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上南下-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主任,你说,现在找谁,最直接呢,能把我二哥放出来,还能还他一个清白。”
    李主任沉默着,连吸了几口烟,突然说了一段话。
    这些话,他自己也憋了很久。
    他想过,自己去做,但是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又觉得好像不妥。
    但是,这个念头一直在他心里盘绕着。
    党代会眼看就要召开了,最有希望的人却被人陷害被时审查,那个以革命功臣自居的人,却跃跃欲试,似乎稳操胜券。
    甚至,最近,市里有些工作已经不再和他这个军管会一把手通气。
    人家知道你马上要走,你能奈何得了吗?
    但是,于老李,这至少也看到了一种素养,一种担心。
    毕竟,临江是他带着部队解放的,这个城市同样倾注了他的满腔热情,留下了他的很多烙印。
    把临江交给这样一个搞阴谋、玩心术的人,他还真的有点不甘心,也不放心。
    听了他的话,乔星竹有些顾虑,对着二哥的战友和领导,她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李主任一拍腿,声音便提高了不少。
    “都到这个地步了,你还担心什么,你二哥出来,一切都好办,否则,什么都是假的,小丫头,懂吗?”
    星竹如梦方醒,连连点头。
    李主任随即大笔一挥,写了个便签,放进了个信封,递给了星竹。
    出了军管会,星竹想都没想,立即赶到了周颍家里。
    这几天,叶小云一直住在这里,每天和星竹商量乔向文的事情,既然有了李主任这样的暗示,星竹马上有了主意。
    叶小云听了,也觉得目前情况下,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最快见效了。
    周颖又给她俩出了点主意。
    当下决定,说干就干,当时两女孩就商量好,第二天就出发,一路去北京,一路去柳州。
    一个是为了哥哥,一个是为了最亲爱的人。
    两个女孩子,豁出去了。
    !@#()





第394章红色电话突然响起
第394章红色电话突然响起



    第三九四章红色电话突然响起
    顾清明这几天很轻松。
    说到底,还是那封神秘的举报信帮了大忙。
    他自己也知道,如果不出眼前这档子事,以自己的年龄、临江解放后的工作实绩,与乔向文相比,都丝毫不占优势。
    唯一胜出的,也就是资历。
    28年入党,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对临江的情况知根知底,无论历史、显示、风土人情,还是人脉资源,领先一筹。
    然而,退回来讲,这也是劣势。
    资历固然老,但是这也意味着自己的年龄大了,放眼省级领导,绝大部分也就四十出头,五十以上的几乎没有。
    再看乔向文,三十三岁,部队正师级干部,立过特等功一次,一等攻两次,二等功三次,到了临江后,不管是是非非,人家大刀阔斧把土匪镇压了,敌特团伙破获了,社会治安基本稳定下来了,成绩有目共睹。
    还有很重要一点是,在接近崩溃的情况下,把临江的经济生产给搞上去了,上个月,省里排名,临江的经济总量已经明显好转绝对值已经超过了省会。
    这个成绩,为乔向文赢得的加分太多了。
    顾清明一边和组织部长说着话,听他汇报这次特别党代会的筹备情况,一边盘算着自己的心思。
    根据省委要求,党代会十天以后召开。
    这次党代会,也是临江的第一次,最主要的任务是选举市委领导班子,之后,在此基础上,成立新的临江市人民政府。
    本来,是三名军管会领导各管一滩,但是风云突变,乔向文被隔离审查,李作人带领63军转战东北已成定局。
    天赐良机。
    连日来,顾清明很有一种天欲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踌躇满志,各部门头头往他办公室跑的人明显多了不少。
    这不明摆着嘛。
    党代会筹备领导小组由李作人负责,但工作报告由李顾清明来做,其间玄机多多。
    乔向文啊,乔向文,只能怪你运气不好,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关键时候来了一封举报信。
    在专案组找顾清明谈话的时候,他采取了大处表扬,小处供给,明里是夸、暗里是贬的方法,把乔向文的工作大的方向给了肯定,但一一列举出来的,却是一件件失误、错误。
    对待乔向文的致命一击,来自他的一次暗示。
    那次暗示,地点也是在他办公室,坐在他办公桌对面的人,是钟有光。
    乔主任出了这事,专案组那里正在紧密调查,如果你能结合工作,为专案组提供一些实在的证明材料,一定会让专案组领导记住,那几个人可都是公安部、省公安厅里的人,他们一肯定,这临江的公安局长你不想当也推不掉,有光,这种时候,你要抓住机会,好好配合啊,你的能力我是了解的,市委成立后,我也会好好向大家推荐你的,好好干!
