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强秦-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深远之士的意见。
    项他的眉头也是紧锁,如果此时秦人攻城正紧,恐怕项羽是不会提到回师的,但是秦人却偏偏只是驻扎在城外,也不见任何动作,显然就是在给他们压力,让他们退军,好让秦军能够兵不血刃地取下这九江。在盘算了良久之后,项他才开口道:“此时无论是守还是退,都有其利弊,而霸王应该选那弊小的做,这样对我楚国来说才是最好的办法。”
    “那这两方面的弊究竟在哪?”项羽问道。
    “若是守,则秦人未必能够轻易就攻进来,我楚地还有这九江可以抵御秦人,也可多守一段时日,说不定北边的匈奴人在不久之后便会出兵中原,我们的难题也就解了。但其弊端也很是明显,那就是在会稽的乱局可大可小,若只是限于百姓的不满和不安,以范大人的手段和威望还大可镇压得住,但是只怕会出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着这个时候做一些不利于霸王的事情,到时候我们后方出事,这九江城中的将士们可就没法再全力与秦人一战了。”项他说到这里就暂时停了下来,看向了项羽。
    项羽听了他对守的看法之后,也想了一下才道:“也就是说若守,则我们很有可能因为后方的无恙和匈奴人的攻入而大败秦人,但同时也会因为后方的乱起而连会稽都守不住了?”
    “不错,”项他道:“守的话,胜是大胜,败则会一败涂地。但若是退,那么有霸王的威名和大军在手,那些想要作乱的人自然不会得逞,我会稽也就安如磐石了,但是秦人却可以长驱直入到我会稽城下,到那时我们可守的就只剩下会稽一城,象东海等其他几郡并不是我楚人经营之地所以根本也不可能出兵来助,这会导致我们变成独守孤城。虽然会稽的城墙比这九江更高更厚,但是一座无援的城池在被敌人攻打了几日之后必然会让将士们失去坚守的信念,从而使秦人有机可趁。”
    听了项他的分析,项羽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他的有一番话决定怎么做,反而更加迷茫了,因为两者的弊端都是那么的明显,都有可能使自己刚刚建立的政权被秦人摧毁。他呆呆地看了城外的秦军半晌,最终艰难地说道:“从你的话中我听出来两者间的弊端其实都差不多,那就是我楚国为秦所灭,但是其利却有大小之分。若我退回去,即使后面匈奴人当真攻入中原,我楚国上下怕也无法在秦后撤之后出兵追击了,那对我们的利只在能够守住会稽,就连这九江都未必能够夺回来。但是我们若坚守在此,则或许还有一战将秦人主力重创的好机会,两者相较却是守的利益更大一些啊。”项他点头同意了项羽的看法,但是他却没有提到若是守,一旦会稽真的大乱就只能全军覆没了。而且他们两人都没有如扶苏他们所想的那样提出出兵将秦人击退的想法,从上一次的大败后,项羽已经不敢一意孤行地想和秦人在正面一战了。
    一席谈话,终于让项羽决定相信范增的能力和威望,留守在九江继续与秦人对峙。既然已经决定了下来,项羽也不耽搁,立刻就命人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远在会稽的范增,让他想办法一定要将那里的动乱平息。
    城外的秦军大营,扶苏带了人马终于赶到了。蒙恬立刻带了下属的将领出营迎接,而章邯则是全身绑着绳索跟在了最后。扶苏见了蒙恬等将领之后,先是对他们能够理智地在离城十多里处安下营寨表示赞赏,然后再问起了如今九江城中的情况,对身处最后的章邯并不加理睬。蒙恬等人见皇帝没有表示,也不好将章邯叫来让他先说自己的过错而将正事先摆在一边。
    看了一眼章邯后,蒙恬才道:“这几日末将接到皇上的旨意说已经用计使会稽出现乱局,要我等在此谨慎小心,末将便依着皇上的意思只是个人马留在此地日日操练,并没有派人马前去攻打城池。但是末将也派了几名斥候隐藏于城池边上探听消息,可到了今日城中楚军的防御依旧如故,并不见他们有任何出城来袭或是弃城退回会稽的打算。”
    扶苏一听这话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在他想来项羽怎么也会从弃城和出城这两条路中选上一条,不料楚人却是依旧守在城中。他看了一眼张良道:“你们说说看,这项羽打的是什么主意?难道他还不曾知道会稽已经要乱了的事情吗?”
