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酒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酒徒-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洛阳酒坊的老板们当然是看到了清香玉液的巨大利益以及萧睿酿酒的巨大潜力,都纷纷提出要跟萧睿合作,城南桑罗酒坊的老板孙德甚至愿意以酒坊4成的份子作为与萧睿合作的“诚意”,但都被萧睿笑着婉拒了。
    如果单纯是为了自己的发家致富,选择与洛阳酒业商贾合作当然是一条捷径。借力于洛阳城发达的酒业酿造水平和酒业商贾大佬们早已成熟的销售网络,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利益。甚至,就算他不酿酒,而只选择一家实力雄厚的酒坊做“顾问”,凭借他超群的品酒功夫,也能在酒界混得风生水起,做一个有钱有闲逍遥自在的富家翁。
    可是,他酿制清香玉液的目的之一,便是帮助姐夫一家,让他们的酒肆生意变得好一些,让姐姐萧?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虽然清香玉液的配方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如果他愿意,这种类型的酒品,他还能“发明”出不少;但对于王家酒肆来说,清香玉液却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广告招牌,是吸引络绎不绝的酒客光顾的重要砝码。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一如当初杨家的玉壶春酒肆因为专营孟昶的玉壶春而一夜成名。
    闻香识酒的酒徒萧睿横空出世,风头大大盖过了孟玉壶,清香玉液的名气已经取代玉壶春隐隐成为洛阳酒业的招牌产品。是故,萧睿虽然拒绝了合作,洛阳酒坊的老板们虽失望但还是笑容不改。
    别人不知一个“顶级品酒师”的价值,他们可是心里明镜似的。专业的品酒,可不是士子文人们摇头晃脑的自我陶醉,而是能品出酒的特性,优点和缺陷。有的时候,一个无意中的“指点”就会让他们的酿酒技艺扬长避短再上一个新台阶。就像当初孟昶一句云淡风轻的“戏言”,让孙德桑罗酒坊原本低廉的桑罗酒一夜之间改头换面一跃成为洛阳城中的名牌酒之一。
    看着酒坊老板们一个个恬着脸笑吟吟地将一坛坛各自酒坊所出的招牌酒留下,临别时又再三恳请他抽空品鉴一二,萧睿嘴角浮起一丝恬淡的笑容,尤其是当他转身望见李白高举酒葫芦狂饮不止的神态举止,这笑容就变得更浓。
    当日在玉壶春与李杜相会,一句无心邀请,这李白便自此之后每日都至,有时有杜甫相随,有时自己一个人飘然而入,也不说什么客套话,坐在萧睿吩咐酒肆伙计专门给他留在角落里的案几前,纵情狂饮。他能喝多少,萧睿便让伙计给他上多少,从无怠慢。





    第一卷洛阳游 第022章饮中三仙歌(中)
     更新时间:2009…6…25 9:57:54 本章字数:2386


    萧睿笑吟吟的走过去,也没跟李白见礼,只自顾跪坐在他的对面,伙计赶紧又送上了几葫芦清香玉液。
    “太白兄,今日可尽兴否?”萧睿拔开葫芦的酒塞,往小巧晶莹剔透的高脚酒盏中倒去,淡青色的酒液盘旋而下,打着一个旋儿在酒盏中滚动着,酒盏四壁上沾满了圆润如珠的酒液挂杯。
    清香玉液乃是高度酒,再用唐人常用的那种开放式爵或者大盏已经不合时宜了,也不够品味。故而萧睿让王波去城中的陶坊中定制了一批细园高腰的高脚酒盏,一如现代社会所用的葡萄酒杯,但略小一号。
    凡来王家酒肆饮清香玉液者,必用此高脚酒盏,举盏低酌细细品尝才能回味悠长。但李白性情豪放,饮酒也是如此,他从不用酒盏,而是直接拔开酒葫芦的酒塞直接将酒葫芦当成了酒盏,仰头畅饮。
    “子长老弟,白连日来已经喝了老弟上百葫芦的美酒,怕是让老弟少赚了不少钱哦。”李白放下手中的酒葫芦,醉眼朦胧地笑道。
    “太白兄此话就见外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知己良朋美酒为引,再谈这些世俗黄白之物,不免让穿肠酒香多了几分污浊之气,太白兄该罚酒了!”萧睿抬手拍了拍李白的肩膀。
    “罚,该罚!”李白举起酒葫芦一阵牛饮,然后朗声狂笑,“今日白见子长老弟婉拒一众商贾,弃大利而不顾,心甚佩服。白游历天下,纵情于山水之间,出蜀中进长安,识人无数,但如子长老弟这般视金钱如粪土,行事洒脱者倒也少见。”
    萧睿微笑不语。
    李白突然面色一黯叹息道,“但子长老弟虽有闻香识酒之神功,酿酒置酒之奇技,举杯纵酒之古风,但在白看来,子长要想筹得平生志愿,立下不朽功业,还需走科举正途。不要如白一般,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号称谪仙人的青莲居士,名满天下狂放豪情的诗仙李白居然也有这般黯然神伤的一面,着实叫萧睿吃了一惊。不过想起此际,恰是李白第一次进长安求取功名而不得郁闷离京,也就明白了几分。
    “卿相实无荐贤之心,诸侯惟有嗟来之食。贵公子既欺之于前,五陵豪又辱之于后。始终徘徊魏阙之下,不得其门而入。”豪门贵族只将李白作为了一个娱乐的道具,根本不看重他的才学,这让李白如何不神伤愤怒?怒而离长安,就到了洛阳,与杜甫等人相识相会。
    缓缓起身,李白仰首生生将酒葫芦中剩余的清香玉液统统倾泻于喉咙之中,然后一拍案几,断然喝道,“子长,取笔墨来!”
