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葬宋-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世杰一愣,也不顾的行礼。抢步出门,大喝一声“什么事”?
    一个小校快步跑来,到张世杰身前单膝跪下。大声报道“大将军,苏将军快报,东南方向发现大批战船,是蒙古水军的旗帜”。

第一第十三章 惨战
    正在说着,就听见远方传来隆隆的鼓声,一片肃杀之气笼罩在夜空当中,夕阳刚刚堕入无尽的黑暗,海面上海留着片片残红,但是借着这一点点光亮,远方的什么也看不清楚,张世杰神色焦急的在舱门口来回走着,等着再来报告军情。
    姜明心里有点紧张,只是在电视剧中看到过的场景,说不定马上就会呈现在自己眼前,而陆秀夫和陈宜中神色倒是没有怎么改变,明显的是经过太多这样的阵仗,已经习惯了。
    杨太后却紧紧的抱着小皇帝,脸上露出凄然的神情。姜明这才发觉,经过这几天的见面,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杨太后露出过笑容,要不是久在深宫养成了处事不惊的本事,可能早就可以用“花容失色”和“惊慌失措”来形容杨太后了。
    而小皇帝倒是神色平静,从踏上帝位就开始逃命,本该天真烂漫的童年却在每日的逃亡中度过,也许在小皇帝看来,反而这样比晕船还要更好受些。
    姜明心里一阵挛动,难受的不能自己。
    这个时间,快步赶过来一个像是将领的人,虽然急忙,但不慌乱,走到张世杰的面前,单膝跪下,大声道:“末将水军都统刘师勇,参见大将军!”
    张世杰双袖一拂,道:“都是什么时间了,还那么多礼数,情况如何?”
    “大将军,据探子回报,从东南方向有千数大船”。张世杰伸手拦住刘师勇的话。低声说:“小声点,莫要惊动了皇上和皇太后,你继续说吧。”
    刘师勇瞪起一双圆眼睛,刚又想大声禀报,一想到张世杰的话,连忙小声起来,一时间不是太适应,脸倒是憋得一片酡红,显出了他憨厚、淳朴的局促不安,半晌才回过神,忙小声说道:“禀大将军,据后军苏指挥使所见,有千数大船从我后方衔尾追来,看旗帜应该是元水军刘深和元将哈喇歹的船队,船数不详,初步估算大约一千五百艘左右,苏指挥使命我前来禀告大将军,由于天黑,不利水战,大军可往雷州湾方向不断移动,以免被元军包抄,待卑职回去,将要和苏将军一起殿后,待天亮看清敌情后,再做定夺,请大将军批示!”
    说完看着张世杰,等候张世杰示下。
    张世杰略微沉吟了一下,“知道了,就按苏指挥使说的办,但大军暂缓去碙州,有你和苏刘义二部负责拖住刘深和哈喇歹,待到全军安全后,你二部可摆脱元军,前往广州湾会合。”
    “大军不是准备去碙州吗?为什么要驶入广州湾?”刘师勇诧异道。
    “不必多言。俺我说地办即可。准备去吧!”张世杰索然挥挥手。刘师勇抱拳而去。
    “大将军。为何竟往广州湾而去呢?”陆秀夫出门问道。
    “陆大人有所不知。大军计十七万官军和三十万民众。大大小小五十余万人。在泉州又被那蒲寿庚百般刁难后粮草无法不足。现在已无余力、余粮。急待补充。”张世杰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在泉州市陈氏兄弟曾给我言道。十字门附近又称万山群岛。其中东方有个叫“香港村”地地方。隶属于东莞县。为转运南粤香料地集散港。此地民心淳朴。生活富足。亦忠于我大宋。可补足我军队所需地粮草。更有御守可借地天险。易守难攻。”
    陆秀夫亦知。点头称是。
    是夜。众人都未成眠。各船舰长低语命所有地人灭灯熄火。遣有经验之船工辨别方向。徐徐向广州湾靠拢。
    第二日,当东方刚刚亮起一道白光,众人发现竟发现一场大雾笼罩着海面,几乎数里之外不可见物。
    苏刘义和都统刘师勇,为了让大将军张世杰带领帝舟安全摆脱刘深和元将哈喇歹的船队,让帝舟先行之后,指挥着战船成一字形挡在海面上,阻击着刘深的船队。
    于是,宋元两方的船队,在雾海中,周旋厮杀起来。由于只是苏刘义和刘师勇二人所部的两部船队,只有车船200余艘。在辽阔的海面上还排成一字型,显得只有薄薄的一层,而元军的战船正源源不断的从雾中冲出。
    都统刘师勇更是身先士卒,越杀越勇,他手抡大刀,加上伸手敏捷,在两船靠拢时往往跳上敌船,乱砍乱杀。他的膂力奇大,只见他双手扬的老高,每每砍下去的大刀都带着一股撕裂的声音,吓得元兵四处逃散。当他从第十二艘敌船冲杀回到自己船上时,才看见周围也不见有自己的船了。自己的周围的亲兵也没有剩下几个,他这才想到该收兵了,而敌船又顾虑雾中容易中计,不敢穷追。只是远远的跟着他。
    不久就和正率领一队“体无完肤”的舰船退下来的苏刘义见会合,但见刘深和元将哈喇歹的船队还在牢牢的盯着他们,一股怒火冲上心头。
    回头朝苏刘义的战船上抱拳吼道:“复汉兄,刘某人孤身一人,毫无牵挂,烦劳复汉兄替我为皇上尽忠,末将不能在保护他了。”说罢,便不在回头,回头看看自己的船队,大声说:“兄弟们,为我大宋尽忠的时间到了,现在传我将令,各船向我靠拢,无伤或者轻伤的,乘我主船随苏指挥使离开,保护皇上。”
    “回头问问,“天威”还有几艘?”
