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顺明(完结)- 第4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始这些洋人都是被当成学徒来使用的。他们比起那些农民出身的劳力。总归是在工场中呆过。并且明白些关窍。

    开始这些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洋人在兵器制造局很是引起了些轰动。大家都是来看个新鲜。不过日子久了。发现也就是那么回事。也有勤快的。也有懒的。并不比汉人多什么少什么。

    逐渐的这些洋人也渐渐的融合进了兵器制造局之中。他们的汉话越来越熟练。做活的技巧也是越来越好。

    让制造局头目们有些高兴的是。十一个来制造局的洋人。居然有九个晋升到工匠。其余两个人则被认为是每日里就会到处看看。反倒是干活不出力也不熟的。不过现在兵器制造局家大业大。有这么两个闲人也就算了。养着就是。不过是吃饭添双筷子的事情。

    不过这两个闲人在洋人工匠之中。却是学汉话学的最快的。看着倒是很聪明。可惜对兵器制造局没什么用处。

    其中一人常说自己名字里带个“范”字发音。那是他祖上在欧洲也是有爵位的贵族。他也是贵人子弟。另外一个则是个闷头葫芦。每天忙完了自己手上的活。就是到处的走走看看。写写画画什么的。

    正月以后。济南城下发了大批西洋板甲的订单。孙和斗、郭栋等人头疼为难。一边是组织生产。一边是把计划和数量发给众人。让兵器制造局的各位群策群力。看看能不能拿出什么办法来。

    可这西洋板甲尽管比起鳞甲和锁子甲结构简单些。但胸甲和几个部位却需要熟练的匠人不断锻打才能成行。往往一个生产小组。只能是为首的工匠和做活最熟练的学徒才能胜任这个工作。这可是极为的影响效率。

    孙和斗每日间在兵器制造局的衙门里绞尽脑汁。却也想不出什么法子来。四月初三这一天。灵山商行和兖州府的煤矿都有大批的物料从来。下面的吏员点验之后。还需要孙和斗签收确认的。

    点验之后。孙和斗在几张送货单上盖印签字。正在这时候。外面却有下人通报。说是邓肯师傅求见。

    听到这个名字的孙和斗半天才反应了过来。这邓肯师傅就是那位自称祖上显贵的洋人。自从汉语官话熟练之后。就假模假式的给自己起了个汉名。唤作“邓肯”。这名次起的丝毫没有什么规矩。

    这名字的发音倒是和这洋人的洋文名字发出来颇为的相似。不过这行为让人更感觉到此人的轻浮。越发没有好感。

    “这种人有什么好见的。挡出去!”

    孙和斗没好气的对下人说道。要是按照平日间的规矩。那名下人就应该直接出去赶人了。可这次却颇有些迟疑的开口说道:

    “老爷。那邓师傅说道。他有办法解决大人目前的难处……”

    孙和斗马上就是抬起头来。双目圆睁的盯着那下人。那名下人倒是下了一跳。孙和斗稍微沉吟。他心中未必会信。可此时窘迫之极。能完成生产计划的任何一个希望他都不想放过去。看自己下人还在迟疑。禁不住怒喝道:

    “还在那里呆着干什么。快叫进来!”

    “孙大人。小人这边有个法子。现在兵器制造局的甲胄生产速度太慢。每个组的工匠和一等学徒打造板甲和背甲。可其他工序的人都很快做完了活计。只能是等着最难耗时最长的工序完工。才能制造下一套板甲。小人琢磨着。能不能把各个组拆开来。捶打胸甲。制造肩带。制造铆钉的都是分开。各个工序集中制造。最后再统一装配想必会提高效率。”这些东西并不难。可对于书生出身的孙和斗来说。分工合作可以提高效率的法子等于给他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说是茅塞顿开也不为过。孙和斗兴奋的一拍桌子。这才略微仔细的打量起来对面的这位邓肯邓洋人。说起来胶州营系统之中还有个被叫做邓洋人的。那是水营的副统领邓格拉斯。眼前这名。身形庞大。脸上胡须虬结。看着颇为粗豪的模样。却假模假式的穿这个长衫。装那斯文仪态。

