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帝-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人温文尔雅,如春风拂面,心中也很厌恶他们理所当然从国库里掏钱的做派,只是眼下需要争取他们的支持,才不方便动手罢了。
  李棋揣摩鲁王的心意,又道:“话虽如此,王爷也需考虑最坏的可能才是。”
  鲁王也知事情不会都往好的一面发展,却有些不明白李棋的意思,李棋也不故弄玄虚,很直接地说:“大夏与突厥,尤其是西突厥的关系一向密切,大义公主年迈,阿史那公主也背井离乡十余年,听闻******可汗的身子不大好,西突厥的局势也不算太妙,若是为了两地和平……”剩下的话,他在鲁王冷厉的眼神中吞了回去。
  凭心而论,李棋这主意确实不错,若非******与柔然一直开战,北方也不至于安稳如斯,一旦让异族连成一条线,从东北到西南,大夏再怎么富庶,国力也会遭到很大的损伤。和亲虽是天下最不管用的法子,有时却又是最有用的法子。
  三十多年前,大夏为了联络突厥对付柔然,废太子妃的娘家侄女被封为大义公主,嫁给了年迈的延钵可汗,深得对方宠爱,为之生下了两个儿子。又在大夏的帮扶下,策划了东西突厥的分裂,忍着丧子之痛,复又嫁给了延钵可汗的儿子,即西突厥的都罗可汗。又过了十几年,在大义公主的牵线中,为求大夏助力好对付近邻的西突厥可汗又将草原明珠阿史那公主给嫁了过来。算算时间,再看看如今的政局,只怕趁着寿宴的喜庆,突厥人就要提出求娶一事了。
  鲁王诸多儿女中,真正到了适婚年龄得也只有他的庶长女一人,但他素来不喜欢庶长女的出身,哪怕那位私自停药的侍妾为他生下了一儿一女,他也没给予对方名分,连带着对方所出的孩子也都没被记入玉牒之中。谁要这一双儿女都是对方趁着王妃怀孕,私自停药所生?
  不喜欢到不给对方身份是一回事,拿对方去和亲又是另外一回事,倒不是顾念庶长女的生死,而是胡人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居的做派,素来被中原人所鄙。父死子继的妻妾制度,也让中原女子们不寒而栗。更莫要提塞外风沙漫天,侵蚀颜色,寿命都会少好几年。鲁王若能将女儿嫁过去,当然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如此一来,即便魏王登基,也不能轻易动他,但那又如何?真要做出了这等事,他的脊梁骨都会被人戳断——若不是心疼女儿,历朝历代为何鲜少拿真公主和亲?即便不拿宫女、臣女顶替,遴选宗室女,也是选皇帝兄弟甚至叔伯一系的女子,哪能嫁货真价实的皇子之女和亲?
  李棋知鲁王顾虑得是名声,而非女儿,便道:“所以说苏彧这事出得不是时候,突厥求娶皇室贵女,圣人即便不挑个宫女敷衍了事,也能从蜀王一系中选个不受宠,甚至连玉牒都上不了的庶女。她一人和亲,让全家受益,已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偏偏苏彧……这事遮不住,瞒不住,非但咱们能知道,突厥人若有心打听,也能知道。区区突厥人,自然没资格娶皇长子的嫡女,即便是庶女,嫁给他们也是屈尊了,可若海陵县主守了寡呢?”
  大夏国力强盛,和亲只是为了加强两地联系,抚突厥之心,自然不需要低声下气将真公主送过去,更莫要说前朝太祖徐然对和亲之事极为排斥,勒令他的子孙谁敢奉行和亲之策,谁就没资格做皇帝。虽说燕朝后期弱势,朝廷渐渐松了态度,数百年潜移默化却不容小觑,庶女身份卑微,无足轻重也就罢了,臣女能做公主已是福分,百姓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敢动一动将嫡出的公主、郡主、县主送出去的主意,且不说圣人、诸王会是什么态度,天下人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他。
  当然,这也得有个前提条件——待字闺中。
  大夏虽允许寡妇再嫁,也没贞节牌坊一说,寡妇的地位仍有些尴尬,情势真要逼得紧,“从权”的呼声定然一浪高过一浪,代王夫妇又是出了名的疼爱女儿……若在这种时候,自己愿意将庶长女和亲突厥,长兄长嫂岂能不对自己感激涕零?即便是士林,也不可能真责怪自己,反而会说自己大义凛然,为侄女的未来,不惜牺牲自己的女儿。这可不是趋炎附势,而是堪比圣贤的德行!
