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上南下-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在抗战爆发不久,毛伟人就看到了持久战的必然性,所谓的速胜论、亡国论,皆是不懂历史的小儿科谬论。
    中国亡不了。
    小鬼子长不了。
    山东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没人没地方替代得了。
    就这样,朱毛的这支最忠诚的部队,先后分兵几批,秘密地进入了山东地区。
    115师东进入鲁,正是毛伟人力排众议,果断决策而致,他是要把山东打造成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样板、插向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
    那么多的部队,是如何迂回两三千里,秘密进入山东?
    很多近现代的历史,有意回避了这一段,其中当然有着很复杂的原因,因为当时是绝密的,不可公布的。不过六十多年过去了,江湖还是大概来为你说个明白吧。
    38年7月,以115师的一个营为基础组成的永兴支队和与抗大分校的48位干部组成的津浦支队,奉**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作为毛伟人山东计划的先行军,悄然来到山东德州附近,史料可查,他们是最早进入山东的八路军主力部队。
    7月底,这两个支队到达乐陵、宁津县,立即和当地的地方抗日武装取得联系,很快打了几个胜仗,当然,干掉的主要是前文说过的伪军,与小鬼子的正规军还没有正面接触。
    这一部队在当地扎根的消息,既鼓舞了附近地区老百姓的抗日热情,更增强了延安重兵东进的决心。
    很快,毛伟人亲自点将,八路军总部发出命令,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兼343旅政委萧华率一批骨干去山东黄鲁边区,成立了冀鲁边军政委员会,他一到达,就马上将那一地区的所有部队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萧华当时的头衔是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也是他兼的。
    插一句,这位后来的开国上将、空军政委,正是乔向文多年的领导。
    前文说过,乔向文所在的山东纵队的历史,那是一支**领导的山东地方抗日武装力量,他们先后的称呼有山东人民抗日救**、抗日义勇队、抗日自卫团、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师。
    开始时候,这些部队与八路军并没有直接关系。
    直到38年6月份,延安的一个决定,从此改变了这支部队的历史。
    那时候开始,这些本来番号不同、建制不同、武器不同的山东子弟兵,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八路军山东纵队,隶属于八路军总部管理。
    山东分局的领导,一直担任这支部队的首长,原因很简单,党指挥枪,况且,这些本来散落于各地的山东子弟兵,也非常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
    毛伟人十分重视山东的抗日地位,也十分重视这支部队的发展成长。
    细细看看历史,大家就能明白了,山东纵队虽然是山东子弟兵,地方部队,但是延安先后派来了大批老红军、老八路前来助阵,分享武装斗争经验,传授战略战术技巧。
    乔向文的顶头上司,纵队社会部长杜克明,正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光派骨干还不行,山东在延安地图上的位置太重要了。
    所以,这不,干脆把自己最得力的115师给派来了。
    遍寻历史档案,关于115师秘密转移的电文,应该是38年11月25号的,那封电报口气是商量,但实质,你懂的,不可以还价,为啥呢,因为那封电报的签发人,有三个。
    第一位,毛伟人,**主席,**中央总负责,前文说过,43年,他才正式当选中央主席,按照现在说法,那是绝对的老板。
    第二位,王稼祥,**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总政治部代主任,一句话,管人事的。
    第三位,滕代远,****参谋长,实际上就是后来的总参谋长,管作战的。
    这封电报的份量重吧,三个人,都是军委的决策者。
    那么,怎么样的一封电报,一个收件人,用得着军委的三驾马车亲自签发呢?
    警告那几家网站,到此为止,不要再行鸡鸣狗盗之事,否则,就不好收场了。
    ***江湖喜读历史,藏书甚丰,工作之便,对许多东西更是多家关注和研习。
    每日清茶一杯,故事两节,诚交各路朋友,认可的投票收藏,不喜欢的,留言批评几句,江湖也会认真听取,多谢了***()





严正警告,侵权无耻
严正警告,侵权无耻



    听朋友说,百度一下,十几个网站在同步连载我的?
