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虎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虎啸-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他此话一出,李长材与李忠文皆脸色大变,连声说道:“大人,不可啊!”

“有何不可?”

“大人,自古礼教,无过乎男女之大防。现在我马耆山的女子,参加劳动实为不得已,但在外面澡堂洗澡,实在太过骇人听闻。”李忠文连连摇头。

“是啊,大人,女子澡堂,我大明朝中还从未有过,大人行此举,不惧流言蜚语乎?”李长材亦是满脸忧色。

“你们。。。。。。”听得他俩的反对之词,李啸一时语塞。

“大人,男子澡堂可建,女子澡堂,却是万万不可啊。”李忠文在旁边又叹气说道。

“别说了!苟为民利,虽千万人吾往矣!两位,难道女子就不是人,难道女人就连进澡堂洗澡的权利都没有?”李啸顿一脸痛心疾首:“这疾病要是流行发作了,它可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幼,倒霉受害的可是我全军兵民,是整个雄唐所啊。”

李长材与李忠文陷入了沉默。他们虽在内心认为李啸说的有道理,但孔圣人的礼教,总不能去违背吧。

“我意已决,女子澡堂一定要建。移风易俗,就从这澡堂开始。”李啸最后做了总结发言,然后他问道:“长材,现在我军中,男子有多少,女人复有多少?”

“禀大人,我马耆山军兵总数为2284人,工匠321人,家属1825人,其中男子为3600多人,女子为900多人。”李长材回答道。

“这样的话,总共修3个澡堂,一个军用澡堂,全军将士皆在军用澡堂洗澡,一个民用男子澡堂,为马耆山非军士的男子使用,一个民用女子澡堂,为全体女子使用。”李啸一锤定音。

接下来,李啸又规定,澡堂全部修建为单个淋浴式,也不搞什么官员与富豪特殊化,统一为喷淋式浴头冲洗。

其实李啸的这个想法,无非是照搬现在大学集体澡堂的样式。这样的澡堂设计有一个好处,方便快捷,便于大量的人员使用。

然后,李啸规定军用澡堂的喷淋浴头为200个,民用男子澡堂为100个,女用澡堂为120个。

他这样设计,有优先考虑军队之意,毕竟军队每天训练,要大量流汗,更要保证将士们能及时洗好澡。然后,细心的李啸考虑到女性洗澡速度要慢得多,故虽然她们人数比男子少,但却有必要多装些喷浴头。

接下来,李啸提供了澡堂的设计方案。

首先建一座水塔,从浔河中汲水伫存于其中,利用重力,采用最简单的杠杆式从下往下供水,随后,水塔中的水导入锅炉房,由锅炉房烧热后,再送入三座澡堂。所有导管,按主次管道,分别用粗细竹管连接。

而澡堂内部则用木板隔分成一个个细小的单间,上面一根粗大的竹管通过,在这根竹管之上,开凿连接了一根根细竹管,用于直接喷水洗澡。整个澡堂设计成地面稍呈倾斜类,以便排水,各个澡堂均挖一根排水沟,直接排入浔水下游。

“两位,现在盐碱地中的引水沟与排水沟应该快建好了。可从我军现有的工匠中调拔人手,务必在三周之内,建好这三座澡堂。”李啸的目光,闪烁着希冀的神色。

第一百四十二章桑田与启发

八天后,一脸泥水的郑如宝兴冲冲地跑到李啸处,大声告诉他,到现在为止,一千亩盐碱地已改良完成。

“如宝,做得真不错。我李啸没有看错人啊。”看着一脸泥水的郑如宝露出憨厚的笑容,李啸十分感慨。

“李大人如此看重小人,小人定当尽心全意为大人效力。“郑如宝连声说道。

“那桑苗可曾买好?”李啸想了想问道。

“大人,小人改良土地的第二天,就和李长材大人去安东卫城定好了,是产量较好的鲁桑。按10棵桑苗1钱银子购买,共买了130万棵,花了13000两银子。可把那卖桑苗的店主给乐坏了,他告诉小人,说他是从整个山东才弄到这么多桑苗呢。”郑如宝笑得真咧嘴。

“价格倒还合适,不知道产出会是多少?”李啸又问。

“大人,按小的经验,一亩地可种桑1300多棵,产桑叶1500到1600多斤,每亩地的桑叶产量可养蚕虫10斤,得到生茧100斤,最终可缫丝10斤。而且桑树寿命长,若成活后,可有十多年的丰产年限呢。”一连串的数据从郑如宝的嘴中侃侃而出。

