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号楼,称“美龄楼”。两楼之间有过道相通。三号楼作会议、办公之楼。    
    蒋介石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礼遇,也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把“美龄楼”让给毛泽东住——外界纷纷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其实,蒋介石也生怕出什么意外,因为毛泽东毕竟是他请来的,出了什么事,他就说不清了。林园到底是戒备森严之处……二十八日晚,毛泽东离开了红岩,和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在茫茫夜色之中,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驱车朝山洞林园进发。    
    毛泽东车抵林园,蒋介石夫妇已在一号楼前恭候了。原本隔着“汉河楚界”厮杀的这两位国共“棋手”,今日终于笑脸相迎,握手言欢。一个操浙江官话,一个说湖南口音,一个一身戎装,一个一身中山装,终于开始面对面谈话。蒋介石对毛泽东的称呼是“润之”,毛泽东对蒋介石的称呼是“蒋先生”。他俩在互道“你好”之后,不约而同地说起了共同的话题:阔别整整十九年,哦,那时候我们在广州……岁月飞逝。这十九年,一言难尽……蒋介石引导毛泽东步入客厅,一一介绍作陪的客人:赫尔利、魏德曼、张群、王世杰、邵力子、陈诚、张治中、吴国桢、周至柔、蒋经国。内中,蒋经国见了周恩来,别有一番感慨。那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见到周恩来,提及在苏联的儿子蒋经国,后来经周恩来向斯大林交涉,这才促成蒋经国归来,蒋介石父子团圆……    
    蒋介石盛宴招待毛泽东,为毛泽东洗尘。虽说蒋介石平时滴酒不沾,毛泽东的酒量也不大,此刻却几度举杯,互祝身体健康。席间,蒋介石和毛泽东先后致辞。    
    蒋介石站得笔挺,保持军人的立正姿态。胸前的勋章及领口的特级上将领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他庆贺抗战八年终于胜利,庆贺国共两党终于坐在一起。他代表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对于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莅渝,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他以为,毛泽东此行是崇高的行动,深表敬佩。    
    蒋介石的讲话,不时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毛泽东站起来致答词。他,一派诗人风度,讲话不紧不慢。他代表中共代表团对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的盛情接待表示感谢,他预祝会谈成功。据云,后来有人称那天蒋介石是“普鲁士式”风度,毛泽东是“波西米亚式”风度。普鲁士以穷兵黩武著称,波西米亚则是捷克的旧名,以温文尔雅著称。不过,国共两巨头,都显得轻松,都向对方致敬。    
    蒋介石知道毛泽东嗜辣,特地吩咐在毛泽东面前放了一碟红色尖椒。此后蒋介石每一回宴请毛泽东,都作如此吩咐。    
    毛泽东呢?知道蒋介石不抽烟,忌烟味。烟瘾甚重的他,席间不抽一根烟。此后毛泽东每一回与蒋介石会谈,从不抽一根烟。那天晚上的宴会,用《新华日报》翌日报道的话来说,“空气甚为愉快”。那天夜里,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正午会谈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心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第十四册,台湾中央日报社一九七七年版。蒋介石写及的“正午会谈”,是指那天中午他召集核心会议,商谈国共会谈的方针。    
    


第八部分:重庆谈判初次会谈风波骤起

    席终人散。是夜,毛泽东宿于林园二号楼底层东屋,王若飞住底层西屋。周恩来则住在林园三号楼。国共领袖同宿一园,堪称史无前例。    
