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宋-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范文虎往南走了大约不到二百里的时候,就转向西航行,打算日夜兼程地赶往广州,但是一天之后,在东山岛的正南方。无意中,却抓获了一艘正在探路的宋军斥候小舰。
    在严刑之下,他们招供出,文天祥被受命保护着一直船队要去什么台湾。再问情况,居然只有最多三百艘的战船力量,其他不过是义民,或者是小船,范文虎几乎高兴的有些忘形了。
    自己这边可是有近八百艘战船,七万余的战斗士卒,可以说是很轻易的就可以将这件大功揽在手里。马上命令所有元军,在被抓的宋军士卒的指引下,找到了文天祥的迁移船队。
    对于文天祥来说,是一点准备也没有地,估计就算是诸葛亮重生,也不会算到元军会绕道而行,所以宋军的防卫极为松懈,就算是例行放出去的斥候,也只是为了探明前方的海路,以便于大军前行。
    而由于同行地船只大都是良莠不齐,所以整个船队连绵了数里。而文天祥又爱惜百姓,他所能动用的战船,都在前后左右地忙活着照应小点的船只,遇见不能航行的船只,还停下来帮助其将物资搬运到大船之上。
    大意的结局,就是惨痛的教训,在措手不及之下,文天祥所领的船只虽然众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小船,就算是战船,也都是由渔船或者是商船改装而成,能和元军正面一击地,不过二百余艘而已。
    开始,元军还是心悸于宋军的火器厉害,不敢过于张狂,但是几番试探下来,发觉这只船队几乎是什么也没有,好像是待宰地羔羊一样。
    再没有了丝毫顾忌,用少量战船牵制住文天祥主力的战船,然后无论大船小舰,恣意地在船队里冲撞厮杀起来。
    南中国海上腾起了一股悲切之色,连太阳都好似不忍一样,躲入了厚厚的云层,天暗下来了,远处似乎吹过冷冷地寒风。
    正在交战的双方都没有发觉,元军正在肆意的杀戮,而宋人正在忙着抵抗,明显是一面倒的局势,见到势头不妙,文天祥马上命令擂鼓向正南方撤退。
    元军那里肯舍弃这到了嘴边的肥肉,一路追杀过去,刘子俊和赵孟荣还有杜浒等人率领船队拼命的保护文天祥逃逸,并劝其将旗帜放下,以免被元军认清主次。
    但是文天祥闻听这个建议,不但没有将“文”字大旗放下,反而命令亲兵大声呼喊“文天祥在此”,被元军听见,几乎是每艘船都暂时舍弃义民和其他船只,一路向大旗之处杀来,这正是文天祥想要的,在茫茫的大海中,文天祥显得有些绝望了,只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名声,多吸引一些元军多来,也好给其他人一个逃命的机会。
    看见目的达到,文天祥也不停留,一路擂鼓向南疾驶而去,再没有了什么顾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逃亡途中,竟然和亲兵属下等在甲板上的人,击打船舷唱起了岳飞的《满江红》,来抒发自己的不甘和无奈。
    在周围护卫着的杜浒、刘子俊和赵孟荣等人虽然没有和文天祥在一艘船上,但是以他们的了解,文大人这次已经萌死意了,准备以死全节。
    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之下,几个人默默的将船只稍微押后一些,试图替大人多遮挡一些追兵。
    邹捷倒是一直和文天祥在一起,此时看着大人那一脸悲愤和泪水的痛苦,不由的心痛万分。恨不得自己代替自家大人的苦痛。但是在这茫茫的大海上。能逃到哪里去呢?这一逃最少也往南走了百里的路程,眼见元军仍是锲而不舍。众人尽皆感到有些绝望。
    文天祥终于止住了悲壮的歌声,望着随他一起出生入死过无数次的下属,道:“我冲出重围,并非逃生,正是求死,不过不愿将我这清白的大宋之躯,葬送在鞑子之手罢了!稍后我就会下令凿船自沉,你们随我征战多年,没有过上一天的安生日子,家里有父母妻儿的,可放舟逃开,只管各自散去。元军志在得我而后快,想必不会难为你们。”
    邹捷等人再也忍不住,甲板上瞬间已经跪满了兵卒,一齐大呼道:“我等愿随大人,尽忠社稷,不愿偷生。”
