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1.11m》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1.11m-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货币增发尚处在“温和增加”状态,年均增加8%。 但从1992年到2002年,美国
货币增发进入“快车道”,达到了12%。从2002年开始,由于反恐战争和刺激濒临
衰退的经济的需要,在战后利率接近最低点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增发速度达到了
惊人的15%。其实,从美国国债增发的陡度来看,一切已属必然。美联储在2006年
3 月宣布停止M3广义货币统计报告并不是偶然的。bbs。2360 (人类历
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如此严重地透支过未来,美国不仅透支了自己人民的财富,
也同样严重地透支着其它国家人民的未来财富,任何一个熟悉股票投资的人,都
可以清楚的预见到这种陡度的曲线最终将意味着什么。)2001年911以来,
葛林斯潘为挽救股市和债券市场,不顾后果的把利率从6%迅速降到1%所造成
的美元信贷暴涨,使美元在全世界泛滥成灾,人们终于明白了,原来美元其实是
印着绿色花纹的纸片。全世界的主要美元持有者几乎同时扑向了房地产,石油,
黄金,白银,大宗商品等美联储变不出来的东西。一位法国投资者说:“纽约人
能发行美元纸币,但只有上帝才能发行石油和黄金。”其后果就是,原油价格从
22美元一桶上涨到60美元,黄金、白银、白金、镍、铜、锌、铅、大豆、糖、咖
啡、可可等价格分别是2002年价格的120%到300%。 但经济学家仍然信誓旦旦的说
通货膨胀只有1…2%,人们不禁想起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三种谎言:
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字。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美国的总债务已高达44万亿美
元,这些债务包括联邦国债,州与地方政府债务,国际债务,私人债务的总和。
这些债务平摊到每一个美国人身上高达近15万美元,一个四口之家要负担近60万
美元的债务。在私人债务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数目庞大的住房按揭贷款和信用
卡欠款。如果以5%的保守利息计算,44万亿美元每年需要支付高达2。2 万亿美元
的利息,几乎相当于美国联邦政府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在全部债务中,近70% 的
债务都是1990年以后“创造”出来的。现在的美国已经不可能再发动80年代初的
高利率战争来套牢第三世界国家了,因为美国本身已经严重负债,任何高利率的
政策都无异于经济自杀。债务“金钱化”,再加上部分储备金这一超级放大器,
已经严重透支了美国人民未来的财富。到2006年,美国人所上缴的个人收入所得
税的总额,在联邦政府那里仅稍事停留,就立刻全部转入银行系统以支付债务美
元的利息。个人缴纳的所得税没有一分钱用到了政府身上,各地区的教育开支主
要靠当地的地产税收入,全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和维护用的是汽油税,对外用兵
的战争费用恰好等于美国公司缴纳的公司税。换句话说,3 亿美国人被银行家
“间接征税”了几十年,而且还要年复一年被继续盘剥下去。美国人民的储蓄,
则通过长期通货膨胀被银行家的“潜在税收”再刮掉一层皮。先不论美国的债务
人是否还能还得清这利滚利的债务,问题是美国政府压根儿就没有打算偿还国债。
美国政府只是不断地用永远增加的新债券去替换老债券(Debt Rollover )以及
老债务所累积的利息,循环往复,直至永远。正如美联储费城银行指出,“在另
一方面,日益增加的众多分析家现在认为国债是非常有用的,甚至是(经济的)
福音。他们认为国债完全不需要减少。”是啊,如果一个人可以不断靠借越来越
多的债务来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且可以永远不用还钱,天底下只怕再也找不到这
样的好事了。这种听起来类似“经济永动机”的“好事”,现在正在美国大行其
道。这些经济学家们认为可以用不断增加债务来永远享受“美好生活”的想法,
与认为一国可以靠多印钞票就能致富的思路,并没有本质区别。这些学者们还进
一步指责亚洲和其它国家过多的储蓄才是造成世界经济结构失调的根本原因,这