    毛泽东的警卫们保持着高度警惕,贴身警卫龙飞虎、陈龙这“二龙”和衣躺在毛泽东卧室前的客厅沙发上,以应付突发事件。林园之夜,那般安谧。毛泽东虽旅途劳顿,却辗转难眠。那是他在延安阴凉的窑洞住惯了,骤入这暑热的山城,很不习惯;再说,他一向睡硬板床。即便在长征途中,住进什么地主老财的公馆,他也总是喜欢拆下门板睡。这一回,躺在林园那“软床”——席梦思上,他无法入眠。这样,向来晏起的他,居然在二十九日清早五点多就下床了。    
    毛泽东轻轻走出卧室,警卫员随即从沙发上起来。毛泽东信步走出二号楼,沿着林间小道,    
    慢慢踱着。警卫员在身后紧跟着。猛然间,毛泽东见到一个人从对面踱来。四目相视,彼此都感到意外。“蒋委员长!”毛泽东昨晚一直称蒋介石为“蒋先生”,此刻脱口而出——因为他在一些公开发表的文告中常常要称之“蒋委员长”。“润之,睡得好么?”蒋介石也为在小道上猝遇毛泽东而惊讶。如果说,保持文人夜间工作习惯的毛泽东是“猫头鹰”型,而保持军人早起习惯的蒋介石则是“百灵鸟”型。清晨在林间散步是蒋介石的生活习惯。想不到,这天清早“猫头鹰”会跟“百灵鸟”相遇。蒋介石和毛泽东在小道旁的一对鼓形石凳上坐了下来。中间,隔着一张蘑菇形的石桌。    
    他们的谈话,就像刚才的散步一样,漫无定规。蒋介石说起了林园,提起了林森。    
    毛泽东也说起了林森。毛泽东记得,林森去世时,他曾去电致哀。蒋介石则记起,林病危时,周恩来曾去医院探望……他俩居然都谈得很得体,彼此都寻找共同的话题,避免使昨夜开始的和谐气氛遭到破坏。聊了一阵子,要进早餐了,他俩才从石凳上站起,道别。    
    黄油、牛奶、面包、炸牛排,林园的西式早餐,跟毛泽东的口味相距甚远。毛泽东笑谓身旁的警卫:“蒋介石吃的是美国饭!我是中国人,以后请他们还是给我吃中国饭。”从此,毛泽东在重庆不再吃西餐。当天,举国瞩目的国共重庆谈判在林园三号楼举行。上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张治中作有关程序的初步会谈。下午,国共会谈正式开始。蒋介石和毛泽东展开第一次会谈。双方会谈一开始,蒋介石和毛泽东互相宣布代表名单。蒋介石派出的代表是外交部长王世杰、四川省主席张群以及张治中、邵力子,毛泽东派出的代表是周恩来、王若飞。    
    谈判一开始,蒋介石就说:“政府方面之所以不先提出具体方案,是为了表明政府对谈判并无一定成见,愿意听取中共方面的一切意见。希望中共方面本着精诚坦白之精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蒋介石的这一段话,常常被作为蒋介石对重庆谈判“毫无准备”的证据。其实,蒋介石的意思是先听取中共方面的意见,使自己在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    
    毛泽东则说:“中共希望通过这次谈判,使内战真正结束,永久的和平能够实现……”不料,毛泽东此言,蒋介石不以为然。蒋介石道:“中国没有内战。”蒋介石此言,毛泽东又不以为然。毛泽东予以反驳道:“从九一八事变以后,就产生了和平团结的需要。我们要求了,但是没有实现。到西安事变以后、‘七七’抗战以前,才实现了。抗战八年,大家一致打日本。但是内战是没有断的,不断的大大小小的磨擦。要说没有内战,是欺骗,是不符合实际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一五八页,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新来乍到的热烈、和谐气氛戛然而止。双方在谈判桌旁,开始了唇枪舌战。    
    国共谈判历来是艰难曲折的。这一回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往日的国共谈判,毛泽东坐镇延安窑洞,靠着无线电波,由周恩来出面谈判;这一回,毛泽东从幕后走到前台,也就由他直接出面交锋了。    
    蒋介石是有准备的。张治中后来曾这样说过:“蒋介石从来不做蚀本生意,从来不做没有准备之事。重庆谈判,他采用后发制人,所以常被误以为他没有准备。”蒋介石除了宣布在二十八日日记中所订下的方针之外,他在这天还向国民党代表宣布了谈判三原则:    
    一、不得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    
    二、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必须现时整个解决一切问题;    
    三、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    
    这是蒋介石为重庆谈判定下的调子。    
