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帝- 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笑道:“怎么比说好的早了这么多?”
  “听见陛下受惊,我便加快了脚程。”裴熙回答道,然后毫不犹豫地问,“鲁王叛乱,你打算如何处理曾宪?”
  秦琬莞尔:“巧了,我刚才就是在说这件事,我打算令曾宪统领一府,另外,召连慕回来一趟。”
  裴熙一听就知道她打上了高句丽的主意,才要召连慕回来问西域的情况,以评估此时是否有机会对高句丽开战。
  大夏攻破辽东已有五年,如今两大航道即将畅通,水师也日渐成熟,确实有实力对平壤挥师,他却泼了冷水:“召他回来可以,论对西域的情况,如今怕是没人比他更上心。高句丽一事,还是缓缓吧!”
  
  第四百六十四章 进退取舍
  
  他虽然干脆利落地否定了秦琬的想法,但一语中的,说到了秦琬的心坎上,所以秦琬并未生气,反而虚心请教:“根据情报中陈述的内容,高句丽的内政十分混乱,去年又有大型瘟疫,死伤不计其数。大夏水师则演练多时,辽东之地也逐渐恢复元气,高句丽残部组织的几次叛乱都被镇压下去,如今已没什么人敢反抗大夏的统治。若是再往后拖,等到高句丽喘过气来,是否有些不妥呢?”
  秦琬之所以做出这等考虑,绝非贪功冒进,而是深思熟虑过的——五年前的辽东之战,令高句丽大伤元气,青壮死伤无数。又蒙上天眷顾,这几年高句丽并没有风调雨顺,粮食虽未到欠收的程度,却也是不够吃的。加上一场瘟疫,席卷十数个城池,很多地方说是十室九空也不为过。
  战争本就是对人口的掠夺,高句丽如今青黄不接,难道不该趁它病,要它命么?再过几年,等那些**岁,半大不大的孩童长成,又能上战场,实在不是什么好选择。
  “战争不是简单的数字,辽东之战的胜利,也不能蒙蔽住你的眼睛。”裴熙冷冷道,“辽东与平壤不一样,丢了辽东,虽是失了天险,但对平壤城中的贵人们来说,他们的好日子还是照样过。挥师平壤就不一样了,这可是灭国之战,但凡是个国家,又有多少人能接受这种事?这块骨头,绝对会比想象中的难啃。”
  秦琬眉头紧缩,就听裴熙继续说:“阿史那思摩这几年按兵不动,难道真是怕了安西的铜墙铁壁?接连三个‘设’的谋反虽然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拖住了他的脚步,也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权力。他之所以没贸然动手,就是要等最好的时机,因为他是个赌性很重,很喜欢剑走偏锋的人。所以他只喜欢赢,不喜欢输!”
  任何人都只喜欢赢,不喜欢输,但想法和做法却未必是一回事,阿史那思摩无疑是极端中的极端,他豪赌,一定是在胜算较大的情况下,才会放手一搏!
  灭国之功,尤其是高句丽这种与大夏较劲的强国,无疑是任何一个将领,甚至君主都无法放弃的荣耀。可想而知,一旦高句丽输死抵抗,大夏必定会不断投注兵力,因为胜利就在眼前。
  裴熙的眼神非常锐利,语调宛若刀锋,刀刀见血,不留半点情面:“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你想一想,真到那时,原以为志在必得的高句丽,非但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嘉奖,反而成了扼住大夏咽喉的手。要是阿史那思摩这时候集结整个突厥的兵力,挥师中原,两线作战之下,大夏能否受得了?”
  “大夏没有办法避免两线作战!”秦琬当然想过这一点,但她也有自己的看法,“只要阿史那思摩在一天,安西、安北的战事同时开启就是无可避免的,他这头狼,怎么可能放过这种机会?”
  “那就等!”裴熙毫不退让,“等东南运路与江南运河落成,运转几年,粮食远比现在充足的时候,再去想这种事情!”
