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势--曹仁超创富启示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论势--曹仁超创富启示录-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价值投资法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拉厄姆(BenjaminGraham)于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价值投资法之时,有一名学生名叫巴菲特即今日世界首富之一。巴菲特的成功,是价值投资法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

    巴菲特在1974年至1984年间,大量收集美国廉价股票,然后搭乘美国最后一班“繁荣号顺风车”,随着美国的超级大牛市于1982年起步、科技及经济起飞,其投资表现自然出色。但2007年10月美股大牛市结束后,整个趋势逆转,2008年巴菲特不是一样损失很大吗?

    他持有的富国银行(WellsFargo)股票,股价由2008年9月底的37。53美元,跌至2009年2月中旬的15。87美元,失去57亿美元市值;其持有的美国运通(AmericanExpress)股票由35。43美元跌至16美元;可口可乐(Coca…Cola)股票由52。88美元回落到42。2美元,这还未计算卡夫食品(KraftFoods)、美国星座能源集团(ConstellationEnergyGroup)、通用电气(GE)等弱势股带给巴菲特的投资损失。

正文 第一章 势之为重(3)

    

    巴菲特旗下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以下简称巴郡),2008年全年盈利倒退62。2%,不足50亿美元,为44年来最差业绩。而在2009年1月,巴郡的投资组合在1个月内再减少14%,而同期的标准普尔五百指数仅跌8%。这一切使得巴郡股价跌至2009年3月每股86250美元(2007年年底市值为144000美元)。

    当美国楼市泡沫爆破,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市值在14个月内蒸发数千亿美元,然后金融海啸席卷而来。连美国政府也未能力挽狂澜。任凭巴菲特如何运用价值投资法严格挑选股票,但过分侧重投资于金融股的巴郡也无法逃脱亏损的命运。正如油价涨至每桶147美元高位后,尽管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多次宣布减产,油价依然一泻千里,至2008年12月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更跌穿每桶35美元后才开始回升。

    市场力量便是如此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即使巴菲特亦然。投资者与其自恃才智过人,不如追随趋势,看看哪个国家经济在冒升、资金在流向哪个市场、哪个行业在兴起。只要掌握到任何一个市场大趋势,都可带来惊人的回报。

    2009年是否是投资中国A股的最佳年份,本人不知道,但广东人说“淡市不出三年”。A股从2007年10月开始回落,下一个牛市应在2010年10月前出现,确实是哪一天倒不清楚。或迟或早,中国A股将进入长达30年的牛市,情况有如1975年至2007年香港恒生指数升幅达200倍。即在2009年或2010年每1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会在30年后变成200万元!这也是本人选择在2009年回内地出版《论势》这本书的理由。希望30年后中国人会记得今年本人所言!

正文 第一章 势之为重(4)

    

    价值难定趋势易明

    你也许会问,投资为什么首重趋势而不是价值?那我老曹先问你,什么是价值

    中移动(00941。HK)的股票现在值多少钱?2009年2月17日,H股收市价为70。6港元(约折合62。3元人民币)。如果有一天中央政府忽然说“3G别搞了。”它还值多少钱?

    我再问你,平安保险(601318。SH)值多少钱?2007年3月上市时,其招股价为33。8元人民币。2007年11月,平保公布收购金融服务公司富通集团(Fortis)4。18%股权,当时股价站稳在百元以上。再看看现在平安价值多少?对不起,股价不仅被打回原形,脸上还多了一众股民的唾沫星子。

    价值每天都在变:昨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后天却又变了样。

    再举一个例子,我爷爷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把香港的钱都带到上海买房子,这所房子值多少钱?到1950年,我的爷爷想不要这所房子也来不及了。现在呢?这所房子已被政府拆迁,同类型的房子你今天在上海花1000万元人民币都买不回来!什么是价值?环境不同,价值便改变。

    我们《信报》的办公室位于香港北角,1997年时楼价高达每平方米10万港元;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楼价一下子就跌至每平方米3万港元的谷底。现在楼价每平方米约7万港元。哪个价格才是对?价值无绝对,每天都在变。

    真正的价值投资,投资者是做不到的,因为价值难以判断。何谓昂贵,何谓便宜?此一时、彼一时也。当一个人多日没饭吃时,他可能愿意倾家荡产,以求换得活命的机会。在不同时期,投资者对“价值”的看法每每不同。

正文 第二章 势在东方(1)

    

    第二章势在东方

    欲投资成功,应先学习拓宽自己的眼界,要用无国界的地球人角度观察世界:美国衰落、日出东方、“金砖四国”以及其它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体系的崛起,都对我们的投资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G20取代

    美国金融系统已破烂不堪,必须重建才可重获世人信任,为此美国总统布什邀请了代表全球GDP90%的20个国家首脑,包括10个新兴经济国家,出席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

    所谓的G20峰会,其实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让各成员国就经济、货币等问题进行非正式对话。而所谓G20国家,其实是加入发展中国家后的统称,包括中国、印度、南非、巴西、阿根廷等。G20峰会出席国家的数目其实不止20个。

    有人形容这次G20峰会为“21世纪的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年的那次布雷顿森林会议,与会的结盟国家多达44个。当时各国共同制定了740条规则,以阻止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在其他国家出现,并决定每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再将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有关协议在1971年被美国单方面废除,让世界进入浮动汇率时代,引发1971年至2007年的全球性通胀);1944年底组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即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