    这兵器制造局之中。到处烟熏火燎。穿个长衫装斯文上等人。形象能好到那里去。有时这等武人的形象。实在是让人发笑

    看着模样。的确不是什么能说服人的。可提出的东西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好法子。孙和斗还在消化这邓肯的言论。邓肯却看出来自己的建议大受对方的垂青。兴致又是高了几分。开口继续说道:

    “大人。现在兵器制造局各处所用的量具说是统一规格。可实际上却差别很大。要是按照小人方才说的法子。工序分离。到时候统一装配。会因为规格混乱导致麻烦。这兵器制造局的量具还要统一核准一次。”

    这番话说的孙和斗也是一惊。这个问题他根本就没有发现。统一标准量具的提议。当时还是李孟说出来的点子。胶州营的质量控制尽管有专人检查成品、半成品。但量具这样的细节。以制造局这些工匠们的习惯。怕是很难注意到。

    恐怕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逐渐增加的返修返工。就和这量具的问题有关。这名洋人所提的两个意见。对兵器制造局都是大有帮助。那数量巨大的订单。也不是没有完成的可能了。

    邓肯看着很粗豪的样子。在孙和斗眼中顿时是顺眼了许多。沉吟良久。阴了好多天的脸色终于是露出了笑容。开口赞许道:

    “邓师傅这说的这些都是真知灼见。于我兵器制造局都是大有益处。山东用人。看的是真才实学。这重赏邓师傅是跑不了了!”

    听到有重赏。洋人邓肯笑的眼睛都是找不到了。孙和斗在制造局做事已经是养成了高效率。当即是召唤制造局的大匠头目入内。具体商议这分工协作。统一量具的法子。孙和斗并不傻。

    方才这些道理。是这洋人邓肯一个人想出来的。他是不信的。但能针对胶州营兵器制造局提出来这样的问题。这也是了不的的聪明了。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东方而是出现在西方。各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欧陆在制造生产中对数据的严格要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早在十三世纪。欧洲各个城市的行会中就已经开始制定原始的行业标准。在各种技术书籍中。就开始用精确的数值记录。而到明末。《天工开物》上面各项制造相关数值。还都是模糊的。这种对数字的不重视。可以反应到很多的的方。导致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不能流传下去。不能推广。

    在同时代的欧洲。已经出现了可以大规模生产盔甲和火铳的手工工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工序分开。最后统一装配的方法。也早就是被大规模应用了。

    大明的末世。东西方在制造业。航海、军事上开始逐渐的拉开差距。当然。这也是欧洲的对盔甲和武器需求大幅度增加。武器工场必须要改变生产方式来适应这个需要。而发生的改良和进步。

    这种改良和进步。就让西方的制造业不断的向前。一直到最后变成改天换的的大工业。那时候西方和中国的差距彻底被拉开了。

    按照某些理论。胶州营的兵器制造局工场也是到了这个临界点。或许今天邓肯不想出来这个方法。就有其他人在过些日子想出来改进。

    但这个毕竟是越早越好。有个时效性的讲究。越早提出这种方法。就会越早提高兵器制造局的生产效率。

    不过。洋人邓肯作为一名破落贵族子弟。脑筋比平民百姓的确是灵活些。他从前或许在工场中工作过。或许曾经进入这些工场观察过。他想出来了改良和进步的方法。这就是他的大功劳。

    这改进的法子大好。兵器制造局的头目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工匠。自然明白这邓肯想出来这些法子的意义。他们还发现。当日间大帅李孟给兵器制造局提出的几个意见。好像都是针对这种大规模生产的。

    稍加商议。定下了相应的改进。调整各个制造小组的工场空间。统计各个组工匠擅长的技能。马上就是热火朝天的忙碌了起来。

    邓肯的到的好处也是立竿见影。马上就被提拔成工匠。待遇相关都是大幅度提升。丁旭这边还自己出了三百两银子给这邓肯做奖励。

    磨刀不误砍柴工。第二天量具都被收了上来。加以比对之后。结果让人目瞪口呆。同样是一尺。制造局东门和西门的两个制造组所用的量具居然差到一指。这样的错漏。实在是以精工制造自诩的兵器制造局诸位工匠汗颜。

