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首富-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以大清朝眼下的经济状况和军事实力,暂时还没有国家敢来欺负,这给他和载潴都留了足够多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并没有谁知道胡楚元和光绪帝载活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等到了六月,光绪帝载潴才正式批准“总理资政事务督办江南衙门”,胡楚元威了第一任总理资政江南大臣,兼江南通商大臣,继续坐镇上海。
    其他的事情都是按功行赏,在胡楚元的劝说下,光绪帝载游改变了初衷,让翁同赫任吏部尚书,孙家鼐出任礼部尚书,两人都不急着进入军机处,户部尚书的大权都交给阎敬铭。
    军机处的大权继续让奕掌握,张之万还坐着刑部尚书的宝座,宝錾准许致休,潘祖荫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何璩继续任兵部尚书,一旦这两人空出位置,立刻让翁同貅和孙家鼐填补。
    胡楚元另外推荐了很多青年官员,让张百熙、廖仲山、顾家相出任领班军机章京,屠仁守、戴鸿慈出任军机章京。
    瞿鸿机是一个更有才干的人,胡楚元也和光绪帝载淮推荐了,但建议是继续放在台湾委任,日后调往山东,再升总督。
    论举才,胡楚元可以推荐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么些年,通过颜士璋、王懿荣等在人京师建立的京师国学馆,他网罗了一大批人才,尤其是那些翰林大考第一和一等的人,大体都会被他拉拢过来。
    投靠他,好处也是实在的,只要哪个省有了实缺,不管是学政、知府、道台,他都能给对方拿下来,一路保送到任上,到了任上,他还有办法让对方办出点实事来。
    至于那些主动过来投靠的,只要有点能力,大体都能找到实际的官缺。
    这些年下来,在江南六省,知府一级的基本部是胡楚元派系的官员。
    他也精明,挑选出来的人,基本都是巡抚总督们心里比较容易接受的,本省的同乡同党,或者是有情分可联系的。
    《咨政参考》这个东西迟迟不能发,《资政新编》倒是人手一份,看着学着,这么些年下来,倒也培养了不少能有些实用的青年官员。
    只要光绪帝载潴需要,胡楚元可以推荐出几百名值得一用的青年官员。
    至于备省的巡抚总督,胡楚元也和载滟实际的分析了一遍,这些人,他都打过无数次的交道,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他是一清二楚。
    他就说,谭钟麟能力第一,问题是原则性比较强,未必好用,最好用的是张之洞,既有能力,又是墙头草。
    张之洞这个人有魄力,干事是很强悍的,可惜,风往哪里吹,人往哪里倒。在京师是清流派,到了地方就是实务派,慈禧强大的时候是后党,眼看风头不对就成了帝党扫雷兵。
    真他娘的好用。
    刘坤一,能力不低,原则性也不错,保帝中枢,曾国荃不敢出头,湘系就是他第一个摇旗呐喊,问题是不能驾驭湘军。
    要用湘军,首选刘锦堂,还是要将湘军交给刘锦堂,刘锦堂不行了,次选王德榜,末选孙开华。
    要用淮军,首选刘铭传。
    二刘只要不死,湘淮两军就可堪一用。
    二刘一死,立刻就要另建新炉灶,后面的人都没有能力和威望统领全局,李鸿章、刘坤一都老了,跟不上时代,在国内欺负一下农民部队凑活,打洋人是自己找死。
    曾国荃,眼下也就是脾气比较大,嘴比较能吼,真正一打仗还是跑路第一。
    岁月不饶人,当年的曾剃头,如今早已成了曾跑跑。
    所以,刘铭传必须调往东北,再不济也得是山西,刘锦堂必须调往山东,再不济也得回江西。
    至于李鸿童,虽然早前和李鸿章达威了君子协定,胡楚元还是和光绪帝载活交个底,此人极怕损伤淮军实力,影响自己的实权地位,真正打硬仗不能指望他,外交谈判也不能指望他,万一有人攻打京师、山东、东北,淮军要冲出去,必须让刘铭传上阵。
    刘铭传要是已经死了,那就别指望淮军了,让淮军殿后打杂。
