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天下-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噗哧!”
    高妙丽轻笑一声,冲李昌国挤眼睛,那意思是不用想也明白,她是在取笑这个文士。
    “竟有人如此好酒!”李昌国暗自感慨一句。
    这个文士终于清醒过来,意识到他失态了,讪讪的冲李昌国一笑,转过身就要离去。
    “相逢便是缘,先生若是不嫌酒太淡,不如过来共饮。”李昌国对这个文士很有好感,虽然他好酒失态,却是瑕不掩瑜。
    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呢?
    文士明显没有想到,李昌国不仅没有取笑他,反而邀请他共饮,不由得一愣。
    继而,他便回过神来,冲李昌国抱拳行礼,道:“既如此,那就叨扰先生了。”
    话间,快步而来,三步并作两步,跟风一般快,看来是酒虫蠢蠢欲动了,李昌国有些好笑,提壶在手,为他斟上一杯。
    “滋!”
    这文士端杯在手,一仰脖子,一声清脆的声响过后,一杯酒就下了肚。他咂吧着嘴唇,品味起来,眉头舒展开,根根向上翻,透着一股喜意:“乌程若下酒!好酒!”
    “怎么知道?”这酒是哥舒翰送给李昌国的,除了李昌国和高妙丽知道外,谁也不知道这是乌程若下酒,高妙丽一双会话的眼睛全是惊奇。
    李昌国也是讶异,光凭一杯酒就能品出是什么酒,这等本事可以傲视酒国了,即使哥舒翰好纵酒之人,也没有此等本事。
    这文士微微一笑,仙气透出,让人生出飘若欲仙的感觉,道:“我李白品尽天下美酒,还未有我不知的美酒!”
    “李白?”
    李昌国差一点给酒呛死,一双眼睛陡然间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


第六章 李白斗酒诗百篇(第二更求推荐)

    我很受伤,上周结束时,站在新书第6名,现在掉到第9名了,朋友们,请帮帮忙,顶起来,谢谢!
    ——————————————————
    激动!
    无比的激动!
    李昌国激动得仿佛给雷劈中,身子发僵,大脑停止了思维,时空已经不复存在。
    李白才高八斗,大名流传千古,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让人仰视!
    李白拥有不计其数的粉丝,上自历史巨人,下至街头贩,都是他的粉丝。
    可以这样,凡是中国人都是李白的粉丝!
    李昌国心智成熟,心性非常稳定,等闲不会激动,更不会如此激动。
    他来到唐朝有些时间了,见过的英雄豪杰不在少数,高仙芝、封常清、李嗣业、段秀实、哥舒翰……都是一代人杰,了不得的英雄豪杰。
    李昌国与他们相处,或平辈论交,或成上下级,就没有激动过,眼下他却是激动难已,这是李昌国两世为人头一遭。
    谁叫他遇到的是诗仙李白呢?
    李白流芳千古,留传下来的佳话太多,“铁杵磨成针”、“醉草吓蛮书”、“傲视公侯”、“天子呼来不上船”、“高力士脱靴”、“御手调羹”……多不胜数,只要是中国人都能上一段半段的,哪怕是不识字的文盲也知道李白。
    李白诗名传千古,写下的佳句、绝唱多不胜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飞流直下三千尽,疑似银河落九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不论没过唐诗,不论识不识字,只要是中国人,都能吟诵李白的诗篇,谁叫李白诗篇万丈长呢?
    “是李翰林?”
