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 第7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蒲阪诸将接到圣旨。几乎是移城而来,诸将齐到。
    蒲阪的主将是李端李药王,在他身后还有高履行、高质行、高纯行、高真行、高审行、高慎行六位高家兄弟,以及李翊李客师,共计八将。
    李端李药师是大陈元帅李靖之兄,李翊李客师则是李靖之弟。而高氏六兄弟却是相国高士廉的六子,长孙皇后的六位表哥。这八将。可谓是如今大陈一等一的贵族世家子弟身份。北方战事不断,西北关陇也用兵不减,朝廷几乎所有能打的将领们都调到了前线,后方大多由这些功臣子弟们驻守。一来他们忠心可信。二来这些子弟也确实文武出色。
    陈克复微笑着示意八将起身,笑道:“诸卿镇守蒲阪,与宇文氏对峙许久,未有一点差错,实在是功劳不小,朕十分满意。今次幸赖将士用心,才一举夺下蒲阪、中潬城,连通了蒲阪,打通了关中与河东的通道。朕召诸卿前来,是为让你等移兵蒲津关,牢守蒲阪大桥。”
    得皇帝称赞,八人都是高兴不已。
    那边的常仲兴献计道:“当初魏武帝曹操与韩遂、马超据潼关相拒,遂、超之才,非魏武敌,然而胜负久不决者,扼其险要故也。今贼守御已固,虽魏武复生,无以施其智勇。如今陛下神威,既已取蒲坂。不如入其腹心,则华州潼关之围不战自解,漳关之守兵必内顾而走,支节既解,长安可坐取也。”
    常仲兴原本对于降陈还是有些耿怀,但在跟着陈克复短短数日,就见陈克复以一支偏师轻易的将西秦太子薛仁杲给灭了。又转战奔袭,将关中重镇冯翊智取,再夺蒲津关城,心里最后的那一点想法也早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眼下他心里想的,才是如何在这诸多新降之将前面,拿出一点有份量的计谋来,好在新主面前博一个大好前程。
    他所提之策,其实也不过是重复了先前陈克复所做的计划而已。如今陈军打通了河东通道,进入到了渭北平原之上,正是取长安的大好时机。
    “陛下,臣愿意请兵一万骑为先锋,直取长安!”
    陈克复轻笑道:“前人有言,雍州之险在华岳,与黄河交会在于潼关,然必东南有宛、洛,东北有晋、绛,而后可以为固。无宛、洛则武关、崤函之险可入;无晋、绛则临晋之阻可入。如今,宛、洛俱在我手,许军武关之险已无。现在,不但晋、绛一直在我军控制之下,而且刚刚我们还拿下了蒲津、中潬二城,彻底打通了秦晋通道。八百里秦川已经尽在我军面前,无险可依。不过,越是此时,我们越要谨慎小心。朕可不希望,前面诸多努力,到头来为山九刃,却功亏一匮。这一仗,我们不但要拿下长安,而且还得打得漂亮。”
    陈克复闲暇之时,也常读史书。知道入关之战经典的有两个,一是三国时曹操的魏军与关中的马超与韩遂等的关中十万联军之战。还有一个,便是北魏孝昌三年,萧宝寅据关中称帝,引兵围冯翊,魏主遣长孙稚率军讨之。
    这两战,可以称之为关东攻打关中的典范之战。
    两次战斗的核心一点,便是蒲津关。临晋之阻即蒲津关,秦时蒲津关名临晋关。所以潼关虽号称天险,但若无对蒲坂这个“侧门”的控制,则天险也说不上保险。
    关中四塞,可谓险固。
    但关山再险,也只能守的了一时。自苦以来,经营关中的强者,无不是以积极姿态争天下,以武关方向当进取南阳盆地,蒲坂方向当进取晋西南之地,散关方向当进取汉中,萧关方向当控制陇西,潼关方向,当进取河南三川河谷,尽控崤函之险。
    纵观历代兴起于关中的政治势力,凡发奋有为者,都不以四塞为限,而采取更积极的态势。相反,无所作为者,胸无大志,闭关自守,则虽有四塞之固,也只是作茧自缚。
    宇文化及当初如白捡一般的得了关中,可数年来,却一直是坐守关中,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根本毫无寸进,反而数次被人攻城夺地,最险时甚至打到长城城下百里。
    对于这样的一个对手,陈克复是没有多少担心的。他心中所虑者,不过是想要在最快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损伤拿下关中而已。
