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帝-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这里,秦琬扬起一抹讥诮的弧度,似笑非笑:“戴密案发后,魏王并未舍弃安国侯府,世人皆说他有情有义,谁能想到根子竟在这里?”
  
  第二百零三章 怀献太子
  
  玉迟和秦琬皆是极聪明的人,你开个头,我就能帮你结尾,常青却听得一头雾水,完全不懂究竟是哪儿跟哪儿,索性不再去想。
  秦琬见他认真听自己说话,先是有些迷茫,随后便恢复了平静甚至木讷,心中赞许,便问:“你因何判的死刑?又是何时成为血影统领的?”
  常青心里明白,他所依仗的无非一身武艺,满腔忠心,论心机手段,眼光谋略,玉迟比他不知强多少倍。玉迟都投靠了秦琬,常青也打定主意跟随,更何况秦琬虽是个女子,瞧上去却颇有明主的作风,他眼下如此情景,也不好挑三拣四,便道:“我是北边人,住在一个山脚下的镇子里,父亲是镇上唯一的屠户,闲时也去山中打猎。我自小便在山林间长大,与豺狼虎豹搏斗过不知多少回,又因天生神力,总觉得自己与旁人不同,便不想和阿耶一般做个屠户,又不知究竟该做些什么,索性在临近的镇子、村庄甚至县城里游荡,倒是结交了一帮好兄弟。”
  他这么一说,秦琬和玉迟就明白了。
  感情这位暗卫统领,年少的时候,说得好听叫游侠豪客,说得不好听,那就是地痞无赖啊!
  常青倒没觉得自己不学无术,甚至连祖籍在哪都不记得有什么羞耻的,回忆起过去,他不自觉地捏紧了拳头:“我十七岁那年,远处的县城换了个新的县太爷,打那之后,方圆数百里的人家都得交各式各样的税,一家人忙里忙外,整年的收成还不够税收的一半,卖儿卖女,哭声震天。阿耶是个烈性子,忍不下去,与差役动了手,被投了大狱,没几天就去了。阿娘无声无息地把自己吊在房梁上,半句话也没给我留。我为了躲差役的追捕在深山待了大半年,胡子茂密到遮住了面容后,便潜入了县太爷的府邸,给他身上开了三十六个口子。”
  陈妙听了,失声喊道:“这样大的案子,竟没多少人知道?”
  他也是被世家豪族所害,地方官包庇罪魁祸首,坐视陈家遭难。沦落风尘的时候,他无数次想过,若他有足够好的身手,怎样复仇才能抒发心中的恨意。听见常青的所作所为,陈妙快意的同时,又有几分不可置信,这才失了态。
  秦琬知陈妙心结,暗叹一声,非但没指责他,反道:“科举一道,虽有力地制衡了世家,但寒门子……”她摇了摇头,很无奈地说,“十有八九*是这幅模样。”
  科举三年一开,取者寥寥,多少家庭倾全家之力供养一个读书人,只为与千万人争着走这条独木桥?一朝跃了龙门,自然要将昔日所受的苦全化作荣华富贵享回来,还有一群亲戚等着沾光。正做着平步青云地美梦,忽然发现,中举不过是第一步,若是没好门路,指不定就是做个小吏,蹉跎一生。
  想有个好前程,行啊!要么娶高门庶女,有个好岳父;要么倾家荡产,各方打点,谋个外放的缺。富庶的上县、中县是别想了,穷乡僻壤的缺倒是有,去不去?这些地方虽穷,却有一桩好处,偏僻!
  富庶的县城多半位于交通枢纽,为了官声也不好贪得太过,下县却不然。这等偏僻地方,哪怕你刮地皮刮得天都高了三尺,只要打点好上峰,不闹出民乱便无人会管。
  越是穷地方,读书人就越少,治下多是大字不识一个,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方圆百里,连自己住的郡县都不知道叫什么,只知道张家村王家村,大青山小青山的愚昧百姓,即便有冤也没处诉去!
  想到这里,秦琬望着常青,语气十分笃定:“你杀了县长,自认为大仇得报,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又有满腔豪情,定不会仓皇逃逸,而是留在原地。官府抓你,你也不抗拒,是不是?”
  常青见秦琬竟能猜到他的想法,胸腔热血激荡,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朗声道:“正是!我行得正,坐得直,杀那狗官既是替天行道,也是为父母报仇,为何要躲?”