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论调已足以证明其学术道德已堕落到何等触目惊心程度。亚
洲国bbs。2360 家过多的储蓄?他们哪里还有过多的储蓄呢?这些几十
年辛苦积攒的储蓄正在源源不断地通过购买美国国债,被美国吸进了这个人类历
史上规模空前的“经济永动机”的“伟大试验”中去了。亚洲国家“出口导向”
的经济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就像吸毒上瘾一般,一刻不被人吸血,就会周身不通
泰。而美国也乐得拿这种实质上“永不偿还”的国债来给亚洲人民打白条。不过,
亚洲国家最终必然会意识到,为了区区5%的美国国债名义回报,冒的却是美元资
产无法挽回的剧烈贬值的实质风险,无论如何不是一件合算的投资。美国前财政
部长萨默斯指出,如果中国停止平均每星期几十亿美元国债的购买量,美国经济
就会有大麻烦,但是中国经济由于向美国出口萎缩也会有大麻烦,事实上,双方
已经陷入“金融恐怖平衡”的状态。4。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霸盘生意”如果每年
以利滚利方式增加的至少2万亿美元的利息支出迟早会被“创造”出来进入货币
系统的话,尽管其中一部分可以用更高债务的代价往未来堆积,另外一部分利息
美元增发也足以造成显著的通货膨胀,但奇怪的是,美国的通胀(CPI )似乎并
不明显。国际银行家的魔术是怎样玩儿的呢?窍门在于必须有吸纳大量货币增发
的去处,这就是近十几年来畸形膨胀起来的金融衍生品市场。20年前,全世界
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Notional Value)总额几乎为零,到2006年,
这个市场的总规模已经达到370 万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的GDP 总和的8倍多。
其增长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足以撑破任何正常的人类想象力。金融衍生产品的本
质是什么呢?和美元一样,也是债务!它们是债务的打包,它们是债务的集合,
它们是债务的集装箱,它们是债务的仓库,它们是债务的喜马拉雅山。这些债务
被作为资产充斥着对冲基金的投资组合,也是这些债务被保险公司和退休基金当
做资产放在账户上。这些债务被交易着,延期着,挤压着,拉伸着,滚动着,填
充着,掏出着,这是一个债务的盛宴,也是一个赌博的盛宴。在纷繁的数学公式
背后,只有空和多两个选择,每一张合同都是一次赌博,每一次赌博都必见输赢。
既然是数百万亿美元的豪赌,这个赌场上必有庄家。谁是庄家呢?就是美国的最
大的5家银行,它们不仅是重量级的玩家,而且是做的是“霸盘”生意。bbs。2360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006年第二季度的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市场报告中指出,美
国最大的5家银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花旗集团等,占全部902
家银行金融衍生产品总和的97%,收入占94%。在所有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类
别中,规模最大的是“利率产品类”(Interest Rate ),占整个盘子的83%,
名义价值为98。7万亿美元。' 9。4'在利率产品类别中,“利率掉期”(Interest
Rate Swap )占绝对优势。“利率掉期”的主要形式是,在一定期限内,用“浮
动利息现金流”去交换“固定利息现金流”,交易一般不涉及本金。其主要用途
是以“更低的成本”来“模拟”长期固定利率债券的运作。使用这种工具最多的
就是美国两大GSE (Government Sponsored Entity )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
这两家超级金融公司用发行短期债券来资助30年固定利息的房地产贷款,辅之
以“利率掉期”来对冲未来利率变化的风险。在98。7万亿美元的利率衍生产
品中,摩根大通独占鳌头,占有74万亿的分额。在金融领域中,10:1的资
金杠杆比例进行投资已属非常“冒进”了,100:1则是“疯狂型”投资,9
0年代著名的超级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在两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指导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风险对冲数学模型,