    加班加点之后的第五天。相对精确些。而且统一的量具被赶工制造了出来。改变了生产方式的兵器制造局。头天的生产就特别让人惊喜。生产出来的盔甲。而且是合格品。差不多就比五天前提高了两倍多。

    而且这还是有种种纰漏。和改换生产方式的种种不习惯的情况下。就有了这种的产量。孙和斗、郭栋、丁旭还有司考仁惊讶的发现。如果今后熟练。产量还会有很大的提高。更关键的是这个思路。让整个兵器制造局的产能提升的极为惊人。

    如果仅仅是这个方法的改进。那么事务繁多的齐国公李孟是不会呆着人马来兵器制造局查看的。

    惊动了齐国公的人是第二位没有当上工匠的洋人。这个洋人年纪不大。十七岁的样子。和邓肯不同。他一向是沉默寡言。每日里到处走走看看。他的名字叫做德瓦尔特。据说是尼德兰人。

    德瓦尔特和那邓肯一样。都被兵器制造局的头目们以为从前或许没有过工匠的经验。但这德瓦尔特却比邓肯讨喜的多。

    一来是个老实文弱的年轻人。二来是温和谦逊。很喜欢提问问题。各个制造组的工匠都很喜欢这个好学的年轻人。也是有问必答。

    不光是一个人在郭栋和孙和斗的面前提过。想要把这个德瓦尔特收进来做徒弟。将来肯定是一把好手。但因为人人都在为生产忙碌。德瓦尔特又是个安静的人。这件事也就没有人着急来做。

    只不过负责兵器制造局后勤的主事却有些不满。几次找孙和斗反应。说是这个人明明是个学徒的身份。却总是在后勤那边领取超出配额的白纸和炭笔。写写画画的也不知道干什么。这些洋人除了长的奇怪点。也不比咱们的人多干什么活。希望大人能够约束一下。

    写写画画。多问问题。总比到处闲逛强。孙和斗对这个学徒的印象也不错。兵器制造局缺工匠。更缺能把制造经验形成理论的文化人。可寻常的读书人哪有愿意来这匠坊的。这工坊的各项门道也是一窍不通。

    孙和斗本来想自己在山东学些识字聪颖的年轻人来画图总结。这德瓦尔特所做的却正好符合他的心意。当然不会反感。反倒是给予支持。心中也有清闲下来。就把这个德瓦尔特收入门墙的意思。

    但在的邓肯找完孙和斗的第六天。德瓦尔特找到了孙和斗那里。给了几张歪歪扭扭的图纸。看完那图纸之后。孙和斗木然无语。他想。是不是应该拜这个年轻的洋人为师呢?

    “如果没有邓肯和德瓦尔特。东方武器工场的分工装配和水力机械也会很快出现。从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当时的山东莱芜。不管是从制造的规模。还是生产的需求。都到了所谓的临界点。急需进行技术上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改良。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形势下。按照惯常的规律。水力机械和生产系统都会很快出现。

    东方工业的起始。神奇的创造者。这种种不切实际的头衔之所以能加在这两名低级学徒的身上。无非是因为他们给东方的工场管理者们引入了新的思路和一些小提示。莱芜那家大工场进行的种种革新。并没有任何超越时代的科技。也没有任何不属于中国的技术和方法……

    经过细致详实的调查。各种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我们可以的出这么一个结论。对邓肯和德瓦尔特这两位同胞的评价不能神化。他们至多也就是催化剂。或者说让水***的最后一块柴火。

    一切光荣都应该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七世纪的莱芜革新东方帝国科技史》尼德兰共和国国立大学历史学院编撰出版。

    德瓦尔特的几张歪歪扭扭的图纸。有一张是所谓的管风琴。就是许多支火铳枪管拼在一起。统一装药发射。

    这个倒没什么。尽管这武器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出恐怖的火力密度。可要达到这个目的。火铳管的数量也要足够的多。但是重量也会非常惊人。实用性并不大。

    不过剩下的几张图纸。却是利用莱芜城附近的水力资源。制造水力机械。图纸上所画的并不复杂。知识广博的孙和斗能看出来图纸上画着的是类似于水磨和水碓磨的结构。可能做的事情却比舂米磨面多的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