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加一句话: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等你在北大!
  祝你圆梦到北大!

成功高考有学问:语、数、英三门主科是关键

  姓  名:谭志宏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5级
  毕业学校:广州市第二中学
  高考成绩:2005年广东省物理总分状元、化学总分状元
  获奖情况:200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二等奖
  许多人听说我考进了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学习,都感到疑惑不解:念数学有什么前途?是不是像陈景润、华罗庚一样,在象牙塔中孤独苦修,在枯燥无趣的数字中埋首研究,度过平淡的一生?为何不去读些更有实际用途的专业,如经济、信息等,毕业后或是创业,或是当个“白领”,享受更好的生活?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有一个回答:数学是个磁铁,一旦你被它深深吸引,就永远离不开它,注定和它一生相伴了。
  我和数学的缘分,还得从小时候说起。从1+1=2,到背诵九九表,这些单调的数字,对我似乎具有无穷的魔力。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幻方”和推导方法时的激动,还记得当年听说“四色问题”后竟不知天高地厚地想给以证明(最后当然是无果而终)。面对博大的数学世界,我就像一个初次见到浩瀚大海的少年,心灵受到了震撼,从此向往着在大海劈波斩浪,航行到天边。
  既然有了梦,就要努力实现它。小学的我,虽然不算勤奋,有时也会半夜爬起来,阅读《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目的当然还是在竞赛中得个好成绩,进入理想的中学。第一次尝到考试的压力,是在六年级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前。面对大量的书籍、习题,我开始感悟到:学数学,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轻松愉快,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经过一两个月的苦读,我终于获取了一等奖。数学以这种方式给我回报,在付出与收获的交织中,我在学习之路上越走越远。
  转眼之间已到了2003年,在高中数学联赛前,我和几个同学到北京参加培训。9月30日,我第一次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在西门的石狮和牌匾前,我们合影;在华表旁,我们捡拾着落下的梧桐叶。师兄带着我们在校园里游览,“一塔湖图”第一次从名词变成活生生的影像。讲起北大的点点滴滴,师兄滔滔不绝,一切都如此新奇,使我第一次产生考到北大数院的冲动。
  说来也怪,一向喜爱数学的我,却是通过物理竞赛被保送的。2003年回去后,我取得了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而到了2004年,我参加了高中物理竞赛,并在省赛区取得第三名,进入在重庆举行的决赛。从秋高气爽的广州来到夜雨萧瑟的重庆,拿着决赛二等奖的奖状,我忐忑不安地去见北大招生组的老师。见到满脸笑容的他,我内心的不安减少了一半。他关切地询问了我的学习状况,然后大笔一挥,在“预录取通知书”填上我的名字和“数学科学学院”几个大字,那时,我的心都快跳了出来。一年多来的渴望或是期待,终于变成了现实。
