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退伍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强退伍兵-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传统手工艺圈里,流传着一句话,长木匠,短铁匠。

    意思是说,木匠不怕长,因为他能把长的截短;铁匠不怕长,因为他能把短的接长。

    要张梁说,只会截短的木匠,是笨木匠。

    巧木匠,通过榫卯连接能把短的接长,而且不影响正常使用寿命。

 第三百五十五章张梁教徒弟

    “小叔,你给我们的图纸,尺寸怎么这么小?”小山等人在张梁的提醒下,才发现尺寸很小。

    有的才几厘米。

    最大的尺寸也不过十几厘米。

    “我做的是模型,要那么大尺寸干嘛?

    还有,一个木匠,拿到图纸,或者准备做家具的时候,第一步是干什么?”张梁解释了一句,接着反问道。

    “准备木料!”小伟小声说道。

    “错,研究尺寸,把你要做的家具的各个部位的尺寸吃透了,第二步才是准备木料!

    看图纸看的是什么?就是各个部位的尺寸数据。

    你连家具的尺寸都不知道,你怎么准备木料?

    准备多少木料?”

    “哦!

    知道了!”小山四人低着头说道。

    “这一次就算了,以后我再发现你们犯这样的错误,都给我小心点!”

    “知道了!”

    “知道了,还不抓紧时间研究图纸?”张梁板着脸训道。

    在张梁半训斥,半指点下,小山小伟四个人,两人一组开始研究图纸。

    于此同时,杨芮找到刚刚采购回来的丁昊阳。

    “阳子!”

    “嫂子?”

    “你和雯雯联系一下,和她家里约个时间,正好这一段时间你们班长有空,让他跑一趟,去给你提亲!”

    “啊?!

    谢谢嫂子!”

    丁昊阳大喜,连声道谢。

    “傻小子,你谢我干什么?提亲做媒的是你们班长!”杨芮笑道。

    对于丁昊阳能和雯雯走到一块,杨芮还是很满意的。

    丁昊阳人实在,踏实肯干,雯雯跟了他,不吃亏。

    “谢谢班长,也谢谢嫂子,你们俩都是我们的媒人!”

    “行了,赶紧打电话,只要你们以后别新娘娶进门,媒人扔上墙就行!”杨芮和丁昊阳开起了玩笑。

    “嘿嘿!不会,怎么会呢!”丁昊阳摸着头傻笑道。

    “别傻笑了,你忙吧,我走了!”说完事,杨芮挺着大肚子走了。

    本来张梁打算自己去告诉丁昊阳的,结果杨芮主动揽下这个任务。

    反正她也没事,办公室里,她这肚子做时间长了,也不行。

    没事就在家具厂院子里四处溜达,除了不能进车间。

    别的地方随便溜达。

    通知丁昊阳正好溜达的时候顺路告诉一声。

    丁昊阳兴奋的挥舞了一下拳头。

    他早就等不急去提亲了。

    可是张梁最近一直都很忙,他也不好意思催。

    “原来班长一直都把自己的事放在心上。”看着杨芮的背影,丁昊阳眼圈有些泛红。

    ……

    “小叔,你画的这些尺寸,用大木料有些太浪费了!”

    “就是,我看用下脚料正好!”

    “木匠就没有下脚料,尤其是我们厂,只有大料小料之分!”

    “对,没有什么下脚料,那些做家具剩下的小料,还可以做挂件,做串珠……”

    几个人研究完图纸,开始讨论用料的事。

    张梁没有吱声,任由他们自己讨论。

    能够想到用大料浪费,选择使用小料,这就是进步。

    “我们木匠在下料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绝对不能拿过来就锯!

    要知道,一块大木头锯成小木头,很简单,可是想要把小木头拼成大木头,就不那么容易了。

    就算你技术再好,拼接的再完美,那也是拼接的。

    所以,一个只知道锯、锯的木匠,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木匠。

    如果是我的徒弟,我一定会清理门户,把他赶出师门。”见他们讨论的差不多了,张梁趁机给他们上课。

    “小叔,那不动锯,又没有正好的木头,该怎么办?”