    不禁纳闷。
    本人对起点并不熟悉,只是因为朋友的推荐,来此安家落户,承蒙厚爱,搞了个A签。
    将信将疑,百度了一下,果不其然,有多家网站也在连载江湖的《北上南下》,而且还是同步的。
    坚持看这本书的朋友们都知道,江湖极其认真,每日至少两更,把自己多年所学所思所积累,都化成了这本心血之作。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
    既然起点与江湖A签了,那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对我,你们是,对你,江湖同样也是。
    经与相关编辑沟通,江湖现把侵犯我权利的鸡鸣狗盗网站公布如下:
    123读;
    天天中文;
    侠客中文;
    博看;
    哈哈文学;
    搜狐书库;
    还有几家,江湖不一一列举了。
    码字不易,尤其江湖写的这本书,花的是心血,拼的是积累。
    希望朋友们睁大眼睛!
    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江湖的《北上南下》!()





第六十章史上最强之警卫阵容
第六十章史上最强之警卫阵容



    签发这份密电的人不简单,接收电报的人,也不简单。
    谁?
    彭德怀!
    那一年39岁的彭德怀,正式的职务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任副总司令,这是国民党那里发的正式文件。在我们内部呢,就叫八路军副总指挥,实际上的总负责。
    大家都知道,八路军的总指挥是朱德,那是德高望重,南昌起义的元老之一,但因为年龄等原因,八路军日常工作、前线指挥、战略部署,一般都是年富力强的彭德怀说了算,那年已经五十多岁的朱德,主要负责重大事项,对外协调。
    八路军,**第一王牌,无论对外与小鬼子、还是对内与老蒋,那都是拳头产品。
    所以这封电报直接发给了副总指挥,也就不足为奇了。
    彭德怀收到的那封电报的原文,江湖给你从尘封的历史里找了出来,看一下:
    “陈、罗率部及陈光旅的主力(两个主力团)全部去山东、淮北为适宜,陈罗东进时,拟分布于新老黄河间广大地区,包括津浦(路)东西、胶济(路)南北在内。尚昆、小平认为可行。”
    解释一下,这里说的陈,那是陈光,林biao的副手,这位115师的老师长被阎锡山的手下误伤后一直在看病,先是在延安,继而去苏联,所以本来的副师长陈光一直代理师长。
    罗,那是罗荣桓,115师政治委员,此刻115师的最高领导,也是我们的主人公乔向文在山东的领导。
    电报的口气看出来了吧,三名军委领导一起签名,最后还要拉上两个人的意见。
    这两个拉来助威的,也是鼎鼎大名,杨尚昆,当时的北方局书记,担负整个华北敌后抗战的**领导工作,按照现在的说法,那是地方诸侯,一方大员,管好多个省呢,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党、建军和建政工作,都归他管,中央不是要派人去山东嘛,征求一下他的意见,那也是必须的。邓老,改革的总设计师,那时的职务是八路军的政治部副主任,129师政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份电报把八路军的实际领导彭德怀给难住了。
    放吧,谁不知道,他这个八路军的实际一把手,只管三个师,而其中打仗最靠谱、实力最强的,就是115师,这拳头部队一撤,八路军工作会不会受影响呢?
    不放,那是绝对不行的,三个最高领导签发,那还能讨价还价啊。
    抉择是痛苦的。
    没有选择的抉择,那是更加艰难了。
    十天之后,血气方刚的彭德怀,终于下定了决心,与中央保持一致!
