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天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天书- 第6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调控发展,一方面也是华夏各行业的竞争。从最开始,我们山寨其他国家的技术,到后来,我们成为发达国家技术的终结者——各行业里,我们都诞生了强有力的竞争企业。

    而这些竞争企业往往都是秉承着零和竞争规则——一旦华夏企业进入某个行业,这个行业里的其他企业很快就没有了以前的暴利,比如家电,比如芯片,比如单晶硅,比如手机——这也是发达国家敌视华夏、对华夏群起而攻之的原因之一——你一来,我挣不到钱了,我自然对你没好感。

    事实上,这方面华夏需要向老美学习——至少应该向先前的老美学习。

    在苏联解体之后,老美充当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各行业的领导者,他们研究互联网企业、研究智能手机、研究电动汽车等高新科技产业。这些方面华夏有一段时间一直跟着老美走,算是跟随者。不过这个跟随者可不像日本那样的,通常情况下做的是“我走你的路,让你无路可走”,这就是零和游戏,我做了,我盈利了,你就出局了。

    但世界上的商业博弈不能这么做。一旦真的垄断了,那离失去竞争、消亡也就不远了。很早以前,我们就发现了,商业上需要双赢。在某个行业里,我要赚钱,我要赚最初的最大的那笔钱,但我不会把钱都赚走,而是会留一部分让其他人赚钱。或者我只做高端,中低端留给其他人。如果把中高低端都做了,逼的其他企业转型,只有一家独大,那么没有竞争者,那么距离原地踏步也就不远了。

    林栋对姬瑶和何东成说的话就是:“我们不能在这个行业里做垄断者。我们需要强有力的竞争者。我们需要这些行业发展的有声有色,而不是只有我们一个声音。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在这方面类似,我们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我们要做行业的领导者,现在我们所做的几个领域,我们已经成为领导者,所以要放开一些技术,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形成共赢机制,而我们自己则要开发更多新的领域。目前我们的长处在太空领域方面,我们就需要在这方面继续探索研究,做先驱者,做领导者,等我们把路子趟出来,挣到第一笔钱,到时会有很多企业跟风而来,那时,他们会延着我们的路走,会按我们的办法走,我们将继续成为这条跌领导者……”

    说到这里,林栋打了个比方:“这就像网络游戏里对于地图或者副本的开荒,我们开荒,总结出攻略,以备后面的游戏者使用借鉴,但我们作为第一个开荒的人,拿到的永远是最多最好的收益!”

    这样的话题不适合对徐晓峰说,不过林栋有让徐晓峰更乐于关注的话题:“去往小行星带建立基地的空天飞机编队发来消息,他们已经到达小行星带,在指定地域已经开始选址,准备在一个小行星上建立基地……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有两个太空基地,真要有外星飞行物袭来,我们至少在太空里,有了据点,不至于在地球本土作战了!”

    徐晓峰的兴趣大增,已经完全把刚才自己的忧伤抛在了脑后:“那太好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能够去这两个基地里转一转!”

    “好好养病,有机会的!”看到徐晓峰已经缓过来了,林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现在你的最大任务就是养身体,等养好了,我会让你去月球基地的!”

    “真的?我还真是期待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林天风的日常

    寂静的太空,从地球的超高倍望远镜望过去,小行星带上一系列的光点——每个光点代表着一颗小行星。

    从地球上看,这些小光点非常的多,密密麻麻,仿佛很拥挤一样。在很多人的想像当中,小行星带也应该是隔不几百米就有一颗大石头样的小行星,绕着同样的轨道运行着,偶尔还会发生碰撞什么的。

    实际上的情况却是大相径庭。

    虽然小行星带的确有成千上万的小行星,但小行星带的轨道可比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大多了,那可是以亿公里为计算单位的!地球周长才多少?四万公里而已!

    所以实际上虽然小行星带大的小行星直径达到数百公里,但是真正摊到整个轨道上,小行星之间的距离就比较远了。相距几万公里都很正常!

