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天下-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把李昌国放到与郭子仪相同的地位,李昌国在龙武军的开局比在安西都护府还要好,好得多!
    “擂鼓!擂鼓!”
    陈玄礼看得兴奋异常,白须飘动,威猛不凡,吼得山响。
    龙武军兵士忙搬来战鼓,陈玄礼二话不说,一把夺过鼓槌,亲自擂鼓,为二人鼓劲。
    高力士不甘落后,一把夺过鼓槌,狠命的敲了起来。
    “咚咚!”
    一时间,战鼓声惊天动地,催人奋进,让人势血沸腾,李昌国和郭子仪的比试更加精采。
    这一番较量,依然是谁也奈何不了谁,以平局收场。
    接下来,二人比试弓马骑射,结果仍然是一样,平局收场。
    郭子仪和李子昌国身具超卓的箭术,虽只二人较技,如同万千人在射箭似的。箭出之际,破空声大同,如同千枝万枝箭矢在飞行似的,引来龙武军惊天的喝采声。
    直到两人打得尽兴,方才收手。二人打马来到近前,跳下马来,同时大步朝对方走去,两双刚劲有力的臂膀紧紧相拥,久久没有分开。
    在这一刻,对于李昌国来说,什么郭令公,什么盖世英杰,什么大唐柱石,都不存在了,唯有良朋益友知交。
    郭子仪的年岁已经是四十有余,比李昌国大了二十多岁,在这一刻,郭子仪完全没有年纪的障碍,对于他来说,李昌国是平生仅见的对手,难得的知己。
    久久之后,两人终于分开,执手而行,一脸的畅快。
    “呵呵!”
    陈玄礼和高力士的畅笑声远远就传了开来,二人不是在走,而是在跑,好象迎接英雄似的,把李昌国和郭子仪迎个正着。
    “陛下英明啊,把李昌国派给我,我捡到宝了!”陈玄礼左手拉着李昌国,右手拉着郭子仪,把二人好一通打量,越看越是欢喜,嘴都合不拢了。
    “你还好意思说,李昌国到来之时,你不是不想收么?”高力士尖细的声音响起,很刻薄的数落起陈玄礼,道:“李昌国,莫要跟着这老儿,随我去见驾,另谋去处!”
    “休想!”明知高力士是在调侃,陈玄礼仍是一脸的警惕,仿佛高力士是窃贼,要偷他心肝宝贝似的,把李昌国挡在身后,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死盯着高力士。
    “有趣!有趣!”把陈玄礼那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着急样儿看在眼里,高力士大是欢喜。
    他与陈玄礼共事数十年,等闲难得看到陈玄礼如此嘴脸,真的是太有趣了。
    “郭无敌,李昌国,你们是龙武军的双星,交相辉映!”陈玄礼把郭子仪瞧瞧,把李昌国看看,欢喜无已。
    “双星辉映”成了龙武军的佳话,数十年后,亲眼见证双星辉映的龙武军将士们仍是激动难已。
    “瞧你们两个,一副英雄惜英雄,豪杰重豪杰的样儿,我都有些眼热了。”麾下有郭子仪和李昌国这样的猛将,陈玄礼只觉这是他这辈子最为幸福的时刻,冲郭子仪道:“郭无敌,你就跟你的小友好好说说我们龙武军的辉煌!”
    “遵令!”
