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退伍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强退伍兵-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手锤敲击凿子,演奏出一曲和谐优美的乐章。

 第七十五章拜师?

    束腰变腿折足罗汉榻,榻和床是有区别的。

    古语,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

    这句话里很清晰的说明了床和榻的区别。

    床长宽,榻狭窄。

    过去的老木匠对罗汉榻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独睡!”

    榻的作用,和现在的双人沙发,非常相似,可坐可卧,可用来招待贵宾,累了还可以躺在上面小歇片刻。

    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上或炕上。

    其实就是沿袭了罗汉榻待客的习俗。

    就像在床上、炕上招待客人一样,古人用罗汉榻招待客人,以表示亲密无间。

    张梁的动作流畅,手锤敲击凿子的声音清脆,像山涧流淌的泉水,不急不躁,充满了自然和谐的韵味。

    张梁专心开凿榫卯。

    已经完全适应老师的身份五姐夫则把王宇飞、赵建波等人召集起来,一块过来观摩张梁开榫。

    “罗汉榻分为又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类型,眼前梁子做的就是有束腰罗汉榻。

    一张罗汉榻上用到的榫卯连接,有八九种之多,这在家具中算是比较复杂的。

    其中最复杂的莫过于床面和床腿连接的高束腰抱肩榫了。

    梁子现在开凿的就是高束腰抱肩榫。

    高束腰抱肩榫是一种组合榫卯连接。

    它同时把腿足、束腰、牙条三种家具构件紧紧连接在一起。

    抱肩榫采用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

    五姐夫随着张梁的工作进程,给大家详细讲解着各种榫卯在家具上的应用。

    一张罗汉榻上有四个高束腰抱肩榫,三张罗汉榻,等于张梁给他们演示了十二遍,还有五姐夫在旁边讲解制作抱肩榫的要点,这要是再学不会,那就不用再继续学木匠了。

    “梁子现在做的叫做走马销,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榫卯连接,太师椅、架子床都用得到走马销。

    走马销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榫卯连接,榫头形状是下大上小,榫眼的开口是半边大,半边小;榫头由大的一端插入,推向小的一边,就把两块家具构件紧紧的扣在一起。”

    专注工作的时候,时间流逝的总是飞快。

    时间就在张梁演示,五姐夫讲解中,不知不觉间溜走,一天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张梁收拾好工具,站起身来,笑着问道:“怎么样?看明白了吗?如果还不明白,就找几块废料,自己做个小型的抱肩榫和走马销的模型出来!多摸索几次就熟悉了!”

    “知道了,班长!”

    “明白了!”

    “好了,大家下班吧!晚上就不陪你们吃饭了!”

    “呵呵!不用,班长快点回家陪嫂子吧!”

    “是啊!班长早点回家陪嫂子吧!”

    先把五姐夫送回家,张梁才带着晓晓回家。

    一进家门吓了一跳,好家伙,家里满满当当的一屋人。

    看到张梁进来,都站起来热情的和他打招呼。

    “梁子回来了?”

    “梁子下班了?”

    “小叔回来了!”

    “··············”

    啥情况?自己什么时候这么受欢迎了。

    张梁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些人有的他认识,自己本家的亲戚,也有些面熟但是叫不上名字,应该是外村的。

    只能稀里糊涂的打着招呼,胡乱应付着走进屋。

    用眼睛询问老妈,这些人是来干什么的?

    不年不节的一下子来这么多人。

    “梁子,这个是你侄子小伟,你栋华哥家的小子,小时候你还抱过他!”张梁的二大爷站起来和张梁套着近乎。

    这个二大爷是张梁三爷爷家的,也算是很近的亲戚了。

    “二大爷,我知道,我栋华哥家的老二!长的和我栋华哥年轻时候一模一样,没想到一晃都这么大了!是个大小伙子了!”张梁笑着道。

    “这不是,这熊孩子不争气,初中毕业就下来了,整天到处瞎混,我心思着让他跟你去学手艺,将来也好有口饭吃!”