  秦琬点了点头,很惋惜地说:“一县之长被杀可是大事,即便抓到犯人,也要三司会审,却没多少人知道这件事,可见当地郡守出身高门,为仕途顺利,十有八九*报了县长为盗匪所杀,又上上下下,四处打点。复审此案的官员忌惮郡守的门第,又以为你是被病急乱投医的差役抓来顶罪的寻常百姓,为免你在公堂上嚷嚷,坏了他们的官声,才没走正式流程,而是将此事悄无声息地掩了。若你当年没留下来,逃往别处,朝廷也未必想得到犯人就是你,更没抓你的道理。”
  玉迟听见秦琬的说法,险些被茶水呛着,猛咳了几声,才道:“常统领对外的身份是七年前陇西饥荒,逃至长安的难民,他应是那之前被魏王从刑部大牢里偷天换日救下的,不知血影统领一位……”
  “五年多前接任的。”常青很干脆地说。
  秦琬和玉迟交换一个眼神,两人的神色都有些凝重,秦琬追问道:“具体是什么时候?怀献太子过世前还是过世后?”
  这句话,常青听懂了,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些毛骨悚然,破天荒结巴起来:“怀、怀献太子过世,过世三个月后……不,不对,那三,三两个月,我就没见过前统领……”
  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后,秦琬激动得几乎无法克制:“若能查出怀献太子的死与魏王有关——”才说一半,她的话语戛然而止,神色也慢慢沉静下来,“不,即便查到了,我也不能抖出来,绝对不能。”
  怀献太子的造反和死亡若真与魏王有关,毫无疑问,魏王会万劫不复。但得势的不会是代王,只会是鲁王。何况圣人年事已高,若将昔日伤疤揭开,能否承受得住也是个问题。圣人一旦驾崩,代王的处境只会更加糟糕,指不定就便宜了魏王。
  玉迟见秦琬冷静得这样快,暗暗赞叹,为了让秦琬沉住气,他泼了一盆冷水:“怀献太子何等身份,魏王的血影再怎么厉害,也不至于将手伸到东宫中去。”又不是话本传奇,真会飞檐走壁。
  “不,你不明白。”秦琬摇了摇头,恹恹地说,“怀献太子并不是暴虐之人,同样,他也不是个体贴的人。宫中忌讳极多,头一条就是不能病,病了也不能随便请太医来号脉。宣贤妃贵为三夫人之一,又是当利公主和齐王的生母,穆皇后有孕、产子,宣贤妃为了不惹圣人忌讳,有病都不敢宣太医,竟这样没了,更别说那些无子无宠的妃嫔和身份更加低微的宫人。怀献太子打小身体就不好,东宫就更忌讳这个,位份高的主子病了,还有几分被诊治的可能,下人若是病了,只有被拖出去的结局。偏生怀献太子的脾气又谈不上好,一旦动了怒,赏人二三十板子也很寻常,而且……”秦琬叹了一声,眼中竟带了些怜悯,“他又不怎么恋旧。”
  玉迟和常青还是第一次听说宫中秘辛,后者怔怔的,前者却立刻反应过来。
  怀献太子是谁?圣人和穆皇后的眼珠子,真真正正的天之骄子,打小就是被人捧着的,从来不需要考虑别人在想什么。他盛怒之下命人打奴才板子,谁敢阳奉阴违?对他来说,奴仆也就那么回事,每个服侍他的人都努力做到最好,既是如此,谁服侍都一样。君不见多少人削尖了脑袋,只为往他身边靠?
  上位者一句话,下位者的命运便截然不同,那些被打板子的宫女内侍遭此一劫,十有八九*要被挪出东宫,自生自灭。如此一来,东宫的人手可不就空缺了,需要补上么?
  圣人和穆皇后疼爱怀献太子不假,事事周到也不假,也得怀献太子买账啊!毫无疑问,怀献太子身边的第一拨人肯定是可信的,可那些后来才顶上来的人呢?穆皇后去了,宫务归郭贵妃、李惠妃和刘华妃打理,她们名不正言不顺的,怎好插手东宫之事,平白惹来一身腥?圣人日理万机,东宫隔上十天半月抬个宫女内侍出去,这等琐事,圣人过问几句也就罢了,难不成东宫每个奴仆他都得亲自挑选?来来去去的人多了,未必个个都忠心耿耿,不是么?