    12月初,他签发了八路军总部的一封绝密电令:
    坚决执行军委指示,你部着即动员,并妥善处置一应事宜,另你部已到达晋东南之一团以苏鲁支队名义先行入鲁,为师部机关转移提供绝对安全之保障。
    就这样,一直并肩战斗的八路军三个师,自此分开了。
    因为八路军名义上归老蒋管,你是十八集团军,人家毕竟是国民党的元首,军委一把手,所以,这115师的转移,只能是秘密的,按照国共早期的约定,八路军在山西,在河北参战,那是与小鬼子面对面,**在前,八路军负责袭扰,一起玩鬼子。你这样一撒手,老蒋自然不乐意。
    几千人的秘密转移颇为棘手。
    最终,还是彭德怀想出了办法。
    前文刚说过,国民党河北方面制造摩擦,深县惨案,还记得吧,当时彭德怀气愤之极,在中央同意下,迅速集中兵力,把制造惨案的那支部队打了个稀里哗啦,溃不成军。
    这回,老彭又动了个脑筋,还是借这个事情干了一票。
    几千人千里转移,那动静太大,沿途避开鬼子,还行,悄悄地。**那就说不通了,部队换防,你得有通知,得有手续啊,没有这玩意,人家谁会放行?
    老彭的主意绝对正点。
    你不是制造惨案嘛,我不但还击了,还要上门去找你算账,国共合作期间,谁让你这样对待友军?
    看懂了吧。
    就这样,第十八集团军副总指挥,一封电文,给国民党河北政府主席、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就惨案一事当面洽谈,讨个说法。
    随即,一支堪称史上最强的警卫部队出发了。
    三千多人组成的警卫部队,场面有多大,有多气派,想得到吧?
    就这样,罗荣桓、陈光带整个师部机关和一个主力团,以警卫部队的名义,武装护送八路军的副总指挥与你国民党的一个战区指挥谈判。
    因为你制造了摩擦,对我们下了手,我们的领导要是单身匹马来,你要再下毒手,也不是没可能。
    好,就这样,三千人警卫,武装护送。
    彭大将军场面够大的。
    如此,115师名正言顺,一路急行军,翻过太行山,穿过平汉路,直接进入山东。
    说一花絮。
    解放军二炮有一个副政委,罗东进,中将军衔,级别很高吧,不错,但比他父亲差远了。
    他父亲的军衔,元帅。
    谁啊,就是这支“警卫部队”的最高指挥员、115师当时的实际操盘者。
    罗东进,就是在115师东进山东出发前夕出生的,罗荣桓政委一算计,取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吧,纪念一下115师历史上最大的事情!
    **
    毛伟人一挥手,115师先后几万大军进入山东。
    按道理,这些八路军的王牌部队,加上山东本来几万人的山东纵队,山东的抗日日子应该好过多了吧。
    其实不然!
    两三年的进展表明,山东抗日形势,距离延安的期望距离很大,具体表现
    在;
    部队发展还是不够快;
    在山东没有形成强大的抗日声势和影响;
    抗日根据地区域不够壮大;
    对**领导的全国抗日统一战线贡献平平;
    在日寇、**、伪军盘踞的山东地区,**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及其根据地,没有能起到延安期冀的效果。
    山东抗日何去何从。
    山东在焦虑。
    延安在思索。
    伟人又要出奇招了!
    **
    那年的冬天好冷。
    鲁南大地,漫天大雪,树上挂满冰棱,群山披上银装。
    二月的一天,乔向文突然接到通知,要他火速到纵队接受任务。
    快马加鞭。
    纵队李政委、社会部长杜克明向他布置了任务:
    原来,中央首长002,过年以后即将来山东巡查,任务绝密,行程绝密。
    中央办公厅、中央社会部要求山东地区,根据情况需要,采用一切措施,确保002同志在山东期间的安全。
    002同志在党内具有崇高的威望,长期战斗在白区第一线,日伪、国民党对其恨之入骨,多次用重金悬赏无果,所带领的新四军,那是不断壮大,让敌人坐立不安。
    “002同志随行须带电台,并带一部分得力武装沿途保卫。”
    “负责保卫之手枪班须是强有力的,须有得力干部为骨干,须加挑选与训练。”
    当杜克明把两份电文递给乔向文时,他看了几遍,心中十分意外。
    根据002同志在党内、军内的威望,保卫工作当然必须绝对万无一失,一般这种任务,负责领导保卫工作的中央社会部会直接发出通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