    “行啊,没问题!”张梁笑着答应下来,转身看看屋里其他人,都带着一个十四五或者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

    笑着问道:“三大爷、姑奶奶、舅姥爷,你们来也是为这事吧?”

    “是啊!可不就是这事嘛!这孩子,上学不用功,早早的就下学,在家种地也没啥出息,想着跟你学点手艺!”张梁的姑奶奶笑着说道。

    农村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初中毕业,十五六岁,正是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够的年纪,不上学了,下地干活根本指望不上,一天到晚就在街面上瞎胡混。

    种了一辈子的人,没有一个想让自己的孩子跟着种地的。

    一般情况下,都是等孩子再大大,送到技校学的手艺,将来好有个吃饭的本事。

    正好,张梁回来开了个家具厂,在老妈的宣传下,几乎全镇的人都知道,东方卫视都相中了他的手艺,给他拍电视。

    都上电视了,那手艺能差了?

    跟着张梁学手艺不比上技校花钱学手艺强?

    最起码张梁不能好意思收他们的学费。

    就算学不出来,也只当是帮着给看孩子了,省的出去闯祸。

    于是大家不约而同的,跑到张梁的家里来,想让自己家的孩子跟着张梁学手艺。

    “跟我学手艺没问题!”张梁环视一周,笑着说道:“不过,你们是想让他们到厂里当学徒工,边干边学呢?还是拜师学艺?”

    “当学徒工和拜师学艺有什么区别?”二大爷问道。

    “当然有区别,当学徒工,虽然少但是有工资,至于学多少,全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以及他们和师傅们的关系!没有人专门去教他们手艺!

    当然,想当学徒工必须满十八岁,我可不想背录用童工的罪名!”

    一听当学徒工还有工资,一些人开始心动了,张梁的舅姥爷开口问道:“那拜师学艺呢?”

    “拜师学艺就不一样了,虽然没有工资,但是我会精心教他们手艺!

    不过,你们也要有心理准备!你们都见过我小时候学艺的情景。

    拜师学艺,我可是真揍!你们别心疼!”

    “我看还是拜师学艺!揍不要紧,孩子交给你!不听话,不好好学,使劲揍!我们绝对不心疼!”张梁的二大爷狠狠吸了口烟,坚决的说道。

 第七十六章张梁收徒

    “你们可要想好了?拜师学艺,你们按照老规矩,写好拜师帖,我只保证不打死打残!”张梁笑着说道。

    只是他的笑容,在那些侄子、外甥们看来,比恶魔还可怕。

    什么叫只保证不打死打残啊?

    合着不打死打残,就可以随便打了?

    这是学手艺,还是刀山火海啊?

    张梁这话一说出来,很多家长也都变了颜色。

    这是真打啊!

    现在的孩子,他们平时都舍不得打几下,送过来让张梁打。

    他们送孩子来学手艺,只是看到张梁上电视了,感觉很厉害。

    又没有其他好出路,这才带着孩子过来试一试!

    现在张梁一说,学手艺要做好挨打的准备。

    好几个人开始打退堂鼓!

    看着几位叔伯脸上露出犹豫的表情,张梁心中暗笑,“你们以为学手艺容易呀,我有今天的手艺,当初受了多少罪,挨了多少打?”

    张梁也不着急,坐在沙发上,慢慢品着茶,等着他们的决定。

    想学手艺,没有吃亏受罪的决心,还是不要学的好。

    他这里又不是托儿所,帮他们免费看孩子的!

    最后还是二大爷说话,“木匠手艺,是我们张家的老祖宗,给我们子孙留下的吃饭的手艺!

    我年轻那会儿,想学,可是环境不好,连饭都吃不饱,哪有精力学手艺!

    我们这些不孝子孙!

    要不是三叔硬逼着梁子学手艺,我们张家传了六代的木匠手艺就失传了!

    小伟,别怪爷爷心狠!

    今天一夜就把你交给你梁子叔了!就按照他说的,只要不打死打残,一切由你梁子叔说了算!”

    “爷……”

    小伟的脸都白了,他很想问问爷爷,我到底是不是你亲孙子!

    你这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啊!

    “行!二大爷,那我就收下小伟了!”张梁点点头。

    “二哥说的对!是我们这些子孙不孝!差点让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失传!