    所以,当林天风带着空天飞机编队来到小行星带,并找到了目标小行星的时候,看着四周漆黑的太空,即使以他远超一般巨型计算机的智能化水平,也泛起了无奈。

    在这里建立太空基地,建倒是没问题,但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还很困难。

    不过目前找到的这个小行星,直径有两百多公里,面积很不小。虽然小行星表面不太规则,但这颗小行星的运行倒是非常的稳定,并没有非常快的自传翻滚,这就比较利于在上面建立基地了。

    不过林天风并没有立刻让空天飞机上的机器人建立基地,而是将五架空天飞机派了出去,在附近进行搜索。

    林栋当时给林天风的密令,不仅要找到那块陨石的母体,还要找到拥有能量晶石矿的小行星。这两件事情都非常的重要。林天风没有丝毫的忘记。

    况且,虽然眼下找到这块,根据坐标来标定的话可能是陨石的母体小行星虽然比较适合建立基地,但不能确定附近还有没有更适合建立基地的小行星。

    这基地并不是短期使用,而且很有可能还要增加附属功能,自然是越合适越好。

    五架空天飞机的速度很快,不带人的情况下,每小时十几万公里,很快,那七架空天飞机就分别传来了信息。

    在这个诺大的小行星带上,附近大点儿的小行星还是有的。距离最近的有差不多八万多公里,下一颗在十二万公里距离上。

    至于林栋所说的那颗有能量晶石的小行星,具体的位置待定——倒不是没线索,而是林栋给的大致范围,那个范围是方圆三万公里,这个范围内有三颗小行星,体积都不小,目前在没有检测之前,还不能确定。

    不过适合建立基地的,就目前这个小行星了。

    得到这个结论,林天风才命令空天飞机回归,这里的空天飞机卸下物资,开始建立基地。

    小行星虽然直径两百公里,算起来是不小了。但以这么大的体量,算万有引力,并没有多少。不说比地球上,甚至比地球上都要小非常多。

    所以在这小行星上建立基地,牢固性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好在这个小行星是石质,虽然有些地方的质地不同,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好打眼钻孔的。

    空天飞机停在小行星上,飞机上立刻射出几条钢索来,深深扎入到小行星,将空天飞机固定下来,接下来,那些机器章鱼分批下来,然后打钢索,卸物资,开始基建。

    华夏被称为基建狂魔的时代,各种基建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程序。在太空建立基地这种事情长缨集团虽然做的不多,但在飞来之前,长缨集团早就做过推演,对如何建立基地有一整套程序,并且有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机制,所以这些机械章鱼很快就选择了最正确的方式,建设起来。

    因为小行星自转,加上本身运行的并不是很稳固,所以很多一时半会儿不用的物资并没有卸下来,这些空天飞机,除了一架外,其他的就一直固定在小行星上。

    而林天风则乘着唯一解开固定的空天飞机,绕着这小行星观察起来。

    小行星是不规则形状,能够看得出来,这小行星形成后的亿万年,主动或者被动碰撞过很多次,边缘上有着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缺损。因为小行星带没有大气,所以这种缺损看着很分明,并不像地球上的石头,缺损后,经历很多年风化,就找不到原来的痕迹了。

    空天飞机距离小行星边缘很近,近到只要小行星的自转运行轨迹略微变化一点儿,就能直接把空天飞机撞飞。不过林天风却很笃定,驾驶着小行星一边绕飞一边观察着。

    很快,林天风就将雷达锁定在了小行星边缘的一块巨大的缺损处。

    根据形状,大约能看得出来,这里原本是一个突出部位,只是不知道被什么撞击过,突出部被撞掉,形成了一个不大的缺口。

    缺口的大小显然是比地球上换来的那块陨石大的多,但林天风清楚,很有可能,或者至少有八成的把握,地球上的那块陨石,就是小行星的这个部位被撞击后飞向地球的!

