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酒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酒徒-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萧睿皱了皱眉,大唐派驻军队在南诏境内,这种司马昭之心皮逻阁焉能不知。这样会不会引起南诏人地反弹?他正想说说,后转念一想,反弹就反弹吧与自己何干,既然皇帝要这么办就这么办吧。
    他关心的还是自己地事儿,“我说影子大人,我是戎令,南诏事了,我自然要回戎州上任,皇上怎么让我回益州……”
    影子突然哧的一声轻笑,这笑声听的萧睿一怔,但影子马上又将声音压低起来,“萧睿,你在西南蛮夷做得很好,皇上非常满意,定然会大大封赏于你,据我猜测,你这没上任的戎州县令应该是做不成了,想必会很快被皇上召回京去。”
    萧睿哦了一声,再也没有说什么,陷入了沉沉的思绪之中。等他抬起头来的时候,影子早已消失不见。
    第二天一早,萧睿就进了南诏王宫跟皮逻阁道别,而当他提及大唐皇帝要在小锣城驻军的时候,皮逻阁面色很是平静,似是早已得到了消息,也或者是早有思想准备。
    孟霍以大唐戎州都督府副都督的名义,节制5000军马驻防小锣城,留在了南诏。而萧睿,依旧是带着自己出京来所带的那300羽林军以及剑南道节度使章仇兼琼派出的公孙召属下的500剑南军,离开太和城而去。阁格玛带着自己的十几个侍女和侍卫,带着南诏王室秘密陪嫁的两车金银珠宝,也随萧睿一起赶回益州。
    南诏王皮逻阁率领南诏群臣一直将萧睿一行送出太和城十里之外,而南诏王妃阿察也带着她的几个子女,同时跟阁格玛洒泪而别。萧睿归心似箭,钦差队伍一路飞驰赶路,很快出南诏进入大唐境内,赶回了益州。初冬的萧索和肃杀笼罩着益州那雄浑的城池,萧睿骑在马上,在凛冽的寒风里眼望着不远处那高大的益州城墙,心头感慨起来:离开益州数月,时间虽然并不长,但给他的感受却好像是过了好多年,此刻心下颇有几分沧桑之感。城还是那座城,人还是那些人,但他总觉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觉。
    “大人,似是章仇大人迎接大人来了。”令狐冲羽低低道。
    萧睿翻身下马,见益州城门处几辆官衙车马缓缓而出,一群士卒正奔跑在前面开路,过往的行人纷纷闪避。
    “好像,两位夫人也出城来了……”令狐冲羽又道,其实他最先看见的是章仇怜儿那辆招牌式的黑色马车。
    萧睿笑了笑,大步迎了上去。
    令狐冲羽向小鸟依人一般呆在他身边的阁格玛使了个眼色,低低道,“阁格玛,中原不比南诏,呆会你见了两位夫人,一定要见礼——须知,其中一位可是当朝的公主殿下……”
    说完,令狐冲羽匆匆就追了上去,耳边已经传来萧睿跟章仇兼琼寒暄问候的声音。





    第三卷长安风 175章一天三道圣旨
     更新时间:2009…8…30 23:43:26 本章字数:3404


    夫妻重逢后的甜蜜和旖旎自不待言,与章仇怜儿相见的那几分暧昧也不用细说。单说萧睿在益州等待大唐皇帝圣旨的日子里,他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一来是,生意买卖上的事情太多太杂,一股脑都摆到了他的案前。二来,他还要亲自为令狐冲羽操办他跟阁格玛的婚礼。
    李宜奉旨接管了鲜于家的产业,可李宜怎么会、又怎么能处理这些商贾买卖,她只是将这些杂事统统交给了杨括。杨括这几个月可是忙烂头了,他刚刚去黔东跟糯人设立完了酒徒酒坊的分号,处理完相关事宜之后,又匆匆赶回益州代表李宜接收鲜于家的产业。