    梁子,小山也交给你了!”三大爷也跟着做出决定。

    “梁子,姑奶奶也把小丰交给你了!”姑奶奶也跟着表态道。

    姑奶奶是张梁老爸的亲姑!

    张家硕果仅存的一位长辈!

    “没问题,姑奶奶!只要小丰是那块材料,我一定给您培养出来!就算没有那个天分,当个木匠,混口饭吃,还是没问题的!”

    最终也只有这三位表态,愿意把孩子交给张梁。

    其他人有的是舍不得孩子受罪,有的是想着观望观望!

    张梁不是收了三个徒弟嘛?

    先看看,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不听话,使劲揍!

    可惜,他们不知道,今天张梁之所以这么爽快的答应收徒,是因为他们和张家本家这些亲戚一块过来。

    张家的手艺是祖传的,张家人都有权利学习。

    过了今天,再想拜师,可就难了!

    尤其是今天这些人,张梁已经在心里给他们判了死刑!

    张梁说的很严重,只保证不打死打残,其实这只是一种方法策略。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老祖宗的智慧无处不在。

    其实张梁带兵十几年的经验,想收拾几个十六七岁的小屁孩,那还用的到揍,这么原始的手段。

    说打死打残,这不过是试探,看看学手艺的决心有多大;就这样了,真要收下,到时候别说打了,可能骂两句,就敢反出师门。

    这样一人家出来的,没几个敢收来当徒弟的!

    最多是到了年龄,到厂里去当个学徒工!

    “姑奶奶,二大爷、三大爷!等回头找个好日子!咱们举行个拜师仪式!

    我就正式收他们入门!”好在还有三个徒弟可收,张梁笑道。

    “小舅姥爷,我也要拜师学手艺!爸,我要跟着小舅姥爷学手艺,我不怕吃亏!我皮厚,不怕挨揍!”

    喊张梁小舅姥爷的是张梁亲大爷家大姐的孙子。

    张梁的大姐,比张梁的老爸还大一岁。

    “行!好孩子,舅姥爷收下你了!”

    “小舅,这……这不乱了辈分吗?”张梁的大外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刚才他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没说话。

    儿子要是拜小舅当师傅,那不是和他一个辈分了吗?

    “没事,当初我五姐夫还跟着我爷爷学手艺呢!这算是隔辈收徒!”张梁笑道。

    见张梁收下四个徒弟,其他人也都不好意思继续待下去了。

    说了会话,就纷纷起身告辞。

    只留下决定拜师的四家。

    “哈哈,今天是个好日子,梁子也开门收徒了!

    小姑,二哥、三哥,光子,你们都别走了!我炒几个菜,咱们庆祝一下!”张梁的老爸开心的说道。

    老爸不喜欢学木匠,不代表他不希望张家的木匠手艺发扬光大。

    “好!咱们张家的手艺又有了新的继承人,是该好好庆祝庆祝!小伟,去,回家找你奶,把我藏着的那两瓶好酒拿过来!”二大爷高兴的说道。

    张梁老爸忙活着去炒菜。

    张梁则陪着姑奶奶、二大爷三大爷们聊天。

    “姑奶奶,您老最近身体怎么样啊?”

    “我身体好着呢!能吃能喝的!”

    “那就好!您身体好,就是儿孙们的福气!”

    “梁子,你那个电视什么时候播啊?”二大爷问道。

    “快了,说是过了阳历年就播!到时候我提前给您说!”

    “好!好!我们张家也出了个明星!”

    “什么明星啊!就是人家电视台想拍介绍传统手艺的节目,杨芮的二婶把我介绍过去,当背景的!”张梁谦虚道。

    “那也不错!凡是都有个开始,你这才刚开始!以后日子长着呢!”

    “嗯,我知道!”张梁点点头。

    陪着长辈们说了一会话,老爸那边动作很快,六个菜炒好了。

    酒菜上桌,一家人坐下来,推杯换盏,说着家常话。

    说到先祖的荣光,一桌人骄傲的拍案叫好。

    说到后辈的不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