  带着欢欣,我回到广州,继续高三的生活,一切又像回到了原来的轨道。或许很多人都会感到奇怪:被大学录取了,为何还要参加高考?确实有一些省市规定了保送生不得参加高考,然而广东省并无此种规定,于是,为了和同学共同度过高中最后的8个月,挑战自己,我又重新走进了高三的战场。
  高三的气氛是凝重的,每天有做不完的习题,有无休止的大小考试,然而,高三的友谊是我之前一直未体验过的。学术上的探讨只是其中次要的方面,精神上的激励,才是我们数人结伴穿过黑夜的火炬。曾经在华灯初上时相约麦当劳,互诉心声,排遣内心烦扰;曾经在教室中天南海北胡侃,不禁忘却了学习的痛苦;也曾结伴到楼顶看日落,暖暖的不只是阳光,美丽的也不只是风景。这里没有早恋,只有纯洁的友谊,使人怀念。
  春节过后,才是真正的高三生活:没有了以前常挂在嘴边的游戏、歌曲,只有太阳每天陪伴着我们从天明到天黑。天气一天天暖了,越秀山上绽放了满山的木棉,如此绚丽,让人陶醉。当木棉褪去了一身鲜红,当暮春的骤雨夹着狂风与冰雹袭来,我们走进了“一模”的考场。没有时间怀缅过去,没有时间考虑将来,只有让直觉指引着前行。最后的100天中,连老师也感染了紧张的气氛,常常感叹我们还有某些知识未复习好,分发着大叠大叠的试卷,使人触目惊心。
  在讲高考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广东的高考科目及计分方式,因为与其他省市大不相同:广东考3+X+大综合共5科,其中大综合是一份150分的试卷,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各占25分;X是指上述六科和英语复试(难度比大学英语四级略高)中的任意一科(也可选两科或三科,分别计总分)。总分不是五科成绩的简单累加,而是每科成绩先作标准化处理,化成以平均分为500分,最高分为900分的“标准分”,再把五个标准分累加得出总分,同上标准化处理得到总标准分。
  要在考查大综合的高考得到高分,首先不能偏科,也就是对各学科都要有相当程度的把握,注重培养兴趣,平时多阅读各学科的课内外书籍,了解时事;其次,要注重语、数、英三门主科,因为在X科和综合的区分度不高,基本上分数都不低,只有重视语、数、英,在这三科具有优势,才能搏得先机、脱颖而出。学习方法上,我比较注重做题与归纳,尤其在理科方面,更是不能偷懒,一定要把每题都想清楚,并且注意知识结构,关注逻辑联系。我没有事先订立严格的学习计划,而是常常根据实际情况订立宽松的短期计划。在考试之前,我会进行高强度的复习,因为我觉得,提前进入紧张状态,有利于考场发挥。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有其独到之处,只要多尝试、多反思,每人都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言归正传:高考的前一天,我回到学校看考场,突然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中学的校园,中学的生活,中学的一切,都要永远地离开我了。熟悉的周程表前站着电视台的记者,他围绕着“高考了,你准备好了吗”的话题进行着采访。我想:即使准备好了高考,也很难准备好高考后生活的转变啊。我要面临好友的离别,生活的自立,远离故土的惆怅。面对高考,我既紧张,又期待。
  6月7日,这个被老师们念叨了无数次,被同学们想到过无数次的日子,终于到了。我和同学们如往常一样聚在一起,然后各自走进不同的考场。
  考试的两小时,飞也似的过了,似乎与平日的测试没有分别,然而它是人生的重要一页,翻过了这一页,我们就将走进成年,不再回头。
  高考结束了,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大家纷纷合影留念,纪念这欢愉的一刻。
  此后的暑假,在喧闹与平静的交织中飞逝。它们注定成为我高中生活的最后一点残迹。
  8月29日,我踏上了开往北京的T30次列车,带着沉重的行囊,带着家人的叮咛,放下了往日的荣誉。人生,又将有个崭新的开始。

