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普通心理学-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关于感觉的哲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唯物主义跟唯心主义观点进行着长期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人的认识的来源和关于客观世界与通过感觉而获得的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之间的关系。

    哲学上唯心的唯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自理念。理性的东西是可靠的,感性的经验的东西是不可靠的。主张不通过感性的认识就可以获得理性的认识。

    “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

    ②

    我国哲学史上也早已出现有关认识来源的争论。例如老子就有唯理论的主张。他认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老子》·四十七章)。而墨家则主张经验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通过五官;抽象知识的获得,来自长期实践的概括,即所谓

    ①同前书,第24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289页。

 121

    ·611·普通心理学

    “知而不以五路,说在久。”

    (《墨经·经下》)。

    在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来源的哲学流派中,也有唯心主义的学派。

    例如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只有感觉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是感觉的总和(贝克莱、休谟、马赫)。除了人的感觉,他们不承认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不承认感觉是物质世界所引起的,从而也就无视物质世界的存在。不可知论者从二元论的立场出发,承认有客观世界,但认为人的感觉只是外界事物的记号或符号,人的感觉不决定于客观世界。

    唯心的哲学观点反映在感觉生理心理学上就是缪勒(J.Mul-ler)的“神经特殊能力说”和黑尔姆霍兹(H.Helmholtz)的“符号论”。

    缪勒提出这种理论是从以下事实出发的:每一感觉器官都以严格确定的感觉来反应各种刺激的作用。例如,眼只以光感觉来反应光、电流和打击时的机械刺激的作用。其它感觉也是这样。因此,同一刺激物(例如电流)作用于不同感觉器官便引起不同的感觉(作用于眼便引起光感觉,作用于听觉器官便引起声音的感觉等)。

    缪勒认为,这些事实的基础是:每一感觉器官在任何一种刺激物作用于它的时候,都解放出一种该感觉器官所特有的特殊能量。因此,他认为“我们感官知觉的直接对象只是在神经内引起而被神经自身或感觉中枢认为感觉的特种状态。”而黑尔姆霍兹则主张:“我们的感觉的质表示光或热,声音或气味等等,并不依赖于感知了的外间对象,而是依赖于传导感觉的感觉神经。”

    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严厉地批判

 122

    普通心理学·711·

    了这种怀疑我们的感官的报告的说法。他认定感觉是客观的模写。谢切诺夫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利用当时生理学所能积累的知识在《印象与现实》一文中论证了“未知的外在物体或自然物体,与它在意识中的光学形象是相似的。”

    ①现代感官生理心理学的无数成就也证明着同样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人的实践,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的实践,证明着人的认识、人的感觉是客观世界的可靠的模写。

    缪勒和黑尔姆霍兹从错误解释某些科学事实出发,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些科学事实主要是有关感觉器官专门化的事实。对每一种感觉器官,适宜的刺激只有一种,感官对适宜刺激具有最大的感受能力(如可见光对眼睛)。

    另外一些刺激(如压力、电流)

    ,虽然也可以引起光感觉,但这种感觉是粗糙的,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被感觉到。也有些刺激根本不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的感觉反应(如气味对眼睛)

    ,对这一感觉器官说来,这些刺激都是不适宜刺激。这种不同感官各自适宜于接受特定的专门刺激现象,叫做感觉器官的专门化现象。

    感觉器官的专门化和各种感觉的发展,是分析器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分化,并趋于完善的结果。

    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五官感觉底形成是全部至今的世界史底一个工作。”

    ②感觉专门化的结果,不是更脱离客观现实,而是更接近客观现实。

    因为感觉器官专门化使人能获得更精细、更清晰的客观世界

    ①《谢切诺夫选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第61页。

    ②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9页。

 123

    ·811·普通心理学

    的形象。

    感觉器官的发展是循着两个主要方向进行的:一个方向是专门化,从分布在动物有机体表面的跟外界接触的细胞开始,逐渐分工,逐渐形成不同的专门接受某种特定刺激的分析器;另一方向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各种形态的感受作用与有机体运动反应之间联系的形成和复杂化。这两方面的发展都跟动物积极适应环境的要求分不开。在自然发展史上,越来越多的外界变化迫使动物越来越精细地分析这些变化。人和动物的感觉器官的功能及结构是跟环境的要求相适应的。例如谢切诺夫早就指出:动物在空间移动,头部经常向前,能够首先遇到迎面而来的外界刺激,因此,某些感觉器官分布在身体的前端是有利的。瓦维洛夫(C..DBa,1891—1951)也曾指出:人的眼睛只能对一定范围E F G H E的电磁振荡发生反应,从生物适应观点看来是合理的,是眼对太阳散射在地面上的光相适应的结果。因为紫外线都停滞在大气中,对有机体在其周围环境中的定向不起决定作用。

    红外线是热射线,可以由身体的一切组织(包括眼的内壁)反射出来。如果人眼对红外线有较高的感受力,就会只看见眼睛内部,而看不见周围的各种对象,这就无异于盲目。

    感觉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跟人的实践活动首先是劳动活动密切相关。生活、劳动对感觉器官的工作提出的要求不同,常常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感觉器官的机能状况。劳动心理学的研究获得了各种职业的劳动性质制约感觉器官活动的具体事实材料。