    高妙丽同样激动,俏媚眼里闪着炽烈的光芒,打量着李白,玉手紧握,手背发青了。
    李昌国给高妙丽的惊呼声惊醒过来,甩甩头,打量着李白,只见李白浑身透着一股仙气,宛若仙人临世,让人不敢仰视,暗自感叹道:“李白号称诗仙,是因为他的诗中透着一股仙气。其实,诗中的仙气来自于他的谪仙气质。”
    李白把二人的激动样儿看在眼里,很是淡然,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儿。
    他才高八斗,才名遍天下,诗名遍天下,拥有的“粉丝”多不胜数,他所到之处,慕名而来者很多,这种粉丝激动的样儿他是见得太多了,一点也不惊奇。
    “那是昔年称号。”李白早就给李隆基“赐金放还”了,早已不再是翰林,不过,人们仍是以李翰林称呼:“李白斗胆,敢问壮士高姓大名。”
    李昌国心脏又是狠狠一跳,能得李白亲口问询姓名,李昌国自觉荣幸,吸口气,道:“在下李昌国,安西都护府校尉,奉副都护之命前来长安报捷。这位是副都护高仙芝的千金。”
    “原来是安西都护府的壮士!”李白眼中光芒闪烁,极是明亮,把李昌国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瞧了个遍,大是赞赏,道:“久闻安西都护府是大唐精锐,骁勇善战,今日一睹壮士英姿,方知此言不虚。”
    在当时,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战事最为频繁的地方,这里的唐军特别能打,是唐朝的精锐,善战之名传遍天下。
    能得李白赞赏,李昌国还真有“一字之褒胜于荣兖”的感觉,有些飘飘然了。
    “哎!”李白脸色一黯,长叹一声,一脸的落寞,端起酒杯,拼命的灌酒,一口气喝了十来杯,这才放下酒杯,一脸的伤感。
    谁都知道李白才高八斗,却是怀才不遇,他一心报国,却是报国无门,徒令后人叹息。乍闻安西都护府打了大胜仗的消息,触动了李白的心思,不免几许伤感。
    李昌国理解他的心情,宽慰道:“李翰林,不必介怀,有诗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之大才,必有一飞冲天的时候。”
    这不过是宽慰之词,李昌国很是清楚,李白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报国的机会。
    猛然间,李昌国转了一个让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念头:“若给李白报国的机会,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问题,无数人期待过,却是没有成为现实,李昌国暗中否定:“李白只能怀才不遇,不可能有报国的机会。”
    再转念一想:“我今日遇到李白,这是缘份,若是有机会,我一定帮他弄到报国的机会。真要那样的话,李白会不会真的如他诗中所写那般‘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飞冲天呢?”
    李白若能建功立业,这绝对是千古佳话,弥补李白的遗憾,李昌国自己都期待不已,暗自下定决心:“若有机会,我一定帮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就在李昌国转念头之际,只见高妙丽一双俏媚眼闪着异采,打量着李白,吟出了李白的名句:“李翰林,您给贵妃娘娘写的好诗呢。”
    李白奉旨为杨贵妃写诗,是千古佳话,早就传遍天下,谁个不知,哪个不晓?
    高妙丽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李翰林,您能为我写一首诗么?
    李白才名传天下,能得他亲手写诗赞扬,那是何等的荣幸?有高妙丽这种想法的唐朝女人不知道有多少。
    李白微微一笑,宛若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瞄了一眼李昌国,道:“高姑娘,再好的诗及不是知己一赞。”
    高妙丽的脸蛋刷的一下就红了,瞄了一眼李昌国,赶紧端起酒杯浅呷一口,以此来掩饰。
    这个李白真是的,如此话,那不是叫人难堪么?李昌国有些埋怨,也有些窃喜,赶紧转移话题,道:“久闻李翰斗酒诗百篇,不知可否作诗一首?”
    要是能亲身见证李白作诗,那是何等的荣幸?李昌国异常期待。
    不仅他期待,就是高妙丽也顾不得害羞,抬起头来,盯着李白,恨不得他马上写一首诗。
    李白并没有话,眉头微微一拧,端起酒杯,一杯接一杯的喝起来,一口气喝了十几杯,这才酒兴稍却,放下酒杯,道:“有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越是喝得尽兴,诗才越是了得,果是不假!


第七章 京都长安(第三更)

    晚上十点有加更!
    后面追得很猛,已经跌到新书第10名了,求推荐票!
