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武夫- 第8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次想这个问题,吉香都有些焦躁,跟着父母摆摊卖熟食少年时,根本想不到几年后会如此富贵,会领着大军东征西讨,甚至连天下都近在咫尺,可吉香同样知道,自己的大哥这次不会取天下,他有自己的通盘打算,不想这么快。

吉香想不通为什么要这么慢,为什么眼前的果子不去摘,更着急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富贵,战场上的突进冲杀对吉香来说是快乐,可醇酒美人他同样喜欢,在徐州还好,在清江浦的短暂驻扎,吉香才知道什么是富贵享受,而且他还知道,这些富贵享受并不是遥不可及,他完全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只要大哥领着大家夺取天下,但赵进始终不着急,这让吉香有些受不了。

想归想,吉香不会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旁人,他知道自己同样喜欢这种驱马疾驰,迎风杀敌的生活,只是对富贵享受有更多的期盼。

不过现在没太多闲暇可以沉思,赶往天津这边的溃兵越来越多,他们溃败之后四处逃跑劫掠,夜晚又是行动不便,能在这个时候出现已经不错了,或者三五成群,或者结成几百上千人的大队,吉香手里的力量,除了船上的水手之外,其他人全都派了出去,轮流驱赶官军的溃兵。

第1267章又抓回来了

到这个时候,那迷惑敌人的官军旗帜反倒成了累赘,溃兵们看到有旗帜在,直接就是奔来投奔,一看到是赵家军的人马再躲避逃亡,虽说吉香所部并不是以杀敌为目的,可这样也是烦不胜烦,索性是将官军旗帜全部收起,然后派兵出去驱赶溃兵。

没什么战斗发生,一队队败兵来到,发现徐州骑兵在,马上就是逃走,昨日战斗不到两个时辰,可火炮好似霹雳,步骑兵马都是凶悍无比,早就把官军吓怕了,在这等境况下,谁还敢去死战纠缠,至于那些实力仍在的营头,或者已经收拢起来的队伍,稍清醒的,就不会朝着天津这边走,就算赵家军的先头骑兵没有到,大军马上也要到了。

只是还有脑筋不清醒的,还有那种溃散没有组织的,只知道沿着官道前进,这样的战斗解决起来很快,一个骑兵连队不够,直接再投入第二个,很少有需要四个的时候,只是战斗虽然简单,可太多了,让人烦不胜烦,本来吉香还不想使用火炮,可到了下午的时候,十门火炮也开始次第轰鸣。

在临近天黑的时候,或许是向这边来的溃兵已经要扎营过夜,或者是这方向的敌人都已经知道了天津有徐州兵马的消息,让疲惫不堪的吉香所部总算可以休息,到这个时候已经有马匹累死,亏得有些缴获可以补充,这才一直维持着。

太阳落山,夜色降临,赵家军的骑兵们感觉到了地上的震动,他们顾不得休息和晚饭,都是准备战斗,但在紧张之余,每个人又都有些兴奋,因为这震动是从南边传来,不出意外的话,是赵家军本队到了。

的确没什么意外,赵进率领的大军在静海县大胜之后,休息一夜,第二天就向天津赶来,在天黑的时候到达了目的地,有这样的大军行进,溃兵们又怎么还敢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天津城外灯火通明,欢声雷动,一堆堆篝火升起,在沿途收购的猪羊被宰杀烹饪,这一晚赵进甚至允许各部少量饮酒,赵家军从上到下都在狂欢,因为他们到达了天津,而且控制了天津这边的储粮,这就意味着赵家军可以更进一步,再向西就是大明帝国的京城了。

没人想着打不下来,以赵家军沿途所展现的实力,京城根本不在话下,然后接下来干什么,想到这改天换地,每个人都激动非凡,尽管赵进早就给他们打过招呼,这次北进作战是为了震慑大明,而不是要造反登基称帝,可这种感觉就让人觉得痛快,觉得酣畅淋漓!

城下在庆祝欢乐,城头黑暗一片,在这黑暗中,天津的文官武将士绅豪强等等,都在战战兢兢的看着赵家军的营盘,每个人都是沉默不语,每个人都在心里念叨,是不是要改朝换代了……

在他们沉默观看的时候,有赵家军的骑兵来到城下,冲着城头吆喝说道:“明日一早开城投降,不得有误,不然炮轰攻城!”