  代、魏两系的政治联姻,出于圣人心意,代王本身是不大乐意的,苏彧对秦琬也不是特别好,只是利益连在了一起,尽本分罢了。若是没了苏彧,再有这么一桩……一个连族谱都没上,自己若不承认,便只能依从母法,做个奴婢的庶长女,换取长兄的感激和支持,还能得到士林的称赞,何乐而不为?
  若是在此之前,鲁王不希望苏彧出什么事的话,想通这一节,他倒是真希望苏彧别回来了。死吧,带着他查出的证据,死在那片密林里。即便自己会因此事被猜忌,那又如何?诚国公府、孟怀如何处置,本就十分棘手,知道他们有嫌疑,多盯着些,找个机会无声无息地将他们抹了,扶植旁系上位便是,岂能大张旗鼓地针对他们?
  他倒是安稳了,曲成郡公府的莫鸾听到这个消息,顿觉天塌地陷。
  怎么会这样?上辈子高翰查案不也是顺顺利利,稳稳当当的么,怎么落到大郎这里,便成了另一幅模样?
  莫鸾恐惧得不单单是苏彧的生死,她更害怕得是自己“先知”的优势不再发挥作用。
  想她这些年依仗重生,阻止了苏锐和陆泠这对神仙眷侣的相遇,成功地从代王妃变成了苏锐之妻,未来皇后的嫂嫂。儿女绕膝,无人不赞,本是顺风顺水。谁料代王非但没死,反而从彭泽回来,宫中又多了一个上辈子没有的宠妃蓝昭仪,再加上与陆泠酷似的安笙成日在她面前晃来晃去,提醒着她抢了人家夫婿的事实,本就让她胆战心惊。如今又出了这番变故,莫鸾再也无法克制心中的恐惧,破天荒质疑起自己所知的未来。
  要是秦琬知道莫鸾的心思,定会觉得她可笑——你自己本就在做与“未来”不符的事情,却想要除了你之外,事事都与“未来”相符,这怎么可能?不知道什么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么?

  第二百四十一章 来使云集
  
  赖嬷嬷见莫鸾天崩地裂一般,顿觉奇怪非常——你让长子办这件差事的时候,难道没做好这等准备?若是此行全无危险,又能立下功勋,主动请缨的人早前赴后继,哪里轮得到苏彧?
  莫鸾心中后悔不已,但很快,失去“预知”的惧怕就压倒了对性命未卜的长子的担忧,她沉吟片刻,才问:“蓝昭仪……有什么反应?”
  赖嬷嬷这一次是真绷不住了。
  这都什么时候了,您的心思怎么落到无关紧要的人身上去了?别说她们探听不到蓝昭仪的消息,即便听得到,苏彧失踪,蓝昭仪能有什么反应?那可是圣人的宠妃,她若与苏彧有什么,除了秦琬,整个苏家的人都得倒霉!
  莫鸾也意识到这句话问得唐突,却积威惯了,干咳一声,便道:“我忽然想起一桩事,蓝昭仪在宫中,到底时常帮……帮那一位说好话呢!”
  这个理由实在谈不上多高明,赖嬷嬷却也不敢多问,只是说:“蓝昭仪是圣人宠妃,九嫔之首,哪能不好呢?”
  莫鸾算了算,心道蓝昭仪入宫的时候,圣人已有五十好几,半截身子都埋入土里。若蓝昭仪与自己一般,即便想要做妃嫔,也该想法子去魏王府才是,怎么会进宫呢?再说了,若蓝昭仪真是重生的,又怎会一心帮着鲁王?难道她不知道,魏王才是上辈子的胜利者么?还是说……
  想到一种可能,莫鸾心中一突。
  她自己虽是个利字当先的人物,却也明白这世间有人将情义、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虽说她对这些人十分瞧不起,认为他们不懂得趋利避害,不知变通,但也无法否认他们的存在。
  魏王肃清吏治,必定得罪了许多人,蓝昭仪这辈子声名赫赫,上辈子却没听过这个人,可见她上辈子十有八九没入宫,而是去了别的权贵府邸,又被魏王抄没了,情况可就不太妙了。
  蓝昭仪姿容艳丽非常,即便后宫美人众多,她的容色也是极为出挑的。这般姿色的女人,略有些怜香惜玉的男人都不会让她做迎来送往的侯妾,而是纳入私房,红袖添香。
  侯妾与侯之妾看似一字之差,实则天壤之别,若是魏王毁了她原本安宁富贵的生活……
  莫鸾越想越觉得揪心,说句不好听的,若不是知晓魏王是最终的胜利者,代王会死在流放之地,她的年岁又与魏王相差太多,实在做不得魏王妃,她怎会嫁给苏锐?臣子之妻再怎么得人赞美,到底比不上王妃的荣耀和地位。一想到世间还有个与自己处境相同,心思却天差地别的人存在,莫鸾便寝食难安,琢磨怎么对付蓝昭仪。
  她虽是后宅斗争的行家里手,斗倒了精明厉害的婶婶,嚣张跋扈的姨娘,气病了“刁钻刻薄”的老夫人,将姐妹们踩在脚底,这些年顺风顺水,春风得意,却从没尝过宫中贵人的厉害。何况蓝昭仪也不在明里针对、刁难她,就是逮着机会便在圣人面前为鲁王说好话,让莫鸾连个反驳的机会都没有,实在窝火至极。
  不,也不对。
  她就不信,天底下有人会不眷恋权势和富贵。蓝昭仪后来居上,前番更是夺走了鲁王生母陈修仪势在必得的昭仪之位,陈修仪的脸上能不火辣辣的?再怎么为儿子的大业着想,竭力忍耐,也禁不住后宫中人侧目啊!