    一会亲兵报来还有十八艘天威可以使用。
    “受伤的兄弟,我们为皇上尽忠,为大宋尽忠的时间到了,能动的随我上船,不能动的原意上船的大家把他抬上去”
    众人闻之道是,但没有人离开。
    苏刘义闻听这般,知道刘师勇要做什么。忙大喊:
    “刘将军!师勇,刘师勇!”
    “天威”是一种自爆船,船的一头载满火药和易燃物体,用来炸沉敌人的战舰,这种自爆船像是一个整体,跟普通的船没什么区别,其实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船的前半部分载满火药,同时船身上还插着钉子,以便船的前半部分能牢牢地插在敌舰上。船的后半部分则是载人的,没有火药,也没有钉子,当船的前半部分插进了敌舰里,准备爆炸的时候,船上的士兵就可以立刻启动船中间的机关,使船一分为二,然后士兵迅速划着船的后半部分逃离爆炸区。
    可是,在这后无援兵的情况下使用这种船,怎么能逃的过敌舰的含恨报复,更何况看刘师勇如此这般,也就没有打算启动机关回来。
    刘师勇分明地听到了,但没有回应,只是瞪着一双圆圆的红眼睛,定定地盯着苏刘义。陡然,狂吼起来:
    “哈哈哈,我随大宋去也!”
    吼罢,他纵身一跳了过去,片刻。只见十八艘“天威”排开整齐的大“一字阵型”像后面盯着船队的元军疾驰过去。
    。

第一第十四章 横琴岛上
    苏刘义,字任忠,号复汉,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埇桥区扬庄乡苏家湖村人,是苏东坡第八传孙,崖山海战后与张世杰夺港而出后,至海陵岛又遇飓风,世杰溺亡;公辗转返至顺德都宁山,延抗元义举,元军穷追围攻,公溅血山岳,全节都宁,享年47岁。
    此刻的苏刘义已经哭得泣不成声。刘师勇的悍不畏死起到了极大的效果,成功阻挡刘深和元将哈喇歹的船队前进的脚步,趁着雾还没散,苏刘义快速派人接受了刘师勇留下的几艘大船,在一阵隆隆的爆炸声中,消失在雾中。
    在海上兜了一个大圈子,五天后才来到了广州湾,看见皇上、皇太后和众大臣后,简要的把战况说了一下,当说到刘师勇为了不被元军跟踪而惊扰朝廷,率众多伤兵驾天威以死殉国的时候,这个四十五岁的中年人想着刘师勇那坚毅的脸,哭得像个孩子似得。
    众人听后皆是无语,大家不禁沉默了一会。
    姜明心里听着血也开始沸腾起来,刘师勇,好陌生的名字,就这样的一个几乎没有载入史册的人物,也许有提过,不过也是三言两语的淡漠。却做出了让许多知名人士都感到无语而又感动的事情。
    这种人,在我们的国家,不论是宋朝还是什么年代,永远也不会缺少。
    只停了一会大家就都从心事黯然中清醒过来,据苏刘义讲,刘师勇的悍不畏死,只是换来了延迟元军追赶的脚步,而刘深和元将哈喇歹的船队还在四处寻找朝廷主力的踪迹,企图围而蚕食之。
    换句话来说,朝廷仍然没有摆脱最终的危机。
    目前全军暂栖在仙女澳(今珠海市横琴岛深井湾),靠岸后军民就忙于上山伐木,修理被损坏的船只,还有就近征集粮草。以补军备。等候苏刘义和刘师勇二部赶来会合,已延误了近十天的行程了。
    众人一筹莫展,随军人员虽然很多,但是原来在水军中呆过的本来都不多,驾船的大都是一路自愿勤王的沿海渔民,地形倒是很熟悉,但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战略眼光,更不要说用来打仗了。而熟悉附近海域又懂得海战的人在朝廷官兵中几乎是凤毛麟角。张世杰手下的大将几乎都是从陆路一路带过来的,不善海战。