  怀献太子妃若是手腕厉害,又得太子敬重的话,指不定能查漏补缺,肃清东宫。偏偏穆皇后看走了眼,千挑万选的亲儿媳竟是个看上去温良大方,实则没有半点政治头脑,成日想着给东宫妃妾下药的蠢货,心机手段全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怀献太子又是被人捧着长大的,不喜欢太子妃就是不喜欢,莫说委曲求全,压根连样子都不屑装。这对天底下第二尊贵的夫妻,一个随心所欲,一个做贼心虚,东宫姬妾又短视得很,一味争宠,岂能不将东宫弄得和筛子一样?难怪圣人知晓太子妃的所作所为后,勒令东宫妃妾奴仆全部给怀献太子殉葬,她们的娘家更是被打压得厉害,没半点出头的可能。毕竟这缺口一旦打开,想要补上,那可就难了。

  第二百零四章 鲜为人知
  
  从无缘一见的九叔怀献太子想到素未谋面却备受代王推崇的二叔梁王,秦琬颇有些唏嘘:“我听阿翁说,二叔孤注一掷前,所有人都劝他送走刚出生的庶子,更不赞同他与王妃的约定。二叔却说,他之所以让阿翁伤心,只因他太不甘心。此事因他一己私欲而起,也应在他这里结束。胜则君临天下,败则共赴黄泉,无论他还是他的妻儿,断没有匍匐在旁人脚下摇尾乞怜,苟且偷生的道理。更不该仗着是他的儿子,打着复仇的旗号,再度消耗大夏国力。”
  圣人时不时召秦琬入宫,与她说说话,让她带一堆赏赐回去的事情,权贵人家没有不清楚的。在这些心有九窍,玲珑剔透的人眼中,圣人之所以如此做,只因对代王太过愧疚,又不好过于恩赏,便惠及代王嫡女的缘故,并不怎么看重秦琬,认为她与圣人的相处无非是寻常爷孙那套,谈琴棋书画,让圣人看得到她的努力,说点吉祥话,讨圣人欢心罢了。若他们能听到秦琬今日所言,便会明白,秦琬在圣人心中的地位,已非寻常孙女那般简单。
  玉迟看明白了,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些惊讶,又觉得理所当然。
  梁王谋逆一案乃是圣人盖棺定论了的,即便新帝即位,想要推翻此案,也得背负“不孝”的名声。故长安上下对梁王讳莫如深,从不提起那位英姿焕发,有若骄阳的二殿下。就连梁王的坟茔也长满了杂草,满目凄凉。
  到底是圣人当做继承人一般培养了十五年,最最喜欢的儿子,起事起得这样决然,却又识大体到不给自己留后路,骄傲如斯,圣人怎会不心痛?听闻梁王的诸多决断,只怕是心如刀绞都不能形容,日思夜想,后悔万分……这是人之常情,圣人也不能免俗,玉迟自能理解。
  这些事压在圣人心里很久了,哪怕圣人与代王说上一说,玉迟都不奇怪,偏偏是和秦琬说,秦琬的本事可见一斑。
  见玉迟若有所思,秦琬不吝给他们增加一些信心:“我出嫁之前,阿翁唤了我去,对我说,苏彧确实配不上我,奈何……”她微微一笑,仿佛说着别人的事情,“巧妻常伴拙夫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连天家都没办法十全十美,又何况别人呢?”
  以圣人的身份地位,许得又是这样一桩外人看起来样样都好的婚事,尚顾忌秦琬的情绪,与她说这些……玉迟重新估量秦琬,追问道:“恕属下冒昧,不知县主是怎么回答的?”
  “我对阿耶说,人生在世本就有许多责任需要承担,我身为圣人的孙女,皇长子的嫡女,自盼着大夏海晏河清,国祚绵延。与天下太平相比,自身的幸福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嫁到苏家后,定然贤惠大度,做好苏家冢妇,竭力巩固两家联姻,不让祖父难做,也不堕秦氏皇族的声威。阿翁听了,反倒劝慰我,人活在世上,虽有责任要承担,有时也需快意一些,才不负辛辛苦苦来世间走一遭。”
  说这些话的时候,秦琬笑意盈盈,温婉非常,玉迟却有种仰天长叹,为苏家默哀的冲动。
  他就说秦琬怎么敢肆无忌惮地把魏王一系的人往代王那边安插,感情是早就在圣人那里报备过的啊!
  自秦琬嫁到苏家后,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人不说她贤惠大方,待人宽厚,先头的负面评价一扫而空,再想想她说的话——自身的幸福不算什么,定然贤惠大度,竭力巩固两家联姻……苏家人识趣还好,若是不识趣,这些话简直是将他们往死路上逼啊!
  海陵县主不乐意这桩婚事,为了两家政治联盟巩固,努力压制张扬的性子,雍容得体,贤惠大度堪为皇家表率。这可是苏家求来的姻缘,你们还敢对县主不好?
  大夏的公主、郡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