    看到主舰上这种模样,杜浒等其他几个将领那里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呢?但是苦于被元军纠缠,脱身不得,每个人都想转过身来与元军厮杀一番,好为文大人开路,但是看看自己的周围左右,只有寥寥的几十艘船,而元军虽然还在数里之外,但是已经可以看出至少有数百艘之多。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会的功夫便是狂风大作,波浪掀天,借着机会杜等人将船驶近文天祥的座船,大家便航行着商议对策。
    他们没有发现,在西南方向,隐隐可以看见有着一片浓黑的乌云在向这个方位卷来,速度是非常的快。马上就要到达他们的头顶之上。
    几乎是在瞬间,雨点如同黄豆一样大小打了下来,击打着甲板竟然发出“咚咚”的声音,狂风也随之而来,卷起海水形成巨浪,几十艘战船这个时候如同池塘里面的落叶一般。随着风浪摆动着。看样子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远处的元军终于终止了追赶的脚步,在恐惧中转舵开始往回逃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五十章 工兵营的成绩
      
    天祥失踪了,这个消息传到台湾时,每个人都显得有应,有的是悲伤,有的是失望,有的是痛惜,有的人甚至感到一阵的轻松。
    但是在姜明心里的最深处,除了各种滋味都各自浮出一遍之外,竟然很快的将这件事情放下,投入到另外的事务当中去。
    虽然文天祥用自己作为诱饵,成功的吸引了元军的注意力,而且风暴也基本上没有危害到数百里之外的迁移船队,但是有着上千艘的迁移船队,最终到达台湾的,竟然不足二百艘船,元军又欠下了一笔血债。
    本来希望用这批义民来填充人丁单薄的台湾,但是姜明和台湾府政院的人员又一次失望了。
    二百余艘船上,满打满算的只有三千二百一十三人,最令人痛心的是,元军指挥着战船冲杀的都是乘坐由大批妇女和儿童的大型商船,因为长途的海上跋涉,有很多妇女儿童都被文天祥调配到大船上航行,但是这个决定却是导致了最大的惨剧。
    当然,这个结果是他始料未及的,在茫茫的大海中,两军相遇,是何等的渺茫,但是偏偏就让文天祥遇见了,怎么能不让姜明感叹世事的无常呢?
    甚至,在某些时候,姜明真的怀命运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就好像是自己在后世看过的电影一样,就算是你能改变事情的过程,但是总是改了故事的结局。
    文天祥和这些义民的命运是被自己改变了,使他们有了很大的希望,可是就是在着希望将要实现的时候,老天爷却是开了一个玩笑似得。
    尘归尘、土归土。这些义民还是逃不过葬身大海的命运,而文天祥呢?有被俘斩杀于大都,变成了失踪于茫茫的大海之中。
    说是失踪,这个是姜明一个人的认为,很多人认为在被大队元军追杀的情况下,很难有脱身地可能。
    当然这些逃到台湾地义民没有见识到那场风暴地可怕。只是元军一窝蜂地追了过去。任谁也不会觉得有希望了。
    姜明除了偶尔感叹一下文天祥地遭遇。大部分都在忙碌着台湾地一些事物。
    首先是换防。命陈龙率领二百艘战船。驻防鸡笼山。主要保护在那里地工兵基地。顺便对琉球国进行威慑。那里可是姜明地根本所在。不容地有任何失误。
    澎湖方面。将陈宝放在那里。和侯强一起协防台海。作为台湾地屏障。必须要有大量地士兵驻守。与台湾本岛和内陆地泉州、漳州遥相呼应。把X架坚决地稳固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是以后反攻地根本。
    却命苏刘义率本部人马。驻防金门。和陈吊眼相呼应。维护漳州地安全。
    姜明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将原来张世杰地人马打散。牢牢地控制在自己地手中。在台湾。他不允许除了自己外。在形成另外一股势力。所以。文天祥地失踪无形中帮了姜明一个大忙。否则文天祥还在地话。他还真地不知道怎么安置文天祥。
    所有的强权来自于军队,要是朝廷上下同时又两只军队存在的话,那些善于投机的士大夫们,又会有了可乘之机,要相互依附,形成自己的利益团体,在崖山初始,文天祥和张世杰的同时存在,不是就造就了一个分裂吗?