    与李昌国相处,正是郭子仪心中最想之事,欣然领命。
    郭子仪执着李昌国的手离去,边走边感慨道:“李兄弟啊,明里看,我们俩不分胜负,实则是我输了。我正当盛年,而你的力气还未长成,若是再过七年八年,我必败无疑。”
    郭子仪四十余岁的人,正当盛年,气血旺盛,力气正在巅峰期;而李昌国只有二十一岁,力气正在成长中,若是再过上几年,李昌国的力气再大些,郭子仪必输无疑。
    “郭大哥,比武较技是眼前,十几二十年后的事,谁说得清?”李昌国摇头,不赞同他的说法。
    两人来到郭子仪的住处,洗了个澡,汗水尽去,身心清爽,郭子仪这才给李昌国说起龙武军的来历。
    郭子仪眼下是龙武军的左卫长史,也就是幕僚长,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对龙武军历史极为熟悉,把龙武军的重要性说得通透。
    龙武军源于唐太宗时的百骑,历经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不断扩大。真正具有无可替代作用的,是在唐玄宗朝,因为龙武军是李隆基起家的军队。
    在韦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把持朝政后,李隆基决心诛杀这对母子,苦于手中无兵。李隆基决心结交龙武军,成功的达到目的,得到龙武军的支持后,李隆基这才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把睿宗推上皇位。
    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依然是动用龙武军的力量,方才扫除这一帝路上的最大障碍。
    自此以后,龙武军就成了李隆基最为信任的军队,其地位无可替代。


第三十一章 饮中八仙(第三更,求票票)

    三江中,我要票票!
    ——————————————————
    郭子仪是盖世豪杰,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头脑灵活,口齿便给,把龙武军的辉煌娓娓道来,极是动听,李昌国不得不感慨,龙武军真是一支英雄的军队!
    两人相谈甚欢,惺惺相惜之意更重数分。
    天晚之后,两人这才依依惜别,回到住处,高妙丽正在焦急的等待,李白却是一副云淡风轻,一点也不担心。
    不容高妙丽问询,李昌国择要把进宫情形说了,高妙丽这才明白过来,李白为何不帮李昌国写奏章,就是好一通埋怨,说李白太不够意思,瞒得他们好苦。
    “郭子仪!”李白重重点头,道:“此人才华盖世,必将成为大唐的柱石!”
    郭子仪是未来的大唐柱石,安史之乱的平定,唐朝的稳定,他居首功。此时的郭子仪,其杰出的才华还未被发现,李白就如此断言,实在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李昌国大是惊讶,暗道:“后世有人说李白没有政治才华,这是乱弹。别的不说,李白这识人的眼光就非同小可!”
    “李翰林,你又未见过郭子仪,你怎敢如此断言?”高妙丽有些不信,眨巴着俏媚眼打量着李白。
    “呵呵!”李白轻轻摇头,道:“早在二十年前我就见过他了。昔年,他犯军法当斩,押赴刑场之际,正好给我遇上。我一瞧此人,雄赳赳一丈夫,器宇轩昂,大是不凡,这才为他求情,救下他。”
    李昌国恍然,是有这么一回事,自己竟然忘了,要不是李白提起,还真记不起来。
    “你救过他的命?”高妙丽一脸的讶异,难以置信。
    “此人眼下虽然还未被重用,我敢断言,必成大器!”李白对郭子仪的信心十足。
    自这天起,李昌国日日呆在龙武军,与郭子仪比武较技,有时间与郭子仪论论兵法,日子过得很是洒脱。
    一转眼,就是十数天过去。
    这天,李昌国回到住处,却不见李白,问道:“李翰林呢?”
    “他呀,访友去了!”高妙丽回答。
    “访友?”李昌国一愣,有些好奇,问道:“访的是酒友,还是诗友?”
    “这我哪知道。”李白诗名满天下,诗友遍天下;酒名满天下,酒友满天下,要弄明白李白访的是酒友,还是诗友,还真有难度。
    高妙丽歪着脖子想了想,道:“兴许是访酒友,兴许是访诗友,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
    真要想弄明白李白访的是酒友,还是诗友,这难度不小,李昌国也不必去费这脑筋。
    没多大一会儿,李白回来了。李白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他带着三个人。
    一个是潇洒的美少年,极是英俊;一个是身着布衣的百姓,一个是衣衫华丽的贵人。
    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鼻子红通通的,一瞧便知是酒糟鼻。
    “原来访的是酒友!”李昌国已是明了。
    然而,李白接下来的引介,让李昌国差点跳起来,因为这三人太有名了。
    “这就是我向你们提及的李昌国,原先的安西都护府的骁勇校尉,眼下的龙武军大将。”李白为李昌国他们引介。
    “亲勋翊卫羽林郎将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方才一见,实是幸甚!”
