恶心的,如果不是十几年前4月1日南海撞机事件,让我们老美的侦察机进行了“解剖”,华夏军方根本不知道,老美已经知道了我们飞机上敌我识别器的密码——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和老美打起来,人家只需要更改识别器,到时飞机在超视距状态下,你觉得人家是友机——人家却知道你是敌机——这仗怎么打?

    更别说大运事件、歼八改事件、歼十发动机事件……

    正因为这一件件受制于人的事情,才会有了后来的北斗导航系统,有了现在的新型敌我识别系统,有了我们的运20,有了我们的太行发动机——尽管还不完美,但至少有了,而且是我们自己的不是?

    就如同现在的这个青龙系统一样,是我们自己的,不用受制于人,不需要在关键的时候担心别人“卡脖子”,在真到要打的时候,也会少了很多的顾忌!

    林栋暗暗感叹,我们知道的都是外表,原来,不仅仅是网民们在着急,这些国防技术人员更着急。

    虽然有些东西是通过模仿山寨然后才自主更新的,但无论如何,为了国家的利益,再怎么仿造,都不过分。

    这让林栋想到一句话:“知道咱们国家原来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

    ps:感谢竹子007的月票支持,感谢12小二书友的588币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和推荐票支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章 语惊四座

    林栋离开电脑,操作系统后面还有的时间去熟悉,他要尽快知道,自己的头盔,和这里拥有的模拟训练舱,有哪些需要更进一步契合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

    关于虚拟现实技术,林栋的脑海里有着一整套的“进化”链。

    从最初的虚拟眼镜,到后来的虚拟头盔,再到后来的全套虚拟装备,再到模拟舱,这些过程,是原来的空间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每跨过一个装备等级,技术都更新换代好多次,这些对于林栋而言都是如数家珍。

    不过在这里,直接看到跨过虚拟装备直接到虚拟舱,林栋心头还是异常的吃惊:军方的发展水平,已经到了这么先进的地步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根本不需要自己的头盔啊,模拟舱里一般情况下就能够容纳头盔的作用了。

    见林栋走到模拟舱跟前,陈倩跟着走了过去,然后打开模拟舱的上盖,让林栋看得更清楚一些。

    林栋扶着模拟训练舱门往里面一看,恍然大悟:怪不得,原来只是外壳而已,里面就是全身虚拟装备,头部,则是自己设计的那个飞狼虚拟头盔,而这个模拟训练舱里,就是整个人躺下去,舱壁上凸出很多连接线和反应片,连接在人的手部、颈部和腿部,林栋还看到有个耳机在里面放着,不过因为有头盔的存在,所以这耳机显然是多余的了。

    看到里面是这样的设置,林栋笑了,是自己想的多了。如果711研究所真的连真正的模拟舱都研究出来了,根本不需要自己过来,毕竟头盔是比模拟舱还要落后的装备。

    如果真是模拟舱的话,林栋觉得自己要对军方的技术实力重新看待了。

    不过现在来看,并没有超出自己意料中的水平。

    陈倩并不知道林栋为什么笑,不过她并没有多问。

    她没问,旁边一直关注着这边的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有些不满了。

    娄北风是研究二室的领军人物,三十岁出头,就已经是技术八级的研究员。他是特招进711研究所的,原本的专长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到了711研究所很快就因为技术过硬,成为课题组的组长,先后拿下多个模拟训练技术项目,给711研究所争得不少的荣誉。

    这个模拟训练舱也是他带人搞出来的,虽然不能完全满足部队的实战训练要求,但在娄北风看来,这是现在的科技水平和硬件水平决定的,根本不是技术方面的原因——就算美英等大国的虚拟技术也不过如此,最多先进一点点!

    所以当上级说请来一位虚拟现实技术专家来帮忙,并且先期运来一批头盔让711研究所的技术人员们跟着研究的时候,娄北风还有些不满:现在国际上的技术状态就是这样,国内还有什么人能比自己搞的好的?就算有几个,人家都在顶尖的实验室里,谁会来搞游戏头盔?

    怀着疑惑的心理,娄北风试用了一下头盔——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头盔的传感技术,就是比自己设计的那个虚拟舱好——其实他自己知道,虚拟训练舱的外壳,不过是一个噱头,里面的那些类似于全身虚拟装备的东西才是重点,这个虚拟训练舱只是让训练者更舒服一些。

    那么这个头盔是怎么实现传感更加逼真、拟真度更好的呢?

    娄北风很不解,他的求知欲很强,甚至不惜专门向领导申请,把其中一个头盔给拆解掉,但是并没有找出原因来。

    今天林栋过来,他是真的想看看林栋是怎么搞——虽然他看到林栋的第一眼就在怀疑,这个虚拟头盔是不是他搞出来的——自己已经被称为这一领域的天才,才三十多岁就已经有这么好的成就,而面前这个年轻人不过二十二三岁,听说还是学历史的,就算从小学开始和计算机软件接触,也不可能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成就吧?

    有了这样的主观想法,娄北风对林栋的观感便不那么好了。至少他看林栋的目光,总是带着那些审视。林栋对青龙系统的好奇和意外,更让他确定了,这个年轻人,恐怕不是这个头盔的真正发明者!