    张良还没有开口,韩信已经先说了自己的看法:“臣想楚人到现在不可能还不知道会稽的百姓已经被我们挑了起来,但是臣却不认为只靠那些百姓就能使项羽有害怕的感觉。或许他只要派出个千把人的队伍,就能镇压住百姓,这样一来他的后方自然无事,而他也可集中全力在此阻挡我们的去路。”
    张良虽然是提出这个计策的人,但是对韩信的看法却也有着几分赞同:“韩将军所言也有几分道理。臣想出此计的时候的确只是想着让项羽知道而使他心忧会稽而不再计较这九江的存亡。可是却也忘记了若只是百姓心中慌乱,项羽的确只要一支小队便可稳住局势。不过臣还是认为如此好的一个机会在会稽城中的与项羽有隙之人会这么轻易放过,想必只是现在他们还没有动手而已,一旦他们动了手,项羽就会急急赶回去,到时候我们不但可以兵不血刃地取下九江,甚至还可趁着他仓皇还会稽的途中追杀于他,使其损失更多的人马,这对我们攻打会稽也是大有好处的。”
    扶苏沉吟了半晌才开口:“以你之见楚人在会稽是必然会有一场大乱了?只是我们还要再等上几日才能见到项羽的变化?”
    张良点头道:“不错,而且臣认为这一日不会太久了。项羽可以在楚人本来就有大王的情况下自称为霸王,并将楚王软禁,自己控制楚国的军政大权,靠的就是他向来战无不胜的功绩。但如今却被我们一战而败,他在楚人中的地位必然大跌,那些与他有隙的人自然会出来与他作对了。”
    扶苏仔细再想了一下,最后才道:“子房所言甚是有理,既然我们已经等了这么些日子了,也不愁多等几天,就看看会稽是否会乱起来吧。”
    其他将领见扶苏已经决定了这事情,自然不会再进言,而且他们对张良所说的话也有几分相信,就都领命去各自营中训练军士去了。
    待到众将领都退了出去之后,扶苏才打眼看向了章邯:“章邯啊,你说让朕如何处置你呢?你与蒙恬一同出兵追击已经大败的楚军,蒙恬大军安然无事,可你却……你却让近五万人马都丧于楚人之手,你……”
    章邯跪地磕头道:“臣知罪,是臣一时贪功才贸然带兵深入,致使大军被楚人所灭,臣愿意接受皇上的重惩,皇上可将臣当众发落,以儆效尤。”
    扶苏叹了一口气道:“其实朕很明白你如此做的原因,毕竟你随朕才没几日,又是降将,自然认为论亲厚不如韩信与蒙恬等将领,所以才想着立下大功。但是朕虽然可以明白你的苦心却不能宽宥你的错误,毕竟这是五万人马,现在我大秦可没有几个五万人马啊。”扶苏一面说着一面走到了章邯跟前将他搀扶了起来,“但是这五万将士都已经死了,杀了你也无法将他们救回来,所以朕不打算杀你,只要你在日后攻城之时带着人马做先锋,务必将会稽取下来,这一点你能做到吗?”
    “皇上……”想不到扶苏居然会这么轻易就饶过自己,章邯心下感动不已,“臣必效死为皇上攻下楚地,使我大秦一统天下!”