    三人抱拳见礼,对李昌国极是敬重。
    “李昌国,这是崔宗之,苏晋,焦遂。”李白指着三人为李昌国引介。
    “崔宗之,苏晋,焦遂?这不是饮中八仙么?”
    李昌国大吃一惊,久仰的话再也说不出来了。
    这三人之所以出名,那是因为诗圣的大作《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饮中八仙是指八个嗜酒之人,他们有的是朋友,有的连面都没见过,不过,在诗圣如椽妙笔之下,八人惟妙惟肖,神态传神,因此而留名。
    潇洒美少年正是崔宗之,布衣百姓正是焦遂,剩下的一个就是爱逃禅的苏晋了。
    苏晋是唐朝诗人,是李隆基的御用文人,李隆基一应旨意,大多出自他之手。此人信佛,是佛教徒,却是为了喝酒,往往来个“爱逃禅”,诗圣笔下,太传神了。
    《饮中八仙歌》,李昌国不知道读过多少回,每次读来对诗圣的如椽巨笔是赞不绝口,没想到,今天竟然见到“八仙”中的三仙。
    不,应该是四仙,算上李白。
    “小友,今日,我是前来与你辞行!”李白抱拳,冲李昌国致谢:“承蒙你照顾,李白无以为报,这里谢过。”
    李白囊中羞涩,要不是遇到李昌国,他此行长安必然是过得很艰难,他对李昌国是万分感激,说得极是真诚。
    “你要走了?”
    李昌国很是意外,眼睛猛的瞪大了。
    “是呀!”李白重重点头,道:“此行长安是为访杜子美,寻访多时,却是不见踪影,实是遗憾。事已至此,不得不离去。寻访杜子美一事,还请你多加留意。”
    寻访诗圣,李昌国自觉责无旁贷,道:“这事,你尽管放心好了。”
    “如此甚好!”李白相信李昌国的为人,大是放心,道:“既如此,李白这就告辞了。”
    “慢!”李白就要离去,却给李昌国叫住,道:“李翰林,有一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呵呵!”李白笑得极是畅快,道:“小友有话尽管讲。”
    “既如此,那我就直说了,不当之处,还请李翰林不要介怀。”李昌国微微点头,道:“李翰林,你为人豪爽,视金钱如粪土,为了朋友,你可以一掷万金。这固然可贵,可是,也让你陷于窘境。”
    李白为人太爽快了,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成,一掷万金不在话下,焦遂、苏晋、崔宗之重重点头,大是赞同这话。
    “小友尽管放心,承蒙宗之、苏晋、焦遂不弃,凑了些盘缠予我。再加上前些时间在曲江池卖字所得,能过上好长一段时间了。”李白视金钱如粪土,压根就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纵然如此,只出不进,终有用光之时,这不是长久之策。”李昌国转着念头,决心要帮李白从要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依李白豪爽的性格,就是金山银山很快就会花光,若是不给他解决这一问题,他就会走上老路:晚景凄凉!


第三十二章 指点明路(第一更)

    李白晚景凄凉,生活窘迫,不得不依人为生,重病而亡,令无数后人为之叹息。
    诗仙最后一首诗,便是他的《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中充满悲愤与不甘,长歌当哭,让人掩卷叹息,这不仅仅是因为诗仙壮志难酬,空负报国之心,报国无门。
    更在于晚景凄凉,无以为生,不得不依靠友人,投靠族叔,四处谋生。
    要想让李白晚景不再凄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当然,李昌国此番前来长安,高仙芝为李昌国准备了很多厚礼,用来活动,为安西都护府争取更多的援军,李昌国完全可以赠送李白一笔厚礼。
    问题是,这是李白,视金钱如粪土,豪掷万金的李白。对于李白来说,就是金山银山也不当一回事,说不定哪天就花得精光了。
    因而,稳定的收入来源犹为重要!
    对李白的性子,焦遂、崔宗之、苏晋三个酒友再了解不过了,对李昌国的提议大是赞同,齐声问道:“将军,你有何妙策?”
    三个酒友也是热心之人,若是能让李白有稳定的财源,他们乐见其成。
    “这个……”自家事自家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