    姜明此事突然能理解张世杰的用心了,所以,在短期之内,他只能逼迫这些士大夫或者是官员们依附于自己,那样,才能上下形成一条心。
    虽然不敢肯定自己的做法一定是对的,但是相信至少有过一次历史地教训,会做的比张世杰或者文天祥等人好一些。
    在台湾内部,按照自己地设想,在台北盆地开始建造新的行宫,在没有建好之前,行朝暂时设在珠海,有陆秀夫来主持朝政,坚持每天的朝会和律法的实行。
    对于陈宜中,仍旧以自己幕僚的身份,代替自己把握台湾府政院,对于这一点,杨太后曾经找过他,商量恢复陈宜中地官职,但是被姜明以自己事务太忙,确实需要人帮忙打理为由暂时的拒绝了。只是代替陈宜中要了一个珠海侯地封爵,以示褒奖。
    从心里来说,他不是不想恢复陈宜中的官职,而是在朝政没有稳固地情况下,想让陆秀夫放开手脚作为一番,看看陆秀夫的能力和真实想法再做打算。
    将事情安排好之后,就率领船队,将那三千二百一十三人地义民,带到了鸡笼山附近,在那里,他们将取道鸡笼山峡谷,直达台北盆地,在那里开始垦荒和建设行宫,一应粮食用具,都有鸡笼山驻军和工兵营负责。
    到了鸡笼山,看见所谓的蒸矿炉又顺着原来的炉址建造了很多,各个都冒着浓烟,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而不远处的山谷中,不时响起“轰隆、轰隆”的声音,应该是炸药作坊正在试验新的飞雷炮和各种火器。
    而在淡水溪的两岸,风车、水车都成规模的建造起来,并用到实际加工过程中,在两岸,每一台风车、水车的下面,都有一栋小房子,建议的车床不知道张鹤用的什么办法,已经造好,并投入使用。虽然只是加工简单的兵器、箭镞等物品,但是看来也算是节省了不少人力。
    通往铁矿、煤矿和硫磺矿的各条道路都已经修筑完毕。这不得不让姜明佩服古人的劳动能力,在山区中建设道路,就是放在七百年之后,就算是用上各种先进的器械,也不会那么快的完工。
    而据张鹤说,只是利用炸药开山和纯人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开辟了三条,大约近百里的道路,不由的不让他感到匪夷所思。
    现在工兵营不但可以大量的开采铁矿,而且发现了很丰富的铜矿,也在开采冶炼当中,炸药的生产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每天可以生产炸药五百斤以上,这个还是出于保密,很少人参与到配置的结果。
    其实有很多原料都已经研磨完毕,在那里存放,等待着相关可靠的人员进行配置。而且这里地硫和硝石的纯度远远超
    临安是购买的原料纯度。就算是三三配置的火药,时大了很多。
    在这个期间,张鹤通过姜明留下的战船,在琉球国已经先后租借了约三千人的劳力,但是明显的人手还是不够用,不过琉球国的国主已经不太愿意租借给他了,原因是琉球国内自己的人手都快不够用了,还要留着人手种田和守卫所谓的国土,张鹤十分地无奈,只是没有姜明的许可,他也不敢用强迫的手段来硬要,更何况,总是不能杀鸡取卵吧,总要给琉球国留一些种子是吧。
    对于人手问题,姜明现在暂时也是一筹莫展,只能先让他凑合了,承诺以后要是有了战俘或者是其他剩余人口,优先的调拨给工兵营。张鹤听到这些菜悻悻的作罢。
    无论怎么说,现在鸡笼山上发展势头一片大好,以张鹤为中心,渐渐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临安工部匠作监的雏形。
    包括了火药作坊、火器作坊、弓箭作坊、冶炼作坊、兵器作坊和一个船厂。都已经投入了生产,另外姜明走时所说的玻璃炼制,也开始投入了生产,但是张鹤见实用的范围不大,所以未加重视,只是姜明吩咐下来,以为还只是一种敛财的手段而已。
    烧制出来地玻璃已经几近透明状。只是中间好像还是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