    至于满清各位亲王,还有那些满臣,胡楚元逐一都有评价,庆贝勒是坚决不能用,哪怕威了庆郡王,这个人太贪心。
    肃亲王无能之辈,至少有自知之明,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心里还是清楚。
    恭亲王奕若死,立刻启用荣禄,荣禄之后就是张之洞,此二人虽贪,又是出名的墙头草,好歹也是有能力的人。
    至于孙家鼐、翁同貅,胡楚元也建议光绪帝载活,用是可以重用,但别轻易就往军机处塞,塞进去就麻烦了。乘着李鸿藻是后党残留,放逐回家即可,不要再用了,这个人也不是省油的灯。
    胡楚元所说的这些,对光绪帝载活来说,比前面一个月更加重要,前面是教光绪帝载淮强国之道,这些却是真正坐稳帝位的关键钥匙一一识人用人。
    当今自勺大清帝国里,真正能把所有人看穿识穿的,除了胡楚元,其实也没有第二个人。
    就在这样的交谈中,光绪帝载活更加意识到,只要依靠胡楚元,他确实能解决掉所有问题,他的帝位也似乎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定。
    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胡楚元……不过是借助他实现强国的梦想,一旦国家强大了,军队却不在满人的手中,还不太可能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满清政权的末日也就到了。
    对于这一点,胜利者载潴远远不如失败者慈禧,慈禧固然会犯低级错误,但她至少知道胡楚元是个什么东西,反正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好东西。
    或者说,载活最大的缺陷就是不知道满汉有别。
    汉人就是汉人,满人就是满人,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在胡楚元准备离京的时候,拖延到六月的会试终于结束,也不知道是光绪帝载滟自勺意思,还是恭亲王等人联合作弊的结果,胡品元居然考中了探花,连胡品元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
    (希望有钱的朋友多订阅首张,还是想混一个封推的,老婆要生了,奶粉费很重要的)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员
    OMYGAD?
    这就是胡品元看到榜单后的第一反应,在波士顿生活的这些年,他根本就没有再摸过经史子集,一门心思都在学英语,准备经营生意。wWw、
    这倒好,朝廷白送他一个探花。
    更惊喜的还在后面昵。
    何琮忽然又提出要把一个继女嫁给胡品元,大家一问出处,继续来一个“OMYGAD”,居然是醇亲王的小女儿,年仅十四岁的容惠格格。
    满汉是不能联姻的,可在民间,这个规矩早已打破。
    没有办法,很多落魄的满人是娶不起满族女人,只好仗着满人身份娶有点小钱的汉族女人。
    在朝堂上,乾隆爷的时候就绕了一个弯路,将一个格格过继给汉人大臣,撤销满籍,以平民女子身份嫁给当时的状元。
    也没有别的原因,乾隆一时高兴,喜欢。
    这种事情后来就经常出现了,为了联姻上的需要,满汉大员之间经常这么做。
    可为了联姻胡家,将皇帝的妹妹荣惠格格降为平民嫁给胡家二少爷,这个事情干的真有点离谱。
    胡品元原先在杭州就定了亲,后来要去美国,女方家不是很同意,因为急着送弟弟出国,胡楚元就出钱解决这个事和对方退了亲。
    到了美国不久,胡品元就和教自己英文的一个美国女人结婚了。
    胡缄元说,对方发现胡品元非常有钱,主动勾引了胡品元,两个人婚后的感情一直不太稳定.88年初的时候,两个人就离婚了,女方从胡品元这里带走了价值数十万美金的珠宝首饰。
    两个人育有一子一女,女方根本不要,都扔给了胡品元。
    和醇亲王家联姻毕竟是一件大事,胡品元也很着急,很想做驸马,可他在美国结过一次婚,还有两个孩子的事情并不能暴露。
    毕竟是皇帝的妹妹,给别人做续弦,这怎么可能?
