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天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天书- 第4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两年来,他在药厂里工作,眼界已经完全不是原来那个小果园主能比的了。关于林栋的长缨集团的影响力也是有相当的了解的。对于其他人夸儿子那种几近未卜先知和超乎寻常的科技研发能力,林正华心里也会暗暗吃惊,毕竟儿子以前从来没有表现过类似的天赋。如果不是因为每次看到儿子,发现他并没有什么异常,林正华甚至都认为儿子会不会是被别人附体了。

    所以,从林栋嘴里说出来的事情,他都是异常的重视。现在林栋所说的这个还没起来的谣传,他立刻就感觉到不一样起来。

    “挺严重的。”林栋想了想,最后觉得还是实话实说:“这件事情先是老外发现的。他们经过计划,说是这颗小行星上有很多的资源,是科学研究非常急迫的。也是非常珍贵的东西。他们的老总知道我们公司正在研究空天技术,所以就跑来哄我们,说小行星要撞地球,让我们出技术出力……”

    “如果是真的要撞,你那边的技术给他们就给了!”何育英在一边插嘴,“这可是为了所有人的事情,这时候可不能捂着藏着……”

    “你知道啥?听着!”林正华斥了何育英一句,然后扭头对林栋说道:“你继续说!”

    “妈,人家是想哄咱们的技术呢!”林栋怕母亲心里有疙瘩,解释了一句:“我们知道这个消息后,就进行了多次的计算,那个小行星和咱们地球就是擦着过去,至少隔着几万公里呢,撞不着!”

    “撞不着就好!”一听隔着几万公里,林正华和何育英就放心了。在他们的概念里,几万公里是相当大的一个距离,太远了,不需要注意。但是实际上,在太空里,以光年为长度计算单位的空间里,几万公里真的根本不算什么……也就是地球的直径的几倍而已!

    “所以谣言起的时候你们不要怕,也不要担心。”林栋强调,“到时我会让人送来一批应急物资,该准备咱们就准备,该演练咱们就演练,你们也不需要去和别人争辩,最多不过一年事情结果就出来了。我们公司现在加班,也是为了这件事情,我们要造一艘空天飞机,看能不能把那个小行星上面的东西给搞下来……”

    “小栋,你可不能上去!”一听要造空天飞机,何育英又紧张起来:“地球上污染再严重,那也是脚踏实地的,飞到太空里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不上下不下的可难受,你可不能……”

    “妈,我不会上去的。”林栋急忙解释:“我们不让人上去。上去也是机器人上去。你不用担心。如果你不放心,那就跟我们一起去海市?”

    “那……那还是算了。”一听林栋不上去,何育英便放下心来。让她去海市,她是真的不习惯。

    几个人正说着,外面门响,一家三口立刻明白,应该是拜年的人来了,也就停下了这个话题。

    ps:感谢书友李胜洋、迟来的星的月票支持,感谢大家的订阅和推荐票!迟来的星书友,不好意思前面把你的名字打错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四十四章 这玩意有那么神奇吗?

    春天来了,万物从沉睡中苏醒,青草、树木开始抽出嫩芽。太阳把越来越强烈的光和热慷慨的洒在大地上,蒸发着的田野中扑鼻撒来润土的香味,整个冬天睡眠着的虫类,开始蠕蠕地走出他们的洞穴。

    林栋却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感觉。从家里一回来,他便扎进了长缨集团位于顶楼,专门给他建的实验工间里。

    就在这里,林栋组装了毕方卫星系统里的多数的卫星,也就在这里,林栋完成了从理论型到操作型的转变。

    现在的操作工间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当时在组装卫星的时候,林栋并没有多少经验,无论是工具还是操作台都是临时起意搞出来的。只有到了后来,因为成批量组装卫星,这里才变得正规起来。

    现在,他就在操作台上,身着蓝色工装,正琢磨着组装一台机械章鱼——他的面前,是一个半成品。

    章鱼的触手按一般人所想,应该是最好装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因为这机械章鱼的主要功能体现都是在这个机械触手上,所以其中非常细又非常结实,材料不同的导线、刀、钻、焊头等等小工具非常复杂,每个导线负责一到数个功能,因为考虑以后这机械章鱼是准备在太空里工作的,而且其中的很多材料是属于可以在太空中“就地取材”进行3d打印的,所以不能搞的太精细,要一体成型。