    原本陈克复的计划是奔袭冯翊,夺取蒲津关,然后引河东、弘农一线的陈军入关,从北面围困或攻打潼关守军,然后取长安。但现在,他却又有一个不同的想法。
    总的来说,许军的反应有些出乎陈克复的意料,冯翊、临津如此重镇,居然被陈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孟景、杨虔安、元礼等人的投降,更是让陈克复意外。如此一来,却不由让陈克复担心,以许军如此战斗力,如果继续前面的计划,那么有很大的可能,许军会采取龟缩战术,死守各处城池要塞。虽然这样一来,能给陈军各个击破的好机会,却不免迁延日长。
    时间拖的久了,难免会有意外之时,夜长梦多,可不是陈克复喜欢的方式。
    “那陛下的计划是?”被否定了请战之后,常仲兴却也并没多少不满。
    “我们先夺冯翊,再下临津。估计现在长安与潼关两面都肯定已经发现这个事实了,再想偷袭那肯定不行。强攻,不论是潼关或者长安,都是坚城要塞,强攻非划算也。”陈克复摇摇头道。
    “宇文成都手上还有十二万兵马,宇文化及估计会马上传令宇文成都攻打北地我西征军,又或者回撤长安。如果等到宇文成都回军退回了长安,到时就会围攻,也非短时间能拿下的。”老将贺若隆久居长安,当然清楚长安的坚固,以及宇文成都的勇猛。
    陈克复盯着沙盘许久,抚着短髭朗声道:“那我们就不给他这个机会,赶在宇文成都回军之前,先击败陈军,拿下潼关与长安,让宇文成都无家可回!”
    ps:最近忙工作的事情,实在抱歉!

第942章 渭水之战(二)
    深已深,宇文士及依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侍妾杨氏披衣坐起,抬起纤纤玉手帮他轻轻揉捏着肩背。宇文士及黑暗中回头看了眼这个有着隋朝皇室身份的娇美杨氏,虽然这侍妾不但出身高贵,且长的美貌如花,可这也弥补不了他心头的郁气。
    年青时,他因父亲宇文述为杨广心腹,得以娶了南阳公主为妻,这份恩宠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而且南阳公主虽为皇帝之女,可却贤惠异常,对他父亲孝爱,对他也体贴,再加上还为他生下一子,这让他对南阳公主不知有多么的疼爱。
    可就这么好的一公主妻子,却生生被那该死的陈克复给抢了去了。当初南阳公主带着儿子进宫看出云公主,结果却被那陈破军的手下误当成了出云公主给绑去了辽东,从此一去不返。
    好几年过去了,妻子如今的下落也早打听的清楚。早两年还好,虽然南阳公主困于河北,可总归还有个希望盼头。可如今,他已经不止一次听到,妻子南阳公主已经成了陈破军后宫中一嫔妃,甚至听说连儿子宇文禅师现在都认了那贼人陈破军做了父。
    夺妻抢子之恨!
    虽然他被封为大许国秦王,可他却知道,如今背地里还不知道多少人在笑话他。
    “大王,临津关汉王急报!”
    忽然,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侍卫亲兵队长在门外低声道。
    “半夜三更还送报来,是何急事?”
    宇文士及本来也是睡不着。这个时候闻言便干脆披衣而起。出门,却见侍卫队正领着一熟人在外面等候。
    “元礼,怎么是你?你不在临津,来这做什么?”
    元礼一脸的狼狈,满身子的泥浆,甚至身上还穿着一套道衣,做一道士装束。一见到宇文士及,当即大声道:“大王,大事不好,临津危极。请大王即刻发兵,迟了只怕来不及了。”
    “你详细说,临津怎么了?”宇文士及也感觉到一阵忧虑。
    “那陈军不知道突然从哪里冒出来,昨日突袭拿下了冯翊城,又急攻临津关。幸亏汉王指挥有方,将士们用命,才暂时挡住了陈贼。不过虽挡住一时,但陈贼凶悍,只怕难以久守。汉王命王突围来报。求秦王速发兵救援!”元礼哭诉道,一脸担忧表情十足。
    “什么?冯翊已失?”宇文士及只觉得一阵晕头转向。差点昏倒。这冯翊可是关中重镇之一,如此大城,怎么就突然丢了,甚至之前连半点警讯也没发出。“究竟是哪来的陈军,何人率领,又有多少人马?”
    “人马不多,约万五左右,其中还有五千女兵,看旗号。是陈破军亲率!”