    这鲜于家的产业资产之庞大,出乎了李宜和杨括的意料。就算是萧睿,面对那一堆堆的账目也头大,他叹息着道,“括兄,这些事情还是由你来慢慢处理吧,我实在是精力有限……”
    直到此时,萧睿才蓦然发觉,人才匮乏啊!随着自己的产业渐渐扩大,单单指望公孙让一人,实在是力不从心。而杨括虽然也磨练出来了,但与公孙让相比,他显然不够“大将风度”,无论是眼光还是能力,都差上很多。做个普通的地域主管没有问题,可要统领萧睿这么庞大的产业,他就显得有些吃力了。
    章仇怜儿清丽的笑脸出现在书房门口,淡淡道,“子长,如果你觉得疲倦,要不由怜儿来替你处理这些杂事说话却见玉环和李宜携手走了进来。李宜笑了笑,“子长。你可不要小看了怜儿姐姐,她可是掌握着章仇家的一些产业呢。”
    呃?萧睿呵呵笑了起来。章仇兼琼作为地方大员,府中必然还是有一些产业的。既然章仇怜儿不是外行,就不妨让她一试,说不准——想到这里,萧睿心头一动。“怜儿,那就辛苦你了。”
    章仇怜儿温和地笑了笑,向萧睿投过深情的一瞥,回过头来看见李宜和玉环那暧昧地笑容,不由羞得垂下了头去。这几个月来,三姐妹同吃同住同游。早已感情非常融洽。
    回到益州的第五日。一大早,萧家上下就开始披红挂彩,操办起了令狐冲羽和阁格玛地婚事。令狐冲羽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但益州的官僚都知道他是萧睿的心腹,又娶了一个南诏王的女儿。看在萧睿地面上,前来送礼的官员倒也不少。而即便是章仇兼琼。也派人送来了一箱礼物。
    令狐冲羽结婚,本来应该将令狐冲羽的母亲从洛阳接来。但只是路途遥远,再加上时间也来不及。阁格玛毕竟是南诏王之女,如果没有名份,长期跟在令狐冲羽身边也非常不妥。跟令狐冲羽商量了之后,萧睿决定先举行婚礼,然后等日后再将令狐冲羽的母亲接到长安去。
    令狐冲羽和阁格玛孑然一身,没有什么亲朋好友在益州,这婚礼就显得简单了些。不过,萧家上上下下的忙碌,包括两位夫人还有一位准夫人的亲自操持,都让令狐冲羽感动万分。
    李宜是什么人,是当朝地公主。可为了他一个小人物,竟然挽着袖子带着侍女亲自指挥着为他布置洞房,令狐冲羽焉能不感动?
    杨玉环和李宜还有章仇怜儿。都各自送了一份厚礼给阁格玛。其实。在三女地心里。已经将阁格玛当成了自己府里地人了。萧睿本来想在外给令狐冲羽买座宅院。但令狐冲羽死活不肯。硬是要留在萧家。
    萧睿心里叹息。令狐冲羽这是在表明他地态度:毕生追随地诺言绝不会更改。对于令狐冲羽地这份心意。他也着实有几分感动。在这盛唐社会。除了自己身边地这几个至亲地女人之外。也就是令狐冲羽最值得信任了。
    虽然没有多少宾客。但萧府中还是摆了几案宴席。等府中地下人侍女们起哄着将醉醺醺地令狐冲羽送进洞房时。萧睿笑着看了看那些在秀儿和春兰秋菊四女带领下。兴冲冲赶去“听房”地下人们。伸手握住了玉环地小手。“玉环。宜儿。走吧。我们也回房去歇着吧。闹腾了这一天。还真是有些疲倦。”
    玉环嘻嘻笑着。“萧郎。奴还想吃酒呢?宜儿姐姐。怜儿姐姐。走。我们回内院去。继续饮酒作乐吧。”
    章仇怜儿笑了笑。“玉环妹妹。我就不去了。我还有些买卖上地事情要处理——”
    话音未落。就听章仇兼琼清朗地声音传了进来。“萧大人。圣旨到。赶紧准备接旨去。
    长安来的一个小太监神气活现地在章仇兼琼等几个益州官员的簇拥下,缓缓走到萧睿跟前,正要打着“官腔”说几句开场白,突然看见咸宜公主李宜就站在萧睿身后,不由赶紧躬身拜去,“奴婢拜见公主殿下!”