    “不是不让你们动锯,而是尽可能的少动锯!”张梁一边说着,一边带着他们来到下脚料(小料)区。

    “你们看,在我给你们的图纸上,有一个构件需要长八厘米,截面二点五厘米乘以一点五厘米的长木方。

    在这些小料里面,这个、这个,还有这个,经过加工,都能满足构件的要求。

    那么这么多合用的木料,应该怎么选择呢?”张梁挑出几根小木料。

    有长二十厘米,截面是三厘米乘三厘米的。

    也有长十七厘米,截面是四点五厘米乘以三点五厘米的。

    还有长十厘米,宽十四厘米,厚一点五厘米的木板。

    “选这个!”

    “不对,应该选这个!”

    “应该选木板!木板正好可以分成五根小木方。”

    四个人对选择那种木料发生了争执。

    “选择使用那个根木料,第一,需要看哪根木料产生的废料更少!

    第二,还要看,这些木料,有没有更重要的作用!

    刚才小丰说选木板,理由是小木板能够锯成五根小木方。

    正是出于第一点考虑的!

    但是你忽略了一个问题!

    这也说明你看图纸不用心!

    在我给你的图纸上,要求两块长十厘米,宽六点五厘米,厚一点五厘米的木板。

    你准备下锯,锯成五根木方的小木板,,正好可以锯成我要求的两块木板。

    而且不会产生废料!

    所以在选择你所使用的木料的时候,一定要多考虑一下。

    这块木块我这么用会不会产生废料?

    这块木料还有没有更好的用途?”张梁耐心的给徒弟们讲解着。

    真正讲课的时候,张梁还是很有耐心的。

    只是平时,因为在部队上唱黑脸唱惯了。

    习惯,在讲解之前,先训斥一顿。

    “知道了小叔(小舅,小舅姥爷)!”

    “现在开始选择你们所需要的木料吧!”张梁点点头,示意他们可以继续干活。

    有了张梁的指点,四个徒弟,很快就挑选出,自己需要的木料。

    剩下的就是使用手工工具,加工成张梁需要的尺寸。等他们把加工好的木料送过来,张梁把刚才画好的第二份图纸给他们。

    其实说是图纸,上面画的就是一些几何图形。

    比如,多长多宽多厚的常木方多少根,多宽多长多厚的木板多少块。

    所以小山他们加工起来也很快。

    张梁拿过小山他们交上来的木方。

    挨个用游标卡尺去检测木方,木板的尺寸。

    等小山他们第二次来交任务时候。

    张梁拿着游标卡尺,拿起一根木方,“你们自己看一下,我要的木方是二点五厘米,现在是多少厘米?

    二点八厘米!

    零点三毫米的误差。”

 第三百五十六章程馆长的惊喜

    “你们是不是感觉才3毫米的误差,很小,无所谓?

    上学的时候学没学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张梁板着脸训道。

    “家具虽然不是航天科技,也不要求那么精密,可是误差必须控制在1毫米之内!

    你们可以想想,家里有些凳子,椅子,坐上一段时间,快开始框,来回摇晃!

    这就是因为在制作的时候,没有严格控制误差,榫和卯之间的空隙比较大,刚开始还好,虽然时间推移,木材本身的水分不断流失,榫卯之间的空隙会慢慢变大,椅子自然也就会出现摇晃。

    以致影响使用寿命。”

    “小叔,咱们这些木材不是已经都经过干燥处理了?怎么还会有水分流失?”小山举手提问。

    “经过干燥处理的木料,只能说含水量比较低,但是不能说不含水。家具在使用过程中,也是水分不断蒸发流失的一个过程!

    咱们家具的最后一道工序,生漆或者烫蜡,其实都是为了锁住木材本身的水分,减少水分流失。”对于愿意问问题,张梁从来都不会嫌烦,耐心的给徒弟们讲解。

    “控制在1毫米之内,感觉好难啊!”

    “难?你去拿赵智勇、刘书友他们做的家具构件过来,对着图纸量一下,看他们的误差是多少?