 124

    普通心理学·911·

    对炼钢工人辨别色彩能力的研究表明,炼钢工人能十分精细地辨别浅蓝色的微小差异(通过蓝色眼镜看马丁炉的火焰)。

    熟练的研磨工人能辨别12000毫米的微隙,而平常人只能C辨别1100毫米的微隙。小商品的包装工人有高度完善的肌肉关C节感觉,熟练的包烟工人能够用手一次地从一堆纸烟中正确而敏捷地抓取一包所需要的纸烟。

    实验也表明:音乐家有高度精确的听觉,调味师有高度完善的嗅觉和味觉。

    感觉既然是客观事物(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因此,研究感觉过程,就要从了解刺激物开始,了解它如何作用于感觉器官,并相应地产生感觉现象。刺激与刺激过程、向中枢的传导和感觉现象及其规律,是研究感觉过程的三个环节。

    ①其中后面两个环节,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是感觉心理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两个环节是和分析器的活动及其结果相联系的。

    分析器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外周部分(感受器)

    ,接受作用于它的刺激物;二、传入神经,它们把神经兴奋传递到中枢;三、皮层下和皮层的中枢,来自外周的神经冲动在这里进行分析和综合。

    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的不同的分析器而产生不同的感觉。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物,可以把感觉分为不同的种类。

    ①返回讯息在这里可以看作新的刺激。由于返回讯息的参与,作为反射活动的感觉过程体现着它的连续性。

 125

    ·021·普通心理学

    一切分析器可以分成两大类,外部分析器和内部分析器。

    外部分析器的各种感受器位于身体的表面(外感受器)

    ,接受各种外部的刺激。内部分析器在身体的内部器官和组织中分布着各种末梢感受器(内感受器)

    ,接受有机体内部发生变化的讯号。运动分析器处于中间地位,它的末梢感受器在肌肉和韧带内(本体感受器)

    ,能提供关于身体各器官的运动和位置的情况,确定外界事物的属性(如用手能摸物体)。

    属于外部分析器活动而发生的感觉有:视觉、听觉、肤觉(触压觉、温度觉)

    、味觉和嗅觉。同内部分析器的工作相联系的有机体觉。同运动分析器工作相联系的有运动觉、身体及其各部分在空间移动和姿势的感觉。痛觉能发出关于刺激物的伤害强度的信号,它分布在所有分析器中。

    第二节 感受性及其测定

    感受性是对于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①的刺激量。

    并不是任何刺激都能引起感觉。如要产生感觉,刺激物就必须达到一定的量。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凡是没有达到这一数量的刺激物都处在阈限以下,不能引起感觉。例如人听不见远处的轻微声音,也

    ①持续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时间过短,刺激的强度就因作用时间而转移。只有把时间延长到一定程度,例如对视觉来说约为三秒钟,产生感觉所必需的强度才实际上不再受刺激物作用时间的影响。

 126

    普通心理学·121·

    觉察不到落在皮肤上的尘埃微粒。

    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越弱,也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越小,那么,绝对感受性就越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如以字母E代表绝对感受性,以字母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E=1R在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如果刺激的数量发生变化,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能引起感觉上的变化。例如100克的重量再加上1克,是不能引起原来重量感觉的改变的。一定要使重量增加到8克或者更多,才能觉察到重量的改变。感觉所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受性,叫做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也跟差别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十八世纪后半期,法国物理学家布格尔(P.BOuguer)

    初次发现光觉领域中的差别阈限有如下现象:从绝对值来说,由于原有光的强度不同,差别阈限也就不同。但是,就其相对值来说,差别阈限值和原有光强度值之间的比值在很大范围内是相当固定的。十九世纪前半期,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在研究重量感觉时,也发现了同样的事实。

    例如100克重量加上3克即可感到重量的变化,那么在200克重量之上,要加上6克才能感觉到重量的变化。

    这个现象后来被称为布格尔-韦伯定律。如果以Ⅰ表示最初刺激物的强度,以Ⅰ+Ⅰ表示刚刚觉察出变化的较强刺激的I强度,布格尔-韦伯定律是说:当Ⅰ的大小不同时,Ⅰ的I

 127

    ·221·普通心理学

    大小也会不同,但III则是一个常数。因此,布格尔-韦伯定

    律可以用数学公式III=K来表示。

    其中K为常数。

    在不同分析器范围内,常数K的数值不同。

    对光的强度的差别感觉,K值约为1100,对声音强度的差别感觉约为1100,而对重量的差

    别感觉则为130。

    1860年,费希纳(G.H.Fechner)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引进了新的假定。这个假定是:刚刚可以觉察出来的刺激物的增加量(差别阈限值)是感觉的单位。因此,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以用感觉随刺激强度变化而发生的变化的总和来表示。费希纳运用积分运算,获得如下公式:E=KlogⅠ+C其中E为感觉,I为刺激强度,K、C为常数。换句话说,感觉的大小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这意味着,刺激强度增加十倍,感觉强度才增加一倍。

    前者是按几何级数递增的,而后者是按算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