  秦琬忽地沉默了下去。
  早在他们争吵的时候,陈玄就已经很有眼色地退下,所以裴熙叹了一声,有些伤感地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陛下……”
  “阿耶和阿娘的鬓角都有了白发。”秦琬眼眶微红,却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只是竭力用平静的语气说,“我只想将这一场天大的功劳当做最好的贺礼,送给他们,好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不希望后世的人一提到她的父母,想到得都是他们纵容女儿,竟颠倒阴阳,将江山交付的荒唐之举。而是留下谁都没办法否认的功绩,好证明秦恪也是一位明君。
  这份心思,裴熙以前或许不懂,现在却能明白。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厌恶祖父的,厌恶祖父的冷血、残酷和无情,明知他遭受了什么样的待遇,却强迫他也变成那样的人,一直坐视不理。可当那座山一样的老人倒下之后,他才发现,他竟是敬爱着祖父的。
  洞察世事如他,却没能明白自己真正的心意,或许,这也是人世的一部分,有些事情,只有失去了,才会追忆,才会扫去那些阴霾,化作美好。若是祖父还活着,他的种种做法,裴熙仍旧没有办法认同。
  “你既然存了这个心,就更不该操之过急。”裴熙淡淡道,“只要你做得好,就不必担心什么了。”
  秦琬的沉郁之色渐渐散去,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你说得不错,是我想岔了,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我还是要将连慕叫回来,问问他西域的情状。”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才道,“徐相的身子,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徐密也已过了花甲之年,对宰辅来说,这本是很年轻的年纪。但岁月从来不会饶过谁,徐密早年心力耗得太过,如今虽无大病,小病却是不断的,秦琬也不是很敢劳累到这位尽忠职守的老臣。
  秦琬心里其实是明白的,徐密对六皇子秦政抱有非常大的期待,秦政做下这种事情,徐密很有些无地自容。虽知臣子不好腹诽主子,却免不得认为秦政狼心狗肺,自己也瞎了眼,险些将豺狼当做明主,误了大夏江山社稷。
  这是心病,非药可医,而且徐密见到秦琬,心里也不好受——他素来刚直,自会觉得秦琬是苦主,心中之歉疚,更非常人能够想象的。
  秦琬很清楚,徐密虽然同意了她掌权,却不愿意见到她为帝。所以她并没有去开解徐密的心事,因为她本就希望徐密可以从首辅的位置上退下去,也免得双方最后闹到不可收拾的程度。
  只要徐密告老还乡,次相江柏必将接任首辅之位。秦琬和江家素来走得很近,更何况江家上下,包括姻亲,最有前途的祁润乃是她一手栽培出来的,她若要称帝,江柏肯定会掂量,毕竟名声要紧,最后却十有八九会同意。
  “这还不好办么?”裴熙满不在乎地说,“封七皇子为燕王就行。”
  在裴熙看来,陈玄办事能力是不如常青的,但对政治的敏感度,陈玄又比常青强上不少了。换做常青遇上那等事,定是想个办法让两个皇子都死了,哪里及得上陈玄的策略阴毒高明?
  死人总是让人怀念的,至于活人嘛……天天放个毁了容的七皇子在众人眼前晃,七皇子的脾气本来就不好,现在就更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了。谁撞上七皇子,谁就没好果子吃,哪能不恨七皇子,顺便怪一怪六皇子呢?
  徐密是个好人,哪怕他做到了首辅,手中或许有许多无辜人的债,但他仍旧是个看上去圆融,实则刚正,也非常骄傲的好人。这种好人,一身正气,无愧天地,一旦良心难安,最难过得就是自己那关。
  秦琬叹了一声,没说什么。
  “你不要难过。”裴熙明白她心中的痛苦,语气也和缓了一些,“人总要向前看的,不能活在过去。”
  “我觉得——我在杀死从前的自己。”秦琬幽幽叹道,“虽然我并不后悔,但想起从前种种,总会有些伤感。”
  裴熙想了想,才道:“你要留心。”
  “什么?”
