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1.11m》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1.11m-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吸引投机之徒的兴趣。所以黄金的价格必须被严格控制。在吸取了1968年“黄
金互助基金”惨败的教训后,国际银行家痛定思痛,决不会再犯用实物黄金对抗
庞大的市场需求这样愚蠢的错误了。在1980年采用极端的20% 的利率暂时压制住
了黄金价格,恢复了美元信心之后,他们开始大量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这种新的武
器。bbs。2360 兵法上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国际银行家颇得此道。
黄金也好,美元也罢,或是股票,债券,房地产,玩到最高境界,都是玩信心!
而金融衍生产品则是超级信心武器。在1987年股灾中成功试爆“金融衍生核弹”
之后,1990年这一高效能武器又被再次在东京股市上使用,其杀伤力令国际银行
家喜出望外。但是,用核爆炸的方式有短期和强烈的效果,对于黄金这种慢性和
长期的威胁,则必须使用多种信心武器,并以“鸡尾酒”式的混合方式进行攻击。
被私有银行控制的中央银行“出租”国家的黄金储备就是其中之一。在90年代初,
国际银行家开始推销一种说法,黄金放在中央银行的仓库里,没有任何利息收入,
除了落满灰尘之外,保存还需要另外一笔开支,不如“出租”给信誉好的“金锭”
银行家,利息可以低到1%,但好歹也是一笔稳定的收入,果然此法在欧洲很快蔚
然成风。谁是所谓的“金锭银行家”呢?JP摩根公司为首的国际银行家当仁不让。
他们以自己“良好”的信誉从中央银行手中以1%的超低利息“借来”黄金,再到
黄金市场上出售,拿到手的钱转手就购买5%回报率的美国国债,稳吃4%的利差,
这被称为“黄金套利交易”(Gold Carry Trade)。这样一来,抛售中央银行的
黄金既打压了黄金价格,又吃到了利差的美餐,还同时刺激了美国国债的需求,
压低了长期利率,真可谓一箭数雕的妙计。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风险。金锭银行
家从中央银行借来的黄金大多是6 个月左右的短期和约,但投资的很可能是长期
债券,如果中央银行到期索要黄金,或金价持续上涨,金锭银行家的处境就危险
了。为了“对冲”这种风险,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们把主意打到了黄金生产商身上。
他们向黄金生产商反复灌输黄金价格长期必然走低的“历史必然”,只有现在就
锁定未来的出售价格,才能避免将来的损失。另外,国际银行家还可以提供4%左
右的低息贷款,供黄金生产商继续勘探和开发之用,这样的利息实在是令人难以
拒绝,再加上眼看国际金价一年不如一年,与其等到将来减价出售,还不如现在
就把未来的尚在地下待开采的黄金产量卖个好价钱。这叫做“黄金远期合约”
(Gold Forward Sale )。于是,金锭银行家手中就有了黄金生产商未来的产量
作为偿还中央银行黄金租借的抵押。再加上,中央银行家和金锭银行家原本就是
一家人,所以“租借合约”几乎可以无限延长下去(Loan Roll Over)。于是,
金锭银行家就有了双保险。在这个最初的主意开始运作后不久,天才的华尔街银
行家又不断推出新的衍生产品,比如延交现货合同(Spot Defered Sales),条
件远期合约(Contingent Forward),变量远期合约(Variable Volume Forward
),德尔塔对冲(Delta Hedging),和各种期权合约。bbs。2360 在投
资银行的推波助澜之下,黄金生产商纷纷陷入这个前所未有的金融投机活动之中。
各国黄金生产商纷纷“透支”未来,将地下可能的储量统统折算成现有产量进行
“预售”。澳大利亚的黄金生产商甚至将未来7 年的黄金产量卖了出去。西非加
纳的重要黄金生产商Ashanti 更是在高盛和16家银行的“参谋”之下购买了总量
高达2500张金融衍生产品的合约,到1999年6 月,其对冲账目上的金融资产高达
2 亿9 千万美元。评论家纷纷指出,当代的黄金生产商,与其说是在开采黄金,
还不如说是以开采黄金为噱头进行危险的金融投机。在黄金生产商掀起的“对冲
