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略解(魏)曹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孙子略解(魏)曹操-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孫子略解


  (魏)曹操

  〈序〉

  操聞上古有弧矢之利,《論語》曰:「足食,足兵。」《尚書》:「八政曰師。」《易》曰:「師貞,丈人吉。」《詩》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黃帝、湯、武咸用干戚以濟世也。《司馬法》曰:「人故殺人,殺之可也。」恃武者滅,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拢酥帽鴷r動,不得已而用之。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孫子者,齊人也,名武;為吳王闔閭作兵法一十三篇;試之婦人,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後百餘歲有孫臏,是武之後也。審計重舉,明畫深圖,不可相誣,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

  〈計篇〉

  〔曹操曰:計者,選將、量敵、度地、料卒,計於廟堂也。〕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以索其情。

  〔曹操曰:謂下五事七計,求彼我之情也。〕

  一曰道,

  〔曹操曰:謂導之以教令。〕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者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

  生,民弗詭也。

  〔曹操曰:危者,危疑也。〕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順逆,兵勝也。

  〔曹操曰:順天行誅,因陰陽四時之制。故《司馬法》曰:『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吾民

  也。』〕

  地者:高下、廣狹、遠近、險易、死生也。

  〔曹操曰:言以九地形勢不同,因時制利也。論在〈九地〉篇中。〕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曹操曰:將宜五德備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曹操曰:曲制者,部曲、旗幟、金鼓之制也。官者,五官之分也。道者,糧路也。主用

  者,主軍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以索其情。

  〔曹操曰:同聞五者,將知其變極,則勝也。索其情者,勝負之情。〕

  曰:主孰賢?將孰能?

  〔曹操曰:道德、智能。〕

  天地孰得?

  〔曹操曰:天時、地利。〕

  法令孰行?

  〔曹操曰:設而不犯,犯而必誅。〕

  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曹操曰:以七事計之,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曹操曰:不能定計,則退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曹操曰:常法之外也。〕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曹操曰:制由權也,權因事制也。〕

  兵者,詭道也。

  〔曹操曰: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曹操曰:欲進而治去道,若韓信之襲安邑,陳舟臨晉而渡於夏陽也。〕

  故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

  〔曹操曰:敵治實,須備之也。〕

  強而避之,

  〔曹操曰:避其所長也。〕

  怒而橈之;

  〔曹操曰:待其衰懈也。〕

  (卑而驕之)

  (佚而勞之)

  〔曹操曰:以利勞之。〕

  (親而離之)

  〔曹操曰:以間離之。〕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曹操曰:擊其懈怠,出其空虛。〕

  此兵家之勝,不可預傳也。

  〔曹操曰:傳,猶泄也。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臨敵變化,不可先傳也。故料敵在心,察

  機在目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敗,況

  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曹操曰:以吾道觀之矣。〕

  〈作戰篇〉

  〔曹操曰:欲戰必先算其費,務因糧於敵也。〕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

  〔曹操曰:馳車,輕車也,瘢嗰R;革車,重車也,言萬騎之重。車瘢鸟R,率三萬軍,

  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裝,廄二人主養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車瘢

  。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裝,凡三人也。帶甲十萬,士卒數也。〕

  千里而饋糧,

  〔曹操曰:越境千里。〕

  則外內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財,車甲之奉:費日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曹操曰:謂購賞猶在外之也。〕

  其用戰: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屈力,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曹操曰:鈍,弊也;屈,盡也。〕

  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久。

  〔曹操曰:雖拙,有以速勝。未睹者,言無也。〕

  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盡知用兵之害,則不能得用兵之利矣。

  故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再載;

  〔曹操曰:籍,猶賦也。言初賦民,便取勝,不復歸國發兵也。始用糧,後遂因食於敵,

  還兵入國,不復以糧迎之也。〕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曹操曰:兵甲戰具,取用於國中,糧食則因敵也。〕

  國之貧於師者:遠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

  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

  〔曹操曰:軍行已出界,近於師者貪財,皆貴賣,則百姓虛竭也。〕

  財竭則急於丘役。屈力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六。

  〔曹操曰:丘,十六井也。百姓財殫盡而兵不解,則呒Z盡力於原野也。十去其七者,所

  破費也。〕

  公家之用:破車疲馬,甲冑矢弩,戟楯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七。

  〔曹操曰:丘牛,謂丘邑之牛;大車,乃長轂車也。〕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上艸下忌''上艸下干'一石,當吾二十石

  。

  〔曹操曰:'艸忌',豆'禾皆'也;'禾干',禾槁也。石,百二十斤也。轉輸之法,費二十

  石乃得一石。〕

  故殺敵者,怒也;