    李隆基的圣旨里对萧睿的平爨区和定南诏功绩大加褒奖,并加封他为从五品下阶的朝散大夫兼戎州都督府都督,准他在益州遥领。
    一出仕就是六品官兼钦差,这不到半年时间又擢升为从五品官,这等升官速度让益州的官员们惊叹不已。宫里来的小太监宣读完圣旨,章仇兼琼便带着益州官员纷纷向萧睿道贺,可令他们更惊叹的事情还在后面。
    宣旨的小太监刚刚离开萧家,章仇兼琼等人还没来得及离开,长安宫里来的第二个传旨的太监又到了,这回更绝,直接让萧睿兼任了五品上阶的益州长史兼剑南道节度副使。
    不到20岁年纪、入朝不到一年,竟然一跃成为一镇节度副使,而且还是剑南道这种要害之地。章仇兼琼等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便是萧睿有些功劳,也不至于擢升得如此离谱吧?众人面面相觑,心里齐齐惊叹:大唐皇帝对于萧睿的恩宠由此可见一
    萧睿也有些震惊,愣在了当场。
    只有李宜心下暗喜,这种厚封虽然有些重,但也不算太离谱。因为,萧睿本身就是事实上的大唐驸马,本就就该有五品驸马都尉的职衔爵位。李隆基借萧睿南诏立下大功的时机,趁机加封,也算是对于他的一种补偿。
    但接下来的事情,让李宜也没有想到,这短短一天的时间,李隆基竟然破天荒地连发了三道圣旨。一道接着一道,如果不是故弄玄虚,就是流露出他的某种心思。
    最后一道圣旨,免去了萧睿刚刚被封的一系列官职,另行委派了其他官员,然后又改封萧睿为中书舍人兼万年县令。传完圣旨,宣旨的太监还传了李隆基的几句口谕,皇上希望天子门生萧睿能常侍左右,为皇上分忧云云。
    这李隆基到底搞什么鬼?连续三道圣旨,又是封官又是免职,最后活生生地又将自己召回京去。天子没有戏言啊,这三道圣旨竟然朝令夕改,当成了儿戏,简直——
    萧睿回头看了李宜一眼,见她也是一片迷惘之色,不由叹息一声,心里暗暗咒骂了起来,本想在这天高皇帝远的益州过上几年悠闲自在的日子,这一下全部泡汤了。又得重回长安,踏入那尔虞我诈的权力漩涡了。
    唐朝的中书舍人是正五品上阶,主掌传宣诏命,参与机密,也算是一个要员。在章仇兼琼等人看来,这在长安当一个中书舍人远远要比在剑南道做一个地方官要强上许多,所以章仇兼琼见萧睿面色不爽,还是安慰道,“子长啊,不要小看了这中书舍人啊,为天子办事,历练上几年,凭皇上对你的宠信,入主一部做个尚书都不是没有可能哟。”
    萧睿只有苦笑。
    李隆基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萧睿才醒悟过来。
    第一道圣旨发出之后,玉真恰好进宫见他,说起此事,玉真不免抱怨了几声,说萧睿本就该是五品的驸马都尉,又立下这番大功,嫌李隆基封的太低。李隆基一想也是,也为了给玉真一个面子,就立即传下了第二道圣旨。
    可玉真走后,武惠妃的一句无心之言又让这多疑的大唐皇帝猜忌之心骤起。武惠妃这样说,“皇上,萧睿此番定南诏、平爨区,在剑南道威望甚高。再加上他接管了鲜于家的产业……有他在剑南道,将来接替章仇兼琼为我大唐威震吐蕃和南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让李隆基心里感觉很不舒服。他想来想去,又觉得册封萧睿为剑南道节度副使有些后悔——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第三道圣旨。他决定还是要把萧睿召回京来,留在自己身边,再观察他几年再说。
    这倒也不是说李隆基此刻对萧睿起了什么猜忌之心,只是这位大唐皇帝太过多疑了,猜忌臣子已经成为了他的下意识。而且,在他本心里,是有意要培养栽培萧睿将来当起大任的,而萧睿的南诏之行也证明了他的能力。





    第三卷长安风 第176章九大节度使聚京师
     更新时间:2009…8…31 17:17:26 本章字数:3498


    开元二十三年的第一场雪飘飘扬扬地纷飞在天地间。鹅毛般的大雪中。顶着凛冽的寒风。长安城外。数十个城门处的平野上。竟然聚集着一群群来自藩镇的牙兵。有满面烟尘显然来自西北地区的雄壮军汉。也有面容清秀冷厉裹着厚厚棉甲的江南士卒。陌刀闪闪。长枪纵横。马嘶人穆。给这白雪茫茫的诗情画意增添了不少不和谐的杀气。
    这一群群的牙兵们牵着马。聚在一起。互不搭腔。各自动作非常麻利地铺设着营帐。看样子。是要准备在此驻扎一段时日了。城门中来来往往的商贾百姓心里暗暗嘀咕。又到岁末了。又到了各镇节度使进京觐见的日子了。
    但是。也有不少细心的百姓发现。今年。似乎节度使们来得似乎都比较早。大抵比往年早到了半个多月。
    没有人敢去招惹这些军汉。他们都是一镇节度使的亲兵侍卫。个个都是疆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武艺高强性如烈火还有几分嚣张跋扈。不过。也难怪。节度使在地方藩镇。军政大权一把抓。那就是赤裸裸的土皇帝。他们手下的亲兵。在某种意义上说。在藩镇无人敢惹。多年养成性情自然嚣张。
    范阳节度使裴宽。河东节琬。朔方节度使王忠嗣。河西节度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