李啸心下甚喜,看来这个郑如宝真是个种桑养蚕的行家呢。他说的数据与明朝松江府的资料大抵相同,可见此人应该没有说谎。

“如宝,那现在一千亩桑田要管理的话,需要多少桑蚕户?”李啸又问道。

“种桑养蚕。相比种粮食的农活要轻松点,两个成年劳力至少可管理20亩地,但因为现在我们桑户与蚕户为一体。这样的话,一户人家2个成年劳力管10亩地还是可以胜任的。除了可收获桑叶用于养蚕外,另外桑树所结的桑椹,也是可作为粮食吃呢。”郑如宝笑着说道。

李啸笑了,他知道,这桑葚在古代,一直是做为粮食食用的。当年南北朝时期,燕成武帝慕容垂缺粮之时,就曾强迫桑蚕户进献桑葚以充军粮。结果饿死桑蚕户无数。

“哈哈,这桑椹就留给桑蚕户自已吃吧,本官不会如此与民争利。那就如你郑如宝所说,我拔给你100户家属。来管理这些桑园吧。”李啸也笑了起来。

“多谢大人。现在正在桑树泡种之际,可利用这段时间先将家属所住的草棚修好。”郑如宝建议道。

“很好,此事我安排李长材去办理,如宝,以后这些桑蚕户由你统一管理。等过几个月桑树开始出叶后,我还会及时建立缫丝厂,到时统一收购桑蚕户的蚕茧。”李啸朗声说道。

“谢大人,在下定会更加尽心尽力。”

一周后。桑苗根系已长全之际,100户桑蚕户的草棚业已搭好。被选中的100户家属。共256人带着行李与农具,欢天喜地地离开了马耆山。

李啸兑现了自已的诺言,让在这次改良盐碱地中表现最突出的家属前去,这样一来,马耆山剩余了1569名家属。

这些家属临行前,李啸告诉他们,这些桑田乃是雄唐所公产,因他们表现突出,才授与他们耕种的权力。要这些桑蚕户努力耕种,不可抛荒,不可转卖。现在种植的桑树由雄唐所的存银中出,不用他们另外交钱,只是若以后桑苗死亡的话,才要自已出钱去重新种过。在产出蚕茧后,第一年每亩交蚕茧10斤为税金,从第二年开始,则每亩交15斤,从此永为定例,不再加税。其余蚕茧则由蚕桑课统一按市价收购。而桑树所产的桑葚,则留给桑蚕户自已食用。

李啸的的话语,迅速地被桑蚕户们的热烈欢呼所淹没。

一张张激动的笑脸望向李啸和他旁边的郑如宝,让他们二人都充满了成就感。

看着郑如宝带着这些桑蚕户离开后,李啸忽然想起,应该去看看铁场挖矿的情况了。

他随即带着李长材前去。

这几天,随着各地民政司分所的建好,付铁、刘一显、李忠文等人均按计划去了各民政司分所任职。当然,每所由14名伤残军士所组成的镇抚大队也随之前往。

李啸安排,现在南和区的民政司分所长不再由李长材兼任,而是让卖完刀剑回来的常正担任。这样,李长材便可留在身边,随时听侯安排。

一个多时辰后,两人来到了马鬃峰不远处的挖矿场。

这一天风很大,犹然清冷的寒风呼啸地刮着。整个挖矿工地上灰尘漫天,呛鼻难闻。敲打凿击之声与监工呵斥之声不绝与耳。一辆辆装满了铁矿石的板车,顶着漫天的风沙,艰难地拖往炼铁高炉的位置。

很快有辅兵向颜均报告了两人的到来,颜色均一脸兴奋地跑了过来。

“不知两位大人前来,颜均有失迎讶。”颜均笑着拱手说道。

“颜作头,这些俘虏做事如何?”李啸问道。

“回大人话,这些俘虏来这里干活,开始之时,颇有怨言,不过,被军兵们打过一顿后,都老实了,现在干活还算卖力。”颜均回答道。

“颜作头,这些人干这挖矿苦活,也实为不易,平日里,伙食方面也尽量弄好些。”李啸看着一个用布包了头面摭挡灰尘,从自已面前用力推着一辆装满矿石的板车走过的瘦弱俘虏,皱眉说道。

“大人,你放心吧,我也知道干这重活不吃好是不行的。他们的伙食,与马耆山的家属们都一样,我还额外给他们加了另外份量的鱼肉,绝不会让他们干垮的。”颜均赶紧回答。

“颜作头,你看这些矿石,里面含铁有多少?”李啸手里拿着一小块赤红色的铁矿,想了想问道。

“禀大人,以小人经验,约含铁一半。”