    姜明已经离开了,当听着一脸硝烟而衣衫破烂的苏刘义讲到刘师勇以死殉国的壮烈的时候就离开了,没有参加关于朝廷下一步的讨论,更何况也没有资格参加。
    “反正要走了。一切都不关自己地事情了。还是做个过客吧。”姜明这样想。
    相传在远古地时候。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机盎然、可是突然天降大雨。白浪滔天。海岛成一片汪洋。人们生命危在旦夕。就在这时。有一位仙女怀抱一把琴从天而降。并将怀中地琴扔了下来。随即海水迅速退去。露出一个岛屿。形状恰似一把横放地琴。从此人们重获安宁……于是。文人墨客们为这个美丽地岛屿起了个动听地名字;叫“横琴岛”。
    横琴岛原有大小二岛组成。据传说大横琴东面地水潭中。早年有佳丽沐浴其中。所以大横琴又叫“仙女澳”;而在小横琴岛。相传有一位青年礁夫。远远地看着两位仙女。结伴在坑池边玩耍嬉戏、年轻人经不住诱惑。正欲上前搭茬。忽然二仙女化作了两块煞似鲤鱼地巨石。后人雅称为双鲤石。故小横琴又名“双女坑”。也称“谢女侠”。时至今日。沧桑巨变。双鲤石风景依然。
    美妙们地传说增添了横琴岛地诗情画意。特殊地地理位置。和天生丽质地自然环境。使横琴岛成为不可多得地仙境一般地动人画卷。
    从书上姜明好像看到过这么一个传说。
    就这样想着走着。沿途看着风景。这个地方姜明几年前来过。不。也许是应该说700多年后来过这个地方。那个时间远远没有现在这种返璞归真地美丽。被破坏过怎么被人力修整也脱不了那种俗气地感觉。哪有现在看着漂亮。
    不知道700年以后自己还会不会来到这个地方,甚至还会不会有自己这个人存在。
    姜明失态的愣在那里,前方站着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正在争论什么?
    “将士们是够英勇的了。只是怎么搞的却败了!”
    “什么怎么搞的?就是主帅没能耐嘛。不是指挥上的莽撞,何至于中敌人的计,让我们挨了一场暗箭。”
    很多人同意这种分析,但他不解的是张世杰身经百战,又指挥过许多大的战役,何至于如此莽撞。便说:“大将军不是打过许多胜仗吗?这次是怎么的了?”
    “他打了什么胜仗?数数吧,鄂州之战、焦山之战、泉州之战,再加上这次的古塔海战,全都是大败仗。”
    “不是郢州的守城战斗他打得很好,把伯颜都镇住了吗?”
    哼了哼鼻子,有个看似读过几年书的人说:“这倒不假。大将军倒是勇敢的,也对我大宋忠心不二,就凭这两点,以郢州之险,把个小城守住了,叫伯颜莫可奈何。只是他没有大将之才,何能指挥大的战役,这才逢大战他必打败仗。别看文天祥大人是个文人,倒是大将之才,他胸有全局,用他来统帅大军,再加上我们这批战将,保险会打胜仗。”
    提起文天祥,有人不禁问道:“听说原来是要文大人做右丞相的,是文大人不肯,坚决辞了。这是什么原因?”
    “还有什么原因,难道你还没有看出,那个逃跑丞相(陈宜中)只知道逃跑,坚决要抗元的文大人能跟他搅在一起吗?”
    担心话多有失,有人出来劝道:“大家小声点,让官府的人听见了就不好了”
    没有做声,也没有再往前走,不用上去了解,姜明就知道是人,就是和朝廷一起远走海上的“义民”。所谓“义民”也就是“遗民”的拟音。也就是指沦陷区的老百姓。不堪忍受蒙古人的欺凌。或者不甘心手蒙古人的统治而自愿跟随朝廷行动。寻找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