    “陈破军,又是这个该死的陈破军!”宇文士及一听是陈破军,当下已经怒的咬牙切齿,恨不得吸血敲髓,寝皮食肉。
    “万五之兵,怎么就能突然夺下冯翊,杨虔通难道是个死人。他手下的那五千兵呢?更何况长春宫中还有两千宫卫,这七千人就全是死人?就算七千头猪,被杀光前,也知道哼哼几声。四处逃窜,好给大家个警讯啊!”
    元礼偷偷举袖抹了把脸上被喷的唾沫,轻声道:“都是那该死的贺若隆、贺若东兄弟,两贼不但当初萧关阵前降敌,以致我军大败,使得晋王兵败自刎。而且此次还亲自带路,他熟知我军防守,找人说服了冯翊城中旧部,里应外合,偷开了城门放陈军入城,才使得我军不备之下丢失了冯翊。”
    “大王,陈破军一向狂妄无比,手中不过万五人马,居然就敢孤军深入关中。更何况,还带了五千女兵,真是不知死活。大王,这可是千载难逢之机,既然地狱无门他闯进来,咱们就成全了他。汉王现在坚守蒲津关城,陈破军一时间绝拿不下。只要秦王发兵救援,到时正好两面合围,内外夹击,一举生擒了陈破军。只要活捉了陈破军,不但蒲津关可解,就是长武城蓝田王那边的僵局也可立破,说不好,我们大许还可以趁此机会一举拿下整个关陇!”
    宇文士及心动了。
    对陈破军他是恨的咬牙切齿,夺妻之恨,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仇恨了。
    略微沉思了片刻之后,当下点头道:“好,本帅立即率一万五千人马增援蒲津。就请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留守潼关,有荆大将军在,又还有万五精兵,可保无忧。”
    元礼眼珠一转,道:“为了万无一失,大王还是多带些兵好。依末将看,潼关外并无多少敌军,不如带两万人马走,留下一万守潼关足矣。另外,最好还是派快马往长安,让陛下也调一两万人马赶去临津关。陈破军兵虽少,可这人却不可小觑,狮子搏兔,必出全力。不说蒲津乃关中东侧门,就是冯翊也是我许国重镇,切不可有失,定得速速夺回有上。”
    宇文士及想了想,点头同意,当下命令由左骁卫大将军荆无恒率一万人马镇守潼关。他率两万兵马增援蒲津,另外抽调梁元礼、张峻、崔师三将随军同行。并立即派加急信使往长安,请皇帝派一军增援,务必夺回冯翊,且生擒陈破军。
    关中,古又称八百里秦川,潼关则是进入关中的大门。黄河经黄土高原南下,至潼关附近遇东西走向的华山山脉,遂拐直角掉头东去,由南北走向变为东西走向的河流。潼关就位于刚刚拐弯的黄河南岸,北靠陡峭的黄河河岸,南为华山山脉,是沿黄河南岸西进关中平原的唯一路口。
    越过黄河北岸东西走向的中条山山脉西端,进入河东平原,方是可以西渡黄河的蒲阪津渡口。
    总之,从潼关北渡黄河后,须北越中条山山脉,行百余里险峻山路,进入河东平原,方能到达蒲阪津渡口东岸。
    黄河之险甚于潼关之险。黄河不同于长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水量大,江面宽阔,千里岸线皆可过渡。两岸多支流大湖,可屯集数量庞大的大型战舰,数万大军可乘船蜂拥登岸。黄河渡口只有少量渡船,一次最多只能渡过数百人,对岸若有敌方数千守军,这渡过去的数百人瞬间就会被守军屠戮殆尽。
    陈军先前在上游处搭建了一悬桥,可谓是是不走寻常路的奇兵。不过这处悬桥联通的是河东与陇上,对关中的威胁并不太大。可现在陈军攻打蒲津,却让宇文化及十分紧张。陈克复一旦拿下蒲津,那就等于打通了秦晋通道。到时就将有源源不断的陈军从此进入关中,踏上关中大地,易守难攻的潼关对陈军就已不再有用了。
    流经关中平原、东西走向的渭河,在潼关附近的黄河转弯处,汇入黄河东去。渭河又与黄河不同,黄河流急,两岸多是峭壁,只有少数渡口可以过渡;渭河流缓,两岸平坦,处处皆可架设浮桥。陈军一旦打通蒲阪通道,大军西渡,那时南下已无险阻;渡过渭河,东去直叩潼关背后,西去则直取长安。
    蒲津的作用不次于潼关,宇文士及挥兵急援蒲津,也并不久久因为陈破军夺了他的妻子,抢了他的儿子。他心里十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