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上南下-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凭着直觉,他知道就这几天,盯梢他的人要动手了。
    不管怎样,这事绝不可以让林村他们知道,倒不是怕他怀疑,而是一旦他知道了,必然派人抓捕盯梢自己的人,那可是自己的革命同志啊。
    你说卧底累不累,难不难。
    就在他思绪万千的时候,突然,家里电话铃声响起来了。
    叮叮叮,安静的午后显得特别刺耳。
    他拿起电话,“喂,请问你是哪位?”
    听筒里先是沉默,他又重复了一遍,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响起来了。
    “你是李洪铭吗?”
    声音很陌生,他应了一声,他正寻思是谁,对方已把电话挂了。
    来者不善。
    李洪铭不祥的预感得到了验证。
    他住的是一处租来的房子,两层小楼,一层两面人家,隔壁是济南警察局的一个科长,本来住这里,是想和敌人打成一团,没曾想,现在却成了自己人动手的目标。
    李洪铭飞快地收拾了一下,换了身衣服,勃朗宁手枪放在了裤口袋,打量了一下房间,准备出门。
    他要从后面的暗门溜出去,暂时出去躲两天。
    为了工作,只能委曲求全。
    乔向文送他的三句话,还记得吧,有一句就是,忍得住,他的体会越来越深了。
    忽然,叮铃铃铃,电话再次响起。
    他心想,我的同志啊,你们不要把我逼得太急了啊,我躲开行不。
    铃声不停,仿佛不接就不停地打。
    李洪铭有点泄气地取过听筒,想好了借口。
    “喂,家里没人,我是他邻居,过几天打吧。”
    一口气说完,就在他准备挂断的时候,一个沉稳的声音传了过来;
    “天涯无处不芳草。”
    晕死,李洪铭一听,猛地回过神来,天啦,这个声音不是他吗。
    纪律提醒他,不能直呼其名,必须按照约定的程序。
    “山东处处是我家。”他飞快地对上了暗号。
    “三里桥一号,老王茶馆。”
    “好的。”
    多么熟悉的声音,多么温暖的时刻,连日来的阴郁,一扫而光。
    **
    两只灯笼,挑一个茶字。
    两层小楼,规模不大,档次不高。
    这是一间不起眼的茶馆,济南闭着眼都能摸到几家。
    白兵和许一梅扮作情侣,混在一楼的茶客里,边说着话,边帮楼上放着风。
    见到乔向文的一刹那,李洪铭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手紧紧握住。
    想到连日来的境遇,想到卧底的艰辛,他的眼眶有点湿了。
    乔向文何等细心,一眼看出了。
    哪一个卧底没有一本辛酸账。
    哪一个卧底不是夹在敌我中间横竖不是人。
    “说说心里话,对组织有什么要求吗,我会尽量满足,根据目前形势,可能还需要你坚守一段时间,你的工作,我们非常满意,罗荣桓书记让转告你等抗日胜利,一定要亲自为你记功,同时开一个大规模的会议,亲自为你澄清!”
    “罗书记还记得我?”
    李洪铭的心一下子滚烫烫的,山东八路军十几万的领路人,还惦记着他这个革命军中马前卒,与此相比,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忍受呢。
    看着乔向文兄长般关心的神情,他想了想,把这几天的遭遇简单说了一下。
    本来,他已经决定不说了,自己设法克服,但是,万一遇到不幸,万一自己无法躲过,那对社会部,对乔向文都不好交代啊。
    乔向文一听,便明白了怎么回事。
    他让李洪铭安心卧底,那些人的工作他负责去做。
    还记得吧,前文说过,山东纵队专门发过一个文件,关于锄奸工作的紧急通知,那里面明确,对于有一定影响的汉奸,清除之前,必须经过纵队社会部同意,当初,这个文件,就是针对李洪铭发出的。
    老朋友们都知道,江湖写的书处处都有典故,新来的朋友慢慢也就知道了。
    山东八路军部队,确实发过这份紧急通知,针对的是高层的卧底,所谓影响很大的汉奸。
    可惜,后来机关整合,有些单位忽略了这一点。
    他暗暗提醒自己,马上和军区联系,让杜部长十万火急,再强调一下锄奸纪律。
    不惜手段,一定要确保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革命,他已经牺牲了太多的个人利益,背负着各方的骂名,忍辱负重,绝不可以再让他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了。
    这个话题就此翻过。
    很快,乔向文把招远和迎风金矿的情况说了一下,也把自己暂时的工作调整说了。
    李洪铭听得分外仔细。
    “最近,林村那里有陌生人来过吗?”