    萧睿大喜,知道这谪仙人酒后诗情勃发,往往出不朽佳作,如今与自己相会能作一名传千古的诗作倒也是一番佳话。他立即让伙计取来笔墨,亲自为李白磨墨,看他取狼毫饱蘸墨汁踉跄地走向酒肆雪白的墙壁时,他不禁眼前一阵神幻迷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写至此处,李白的身子微微颤抖起来,手中一顿,狼毫在雪白的墙壁上一顿抹起一条重重的墨花儿,缓缓提笔转过身来,向萧睿黯然一笑,发出一声悲怆的叹息。
    李白虽是大唐名人,但要说理解李白此刻的心情者,当属萧睿这个后世穿越千年而至的人了。他深知,李白那狂妄放纵的言行只是表象,他内心深处其实怀着济国安民的雄心壮志。只是他向往仕途,却又不肯规规矩矩的走科举取仕之路;他希望“不屈己,不干人”,但为了实现他的抱负,却不得不“遍干诸侯”;他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期盼着功成身退,过闲散恬淡的生活……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他所追求的“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的政治理想,又屡经挫折,郁郁不得志。
    穿越千年的沧桑,深知诗仙心中的苦楚与彷徨。萧睿幽叹一声,过去拍了拍李白的肩膀,劝慰道,“太白兄不必如此感伤。在下虽与太白兄相识日短,但却知兄怀有治国安邦之大才,只是太白兄性情孤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兄不得开新颜’……如今机缘未至,太白兄且放宽心胸,他日鹏飞于天,翱翔九万里……”
    李白面色一震,他游历天下,结交文人权贵士子无数,但世人只看重他诗词的华丽和气势,却鲜有能从他狂放的诗句中品读出其雄心壮志之人。尤其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兄不得开新颜”他后来所作表达其心胸气节的千古名句从萧睿口中一出,如同一声雷电和一股暖流只入他的肺腑和血液。
    他眼圈一红,两条秀眉微微颤抖,轻轻将狼毫置于案几之上,紧紧握住萧睿的手,声音都有些颤栗,“子长真乃白之知己也,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白者唯子长一人也!”
    萧睿真诚地一笑,“太白兄定有鹏飞万里之日。且待来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全身一震,缓缓松开萧睿的手,猛然起笔转身在雪白的墙壁上继续添上了这两句,完成了这首后世传诵不已的诗作《行路难》。
    “开元二十一年,白出长安入洛阳,识萧睿萧子长……引为生平知己,所谓行路难者,期盼“长风破浪直挂云帆”之日也,两句之师、提点之美,白铭感五衷,是为记。”李白洋洋洒洒在这首行路难之后题写跋完毕,回头来恰好望见萧睿脸上那一抹羞红正浮上脸颊。
    本是李白之佳句,占着“先知”的便宜,顺口而出,却成了谪仙人的“两句之师”,岂不是受之有愧!萧睿连道不敢,李白以为他是谦逊,其实他是真心话。





    第一卷洛阳游 第023章饮中三仙歌(下)
     更新时间:2009…6…26 0:00:56 本章字数:2285


    两人携手对望雪白墙壁上那首龙飞凤舞的行路难,都心有戚戚焉。李白在惆怅自己前路安在,而萧睿却在暗叹,李白诗才绝世但仕途却千难万难。第一次进长安郁闷而走,第二次虽得李隆基传召,奉为翰林学士,但因性情放纵虽有才学却仍然脱不了落魄而走的凄凉境遇。最终,死于旅途终生不得志。
    心神激荡间,却见杜甫飘然而入,见二人如此不由也向墙壁上望去。一首行路难读罢,杜甫不由郎笑道,“太白,子长,尔二人好兴致,好诗句!”