    所以,当林栋看到虚拟训练舱开始笑的时候,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的娄北风坐不住了,忍不住问道:“你笑什么?这模拟训练舱有问题吗?”

    林栋虽然只有二十多岁,但这一年多来,经历的不少,随着阅历的丰富,加上见的人多,还有百科全书可以参照,林栋对于人心看得很透,这位研究员一过来,从那个表情和眼神,林栋大约已经知道他想说什么了。

    “我笑这模拟训练舱是虚有其表!”林栋并没有留情,直接开口说道:“原本我还以为这虚拟舱是货真价实的,打开一看才知道原来不过是这样!”

    林栋的话音落下,原本略有些吵闹的实验室,突然变得安静下来。

    语惊四座!

    这话说的有点太绝对了吧?

    娄北风虽然人比较傲气,但实力水平,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水平在整个711研究所都是数得着的,加上成就不少,取得的荣誉也很多,平时算是研究所的一宝,不少老研究员都很顺着他,所以养成了傲气的性格。目前第二研究室最核心的项目就是虚拟现实技术,虽然分了空军、陆军等几个项目组,但领头的就是娄北风,现在他被林栋这么一个小年轻给“奚落”了,其他人直接就愣了,有些人面色不悦,目光也不善起来!

    就连一边的陈倩,也觉得林栋说的过分了。

    反倒是引着林栋进来的蔡华,饶有兴趣的看着林栋,虽然和林栋接触时间不长,但从上午的那件事看来,林栋并不是一个张狂的人,他既然这么说,肯定有原因!

    林栋仿佛根本没感受到其他人的情绪变化,继续说道:“我不知道你们的研究水平仍然还停留在二代半的水平,既然是这样,那就让我给你们好好普及一下虚拟现实技术的常识吧!”

    说到“常识”两个字,林栋故意加重的语气,仿佛在教一些外行一样。

    这还真是打脸!

    ps:感谢书友lojun的赞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零一章 此中有深意!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为灵镜技术或人工环境技术,是一种数字仿真技术,它采用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多种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技术手段,在特定范围内生成一种能够融合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于一体的逼真的三维人工虚拟环境,用户通过特殊的装备可以将自己‘投射’到环境之中,通过虚拟传感设备,可以与环境互动。”

    林栋摸着虚拟训练舱侃侃而谈,真的开始“科普”起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常识”。

    “虚拟现实系统一般有三大特征: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沉浸性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交互性是要求,构想性则是目的。”

    “这些不过是最基本的知识,根本不需要你来讲!”对虚拟现实技术很有研究的娄北风原以为林栋会说出多高深的知识,没想到他说起来的,是最基本的常识,不由得嗤之以鼻,“你能说点有用的吗?我们都造出了虚拟训练舱和训练装备,怎么可能连这个都不清楚?”

    娄北风的话音刚落,一个弱弱的声音响了起来:“能具体讲一讲三大特征吗?”

    林栋看过去,原来是一个和陈倩年龄相仿的女研究员,她举着手问道:“我们对这个研究不多,能不能给我们仔细讲一讲?”

    原来,娄北风虽然是项目组的负责人,对虚拟现实技术了解掌握的也最多,但这个第二研究室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他的能力。除了他带着的几个研究人员,其他人大都是一知半解,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了解,大都是自学来的,有些则是跟着娄北风听到的内容,不在那几个项目组里的,只是一知半解。现在有人系统讲解,他们自然想更多了解一些。

    有人求教,林栋乐的开讲:“沉浸性,其实就是在虚拟现实系统提供的虚拟环境中,体验者的确有‘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闻得出’的真实感受;而交互性,则是指体验者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与虚拟场景中的人或物进行各种交流,产生真实的互动体会,这一点类似于现在玩的游戏,不过更加逼真而已。”

    “至于构想性,则是指用户在虚拟的环境里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形成感性或理性的认识,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行动,有效提高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林栋说完,那个女研究员再次举起了手发问:“既然是这三个特征,在我感觉里,娄研究员研制的这个模拟训练舱,都具备了啊?那你为什么还说这个是‘徒有其表’呢?”

    林栋笑着说道:“算盘被称为最早的计算机,也能够快速的进行大数据的运算,但算盘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相差有多大呢?”

    一片哗然!

    把娄北风的这个模拟训练舱,与真正的模拟舱,比做算盘和计算机,这有点太夸张了吧?

    很多人变得愤愤不平,特别是在娄北风项目组里的人,他们对虚拟技术有一定了解的,对林栋的这个比方非常的不满意。

    反倒是当事人娄北风,却若有所思。

    林栋看在眼里,暗暗觉得,这个人并没有自己刚才想的那么傲气,看来,至少本质还不错,知道反省。

    “我的意思只是比方。实际上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林栋没有理会其他人,继续解释道:“虚拟现实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有四个阶段,从目前大众化的虚拟眼镜、到比较先进的虚拟头盔、再到全身虚拟装备,最后发展便是虚拟舱或室内三维虚拟环境。最后的发展是两个方面的分支,我们暂且不说。而虚拟眼镜和虚拟头盔,则是全身虚拟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