    “陌生人是一直有的,但是你说的这两个人似乎没有,去那里的日本军人比较多,还有就是汉奸特务,来自日本国内的专家似乎没有。”
    “你再仔细回忆,最近林村手下,有没有人外出执行特殊任务,几天没露脸的,或者说,林村最近有没有重要的客人,他亲自出马接待的?”
    这一提醒,李洪铭记起来了。
    人的记忆,积累多了,就会慢慢叠加,形成短暂的堵塞。
    所以,很多时候,让你想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场景,你百思而不得其解,但是,如果有人给你稍微一提醒,记忆立刻就会激活。
    这不,李洪铭立刻响起了一件事:
    “乔部长,我想起来了,不知道有没有价值,不过不是我亲眼看见的。”
    “快说!”
    李洪铭喝了口茶,回忆了一下,说起了一件事。
    原来,上周日上午,他和三木正在古董行说话,三木接到一个电话后,匆匆出门,临走时告诉他,是日本国内来了几个朋友,如果中午喝多了,下午店铺的生意就让他全权负责。
    这小日本,别看平时温文尔雅的,除了好色,就喜欢喝酒了。
    那天下午和晚上,就没看见三木回到店里。
    第二天,才听他无意中说起,几个老朋友喝得太多了,晚上一起去找了艺妓,又唱又闹了一整夜。
    在三木古董行干了那么久,就没见过三木喝的那么多,还去泡了妹妹。
    “好,这个情报非常重要,你设法尽快落实一下,如果能确认那几个人是来自日本国内的矿产方面的专家,立刻与我联系,另外啊,你可以适当利用林村的情报网络,看看最近招远那里有没有情报传过来,关于金矿,或者关于外国人的一些报告。”
    李洪铭点点头。
    盯着早已停产的迎风金矿的,究竟是什么人?
    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挂职副政委乔向文,能不能完成延安下达的黄金抢夺人物?
    下篇再说!()





第九十二章令人生疑的照片
第九十二章令人生疑的照片



    两天之后,当李洪铭与乔向文再次相见时,他已经完全换了一种心情。
    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工作、在卧底,背后有山东的最高首长,有军区社会部密切的关注。
    卧底是孤独的,来自老家的点滴温暖,都会让他产生新的力量。
    接过李洪铭递过来的一张照片时,乔向文如获至宝。
    这是一张极其普通的黑白照片,五个人排成前后两排,背景是一座不高的山脉,山上依稀看得出,花开烂漫,正是眼下的春光明媚好时节。
    “乔部长,这就是三木那天见到的几个人,他们好像就是在那个地方合的影,到了济南刚冲印出来,经不起三木的索要,送给了他一张,可能这张照片有些特殊意义,不然三木也不会要这张,他今天出去办事了,我拿了过来,你看看,是不是你需要找的人?”
    李洪铭胆大心细,套不出三木的话,行啊,那我直接拿了照片,不是更好辨认吗?
    五个人,两排,后面的三个人个子就比较高一点,年轻一点,一看上去,就是身体非常结实,相比而言,前排两个人就明显不同了。
    这两人大约都在四十来岁,左边的一个个子矮矮的,脸瘦长,头发有点后背,一幅黑框眼镜,右边的人比他高一点,这两位老兄都是比较正规的西服,打着领结。
    再仔细看,后面靠右边的一个年轻人,手里好像拿着什么东西,带着柄,看不太清楚,像是一根棍子。
    按照田光复的说法,那天的几个人里面,为首的一个人正是四十来岁,个子不高,但是不是照片里这个矮个子中年人呢。
    从照片看,这好像是一张山间郊游的照片,几个人神情各异,显得很兴奋,只有那个矮个子还比较严肃。
    如果不是此人,田老头说的人又会是谁呢?