  “临川县主。”
  临川县主便是秦琬的女儿秦晗,因为秦昭的诞生,帝后本想给秦昭封爵,被秦琬拒绝后,就将尊号和封邑加到了秦晗身上,令这个本来就享受亲王嫡女待遇,甚至超出一头的女孩与真正的县主一般无二。
  秦琬听了,不免有些疑惑:“晗儿?”秦晗被沈曼护着,养在膝下,千娇百宠,何须留心?又不是苏沃,被祖母抚养长大,一开始便有些亲近苏家。虽说这几年已经改过来了,秦琬也有心与对方亲近,但……想到这里,秦琬的语气不免有些低沉:“沃儿那孩子,对我谦恭有礼,我知道,他在怨我。”
  对苏沃,她一开始有些不满,后来心也软了,本想补偿。但事已至此,补偿的方式可以是荣华富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唯独不是亲情。因为她不能让苏沃养在宫里,臣子凌驾于皇族之上的特殊地位,只会害了苏沃,况且……秦昭的出生,令苏沃非常不开心,秦琬是知道的,却没有别的办法。
  秦琬已经不会妄想两全其美的好事了,只盼苏沃在大义公主的教导下,慢慢能明白她的苦心。
  “临川县主,天真懵懂,不知世事。皇后娘娘如今尚有心力,可以管教一二,日后……”裴熙从不避讳生与死,即便没明着说出来,秦琬也明白他的用意,“刑国公时也命也,迫不得已,若是能够,还望临川县主能够明辨是非的好。”
  秦琬听了,不由微笑:“你想得也太远了些。”
  “后宅女子,手段阴柔,切勿小瞧。”裴熙提醒道,“细微之处,不可落下,毕竟,感情一旦受了损伤,想要再回复亲密无间,绝无可能。”
  
  第四百六十五章 深宫之变
  
  永隆七年,春,江南运河主段落成,正式开通。
  首相徐密得知这一情形后,老泪纵横,这位短短两年时间,仿佛老了十岁的首相,终于上书朝廷,告老还乡。
  秦琬三次夺情,挽留失败后,赐徐密开府仪同三司,加封太师,赠良田千顷,锦缎千匹,金十万,珠玉无数,以及诸多皇室珍藏的孤本,令这位先帝心腹,两朝重臣得以风光还乡。
  首辅告老,对朝政却没有太大的影响。
  次相江柏晋了首辅,扬州总管穆淼调回京城,担任次相。张榕仍是原职,卫拓再进一步,做了中书侍郎,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而不是可以进入政事堂议政,地位却差了一筹的平章。
  扬州总管本就是为了江南稳定特设的职位,穆淼虽然离开,对江南有一定的影响,但林宣还在,且官职更进一步,自是无虞。同样,祁润在凉州也做得很好,许多流民被朝廷强行迁到凉州的时候,本是怨声载道,百般不愿,如今也渐渐扎根,平平稳稳地在凉州待了下去。
  四境局势尚可,无大的战事,宫中接连几次的坏消息后,终于传来一个好消息——皇帝两年前中毒后,谁都以为天要塌了,谁料皇帝渐渐恢复,精神矍铄。出于对郑华妃的补偿,多宿了她宫中几次,郑华妃居然又有了身孕,并于正月一举得男,恰是皇帝的第十个儿子,她也凭此晋为德妃,俨然后宫之中,皇后之下第一人。
  对这个幼子,无论皇帝还是郑德妃都宠爱异常,皇帝是高兴自己身体并没有垮,郑德妃也对幼子满怀希望。
  或许,更令郑德妃暗自高兴的,是皇后沈曼的病情——去年秋天,八皇子病逝,由于年纪小,连族谱都没办法上。皇后怜悯八皇子,非但给他的生母孙氏升了位份,成为九嫔之首的昭仪,还亲自主持了八皇子的葬礼。谁料不小心受了累又着了凉,打那之后,身子一直不见好,汤药不断。新蔡长公主干脆长住宫中,照顾皇后,抚养临川县主与秦昭。
  身为小姑子,新蔡长公主顶多是照顾嫡亲的嫂嫂,断不可能管到后宫中去。一应事务就交由郑德妃和李贤妃,卢贵妃和孙昭仪从旁辅助,人人嘴上不说,心中却是盼着皇后一病不起,就此与世长辞的。
  燕王秦敢高高坐着,明明是十一二岁的年纪,周身的戾气却令人不寒而栗:“兄友弟恭,母慈子孝,好,很好。”
  伺候的人见他这幅样子,恨不得将头埋到土里去。
  自打毁容之后,燕王就变成了这等古怪的性子,对下人动辄打骂,一个不顺心就拖出去打死。帝后怜他遭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江都公主倒是训过几次。燕王听归听,倒是收敛了一些,手段却更加隐蔽,也更加狠毒,惹得下人们更是惧怕不已。
  对于燕王阴鸷的性子,众人也有些不解——在他们看来,小皇子得宠,难道不是好事?同父同母的兄弟登上皇位,总比其他人好吧?更何况燕王永远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小皇子对这个哥哥,当然只有宽容的份。
  他们当然无法理解燕王。
  燕王一度是郑德妃的独子,承载了郑德妃所有的爱,纵然见面次数不多,他也能感受到母亲对他深深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