    钟有光眼睛一亮,脑子里的血往上一涌。
    人为知己者死。
    顾记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木头脑袋也动了。
    回去以后,想了半天,费尽心思,罗列了几条,之后,悄悄地找了专案组。
    时势出英雄,同样,也能出狗熊。
    老四野的队伍里,就这样出了一个和平时期的“叛徒”。
    就这样,一念之差,一个昔日的战斗英雄,卧倒了,不但让老战友们在背后处戳指头,还挨了范文芳一耳光。
    失去了部下的尊敬,失去了深爱的恋人,钟有光能得到他梦寐以求的那个位置吗?
    与此同时,为乔向文叫屈喊冤的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信,也是一封一封向省里写,向中央写。
    有临江公安局的干警,也有临江民主党派的知名人士、民族资本家还有一些普通群众。
    这些人或者是乔向文的部下,或者是工作对象。
    他们不相信,那个出生入死、战功赫赫、让群众感到温暖、让敌人感到恐惧的正直无私的人,会是所谓的特务、叛徒!
    这些情况,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关注。
    批示不少,但都要求慎重对待,要抱着对革命干部高负责的态查清真相。举报内容如果真实,要严查不待,如果属于栽赃陷害,要坚决纠正,还人清白。
    专案组感到了其中的分量。
    省委内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开始接到举报信时,省委主要领导并没有过于在意,对于乔向文,大家还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信任的。
    事件急转直下,来自于公安部领导的一个批示,公安厅长专门向记们作了汇报。
    解放之初,几个城市的公安局长因为进城以后,经不起诱惑,最终包庇敌特,犯下罪行,所以公安部领导对于乔向文的这封举报性十分重视,并专门指派部政治保卫局的一名副局长前来查处。
    在这种情况下,省委主要领导本着查清事实、弄清真相的想法,让乔向文暂停工作,配合调查。
    然而,在那个特务横行、阶级斗争之弦绷得很紧的当下,公安部那名局长的到来,很快让省委领导的想法落了空:
    暂停工作变为了隔离审查;
    查清真相变为了交代问题;
    加上个别人的趁机捣鼓,乔向文的问题一拖再拖,转眼间已经两个月。
    一封举报信,惹了那么大的乱子,这是省委主要领导一点都没有想到的,在看到有关领导批示之后,他专门听取公安厅同志汇报,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一名军队的高级干部,长期从事秘密战线的工作,就因为一封举报信,受到了如此的待遇,两个月折腾下来,还是没有一条过得硬的证据,证明他有任何历史问题。
    进退两难。
    专案组举步维艰。
    一封来历不明的举报信,一根紧张的反特弦,一个过于草率的决定,一帮无限拔高的执行者。
    最终带来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目前看来,仓促之间的这个决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给刚解放的临江政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眼下这种情况已经是省委主要领导无法掌握的。专案组是公安部的副局长坐镇,调查的是四野著名的红色特工、高级干部,而这名同志,正是临江社会治安的主要领导者,领江经济版图的主要设计者。
    临江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届时将选举出全新的市委班子。
    这种情势,与其说考验着百业待兴的临江,还不如说,考验的是省委的执政智慧。
    李作人多次来找记,强烈要求尽快结束调查,恢复乔向文的工作,在关于新的市委记人选征求他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只推荐了乔向文,对于顾清明,他不愿意做出评价。
    顾清明呢,最近也跑来省城很多次,利用汇报党代会筹备工作的机会,向记们表达了他管理好临江的决心和信心。
    连日来,省委记和两名副记几次碰头,就临江未来格局、市委班子,尤其是乔向文的问题交换意见。
    骑虎难下,是最让人头疼的。
    不调查清楚,对上级不好交代,对一个党的干部不负责任,但要彻底调查,目前又处于查无实据的尴尬境地。
    李作人的归建命令上级军政委员会已经下达,他本来一撂挑子带着部队就要走。省里考虑目前临江的变局,通过军区反复商量,他总算暂时继续留在那里。
    但他摔下了一句话:
    不给乔向文一个交代,就是打击军队干部,就是不信任四野的人,走着瞧!