李啸知道,颜均所谓的含铁一半,其意为内含50%的铁普通铁矿。

“颜均,现在一天一人可挖多少矿石。”一旁的李长材问。

“现在设备缺乏,基本上,一个人一天可挖二百斤吧。”颜均面有难色地说道。

李啸心下暗暗计算了下,一人一天200斤,700个俘虏一天也能挖个70吨了。如果挖上一个月,就有2100吨铁矿可以挖出来了。

前世读机械系的李啸,选修过冶金科目。他知道,哪怕按现代工业的要求,如一吨含铁量为50%的普通铁矿,因矿砂中的残铁不可能尽脱,再加除杂与去除水分,最多也只能炼出450公斤的钢铁。

当然,现在明朝的工业水平来说,钢铁产量只会更低。李啸看过介绍明朝产铁状况的书,在明朝很多地方,因为工艺原始,一吨含铁量为50%的普通铁矿只能产出不到300公斤的铁,如果矿石中含硫磷砷等杂质多的话,能产个200公斤就不错了。

李啸心下决定,不能完全照搬明朝的生产方式,自已一定要开始研究最能与明朝现有技术相结合,但能更快更好地生产钢铁的方法。

李啸犹在沉吟,却听得颜均叹道:“李大人,现在若要重新再建高炉,又得去安东卫城或附近县镇购买砖头泥灰,若是这些东西,都能自已造就好了。可以省一大笔钱呢。”

颜均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却瞬间点燃了李啸脑中思维的火焰。

对啊,为什么不能自已造?

雄唐所不久便要各处都要大规模建设,砖头与泥灰当是需要大量生产的东西。

若还只是在外面买,成本太高不说,定购运输都要耽搁时间。

现在自已盐碱地已改良完成,人力充裕,工匠亦有,所缺的,也就一点技术而已。

那么,我用前世的学识,应当可造出比这个时代更好的砖头,泥灰,哦,也许应该叫它水泥。

第一百四十三章炭粉内燃砖

第二天,李啸便召集一批工匠,让他们立刻把原先被陈为果的贼兵砸碎的炭厂重建起来。

李啸关于炭厂的最新设定,让他们感觉十分新奇。因为,李啸设计的炭窑是各位明朝工匠前所未见的模式。

李啸设计的是半截埋在地下的炭窑,半埋地下可以有效的保温,提高原料利用率。它的结构类似一座二层小楼,一楼用来烧火加热,二楼放置烧制木炭的原料木材。

李啸让工匠们敲下原来被砸毁的炭厂上的砖头来修建,三天后,一座炭窑便建好了。

用一名工匠的话来说,这炭窑,象一只巨大的乌龟。

李啸闻言大笑。

随后,这三天内,从马耆山砍下的木材开始搬进窑的上半部,窑的下层则放入原先被砸毁的高炉内,那些没有烧完的煤。接下来,李啸让工匠在一楼的火嘴处点火,引燃煤层,这时二楼窑中木材开始被火炙烤,发湿的木材中,水分蒸发,混合其他挥发物,形成冷白的烟雾,从烟囱中冒出,迅速被风刮散。

温度渐渐升高,此时一楼的煤炭已经烧尽,二楼窑内木材自身开始氧化发热,木质材料发生热分解反应,其组成开始发生了变化。其中不稳定组成,如半纤维素发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少量醋酸等物质。

木材自身分解发热把窑内温度推到了最高点,大约摄氏400度,木质材料急剧地进行热分解,木材表面有粘稠的油状物流出,那是反应生成的大量醋酸、甲醇和木焦油,时不时的还会鼓起一个气泡。这是甲烷、乙烯等可燃性气体,它们在炉内缺氧的环境下缓慢燃烧,释放热量、保持窑温。

此时,冒出的烟也开始变化,开始先变黄,后变青。渐渐变成淡青色的透明状烟雾。

见到烟雾变成透明,工匠们便开始封窑,把窑顶的烟囱堵住。

这样,窑内的木柴开始在非常缺氧的环境下反应,固为彻底堵住了氧气,窑内氧化反应就慢慢停下来,窑温逐渐变低。

又过了三天,李啸让工匠打开窑顶透气,随后又冷却了两天。李啸便让人开窑取炭。

工匠们打开窑门,一股呛人的烟气扑面而来,让在场的工匠皆咳嗽不止。一名年纪较大的老工匠命令大家,赶紧把嘴闭住,包上湿巾,然后弓背屈膝,把一段一段乌黑发亮的木炭从窑内捞出来。

两个多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