    所以,林栋组装起来,要非常的耐心,却也不能非常的小心。这无论是从设计还是从组装上,都是非常考验人的。

    尽管从过完年他就开始了进一步的设计,零件的制造和订购,但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那个机械章鱼才完成了一半不到。

    林栋知道,万事开头难,只要第一个章鱼完成,剩下的就不需要他自己来搞了。这些机械章鱼会像复制个体一样,一个个把剩下的复制出来——程序是这样写的。

    “林总,姜红伟先生来找您。”秦琴打开门,看到林栋正在安装零件,便静静的等着,直到林栋把那个零件安装完后,才出声说道:“他正在楼下会客室里等着。”

    “让他上来吧!”林栋头也没抬,“告诉他不用换衣服了。”

    “好的!”

    的确是不用换衣服了。这个机械章鱼和卫星不同。因为要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所以并不需要在非常干净整洁的环境里组装。只要组装的时候不发生错误,程序写入的时候没有问题,那么后续的事情就可以直接交给它们了。

    几分钟后,林栋正在琢磨着先装哪一条触手的时候,姜红伟在秦琴的引领下来到了工间里。

    看到林栋手里拿着机械触手,他顺后拿起一把起子问道:“要不要帮忙?”

    “算了,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坐那里吧。”林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我怕这活你不会干不说,弄脏了你喝茶的衣服到时还要我赔你就麻烦了!”

    “嘻嘻……”秦琴听着忍俊不禁,林栋很少说笑话,也就在比较亲近,关系不错的人面前才会这样调侃。

    “好吧,我正好偷懒。”姜红伟和林栋根本不客气,“你还别说,我还真就这么一套比较像样的衣服,整脏了,干洗费老贵了,我可不像你这个土豪……”

    “打住!”林栋放下那个触手,坐到了姜红伟的对面,脱下手套,秦琴适时递上水杯,他接过来喝了一口说道:“我又没请你来,这事怎么也别套到我的头上!”

    秦琴又给姜红伟倒了杯水后,悄悄转身离开。她以前就听林栋说过,他和姜红伟谈话的时候,旁边最好不要有人。

    “我们已经接到了美国方面的通知。”等着秦琴离开,姜红伟正色说道:“他们说的情况和你说的大体差不多。不过没有你说的详细。而且他们通报的情况,的确是说,小行星即将在差不多十个月的时间内撞击地球,并把小行星的位置发给了我们。他们希望与我们合作,共同把这件事情解决掉——一个星期后,几个大国将派出代表共同商谈计划,你们也将在被邀请之列。”

    “咱们自己的望远镜观测了没有?”林栋放下杯子问道:“有太湖之光这样的超级计算机,模拟出小行星的轨道、速度和最后的落点应该没问题吧?”

    “因为小行星在到达地球之前先经过太阳,其中被太阳引力和斥力所改变的轨迹目前还没有完全测算清楚,所以最终的结果还没出来。”姜红伟解释道:“不过目前来看,的确是以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那你们准备怎么办?”林栋问道:“和他们一样听着看着,还是准备把实际情况说出来?”

    “说什么啊?”姜红伟一脸的憨厚:“我们目前也没算出准确的结论来,自然是随大流了。不过我们目前正在建造无人探测器,上面让我过来的目的,就是看和你有没有可以合作的方面?”

    “那玩意儿无论最后是撞还是跑,我都是准备把它留下来的。”林栋轻轻拍了拍机械章鱼的大头,“所以最近我会加快制造这玩意儿,赶在那个小行星接近地球之前,先把我的空天飞机放上去,能先期采样最好,不能的话,就把它留下来,即使作为地球的卫星也行,总是要慢慢把好东西先弄到手再说!”