成功高考有学问:做好高考的“宏观调控”

  姓  名:牛晓飞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2005级
  高考成绩:656分
  曾获奖项:市三好学生、优秀团员
  有梦的地方,就会有我们的希望;有梦的地方,就会有我们的汗水;有梦的地方,就会有我们的回忆。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的梦想该如何实现?你是否正为了一点挫折而郁闷呢?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增加你的烦闷的心绪。正如歌中所唱:“心若在,梦就在;论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我也曾经为此而苦恼过,也曾经因为高考的失败而懊恼,也曾怨恨过老天的不公。但是,这“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
  于是,在我经过权衡之后,终于作出抉择——回到母校,重新再来。
  我认真地总结了我的失败之处,查找原因。
  我之所以高考失利,是因为我的“宏观调控”没有做好:我忽略了学科间的平衡,导致我的失败。我的英语是弱中之弱,然而我却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错误地认为它不会干扰我的前进,我没有必要在一个不能立竿见影的地方浪费时间,然而事实让我付出了血的代价,英语在高考中居然没有及格,你也许不会相信,但是这就是我为我的幼稚付出的代价。我回想起我曾经对英语的热爱,反思我是如何抛弃英语的,我的弱点在那里……我整整思考了一整夜,我判定我是可以挽救的。于是,我对妈妈说:“我要从头再来!”
  从此,我开始了我的郁闷略加欣喜,茫然略加挑战的“高四”生活……
  “高四”伊始,我感觉到压抑,与师弟师妹们赛短长,比高下,还不是对手,突然感觉此生无望,前途渺茫。于是思考自己当初的选择应不应该,自己该何去何从。愤怒地翻着早已破旧、早已熟悉、此时又平添几分躁怒的课本,心中苦痛有谁能体会?
  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早已厌倦的试题,整天昏昏欲睡的精神状态,犹如压在我这几近崩溃的心上的“三座大山”。我不能再逃避,我只能去面对。该如何面对?我该怎样调整?此时此刻,我只能去求助老师,我将我的状态与感受和盘托出。老师非常诚恳,告诉我这需要一个过程,从心理上调整心态:要允许自己暂时不如别人,努力进取,追求卓越;从生理上调整生活状态:作息时间,饮食规律等等,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取得进步,这是前提。
  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自我改革。
  忘记名次,抓住错误,找出漏洞,设法弥补。坚持每天晚上11:00睡觉,早5:00~5:30起床,学习累了就去打乒乓球,出汗而归,静心学习。时不时去图书馆汲取点新鲜养料,文理交叉,调节神经,以应付残酷多变的“大综合”。同时,制订计划:总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日计划,以及奖惩方案。按完成效果,实施奖惩措施。这个重在坚持,这坚持就像“1000000000000000”中的“1”;没有坚持什么都是零!看上去、想像中再好也没用。
  经过一个月的煎熬,我摆脱了那种郁闷,我发现自己在进步,而且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身体内燃烧,它需要激情去催化,我似乎又感觉到梦的存在,我又有了抓住它的可能,体内的能量正蓄势待发!
  我很幸运,我坚持了下来。这也正是我今天能走进北大,走进我的梦的原因。
  我找回了我的梦,并找到梦的家园——北京大学。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儿时的我,看到画册上头型极酷的爱因斯坦,崇拜至极,梦想长大后也能像他一样。但是,当时只知道他伟大,至于他会干什么,为什么伟大则一无所知。那只是孩提的一种懵懂,但自此那幼嫩的誓言却从未改变。一直牢记这个梦!
  经历了第二次高考,我用坚持换取了成功。在填报志愿时,我“游走”于几大名校之间,对比风险与优势,当然我的梦还是第一要素,最终,我选择了挑战北京大学!对于我来说,北大是一种心理上的挑战,去年失败的阴影不时在脑海浮现,估分的误差使我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过怀疑……凡此种种,禁锢了原本自信的心,我扪心自问:一年来,你是否找回自我了?是。一年来,你是否有所进步?有!你的梦想是否还要实现?要!你有没有自信?有!!我终于战胜了自我,找回了梦想!
  初入燕园,就感到她的神圣与厚重,她的一切都是让人初感破旧,但稍继,你就会发现这实在是错看了她,她表面的破旧正昭示了她历史的沧桑。渐渐的你会发现她的每一个细节都蕴涵了许多历史,而大都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这就是北大。
  在这里,无论你做什么都有你的空间,亚洲第一高校图书馆,静谧的未名湖,美丽的博雅塔,繁盛的三角地,繁荣的周末文化市场,这些北大的标志与特色都将是你的资源,只要你选择!
  你的梦是什么?是科学,是民主,是赚钱,是写作?无论什么,这里都有你的舞台!!!
  毋庸赘言,北大谁能言尽?
  这里有你放飞梦想的希望;这里有你实现梦想的汗水;这里同样有你回味梦想的感动!
  “北大,你报了吗?”“还等什么?”
  你的梦想,应从这里起飞!!

有梦就会有明天:每天进步一点点(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