    四野一百多万正规军,正在两广地区收拾国民党的最后残留。打完白崇禧打薛岳,打完大陆打海南岛,打完正规军再剿匪。
    从东北一路打过来,现在101从东北王变成了中南王。罗政委担任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解放初的**,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在省委和中央之间,设置了一个大型管理机构——局,东北局,西北局,西南局,华东局、中南局。
    省委的重要事项,首先必须经过所在上级局同意,组织上服从局的领导。
    这个局,其实就是以前的几个野战军,实行军地合一的领导体制。
    记,大部分都是一二三四野,加上华北野战军的司令员或者政委担任。
    李作人说的是气话,听的人却没有把他的话当成为耳边风。
    分管组织工作的副记,含蓄地受到了记的批评,他作为专案组的分管领导,两个月的时间未能就乔向文的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意见,给省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被动。
    接二连三的群众来信、北京方面口气很重的批示,让大家倍感压力。
    对于临江的未来,他们悄悄做了若干种考虑。
    但是,再周全的准备,也总会出现意外。
    就像乔向文工作好好的,突然被离职调查。
    省委记那天上班好好的,在主持一个全省基层干部座谈会时,发表谈话时心情也好好的,秘进来,悄悄和他说了一句。
    他脸色一变,和主持会议的副记耳语了一句什么,匆匆回到办公室,接起了那个代表级别和机密等级的红色电话。
    这种电话,一个省,就一部。
    有时候,它是权力的象征。
    有时候,它又成为一种压力,让人窒息的压力。
    有一种电话,说的人越客气,听的人越心惊。
    言辞越短,涵义越深。
    记接的电话,正是属于这一种。
    阅读最新最全的()





第三九五章独特的证明
第三九五章独特的证明



    第三九五章独特的证明
    省委书记走出办公室的时候,一个人在走廊里沉思了许久。
    之后,喊过秘书,交代了两件事,让他急办:
    第一,下午一点召开乔向文专案组会议,听取汇报;
    第二,下午三点召开临时常委会;
    第三,通知临江市军管会李作人主任,明天上午召开军管会干部会议,扩大到县团级以上干部参加,省领导要参加。
    秘书愕然。
    但很快通知了下去。
    次日上午,九点。
    临江军管会扩大会议准时开始。
    李主任和顾清明对这个会议都没有底。
    但有一点,两人的看法倒是一致的,那就是省领导前来,一定与即将召开的党代会有关系。
    只有涉及到重大人事,省委领导才有可能亲自前来。
    李作人今天穿的是军装,这让与会者颇有点意外。
    连日来,他的一个师先期开拔,副军长带着司令部人员已经出发,根据军委要求,东北边防任务吃紧,这个月底,军部必须完成搬家,这也就意味着,他这个一军之长,近日之内将要带着他的部队,离开他们亲手打下的临江,去执行更为艰巨的战斗任务。
    今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