    林天风当然不是从形状上看出来的。这缺口的形状和陨石的形状差别大了。毕竟撞击后不可能只形成那么一块,很有可能有多块碎片,而飞向地球的是其中较大的一块,这一块还要经受大气层的摩擦燃烧,形状自然大变了。

    林天风之所以大致确定,是根据空天飞机上的雷达扫描。这雷达经过特殊改装,能够分析出缺口处的物质光谱结构来——这里的结构和陨石的结构,有九成多相似之处!

    随后,空天飞机便根据林天风的调整向缺口处靠拢过来,并且慢慢的开始调整飞行姿势——林天风甚至直接把驾驶模式改成了自动驾驶里的跟随模式,这让空天飞机很快就随着小行星自转和公转的轨道运行起来。

    当空天飞机和小行星距离只有几米,而且飞行旋转的角度、速度几乎完全一致的时候,一条钢索直接从空天飞机里射了出来,扎向了那缺口的边缘处,钢索的末端是一块金属块,砸过去的时候直接把缺口处砸飞掉很多大大小小的碎片出来,随后空天飞机立刻收回钢索,然后扫瞄确定那些碎片里比较大的,跟随上去,探出钢抓,直接把碎片抓回空天飞机。

    成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确定陨石出处!

    捕获到十块比较大的碎片后,林天风立刻驾驶着空天飞机远离小行星一段距离,一边改会自动驾驶模式往回飞,他自己则立刻去了货舱,要检查那些碎片的情况。

    空天飞机里不仅装着大批的物资,也有简易的实验设备。虽然不能进行一些复杂的实验,但简单的分析这些碎片的物质形成还是可以的。

    进到货舱里,林天风便看到了那些大的有几十公斤,小的只有几百克的碎片。

    因为近距离研究过陨石,所以林天风虽然第一眼看到这碎片的外形和陨石不太一样,但大致已经能够确定,这地方,应该就是陨石崩出的位置——他可是深入研究过那陨石的。

    陨石换回来之后,直接被切开,提炼。陨石因为受大气层摩擦过,表面略光滑,光亮程度也强些。这碎片整个就是灰扑扑的,偶尔能看到一些银色小点和线条。

    但陨石的内部,切开的切面处,和这碎片的颜色特性几乎一致。

    出于谨慎,林天风还是带着几块陨石去了放实验设备的舱室里,进行了简单的物理分析。

    得出的结论:这碎片的物理特性和记录的陨石一模一样!

    换言之,可以确定,陨石和这些碎片是出自于同一地方!

    结论一得出来,林天风的心情立刻激动起来,芯片里的代码开始出现乱码,芯片的温度也急剧升高,保护机制立刻启动,降温措施开始实行,林天风这才“冷静”下来。

    他脸上露出苦笑——虽然已经算是智能“生物”,但物理特性仍然属于机器人,依然需要像机器那样处理自己身上的麻烦——看样子,在这次任务完成后,有必要搞一具仿真人体作为自己的“身体”了!

    林天风随后便立刻进入到工作状态,他先回到驾驶室里,把这个消息用量子加密通信方式发回长缨集团,随后把自己目前的现状也发了回去,并且要求大量的物资——这里已经确定能够建立基地,那么所需要的物资就不仅仅是建立原来的加工厂那么简单了!

    信息发出去后,林天风又开始驾驶空天飞机绕着小行星转——最终的结论,并不是特别好。整个小行星直径两百余公里,其中周长大约有近一百公斤的范围,是属于和陨石类似的结构,剩下的一大半都是石质结构。里面虽然含有一些稀有金属,但量非常少。

    这说明,这小行星的确能够开采,但最终提炼后得到的那种可变形的记忆金属,并不是特别多。

    这种略带智能化的变形记忆金属,无论是在太空中还是在地球空间内,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以目前发现的储量来说,能够提炼几千吨应该不成问题,但更多的就没有了。

    虽然几千吨这种稀有金属要说也不少了,但真正应用起来,作为战术储备还好说,战略储备那就谈不上了。

    看来,还需要进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