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帝-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看看一旁侍卫捧着的,已然裂成几条的箭杆,还有谁不明白?霎时间,这些人看萧誉的神情已不像是对一个年轻的将军,而是箭神再生!
  圣人按捺激动,犹有些忍不住,追问了一句:“十个箭靶都是这样?”
  “回圣人!十个箭靶都是这样!”
  “好,好,好!”圣人高声道,“赏,朕要重重地赏他!”
  匡敏见了,小声提醒:“陛下,还有两场。”
  圣人也是太激动了,听匡敏这么一说,也就回过神来,笑道:“萧老将军若是泉下有知,见着这一幕,定会安心。”
  他将故人提了出来,各国使臣也不好说什么,只得继续看比赛。
  鹰钩鼻男子已不见方才的趾高气昂,他阴测测地盯着萧誉,冷哼一声。萧誉礼貌一笑,颀长的身子更显挺拔,俊美的容颜仿若沾着神光,也不知令多少重臣连连点头,令多少女子心醉神迷。
  秦琬心头大石落下,不由微笑起来:“好在赞之早就成了家,若是此时还为婚配,以后可有得头疼了,光是换门槛便是个力气活!”
  “你也太促狭了点。”秦恪亦喜笑颜开。
  萧誉是他保下来,又十分欣赏的人,此番为国争光,萧誉脸上有光,秦恪难道就不风光?可一想到几年前那件事,秦恪又有些惴惴:“赞之出了这样大的风头,昔日之事必定被人再度提起,姜家可不好相与……”
  秦恪正在担心,三战三胜,完美收场的萧誉已与姜缘碰上,姜缘朝他挤了挤眼睛,小声说:“干得漂亮!”
  萧誉与姜缘并无交情,又和姜家有那么一段恩怨在,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谁料姜缘又道:“你连两石弓都能拉开,十有八九*能射出连珠箭,方才猎活物的时候却不见你用。兄弟,这份情我领了,告诉你,谨言慎行必不会错!”
  等等,你……你也太自来熟了吧?
  腹诽了这么一句后,萧誉也渐渐回过味来,对姜缘的那一丝敌意瞬间消弭无踪,取而代之得是深深的谢意和战意。
  没错,他的确会连珠箭,一弓三到四箭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可今日与异国使者比试得不止是他一人,姜缘与柔然使者,叶陵和高句丽使者,势必都有一场恶斗。
  萧誉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今日已经出了风头,实在没必要占尽风光,不给别人留活路。
  征战沙场看重得就是袍泽之谊,孤家寡人定不会长命。萧誉经世事砥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即便不主动去攀附别人,也不会贸然得罪谁。这不,姜缘就给他提了醒?
  他得了圣人嘉许,姜家陷害他的事情肯定又要被人提出来说,对方岂能不气?明着陷害是不敢的,唯恐惹祸上身,却不会松懈对他的追查。一旦他犯了什么事,姜家便有了足够的把柄,以姜氏之力,在他有罪的情况下,将他送上绝路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名门之后,果然不同凡响!
  想到这里,萧誉握紧了拳头。盛名之下,果无虚士。姜家的这一代中,非但有姜魁这种既有本事,又喜欢仗势的;还有姜缘这种运筹帷幄,一切都看在心中的。想要与这等人家争锋,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呢!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万国之馆
  
  御苑之中,许多人已激动得脸颊通红,嗓子喊哑了,手也拍得痛了——隋桎的首战告捷,萧誉以箭钉箭,还是姜缘的连珠箭法,叶陵的一箭双雕……一场场近乎完美的胜利摆在大家面前,满腔热血如何不激荡?
  原来咱们大夏也有这样多的青年才俊,他们是这么的年轻,至少可以拱卫边疆三十载。有这样出色的下一代在,天下何愁不定,四境谈何不平?
  吐蕃使者似有些震撼,自家侍卫输了后,以极快地速度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话,见大家的目光都朝这边看过来,他唬了一跳,忙用不甚流利的汉话说:“尊贵的大夏皇帝,小臣见识了贵国的强大,心中仰慕之至。小臣方才是好奇,贵国的勇士,难道都生得——”他比了比自己魁梧的身材,又指了指晒得发红的脸庞,很有些好奇的模样,“都生得这样好么?”说到这里,又有些尴尬,“小臣也知背地对人评头论足不好,一时情急,才用了家乡土话。”
  圣人一听,哈哈大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岂能因年轻人生得文弱些,便认定他们不能做将军?无法上阵杀敌?这可谈不上公正!”说罢,看了一眼思摩,笑道,“我瞧这位勇士瞧上去也有几分温文的模样,料想骑射上不会差,要不,咱们再加一场?”