    这次G20峰会,是富有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首次平起平坐,共商对策,旨在重建世界经济秩序,防止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重临,同时也象征美国雄霸全球60多年时代的结束。世界将由单边主义走向多边主义,其中三大势力为美国、欧洲和新兴经济国家(以中国为代表),以重新制定世界未来金融制度。

    经济主宰国际话语权

    中国国家主席***在G20峰会上提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四项原则——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和全面性,渐成主流意见,这绝非偶然。

正文 第二章 势在东方(2)

    

    美国政府由1990年开始放松对金融业的监管,欧洲方面本来一直不同意。奈何当年欧洲央行尚未成立,在国际事务方面欧洲各国多年来都唯美国马首是瞻,最后欧洲不止放宽监管,甚至到了不监管的地步(例如对抵押债务债券市场的发展便完全没有监管),致使今天欧洲的金融问题较美国更为严重。

    G20峰会正挑战八国集团(G8)的权威性。所谓G8,其实是当今世界八大工业领袖国的联盟组织。八国是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原来为G7,俄罗斯于1997年才被纳入为成员国,但由于其经济不算发达,故在经济部长级会议上不是与会成员)。

    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崛起,使其在世界事务上有更大的话语权,结束了过去由G8左右世界经济大局的时代。G8未来将由G20取代。虽然在这次金融海啸中,新兴市场国家所遭受的打击比G8国家大,但由于中国和日本同属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在开放市场方面可担当更重要的角色,而非一味强调加强出口,因此有助于国际贸易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8年11月6日把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2。2%;世界银行在2008年11月11日又把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3%降为1%,但只要中日两国人民加强消费、减少储蓄,或可防止全球经济增长率在2009年大幅下滑而陷入萧条。

    人民币国际化

    除了争取国际话语权,中国政府更致力将人民币“国际化”。2009年3月30日,中国与阿根廷达成协议,日后双方的贸易可以人民币结算,此乃继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白俄罗斯后第五个国家同意以人民币结算。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甚至建议成立一个“超主权储备货币”,变相在国际舞台上挑战美元地位。

    在国际金融界,自世界银行聘请林毅夫当首席经济学家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邀请另一位中国人出任首席经济学家,令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上影响力日渐上升。估计到了2017年,天下将出现美元区、欧元区及人民币区的三分局面。(当然,美国政府不会轻易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故在互动及整合的过程中,将继续引发国际金融动荡。)

    事实上,截至2009年1月,全球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共损失80万亿至100万亿美元市值,造成未来3至5年内全球金融体内流动性严重失衡。如果人民币能迅速登上国际货币舞台,开放“资本项目”结售汇管制、达成大型货币互换协议(例如以人民币发行国际债券、作为外国央行储备货币等),便正好让美国有时间修补自身经济,也符合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利益。

    在欧美自顾不暇之时,中国政府近日提出将上海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以“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为原则,改造原有的金融秩序,建立全新金融体系和融资平台。此举可令上海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以抗衡西方经济过往脱离实体、强调虚拟经济所带来的灾难。

正文 第三章 纵观中国大时势(1)

    

    第三章纵观中国大时势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带来的高速增长,成果已在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上向全球展示。欢腾过后,中国将要面对经济转型问题,着手改革股市、改善教育和社会福利,让中产阶层冒起,则国富且民富的日子在望。

    A股稳定还需时日

    过去是历史,将来是未知;人只能改变未来,却无法改写历史。思想如流水,混浊之时往往看不清,只有平静下来才清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股市的历史,以使我们对中国股市的未来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1986年10月14日,邓小平赠送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给前来访华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首次向世界发出明确的信号:中国要发展股份制度。1990年12月1日,深沪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1992年,中国证监会宣布成立,由刘鸿儒出任第一届主席;1993年,证券法和公司法出台,中国证券交易自此有了雏形。

    中国证券市场在一片争论中,由最初“暗箱操作”,然后“坚决地试”,到现在实行监管,已走过19年寒暑。未来将如何?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往前看,是好是坏都已无法回头,只有继续走着瞧。

    2008年内地A股在风风雨雨中度过。很多人将股市下跌的责任推到“大小非”解禁身上,事实果真如此?所谓“大小非”,其实是2005年股改后的产物,股改把原先不能自由买卖的非流通股转为可在交易所买卖的流通股。“大非”是持股高于5%的非流通股;“小非”是持股低于5%的非流通股。

    “大小非”于2008年至2010年陆续解禁,而2009和2010年更是解禁高峰期,令流通股供应量倍升,造成股市动荡。譬如说,中化国际(600500。SH)于2008年8月12日公布7。4亿股限售股全流通,消息一出,该股一度跌至停板。

    为了减慢“大小非”流通股流入市场速度,政府也限制“大小非”流通股每月抛售不得超过1%。另外,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也自愿承诺将可以解禁的股份继续锁定两年,但凡此种其实只是将压力再延长两年。以浙富股份(002266。SZ)为例,现在该股的流通股只有2864万股;2009年8月浙富将有4604万股上市,到2011年有6135万股。

正文 第三章 纵观中国大时势(2)

    

    “大小非”只是导火线

    投资者须明白,A股跌市实际非关“大小非”。过去因大小非流通股不可在市场流通而造成股价偏高,尤其2007年10月的高价反映的并非公司实际价值,而是反映股市供求失衡、流通量不足的情况。“大小非”解禁虽改变供求关系,引发抛售,但真正理由却是因为企业纯利增长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