    毛泽东在林园又住了一夜,便决心离去。他对周恩来说,此处戒备森严,我简直成了“笼中之鸟”!周恩来亦有同感。于是,便向蒋介石提出,还是住红岩为好。这样,毛泽东一行,在三十日就迁往红岩。那里既称重庆的“红区”,又称中共驻重庆“大使馆”。一到红岩,毛泽东如鱼入水,像回到老家。虽说红岩的那幢房子比林园差得多。    
    周恩来安排最为凉快的一间——二楼右手第一间给毛泽东住。据当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秘书处处长兼机要科科长的童小鹏告诉笔者,毛泽东一住进去,周恩来便关照所有的工作人员不要再穿皮鞋。那是因为楼房里的楼梯、过道全是木板铺成的。穿皮鞋走过便发出噔噔响声,影响毛泽东休息。童小鹏等在三楼工作的电台人员,干脆赤脚……不过,毛泽东在红岩一住下,很快又发觉不合适:一是地点太偏僻,远离市区,上山石级又多,来访者诸多不便;二是国民党特务早就盯住这片“红区”,监视着进进出出的人物。在市区上清寺曾家岩五十号,倒是有周恩来的住处,人称“周公馆”。不过,那里太小,何况二楼又住着国民党一位官员,显然,不便于毛泽东居住。就在周恩来为毛泽东的住处伤透脑筋的时候,张治中给他帮了大忙:张治中把自己那幢离“周公馆”只有一箭之遥的桂园,让给毛泽东居住。张治中率全家迁至复兴关中训团内一所狭小的旧平房里。这样,毛泽东就歇脚桂园。不过,毛泽东大都白天在桂园,便于会客,便于外出活动,夜间则回红岩……    
    


第八部分:重庆谈判国共谈判在山城艰难地进行着

    多雾的山城,像一团谜。毛泽东和蒋介石之间的谈判,也如同一团谜。    
    重庆谈判牵动着亿万颗心。尽管是一团谜,人们的关注之情,却是那般的强烈。重庆《大公报》在二十九日发表了王芸生所写的社论《毛泽东先生来了!》,有一段话很能代表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善良心愿:说来有趣,中国传统的小说戏剧,内容演述无穷无尽的离合悲欢,最后结果一定是一幕大团圆。以悲剧始,以喜剧终,这可说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嗜好。有人以为艺术可以不拘一格,但中国人有他的传统偏爱,我们宁愿如此。现在毛泽东先生来到重庆,他与蒋主席有十九年的阔别,经长期内争,八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认真地演这幕大团圆的喜剧吧,要知道这是中国人民所最嗜好的!历史学家侯外庐从国共两党的历史来分析,以为这回国共谈判的前景未必乐观。他打了个比方:“老头子和青年人难成婚姻!”毛泽东笑答:“不行的话,可以刮胡子嘛。”不过,蒋介石不愿“刮胡子”。重庆谈判进展维艰。既然蒋介石要中共方面先提方案,中共方面由周恩来、王若飞出面,国民党方面由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出面,经过几天初步交谈,中共方面于九月三日提出了方案,共十一条,要点如下:    
    一、确定和平建国方针,以和平、团结、民主为统一的基础,实行民国十三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宣布的三民主义。    
    二、拥护蒋主席之领导地位。    
    三、承认各党派合法平等地位并长期合作和平建国。    
    四、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队。    
    五、严惩汉奸,解散伪军。    
    六、重划受降地区,中共应参加受降工作。    
    七、停止一切武装冲突,令各部队暂留原地待命。    
    八、结束党治过程中,迅速采取必要措施,实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作。    
    九、政治民主化之必要办法。    
    十、军队国家化之必要办法。    
    十一、党派平等合作之必要办法。    
    九月四日,中共方案提交给国民党代表。蒋介石看了,在当天的日记中写着读后感:“脑筋深受刺激。”蒋介石亲自拟订了另一方案,即《对中共谈判要点》。这“要点”一开头便写道:“中共代表们昨日提出之方案,实无一驳之价值。倘该方案之第一、二条尚有诚意,则其以下各条在内容上与精神上与此完全相矛盾,即不应提出。”在蒋介石看来,中共的方案中,只有“实行三民主义”和“拥护蒋主席之领导地位”这两条“尚有诚意”,其他九条纯属“不应提出”之列。于是,蒋介石在“要点”中提出了他的四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