革命”浪潮中,巴里克黄金(Barrick Gold)公司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巴
里克的对冲规模早已超越了风险控制的合理范畴,说它的策略是金融豪赌也绝不
夸张。在其海量的单向卖空黄金的行动中,巴里克无形之间造成了同行之间竞相
杀价的局面,其结果必然是自毁市场。在巴里克的年报上,系统性地误导了投资
人,它吹嘘自己复杂的对冲策略使其总能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卖出黄金。其实,巴
里克卖到市场上的黄金中有相当部分就是通过“金锭银行家”向各国中央银行低
息“借来”的黄金,它在市场上抛售这些“借来”的黄金所得的收入,用于购买
美国财政部的债券,其中的利差收益,就是所谓的“复杂的对冲工具”所产生的
奇妙效果的真正来源。这构成了典型的财务欺诈。在几个方面的合力之下,黄金
价格不断下跌,这符合所有参加方的利益。黄金生产商由于早已锁定出售价格,
在金价下跌时,他们账面上做空黄金的各类“金融资产”,还会升值。于是,黄
金生产商就奇怪地成为金价下跌的同谋者。生产商得到的只是短暂的甜头,失去
的却是长远的利益。黄金反垄断行动委员会(Gold Anti…Trust Action mitee)
主席比尔。莫菲将这个蓄谋打击黄金价格的特殊利益集团称之为“黄金卡特尔”
(Gold Cartel ),它的核心成员包括:JP摩根公司,英格兰银行,德意志银行
(Deutsche Bank ),花旗银行,高盛公司,国际清算银行(BIS ),美国财政
部,和美联储。当金价被强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推高时,中央银行就会冲到第一线,
公开抛售大量黄金,直到吓退投资者为止。格林斯潘在1998年7 月的众议院银行
委员会(House Banking mittee )的听证会上宣称:“黄金是另一种有大量
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场外交易的商品,投资者无法控制黄金的供应量,如果黄金价
格上涨,中央银行们随时准备‘出租’黄金储备来增加供应量。”换句话说,格
林斯潘公开承认,如果有必要,黄金价格完全处于中央银行家们的控制之下。1999
年3 月科索沃战争爆发,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北约的空袭迟迟未能奏效,黄
金价格在强大购买力的支撑下开始积蓄爆发力。如果金价一旦失控而持续走高,
“金锭银行家”则必须从市场上高价买回黄金,归还给中央银行家们。如果市场
上没有这样多的现货,或者当初以“地下未来”黄金产量做抵押的黄金生产商破
产,又或许地下根本没有足够的黄金,不仅国际银行家要承受巨大损失,中央银
行家们的黄金储备账目也会出现巨大的亏空,如果事情败bbs。2360 露,
人民得知实情,只怕真的会有人上断头台。情急之下,英格兰银行终于在1999年
5 月7 日,冲到了第一线。如果能够吓退投资者,金价继续下跌,自然皆大欢喜,
即便失手,坏账的黄金索性卖出,到时候也死无对证。正所谓“黄金坏账,一卖
了之”。这就是为什么中央银行家们出售黄金时,人们从来不知道谁是买主的原
因。尽管科索沃战争在1999年6 月10日结束,惊出一身冷汗的中央银行家们觉得
玩得太过火了,再加上国际黄金市场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声称要告中央银行家们操
纵黄金价格,各国政治家们也开始关注黄金价格问题。事情看来要闹大了。在这
种情况下,1999年9 月欧洲的中央银行家们达成了“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Agreement),
限制各国在未来5 年内出售或出租黄金的总量。消息传来,黄金“租借”利率在
几个小时之内从1%跳升到9%。 做空黄金的生产商和投机商的金融衍生产品损失惨
重。黄金近20年的熊市终于划上了句号,它预示着商品市场大牛市的到来。19
99年是黄金战场的重要战略转折点,其意义相当于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
卫战。从此以后,打压金价的企图,再也未能取得黄金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以美
元为首的法币体系将在黄金的强大攻势面前,不断败退,直至最终崩溃。在控制