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在以这一杠杆比例投资时,一不留神就
输了个精光,还险些拖垮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摩根大通做利率衍生产品时的杠
杆潜在比例竟然高达626:1,堪称世界之最'9。5' 。 摩根大通实际上做的是
利率衍生产品市场的“霸盘”生意,它是几乎所有对冲利率走高风险公司的对家。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人需要在投资时防止未来利率突然暴涨,而摩根大通则向所
有人保证利率不会暴涨,它卖的就是这样一种保险。

是什么神秘的水
晶球能让摩根大通敢冒如此惊天动地的风险,来预测只有格林斯潘和美联储到时
候才知道的利率变化呢?合理的答案只有一个,摩根大通本身就是美联储纽约银
行最大的股东之一,而美联储纽约银行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私营公司,摩根大通不
仅可以比其他人更早得知利率变化的消息,更是利率变化政策的真正制定者,而
远在华盛顿的美联储“委员会”仅仅是个执行机构而已,利率政策的变化并非像
世人想像的那样在美联储定期会议上才投票临时决定的。当然,投票过程是逼真
的,但是投票人从一开始就是被国际银行家们安插好的。所以摩根大通做的是稳
赚不赔的买卖。这就好比摩根大通是一家能够人工控制降雨量的公司,而它卖的
是洪水泛滥的保险,它当然知道洪水什么时候泛滥,它甚至知道洪水要淹没哪个
地区。

爱因斯坦曾说过,上帝不掷骰子。摩根大通敢玩金融衍生市场
的“霸盘”生意,同样不会掷骰子。随着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规模爆炸性的成长,
政府的监管早已远远落后了。大量衍生产品的合同是在正规交易市场之外进行的,
也叫做“柜台交易”(Over the Counter),在会计制度上,也很难将衍生产品
的交易与常规商业交易相类比,更不用说税务计算和资产负债核算了。由于其规
模庞大,金融杠杆比例严重偏高,对家风险难以控制,政府监管疏松,对于金融
市bbs。2360 场而言不啻为一枚定时核弹。

正是由于这个投
机市场的空前繁荣,大量吸呐了美国债务利息支付所“创造”的天文数字的流动
性。只要巨额新增发的美元和海外回流的美元被这个高速旋转的市场所裹携进去,
而不至于大量泄露到其它市场上,核心通货膨胀指数就会奇迹般地被控制住。同
理,一旦金融衍生市场崩盘,我们将见识到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风暴和经
济危机。5。政府特许机构(GSE ):“第二美联储”“许多金融机构似乎并不理
解这些(GSE 所发行的短期)债券的风险性质。投资者们误以为他们的投资完全
可以避免(GSE )的信用风险,原因是在危机发生的时候,他们认为有足够的预
警时间可以等这些短期债券在几个月后到期时从容套现。问题在于,当金融危机
出现时,GSE 的短期债券会在短短的几个小时最多几天之内完全丧失流动性。尽
管任何一个投资者可以选择退出,但当所有投资者同时逃离时,谁也跑不掉。就
像银行挤兑时发生的情况一样,由于这些短期债券所依托的房地产资产无法快速
变现,从整体上来说,争相抛售GSE 的债券的尝试不会成功。” '9。6'美联储圣
路易斯银行总裁威廉。波尔,2005年政府特许机构(Government Sponsored
Entity)在这里指美国政府特许授权的最大的两家房地产贷款的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 )和房地美(Freddie Mac )。这两家公司负责建立美国房地产贷款的二级
市场,其发行的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债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总额
高达4万亿美元。实际上美国银行系统所发放的7万亿美元的房地产贷款中的大
部分,都转卖给了这两家公司。他们把这些长期的房地产按揭打成包,做成MBS
债券,然后在华尔街出售给美国的金融机构和亚洲的中央银行。在他们所发行的
MBS 债券和他们从银行手中收购的房地产按揭贷款之间存在着一个利差,这就构
成了这两家公司的利润来源。据统计,美国有60%的银行持有这两家公司的债
券的资金超过银行资本的50%。'9。7' 作为上市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都是以
追求利润为导向,对他们而言,直接持有房地产按揭贷款更加有利可图,在这种
情况下,利率波动、按揭提前偿还和信用风险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