第二百五十八章 叛乱
    会稽城因为这两天的谣言四起,百姓骚动而变得有些与往常不同。wWw、往常纵然是秦军攻来的消息不断地传来,百姓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并没有一点惊慌,因为他们相信有项羽这个楚国的战神在那里,秦人是没办法真的攻来的。但是这几日会稽城中随意走动的百姓却少了许多,很多人不是必要都只是留在家中,因为除了心中的害怕之外,城中各道之上也总会有几队士卒巡游,一旦有可疑之人就会被当成是秦人的奸细而抓起来。如此情况之下,所有人都认为还是留在家中比较妥当。
    这一切也是在一时没有办法解决眼下的难题时范增所想出的无奈之举。这样一来,虽然会使城中的百姓对自己和项羽等人不满,但是却可以杜绝那些四处传播消息的人再说一些不利于楚人的话,从而使百姓更加心慌。而范增对项羽也有着很大的信心,相信他在后方安定,又不主动出击的情况下以九江城和那几万军队是足可守在那里不让秦军攻来的。而随着两军的胶着甚至是项羽获胜的消息传来后,一切的谣言自然就不攻而破,到时会稽城就会恢复原样了。所以范增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所以他才会一点不犹豫地就下了这个命令。
    但是范增想不到的却是会稽城真正的危险已经不再是那些混在百姓中传播谣言的秦人了,而那刘邦和屈斗等人的余部,纵然你再戒严,当面对这些手上有着实权的人来说还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时已深秋,当太阳慢慢落山的时候,天气就有些凉意了,在街上巡逻的楚军士卒也感到了凉意,他们不禁停下了前进的步伐,走到了一个背风处将衣服裹紧一些,他们还要再在这个冷清的街上走上两个时辰才能回去休息呢,不裹紧点等天黑下来就更冷了。
    “哎,伍老大,你说令尹大人让我们十二个时辰在城中巡哨的用意究竟何在啊?”一个士卒问他们这一队的军官道。
    那伍老大此时已经将衣服裹好,伸手重新拿起了身边的戈道:“你们动作都麻利着点,别只顾着聊天。……我想他就是怕秦人再传一些什么消息吧,但是其实我认为秦人应该不会再传消息来了,毕竟城中的百姓都不敢出门了,他们传消息给我们知道吗?”虽然口里在督促着别人,伍老大一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下来了,开始说起了自己当年跟着项梁在这里的威风史,混没有注意到不远处出现了一行上百人的队伍。
    当一名士卒从伍老大的话中分神往那边看去时,正看到最后的十多人悄无声息地向着偏僻处靠去,他忙指向那里大声道:“什么人?”其他人受他这么一喊,也猛然惊觉,各各抄起兵器就冲了上去。伍老大的脸上有些变色了,这可是因为自己的失职才会出现的情况啊,若让那些人失去踪迹,上面的人可就会要自己一的小命了。想到这里,他急步冲了上去,心中的担忧使他浑然忘了害怕。
    但是在见到那些人之后,他就永远也不会再有担忧和害怕了,因为他和他的一群兄弟在一个照面间就被那群人给杀了个干净。伍老大当年虽然与项梁一同在这里战斗过,但那时他不过是一个马前卒,其实并没有多少本事,现在敌人的数目是他们的数倍,这十多个楚兵当然没有还击的能力了。
    杀了这十多名楚兵后,这百来人也不逗留,继续往北边的楚王宫而去,他们都是刘邦留下来的一些忠于他的人,在接到周勃等人的通知之后才从各自的军营之中偷出来的。
    象这样的人有不下十批,多的两三百人,少的二三十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楚王宫,到了那里之后与早就等在那的周勃等人合在一处,攻下那里,将楚王控制在手中,然后再控制会稽。一路之上他们对能够避开的巡哨之人就避开,不能避就将他们杀光,以保持其隐秘。
    当这群人来到约定的地点的时候,那里已经有上千的刘邦旧部在那了。虽然这里有这许多的人,但是却并没有一点嘈杂的声音,每个人的脸上都很是严肃,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很危险的,成则可为楚地之主,为刘邦报仇,败就是死。
    看到人已经到得差不多了,周勃才开口道:“多谢各位还记得沛公,还肯为了沛公冒此大险。我周勃无以为报,只能在这里多谢大家了!”说着刷地就跪倒在地。
    众士卒一看都大惊,忙上前将他扶起道:“将军不可如此,我等皆是沛公和你的兵,纵然成了楚人的士卒也是被逼无奈。现在既然可以为沛公报仇,我们又怎能置身事外呢?”
    “好!大家都是重义之人,我周勃也不再多说什么感激之言,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往后,我们祸福与共!”周勃说到这里猛地指向王宫道:“如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杀进宫去,将楚王挟持在手,到时整个会稽便都会在我们的掌握了。”
    众士卒都没有轰然允诺,只是齐齐地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前去宫外探听的曹参就赶来了,他见到众人都赶到了脸上也是惊喜不已,但他却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对周勃道:“现在宫中的卫士有近半也被抽到了外面,正是我们宫进去的大好机会。”
    周勃一点头:“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进攻!”说着他抽出了手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