    为什么我一再强调要熟练掌握木匠工具的使用?

    木匠工具各有各的作用。

    像现在这种情况,锯完差3毫米,再下锯,又容易超!

    就应该换成刨子!

    用刨子一点一点的刨去多余的部分,这样就不会超量。”张梁一边说着,一边给他们演示。

    教了一上午的徒弟,中午吃过中午饭,张梁交代他们下午自己练习。

    他要去机场接人。

    程馆长比想象的还要着急,昨天刚通知他,今天就坐飞机,杀了过来。

    奉天到鸢都的飞机,下午两点半到鸢都。

    张梁提前半个小时出发正好。

    从家具厂到机场也就是二十多分钟的路程。

    飞机这种交通工具,从来只有晚点,没有提前的。

    果然,张梁在机场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听到广播,程馆长乘坐的飞机开始降落。

    “首长好!”

    张梁给程馆长敬礼。

    “你好,小张同志!”程馆长给张梁回了个军礼。

    “小张,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国防报》的刘记者,正好在咱们战区采风,听说了你的事迹,就跟着我一块过来了·········”程馆长给张梁介绍身边的女人。

    刘记者给张梁的第一感觉就是个子很高,当记者有些委屈这身高了,完全可以去当模特。

    因为程馆长和刘记者,以及随行人员全都是便装,程馆长不介绍,还真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你好,刘记者,欢迎刘记者来鸢都做客!”张梁向刘记者敬礼。

    “你好!老兵同志!我对你可是久仰大名了!”刘记者给张梁回了个军礼,才娇声笑道。

    “我哪有什么大名,就是一名普通的退伍老兵!”张梁谦虚着。

    “你们一会有的是时间聊,咱们还是先到小张同志的家具厂吧!”程馆长急着看到木雕板画,出声催促道。

    “是!”

    张梁带着程馆长和随行人员以及他的警卫,刘记者来到停车场。

    ·········

    “好!”

    程馆长站在木雕板画前面,很久没有说话,也没有挪动地方,许久之后,才喊出一声好。

    “张梁同志,没想到你的艺术水平已经达到了这个地步!了不起!真是太了不起了!让你退伍是军队的一大损失啊!”程馆长紧紧握住张梁的手。

    “首长,您过奖了!退伍了我也是一个兵!祖国需要,一声招呼,我随时准备着!”

    “好!好样的!”程馆长使劲拍拍张梁的肩膀。

    “啊!怎么会这样?我怎么感觉好像是在看电影?”这时刘记者才发出一声惊呼。

    “哈哈········哈!小刘,我告诉你,这次你可是来着了!你见证了一副宗师级的作品诞生!”程馆长开心的大笑着。

    “宗师级的作品?”

    “小刘你应该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做看景不如听景。

    为什么?因为听景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宗师级的作品,就有这个功能,通过一物一景,让你不自觉的在脑海里产生想象,根据你观看作品是的心情,产生不同的联想!

    这就和听景一样,每个人在脑海里形成的景观都不一样!”跟随程馆长来的一位老人,开口替程馆长解释道。

    这位老人是军事博物馆的专家吴教授,虽然退休了,可是依然坚守在军事博物馆里,做着义务劳动。

    张梁给程馆长发照片的时候,吴教授正好在旁边,看了张梁雕刻的木雕板画,非要跟着过来,先睹为快。

    “哦!这么说,其实刚才我感觉像看电影一样,出现的场景,都是我想象出来的?”

    “对!我看到这幅木雕,脑子里出现的一个共产党员,对着党旗宣誓,甚至连宣誓的声音都有!”程馆长笑着补充道。

    “对!对对!对!我的脑子里也有声音!不过不是宣誓!好像是在下军令状!保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什么的!”刘记者好像找到了知音一样,兴奋的叫了起来。

    “该死的小鬼子!杀·········”

    旁边突然一阵喊杀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扭头一看,是程馆长的警卫员。

    刚才程馆长他们是从第一幅木雕板画开始看的,警卫员闲着没事,就随意的从第十一幅看了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