    ————————————————————————————
    李白的诗太有名了,若是能亲眼见证名篇的诞生,这是莫大的荣耀,李昌国很是急迫,一双眼睛瞪得老大,死盯着李白,没有放过一个细节。
    高妙丽也睁大一双俏媚眼盯着李白,迫不及待四个字全写在脸上了。
    李白扫了二人一眼,缓缓念道:“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是李白《忆秦娥》名篇,这词牌是李白首制,从此之后才有《忆秦娥》这一词牌名,在文坛影响很大。
    不仅见证了千古名篇的诞生,还是开创一个词牌名的名篇,李昌国倍觉荣幸,红光满面,跟打了个大胜仗似的。
    “好!好!好!”高妙丽白玉似的素手轻击,赞不绝口:“不愧是李翰林之诗!”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句更是有名,流传千古。
    “有此名篇,该当痛饮一番!”李昌国大是欢喜,提起酒壶为李白和高妙丽满上一杯,这才给自己斟上。
    李白才高八斗,才名满天下,诗名满天下,好酒之名满天下,平生所好之物唯杯中酒,李昌国这一举动很对他的脾性,冲李昌国微微一笑,端起酒杯,道:“干!”
    “干!”李昌国报以微笑,与李白碰了一杯,一仰脖子喝了下去,只觉滋味绵长,万分惬意,平生所饮之酒中,唯此杯最美。
    此时此刻,李昌国方才体味到“文章佳句佐酒”的妙处,只觉韵味无穷,恨不得再饮三百杯,心中大是感慨:“怪不得李白斗酒诗百篇,个中滋味如此迷人。”
    李白和李昌国同时亮出了杯底,两人举动竟然一致,不由得一愣,把酒杯打量打量,突然之间,两人大笑起来,顿生惺惺相惜之感。
    酒还真是个好东西,能拉近人之间的距离,不少人因喝酒而成为知己,至死不悔。
    李白是李昌国的超级偶像,李昌国遇到李白只有崇敬之情,两人之间的距离天地之远,没想到,因为一杯酒两人的距离骤生缩短,李昌国是特别欢喜。
    同时,李昌国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对李白由崇敬变成了亲近,脑袋朝李白凑了凑,笑着问道:“李翰林在外游历,此番重返长安,不知有何贵干?”
    “我一生好游历,自从赐金放还以后,离京东游,到了洛阳,结识杜子美……”李白微一凝思,起了他这次重返长安的目的:“杜子美西入长安,不知近况如何?我这次重返长安,就是为了访杜子美。”
    “杜甫?”
    杜甫字子美,杜子美就是杜甫,李昌国再度惊讶不置,差点把舌头咬断了。
    诗仙和诗圣相交莫逆,是中国文坛史上最为伟大的事件,没有之一,为后人传诵。
    “也知道杜子美?”李白颇有些诧异,打量着李昌国。
    诗仙,枉自才高八斗,怎么问出如此白问题呢?只要是中国人,谁个不知道诗圣杜甫呢?
    不知道杜甫,配做中国人吗?
    李昌国还是以现代人的惯性思维在考虑问题,在心里有些埋怨李白。
    然而,还真有人不知杜甫是谁,只听高妙丽以好奇的口吻问道:“杜甫是谁?”
    李昌国翻着白眼,真有一巴掌把高妙丽拍醒的冲动,是不是喝多了糊话?
    “能得才名满天下的李翰林如此器重,这个杜甫必是了得。”高妙丽眨巴着双眼,平添几许娇俏劲头。
    “哎!”
    李白一声叹息,微微摇摇头,道:“杜子美虽然才高八斗,却是美玉埋于尘中,知者不多,除了我,还有高适知其才外,再无人知杜子美之才。”
    “啪!”
    李昌国右手重重拍在额头上,暗自寻思,他适才是在用现代人的思维在考虑问题,大错特错了。
    此时的杜甫还未成名,除了李白、高适知其大才外,谁也不知其才,好象一块美玉埋没在尘埃中,万丈光芒无人知晓。
    “一别数载,无杜子美消息,可是,以杜子美之才,西入长安,一定能博得美名。”李白非常乐观,毕竟他知道杜甫的诗才,世间罕有。
    放眼中国数千年历史,人才辈出,杰出的诗人很多,能与诗圣杜甫媲美的唯有诗仙李白了,能得李白器重的人,能不出人头地?
    要李白不乐观都不行。
    李昌国却是知道,此时的杜甫寓居长安,这是好听的法,得更直白一些杜甫是困居长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