    反正醇亲王也没有过问,胡楚元又是一个喜欢做父亲的人,就同意将胡品元的两个孩子过继到自己的名下,在家谱上也不记载此事,就当是他的子女列入族谱。
    1889年7月4日,返回上海赴任总理资政大臣一职的胡楚元,就顺道将两个孩子从京师接走,带回上海抚养。
    这时候,伍淑珍早已带着家人返回上海在墉园里住着。
    胡楚元荣升朝廷从一品的总理资政兼江南通商大臣,赐进士出身,领衔协办大学士,加封一等男兼一等云骑尉,夫人伍淑珍成了一品诰命夫人,比起寻常一品夫人更要尊贵。
    胡家二儿子胡品元成了新科探花,还将成为隐形的驸马。
    胡家之尊贵,在整个江浙已经无人可比了。
    论声望,整个江南六省也就乘0下翁家、李家和渐趋落败的徽州菖家。
    胡家和搬迁到杭州的何家是两门联姻,也是亲上加亲。
    胡楚元一回到上海滩,各地的官员,各国的总领事们就纷纷前来贺喜,上海滩的商人们也纷至沓来,各地的巨商同样是挤破了门槛。
    这些人中还有一个很特殊的来客一一康有为。
    虽然不喜欢他,也耍了他一圈,胡楚元还是很客气让他进来了,且让他乖乖的预约,在上海等了三天才排进胡楚元的行程。
    胡楚元是很会拿捏分寸的人,普通中的不同,这天一大早就就让康有为进来,还邀请康有为一起用早餐,吃得也是广东早点。
    康有为喜出望外,被人带进西园的怡乐厅,见到胡楚元的家人都在,发现这是一场家宴,更加惊喜连连,颇觉得荣幸之至。
    胡楚元正在看昨天刊发的英文周刊《亚洲周刊》,伍淑珍和潘丽美忙着让孩子们坐下来吃饭,虽然只有一个亲生的女儿,家里却有另外的两个继子和一名继女,四个孩子,长继子7岁,其余都不过三四岁,正是顽皮的时候呢,闹腾腾的。
    胡楚元也不管着,就让两个妻子过问,他倒觉得,小孩子热闹一点也很正常,反正他已经在这种氛围里看报纸和刊物了。
    看到康有为,胡楚元就让人将身边的椅子拉开来,请他坐下,随即就淡描轻写的说道:
    “这些天事情又多,来来往往的都是各地的官员巨富,还有那些总领事们,谁都不能怠慢。
    你来的又急,我这就只能安排在早餐时间,咱们有事就直说,等一会,新上任德国公使绅柯先生也要过来。”
    “是是是!”
    康有为连声称是,便又拱手笑道:“大人百忙之中还能抽空接待康某,康某真是受宠若惊啊。可惜,康某倒是令大人失望了,去年回广州参加乡试,不想因为一些小事惹怒了广州学政吴维藩吴大人,他便故意让我落地。”
    “哦?居然还有这种事?”
    胡楚元显得很诧异,道:“不至于吧,你离去之后,我是特意让人知会吴学政,向他推荐你的学才啊?”
    “这……这,康某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或许康某仗才狂妄,轻言怠慢了吴大人!”
    康有为也很惊讶,本来就是随口编的一个谎话,遮掩自己落地的事实,更不敢和胡楚元较真的说下去。
    他不说,那就不说。
    他落地的事情本来就是胡楚元故意安排的,倒是梁启超被吴维藩给找到了,说是确实有奇才,虽然才16岁,但已经中了举人。
    如今的梁启超被吴维藩推荐到江南国学院,师从俞樾和钮玉庚。
    这两位,一位是真正的国学泰斗,学富五车,博览天下文章,另一位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八年苦修,三度跟着胡楚元环游欧美,所学所见,都远非康有为这个半瓶子的人可以比的。
    康有为匆忙转了个话题,道:“大人高升,康某家财简陋,只有书法还可以一用,就写了一幅对联聊表庆贺之情。”
    说着这话,他就送上一幅装裱的非常精美的对联,字写得也很大气,有所突破。
    经过这些年的磨练,胡楚元的字虽然还不能登大雅之堂,眼力却是非常厉害,一看就知道康有为的书法还是很有功底的。
    他喜欢这些东西,也不因人而异,稍加点评和赞赏两句就收了下来。
    得了他的赞赏,康有为是更加高兴,随即又送上一本自己撰写的《汉唐实务考》,基本是康有为自己引经据典,用汉唐两朝的旧事来证明实务派是治国正统之学,自古以来,圣贤明帝多以实务治国。
    胡楚元将这本《汉唐实务学》拿过来翻了一下,感觉这本为实务派摇旗呐喊的书倒是有点新意。
    他就将书搁下,和康有为道:“这本书不错,你等下将书拿到商务印书局,我会派人出钱刊印几千册。”
    康有为微微有些失望,他这本书是为了讨好胡楚元,为了获得胡楚元这个一品大员的赏识,熬了一个月的通宵才抢在别人之前写出来的。
    据他所知,最近想要写这种书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