黄金价格的主战场之外,国家银行家还开辟了第二战场,那就是舆论战和学术战。
国际银行家最成功之处就在于系统性地对经济学界进行洗脑,将学术界的热点引
导到与实际世界经济运行严重脱节的数学公式游戏之中。当多数现代经济学家疑
惑地问黄金究竟有何用处的时候,国际银行家应该感到非常欣慰,一切尚在控制
之下。人们自然会问,法币制度有何不好?我们不已经在法币体系下生活了30多
年了吗?经济不在照样发展吗?原美联储纽约银行副总裁和花旗集团副总裁约翰。
埃克斯特的回答是:“在这样一个系统之下,没有国家需要向另外一个国家支付
真正保值的货币。因为他们没有兑换(金币)的纪律约束。我们可以用纸币去购
买石油,不管我们印多少这样的纸币。他们(经济学家)选择忽视人民对一种能
够储藏财富的坚实货币的渴望。事实上,他们拒绝承认黄金是货币,而武断地认
定黄金只是一种普通商品,就像铅和锌一样在货币系统中没有任何位置。他们甚
至建议财政部没有必要继续储存黄金,应该逐渐在市场上抛售。拿掉黄金之后,
他们任意地定义纸币价值。他们不曾告诉我们这种永远以神奇速度增加的‘IOU
’(我欠你)借条如何能够实现货币保值的功能。他们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以这
种神奇速度增发的纸币会bbs。2360 有一天造成债务问题。凯恩斯和弗
里德曼只是20世纪的约翰。劳的翻版。他们选择漠视纸币兑换黄金这一铁律,而
故意以某些经济学家或政治家的思维定式中的速度来印刷纸币,他们认为这样就
能够欺骗自然规律,无中生有地‘创造’财富,消除商业周期,确保全民就业和
永远繁荣。这意味着某些经济学家为着特定政治倾向而制定政策,在不用他们自
己的金钱在市场中冒险的前提下,以当年约翰。劳一般的智慧,对经济事务无所
不知,任意决定货币、财政、税收、贸易、价格、收入等政策,还告诉我们这样
对我们最好。于是他们就‘微调’了我们的经济。当今大多数经济学家们都是凯
恩斯的徒子徒孙培养出来的,包括那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如著名的教材《经济
学》的作者保罗。萨缪尔森。他的教材里充满了数学公式和各种彩色图表。但是
当读到他对黄金的观点时,才发现他的看法几乎没有任何历史纵深而显得非常肤
浅。他是20世纪学术界的一个典型的例子,经济学家们完全忽略了对金钱历史的
研究,或者是为了某些理由而选择故意忽略。”'9。12'萨缪尔森在他著名的对1968
年以后的黄金价格双轨制的评论(The Free…market tier)中说:在IMF (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之外,黄金最终被完全去货币化了。它的价格完全由供需关系决
定,就像铜、小麦、银或盐一样。一个中东的酋长如果在55美元一盎司的价位上
购买了黄金而在68美元的价位上卖出的话,他一定能挣不少钱。但是,如果他是
55美元买进,而38。5美元甚至33美元抛出的话,他就会输掉身上的衬衫。萨缪尔
森坚信一旦黄金被踢出货币系统,那么对黄金的需求就只限于很少的几种工业需
求,如首饰业。所以,1971年8 月15日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布雷顿体系垮台之
后,黄金已不再是货币,谁还会需要黄金呢?到1973年,这位大教授出版这段宏
论时,他认定1972年75美元一盎司的金价肯定维持不住,黄金最终可能跌到35美
元以下。让教授下巴脱臼的是7 年以后,黄金的价格冲到了850 美元一盎司。还
好,萨缪尔森不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否则的话他输掉的就不仅仅是上身的
衬衫了。7。一级警报:2004年罗斯切尔德退出黄金定价


一切霸权的力量源
泉和最终形式都体现于定价权。bbs。2360 


通过控制价格的过程
来实现有利于己而不利于人的财富分配方式。定价权的搏斗恰似帝位争夺一般剧
烈,充满权谋和机诈,价格鲜有在平等自由合理的市场运作过程中自然产生,拥
有优势的一方从来就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来确保自己的利益,这和战争没有
任何本质区别。


讨论价格问题必须用研究战争和战例的思路才能接近事情
的本像。制定价格、推翻价格、扭曲价格、操纵价格都是各路当事人反复激烈较
量的结果,没有人的因素作为参照背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