    如果正是他,那么这个小鬼子来到济南找到三木,究竟有何打算和计划?
    如果是他,又为何要拍这张照片,三木干嘛要来这张照片,究竟有何意义呢?
    转瞬之间,乔向文的脑子里闪过很多念头,一个个问号接踵而至。
    不管如何,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运用到眼前的这一幕,倒也合适。
    三木明里做古董,暗地却是负责刺探情报的日本特务,他为眼前这几个人,又是喝酒,又是泡妞,那么一反常态,期间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秘。
    “乔部长,我昨天和三木聊天,有意提到这张照片,他好像很得意,说什么同学原来是国内的专家,以前一直没用武之地,三木还曾经救济过他,没想到,到了山东,为帝国立大功了。”
    专家,立功,三木,国内。
    一个个关键字眼,电光闪石般,冲击着乔向文的头脑。
    这中间,一定有值得探究的真相。
    “你提供的情报非常重要,这样,我马上把这张照片翻拍一下,我们要设法让田老头确认一下,你这里暂时不要有动静,悄悄观察,继续盯住三木和林村那里,一旦发现异动,立刻想办法与我们交通站联络,他们会电报及时报告军区的,还有,务必要保护好自己,自己人那里不用担心了,林村那里绝不可以掉心轻心,我们一定要相逢在打败鬼子的最后。”
    李洪铭点头,看着乔向文用随身携带的便携式间谍照相机,很快翻拍了一张。
    和白兵一起回到所住的饭店时,住在隔壁的许一梅已经按照他的要求,与军区取得了联系。
    许世友司令员亲自安排的三路人马,果然十分给力:
    招远游击大队在进出县城的几条路口设置了暗点,各地下交通站经过紧张工作,搜索到了一个重要信息,有人反映,曾经看见过那五个穿戴整齐的外地人,坐着一辆汽车,连续几天频繁地进出县城;
    侦察排报告,经近距离观察,并与周大全的人取得联系,证实蓝莓金矿那里近期未发现任何异常。
    还是王克那里的情报最让人振奋,据军区社会部的干探们在招远开展工作,很快查出来几条线索,证实了当初的推断,一来,五人中确实有两个日本人,其余几个是林村派来的陪同人员,二来,这几人在东亚旅社住了三天,然后离开,但是,据秘密调查,办理手续的时候,旅店老板好像听他们说了一下,还要去一趟莱阳,之后回济南省城。
    哪一条情报不凝聚了多少人的辛勤工作?
    在最后的结果到来之前,唯有努力,拼命。
    也许,最后这一切都是徒劳,但是,没有这些工作,哪来最后的拨云见日呢?
    秘密工作,与公开斗争,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这里,因为秘密,所以秘密,因为秘密,所以更辛劳,更会多做无用功。
    关键是,在那一刻到来之前,谁都不知道结果,谁都不知道哪一个是无用功。
    公开战斗,一颗子弹一个敌人,大不了再来一颗。
    秘密战线呢,拿着枪,你却不知道去打谁?
    听着许一梅的汇报,乔向文再次感受到了许世友司令员的热诚和高效。
    当务之急,是要请田老头确认一下照片上的人,是不是就是那天找他打听情况的人。
    其次,马上查清这伙人目前的最新动态,在哪个位置,有何动作,下一步准备干嘛。
    再有,林村、三木那里,这几天有何异常,万一有,是否与五个人有关,与招远有关。
    事不宜迟。
    当天下午,他就让白兵和许一梅设法找来汽车,带着照片,赶去了招远的田光复家里。
    没等白兵他们回来,文静的电文倒出现了。
    当然不是谈情说爱来的,是有了紧急的情报,向他汇报。
    连日来,根据山东军区社会部的电台监控,连续截获到日方的电码,虽然很多地方采用了暗语和隐晦的字眼,但是,黄金这个字眼,却反复出现过几次。
    报告杜克明部长和罗书记以后,大家一致觉得,这些电文一定与胶东、与金矿大有关系。
    也就是说,与挂职胶东军区副政委的乔向文,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