    “你确定那上面有好东西?”姜红伟有些意外:“目前我们那个最大的望远镜得到的光谱,都不能完全确定上面有哪些物质,你怎么就这么肯定?”

    “我自然有我的办法。”林栋神秘的笑笑:“总之不太可能像一般的陨石那样就是个铁疙瘩或石头疙瘩。万一要真有稀有的金属或合金,那岂不是发了?反正我是要探索太空的,现在就当是加班提前完成目标了,又没有什么损失……”

    姜红伟知道林栋不会把实话说完,到这份上已经非常不错了,他便转换了话题,指了指那个章鱼说道:“它就那么神奇?真像你说的,智慧程度很高?我怎么感觉有点不靠谱呢?”

    “反正就是个实验品,你要不相信,那是最好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四十五章 自我复制?

    对于林栋的说法,姜红伟一点也不认可。他认识林栋时间不短了,但凡林栋亲自动手的东西,那绝对都是有着不一样功能和作用的。比如最开始的种花搜索,后来的虚拟头盔程序,毕方卫星系统,哪一个不是惊人的作用?

    现在这个看着比较难看的东西,绝对也不一般!

    不过林栋不多说,他也不会再问。看林栋还不准备继续动手,便转换了话题:“军方原来0908厂里的设备和人员转隶后,现在新组建的造船厂按照你给的技术,已经完成了两艘原型水下高速推进器的制造,并且进行了初步的试验——说实话,虽然限于保密的原因,不能大范围的宣传,但真的讲,在军内,特别是在海军这一块,是引起了大轰动的!速度太快了,比你们搞的潜龙号类型的水下游艇那速度是要快太多了!”

    “静音的功能怎么样?”林栋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也知道,对于水下的舰艇来说,速度是重要的,静音的技术同样重要——曾经有老外的海军说华夏的海军,比如说宋级的潜艇,在离港的时候,老美的西海岸的监测站都能知道——戏称华夏的静音技术太老了。

    当然,现在显然是不一样了。不过静音技术仍然没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林栋给提供的超高速水下推进器本身就带着静音技术。林栋并没有对这项技术和老外目前掌握的技术进行比较,所以不好说个一二三来,但姜红伟那里是肯定可以问到的。

    “相当的好!”姜红伟同样不是军人,但却对这些事情知道的很清楚,林栋这么一问,他很兴奋的说道:“两次通过宫古水道,而且是靠近日本那一方的,都没有被发现!测试的人差点儿在艇里兴奋的叫出声来!你的这技术真的是非常不错!”

    “有用就好!”林栋笑笑,“闲着也是闲着,只要能发挥作用,那就行了!”

    “你这话说的可气人啊!”姜红伟哭笑不得:“什么叫闲着也是闲着?你还有没有这样闲着的技术,拿出几十项来!我打包要了!”

    “没了!”林栋两手一摊:“你也看到了,现在的技术,都是我收来的,然后逐步完善起来的。其实高手真的在民间啊!很多你们的那些专家都看不上民间的这些专家,但实际上民间的这些凭着一腔爱好研究的人给了我很多的灵感和创意,如果不是他们,我们长缨集团可发展不了这么快!”

    “知道了知道了!”姜红伟知道有些算是林栋的吐槽,有些是他的借口,不过无论如何,林栋提供的是真的很多了。一个国家如果真的只靠一两个人的技术来走向世界,那不是一种骄傲,而是一种悲哀,特别是像华夏这种工业体系非常完备的国家,技术的研发在世界级别的水平线上并不落后,很多地方反倒在前列。

    当然,体制必然会有弊端,这就是充分利用民间技术的好处了。专家的专家的用处,林栋有林栋的作用。说实话,有些时候,林栋就像是沙丁鱼群里的鲶鱼一样,不仅能给华夏的科技带来新鲜的血液,还能促进华夏的科技队伍产生竞争的心态——想一想,一个没有国家培养的大学生都能拿出那么先进的技术来,这些被国家供养,享受着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们怎么可能什么成果都不拿出来只发表一些业内谁也不认的论文?

    专家并不都是吃干饭的!

    “好了,该说的我已经说了,你要没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