    “子美兄。”萧睿笑着回头向杜甫深施一礼。李白行事另类不拘礼节,但这杜甫却中规中矩,在他面前,萧睿一直恭诚守礼。
    杜甫还了一礼,“子长老弟腹中也颇有珠玑,太白又出大作,子长老弟何不也赋诗一首以和之?”
    萧睿一怔,旋即恍然。杜甫此时这话其实也颇有试探之意,他与李杜二人因酒而识,纵酒而欢,但杜甫这种人毕竟是才高八斗的当世才子,心里可是孤傲的紧,如果萧睿仅仅是一个品酒酿酒出众的酒徒,说不准杜甫就要对他渐渐敬而远之了。
    萧睿心知肚明,撇头看李白也颇有期待之色,不由心中苦笑。看起来,在这诗画歌舞醉酒把欢的盛世大唐,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才先看其作诗,能不能作得好诗,当真是是否融入社会上流的一道门槛。好在他是一个历经千年历史风雨的穿越者!
    笑了笑,他慢慢将高脚酒盏中的酒一饮而尽,从案几上拿起先前那支狼毫,面对雪白的墙壁,略加沉吟便写去。
    “饮人不饮酒,正自可饮泉。饮酒不饮人,屠沽从击鲜。酒如以人废,美禄何负焉。我知谪仙人,把酒诉心言。子美何物人?亦复为陶然。兼忘物与我,三人效前贤。”
    萧睿放笔,扫了一眼自己一气呵成的诗句,暗暗摇了摇头,心道这书法还是要继续练一练啊,比起旁边李白那纵横自如的行书来,自己这字迹就显得太僵硬、太小家子气了。不过,好歹也能说得过去,不算太难看。
    “饮人不饮酒,正自可饮泉。饮酒不饮人,屠沽从击鲜。”杜甫吟着不由击掌赞道,“子长老弟不愧是酒中圣徒也,如此妙句深蕴妙理禅机,不知酒者岂能有此感悟?妙哉,妙哉!”
    “好一个‘兼忘物与我,三人效前贤’。”李白吟罢,向萧睿投去赞赏的一瞥,也赞道,“子美,子长诗才敏捷,胸有灵机,怕是不逊色于你我了。好了,你我三人今日相聚于此,也是一番盛事,子长老弟,取酒来我三人效仿前贤做知己饮可否?”
    萧睿大喜,急急呼伙计从后院抬来一草筐清香玉液,怕不有数十葫芦。杜甫哈哈大笑,“太白,你这建议,又要让子长老弟破费了――如今这酒徒新酿已是洛阳城中昂贵之美酒,你我三人这般奢侈,岂不是气煞洛阳酒客乎?”
    ……
    ……
    一番畅饮,酣畅淋漓。李白与萧睿自不说,神色狂纵今日把酒言欢,更觉知心。而就算是一向稳重的杜甫,脸上也有了几分放浪之色。他霍然放下王家酒肆独有的高脚酒盏,起身大笑,“太白,子长,今日相聚实是快哉。子美不才,也有一歌奉上。”
    当杜甫醉醺醺地走到那面墙壁上,在李白与萧睿所题之诗旁边写下“饮中三仙歌”五个雄浑大字时,萧睿陡然一惊。杜甫有一首《饮中八仙歌》名垂后世,可今日却要做“饮中三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不避贤;李白斗酒诗百篇,执笔仗剑酒家眠,行人酒客何须问,咱家本是酒中仙;子长玉树临风前,品酒古风酒圣传,举觞挥毫望青天,卓然不群美少年。”
    唱罢书罢,杜甫放声大笑,淡然将狼毫一掷,回转坐前。
    萧睿趺坐在案几之后,低低吟诵着这横空出世的与耳熟能详的《饮中八仙歌》颇为相似的“饮中三仙歌”,心中之感慨、心神之激荡,就不是在座的李白与杜甫所能理解的了。
    盛唐风华,酒中放歌,举杯畅饮,知心入怀。今日三人相聚,三诗题壁,从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