  〔曹操曰:威怒以致敵。〕

  取敵者,貨也。

  〔曹操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

  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

  〔曹操曰:以車戰能得敵車十乘已上,賞賜之。不言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者賞之,而言賞得

  者何?言欲開示賞其所得車之卒也。陳車之法:五車為隊,僕射一人;十軍為官,卒長一

  人;車滿十乘,將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別言賜之,欲使將恩下及也。或曰:言使自有車

  十乘已上與敵戰,但取其有功者賞之,其十乘已下,雖一乘獨得,餘九乘皆賞之,所以率

  進勵士也。〕

  而更其旌旗;

  〔曹操曰:與吾同也。〕

  車雜而乘之,

  〔曹操曰:不獨任也。〕

  卒共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曹操曰:益己之強。〕

  故兵貴速,不貴久。

  〔曹操曰:久則不利。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也。〕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而國安危之主也。

  〔曹操曰:將賢則國安也。〕

  〈止テ

  〔曹操曰:欲攻敵,必先帧!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曹操曰:興師深入長驅,拒其都邑,絕其內外,敵舉國來服,為上;以兵擊破得之,為

  次也。〕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曹操曰:《司馬法》曰:「萬二千五百人為軍。」〕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曹操曰:五百人為旅。〕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曹操曰:自校以上至百人也。〕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曹操曰:百人以下至五人。〕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未戰而敵自屈服。〕

  故上兵伐郑

  〔曹操曰:敵始有郑ブ滓病!

  其次伐交,

  〔曹操曰:交,將合也。〕

  其次伐兵,

  〔曹操曰:兵形成也。〕

  其下攻城。

  〔曹操曰:敵國已收其外糧城守,攻之為下也。〕

  攻城之法:修櫓、轒轀,其器械,三月而止也;距、闉,又三月然後已。

  〔曹操曰:修,治也。櫓,大楯也。轒轀者,轒床也;轒床其下四輪,從中推之至城下也

  。具,備也。器械者,機關攻守之總名,飛樓雲梯之屬。距闉者,踊土積高而前,以附其

  城也。〕

  將不勝心之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曹操曰:將忿不待攻器成,而使士卒緣城而上,如蟻之緣牆,必殺傷士卒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破人之國而非久也,

  〔曹操曰:毀滅人國,不久露師也。〕

  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鈍而利可全,此止ブㄒ病

  〔曹操曰:不與敵戰,而必完全得之,立勝於天下,則不頓兵挫銳也。〕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

  〔曹操曰:以十敵一,則圍之,是謂將智勇等而兵利鈍均也。若主弱客強,操所以倍兵圍

  下邳,生擒呂布也。〕

  五則攻之,

  〔曹操曰:以五敵一,則三術為正,二術為奇。〕

  倍則分之,

  〔曹操曰:以二敵一,則一術為正,一術為奇。〕

  敵則能戰之,

  〔曹操曰:己與敵人眾等,善者猶當設奇伏以勝之。〕

  少則能守之,

  〔曹操曰:高壁堅壘,勿與戰也。〕

  不若則能避之。

  〔曹操曰:引兵避之也。〕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曹操曰:小不能當大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強,

  〔曹操曰:將周密,植恍挂病!

  輔隙則國弱。

  〔曹操曰:形見於外也。〕

  故君之所以患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

  ,是謂縻軍。

  〔曹操曰:縻,御也。〕

  不知軍中之事,而同軍中之政,則軍士惑矣。

  〔曹操曰: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禮不可以治兵也。〕

  不知三軍之任,而同三軍之權,則軍士疑矣。

  〔曹操曰:不得其人也。〕

  軍士既惑既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曹操曰:引,奪也。〕

  故知勝有五: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勝。

  知眾寡之用,勝。

  上下同欲,勝。

  〔曹操曰:君臣同欲。〕

  以虞待不虞,勝。

  將能而君不御,勝。

  〔曹操曰:《司馬法》曰:「進退惟時,無曰寡人」。〕

  此五者,勝之道也。

  〔曹操曰:此上五事也〕

  故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形篇〉

  〔曹操曰:軍之形也。我動彼應,兩敵相察情也。〕

  孫子曰:

  昔善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

  〔曹操曰:守,固備也。〕

  可勝在敵。

  〔曹操曰:自修治,以待敵之虛懈也。〕

  故善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可勝。故曰:勝可知,

  〔曹操曰:見成形也。〕

  而不可為也。

  〔曹操曰:敵有備故也。〕

  不可勝,守;

  〔曹操曰:藏形也。〕

  可勝,攻也。

  〔曹操曰:敵攻己,乃可勝。〕

  守則有餘,攻則不足。

  〔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所以攻者,力有餘。〕

  昔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勝也。

  〔曹操曰:喻其深微。〕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者也;

  〔曹操曰:當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