  右贤王先前将处真推了出去,已有些怕得罪思摩,听得圣人此言,忙道:“苏摩一心倾慕汉学,骑射一道不甚精通,就不献丑了。”
  因着处真方才的一眼,思摩早猜到大夏皇帝留意了他,即便右贤王不说出这番话,他自己也是要说的。谁料圣人听了,神色更加温和:“咱们大夏的子弟也是如此,方才比试的几个小家伙,哪个不是饱读诗书的?君子六艺,样样不能落下嘛!”
  说到这儿,圣人似是想到了什么,吩咐匡敏:“让旭之过来!”
  秦恪见裴熙在侍卫的引领下,不慌不忙地往圣驾那头走,不由惊道:“旭之这是……要面圣?”
  秦琬忍俊不禁,按捺了好半天,还是笑了出来:“不不不,他打算下场。”
  “什么?”莫说秦恪,沈曼的眼睛也睁圆了,“他他他,他打算下场?”
  “当然,他武艺也不差啊!”
  “裹儿,你可莫要胡来,这……”秦恪看了看秦琬,再看看台上的裴熙,急急道,“胡人可是自马背上长大的,方才连输那么多场,怕已有些怨气。旭之练武,这个……武艺不差,这个……”
  秦恪也不是没练过武,自然清楚,以他们这等身份的人来说,若非长辈逼迫,或者自己真心想学,才会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打熬出一身好筋骨。若是自己不想,上头又没人盯着,无论教习的师傅还是陪练的侍卫都不敢真正伤了他们,平日的训练也就是敷衍罢了,却很容易就自觉武艺不错。实际上呢,说不堪一击都是轻的。譬如秦恪自己,让他拿把没开封的剑,耍几个花架子也行啊!与人交手……还是算了,哪怕真赢,也是赢在代王的身份,而不是秦恪的身手上。
  这种花拳绣腿,平日充个纨绔也就罢了,真要与胡人比试,那不是生生把自己的脸扔到地上踩么?
  见父亲急得快说不出话,母亲也面露忧色,秦琬很***道地抿唇偷笑,气得父母差点敲她,才说:“旭之横行霸道这么多年,得罪的人无数,至今没被人拖到巷子里毒打一顿,还不能证明他的本事么?”
  “你——”秦恪不忍责怪女儿,却急得团团转,“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说这些,要不我过去,想办法将旭之给弄下来……”
  秦琬知父亲真动了这年头,这才收敛几分促狭的神色,笑意却怎么也止不住,只听她说:“您们大可放心,旭之是有真本事的,难道阿耶阿娘不觉得他懂得太多了么?”
  听她这么说,秦恪和沈曼不由愕然——裴熙懂得太多,没觉得啊!
  虽说裴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星象占卜医药数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典律诏令……无一不通,但他可是裴熙啊!裴熙会这些不是正常的么?
  在绝大多数的人眼里,裴熙虽然很惹人讨厌,却也与“无所不通”差不了多少,但这个“通”,似乎多在朝堂谋略,人心算计上,骑射?总觉得,完全无法想象那副场景呢!
  这便是世人的通病了,老将文武分得很开,仿佛忽视了君子六艺中的射、御一般,也不想想,裴熙可是他的祖父裴晋当做洛阳裴氏的继承人培养的,裴晋岂会让未来的一家之主手无缚鸡之力?死士固然可信,自己也得有自保之力才是,毕竟凡事总有例外嘛,技多不压身便是这么个道理。更何况洛阳裴氏一向与道门走得近,“飞升成仙”的典籍都有好几本,呼吸吐纳的养生方更多,怎么着也得选些温和无害的让子弟修习,即便不能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也是好的。
  据秦琬所知,哪怕没萧誉那等神乎其神的箭术,裴熙一人打四五个成年男子也是没问题的,陈妙手头上有外家功夫,这些年也一直没落下锻炼,又开始修习道家的吐纳功夫,精气血都极为旺盛,尚无胜过裴熙的把握。
  秦琬甚至怀疑裴晋把自家孙儿扔到林子里去过,否则他怎么连怎么分辨野草野果也娴熟非常?莫要看裴熙衣食住行都极为考究,真到了要吃苦的时候,他也绝不会喊一声累。
  圣人先前也不知裴熙武艺不差,还是商谈怎么留思摩的时候,裴熙主动请缨,大家才知晓的。饶是如此,圣人还是看了裴晋好几眼,见裴晋没说什么,才知裴熙所言非虚。
  想到那一幕,圣人忍不住露出一丝笑,落在旁人眼里,便是对裴熙极亲近的表现,只听圣人介绍道:“这是裴熙裴旭之,出身大族,年纪轻轻,才名就传遍了整个大夏,骑射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苏摩公子若有兴许,不妨与旭之比划比划?”