  蓝昭仪做了这么多年宠妃,即便她看不出来陈修仪的怒意,也有无数表忠心的人告诉她这件事。鲁王若是登基,必要尊生母陈修仪为太后,到那时,蓝昭仪焉有好日子过?哪怕鲁王记得她这份恩德,略加照拂,后宫中的人哪个不知眉眼高低?鲁王也不会为了年轻美艳的太妃,屡次忤逆太后不是?
  赖嬷嬷见莫鸾目光闪动,再联想一下她方才的问题,哪有不明白她在打蓝昭仪主意的道理?一想到这里,她便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觉得莫鸾疯了。
  莫鸾看不惯海陵县主,无论如何,到底有个说法,毕竟婆媳是天生的敌人,海陵县主对苏彧……面子做足了,却实在谈不上用心,哪个父母会乐意?但蓝昭仪远在深宫,与莫鸾没半分交际,莫鸾怎么忽然就想到这一茬了呢?
  赖嬷嬷正紧张地思考退路,莫鸾却浑然未觉,只问:“海陵县主呢?”
  被她这么一喊,赖嬷嬷回过神来,小声说:“县主还在春熙园。”
  想到近来自己出席各式宴会时,旁人异样的目光,莫鸾便有些压不住心中的火气:“出了这样大的事情,她却连回来的意思都没有,当真是高门贵女,咱们苏家供不起。”
  这便是无理取闹了,正因为这样大的事情,才会先告诉正当壮年的长辈,让他们心里有个底,寻个好法子,缓缓将之告诉老人,对年轻一辈,能遮着就遮着,能掩着就掩着,断不会让他们知道全部过程。再说了,这可是魏王传来的消息,不是朝廷发的明旨,代王岂有魏王消息灵通?即便圣人真告诉了代王,代王难道不疼爱女儿,不想拖延几日?毕竟苏彧只是失踪,可没说他死了呢!
  真要论起来,海陵县主为什么去春熙园……在莫鸾看不到的角落,赖嬷嬷不屑地撇了撇嘴。
  莫鸾也想到了这一节,脸色阴晴不定起来。
  身在春熙园的秦琬虽有些想念儿子,却知此时的自己万万不能服软,莫鸾可不懂什么叫得饶人处且饶人,只知道得寸进尺怎么写。真让她明白儿子是自己的软肋,绝对能变着花样折腾秦琬并秦琬的儿子,还不如像现在这样,秦琬表现得冷冷淡淡,莫鸾拿不准她的态度,不敢妄动。毕竟那个正月初一出生的孩子非但是秦琬的儿子,也是苏家的嫡长孙呢!
  碍于苏彧的“失踪”,秦琬不好大摆筵席,虽****盯着朝政,无寂寞之感,旁人却觉得她的生活枯燥了些。得了娘亲口风,知道自己马上要与夫婿离开京城,少说十年八年难以回来的高盈见了,便打算拖她出去逛逛。
  大夏风气开放,即便是在意女儿教养,等闲不可抛头露面的大户人家,也没几个真恪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像秦琬和高盈这种身份极高,没几个人能管束得就更不在意了。恰巧这些日子,各国使团陆续进了京,百姓们稀罕极了,纷纷去瞧热闹,高盈心痒痒,忍不住拉秦琬作陪:“都说这次来的使者特别多,还有西边更远国家的国王,听说他们那儿的人认为肌肤不能接触水,一辈子就洗两次澡,难闻了就往身上喷香料,那味道……啧啧!”
  她虽为人母,日子却过得舒适非常,平日干脆利落,主母风范尽显,在闺中密友面前却不改昔日模样,比起从前的循规蹈矩,此时反倒多了些天真烂漫,百无禁忌。但见她将使者们一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