  思摩早已查清楚了裴熙是什么人,传言倒是一则比一则多,却没哪则说裴熙善于骑射的,可不等他说什么,裴熙竟露出一副兴味盎然的模样:“单比骑射多没意思啊!要不这样,我出个题目,咱们来比,你再出个题目,咱们轮着来?也不拘文的武的,随兴而已。”
  他不过说了三句话,态度也破天荒变得平和,却让初次与他谈话,也算见多识广的各国使者都有些不自在。
  思摩不知大夏君臣的打算,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便将自己放得很低:“裴公子谬赞了,苏摩就是半桶水,满不上却到处晃荡,实在无法与裴公子相提并论。”
  裴熙挑了挑眉,声音有几许上扬:“怎么,你瞧不起我?”
  与方才的温文有礼相比,此时的他下巴微微抬高,明亮而锐利的双眸直直盯着思摩,仿若一柄利刃,将思摩里里外外剖析了个透。
  明明是比方才无礼得多的举止,配上华美张扬的眉眼,倨傲到近乎咄咄逼人的态度,不知为何,竟让人生出一股“理应如此”的感觉。
  或许有的人天生便是这样,如一团烈火,靠近他的人皆会被灼伤,人们恐惧他,疏远他,却又近乎狂热地崇拜着他。正如裴熙,任何人都觉得他骄傲的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若有一日,他收敛了这份骄傲,旁人反会觉得极不正常,甚至坐立难安。
  思摩还想自谦几句,裴熙却上前一步,双手抱胸,懒洋洋地说:“你叫苏摩对吧?我与你比试定了!你可不要想着放水就能过关,无论什么比试我都接下——”说到这里,他刻意拖长了音,仿佛想到了什么,“也别以为留在长安的日子不多,糊弄过这几天就能轻松,要是发现不对,我可是敢追到突厥王庭去的。”
  圣人闻言,哭笑不得:“旭之,你在混说什么!”见裴熙告罪,他方望着思摩,解围道:“年轻人不懂事,让苏摩公子见笑了。”
  思摩自是连称无事,却听圣人问:“听闻苏摩公子仰慕汉学?西突厥乃是大夏的友邦,西突厥的子民仰慕汉学,朕身为大夏天子,自无不应的道理。这样罢!朕命人在国子监一旁,兴建一座万国馆,但凡四境子民,只要仰慕我中原衣冠,又得了君主的许可,便可来万国馆读书!”此言一出,新罗和百济的使者立刻露出感激之色,高呼大夏皇帝圣明,争先恐后地表达本国对大夏文化的仰慕,君王愿受大夏册封,向大夏臣服。许诺回国后立刻着手筹备此事,立刻派遣本国最优秀的青年才俊来万国馆读书,学习大夏的文化、制度。裴熙见状,亦连声高赞圣人英明,这才似笑非笑地看着思摩:“苏摩公子既仰慕汉学,何不留下来?如此一来,大夏和西突厥必会越发和睦,世世代代互为友邦啊!”
  
  第二百六十六章 何去何从
  
  大夏与各国使者的比试,本就被百姓翘首期盼,听得大夏英才辈出,接连胜利,竟无一场败绩的消息,长安更是一片欢腾。接下来的好几日,无论街头还是巷尾,不管市井街坊还是深宅大院,都有人满脸自豪,眉飞色舞地讲述当时的情景。
  “只见那东突厥人脸色一变,大喊‘怎么可能’?萧将军轻轻一笑,只说了三个字,‘你输了’,东突厥人‘啊’了一声,吐血倒地……”
  纪清露坐在窗边,听着小丫头们说得兴起,竟是越编越夸张,越传越离谱,仿佛她们亲眼见到萧誉往那儿一站,敌人便被他的气势折服折服,纳头便拜。不由露出一丝既伤感又满足的微笑,腹部连绵不绝的疼痛也仿佛不存在了一般。
  这便是她深爱的人,自打很多年前,他从闹市中拦下飞奔的骏马,将她救起,她的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