只说了这么一句后就是回返,没有什么条件,也没有什么余地,不过天津城头诸人也清楚知道,自家没有提条件的能力,在白日的攻防中,吉香所部只是保护码头上的粮储不被侵害,其他一概不管,天津城除南门外其他三门都是安全,只有赵家军的轻骑监视。

借这个空档,天津城也收拢了过百的败兵进城,收拢败军倒不是为了守城,而是想知道确切的消息,得知静海县的朝廷官军在几个时辰内被打的大败之后,天津城内的所有念想都烟消云散,没什么人相信那近十万的大军会这么快崩溃,可不断出现的败兵证明了这是事实。

没有人提殉国的事情,就在那骑兵喊完之后没多久,城头就有人绑着绳子放下去,在赵家军大营外跪地求见,带来了城内的消息,天津城问的很简单,投降的话,能不能保全性命和家人,家产财货愿意献上,城内所有积储都为大军所有。

甚至还给赵进呈上清册,这天津负责京城和蓟镇的转运和后勤,城内城外都有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对赵家军来说很有用,赵进给的回复也很简单,明日开城后,给他们小半个时辰出城自去,赵家军不会追击,若不想走的,赵家军也不会为难,如果不私下里做什么手脚和大军为敌,性命和财产都能保全。

消息传回城内后,官吏士绅们都是将信将疑,可眼下这个局势又由不得他们不信,赵家军来的太快,天津这边莫说做什么反应,连准备的过程都没有,没什么败兵和难民描述徐州兵马的作风,城内倒是有来自徐州的商行,此时已经被待若上宾,那商行掌柜伙计都是毫不犹豫的保证,说既然进爷答应了,那就肯定没差错,凡是和徐州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赵进说话算数。

天启四年四月底,天津开城投降,在投降之前本门打开,有几十骑狂奔而走,这些人都是城内的官员军将,他们不相信赵家军的保证,可半个时辰的时间,对方手里又是几千骑的骑兵,想要带着家人跑已经不可能了,心肠冷硬的索性是招呼心腹护卫带着些许细软先走,顾不得家人和家产了。

赵家军只是按部就班的接管了城池,和北直隶境内的其他州县不同,在预先的计划中,这天津城是作为前进大营看待的,接管之后没有急着进军,一方面全军休整,一方面在天津城内外进行调配。

官库存银存粮被拿出来买卖房宅,雇佣民壮,将城内城外的物资开始调换,城内存有不少的火药和兵器,刀枪火器对赵家军帮助不大,但火药却是紧缺,筛制挑选之后补充道各火器部队,同时把城外的粮草搬运进城,有城墙遮蔽,毕竟比在城外安全不少。

除了这些,来到天津这边的十几艘海船都是装满了物资,同时还在雇佣来到天津的海船,同样是装满各种军需物资,郑家大帮和余家的船队都派船回去,准备调集新船来到这边,这水上的船队就是赵家军最后的预备,尽管没什么可能用得上。

在这个时候,王在晋和幕僚们已经没了当初的灰心绝望,也没什么奢望期盼了,甚至连忐忑都没有,只是好心的观望赵家军的军容和动作,然后耐心等待对方的安排,本来满心悲凉的离开,没曾想走出去一个时辰不到就被赵家军的骑兵抓了回去。

被抓那一刻,自王在晋以下,每个人都是手脚冰凉,觉得徐州人马后悔了,搞不好要杀人立威或者逼人投降,没曾想被带回去之后,接待他们的军将还满怀歉意,说还要你们去京城那边通报消息,不然没个足够身份的人物,到时候双方都会有麻烦。

这等客气对待让王在晋一干人都是懵懂的很,你们徐州兵马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又有这样的战力,还需要什么通报消息,难道不是直接打到京师去做皇帝得天下吗?纳闷归纳闷,败军之人没什么发表意见得权力,也只能闷闷的听从。

王在晋看着赵家军在静海县城整顿地方,然后看着第二天赵家军拔营行军直奔天津,徐州人马做的每一件事都很平常,王在晋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做,可赵家军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按部就班,规规矩矩,没什么差错,没什么耽搁和错漏,各旅团连队各就各位,一切都是整齐而快速,就是这无数的司空见惯组合起来,成了难得的高效。

官军是什么样子,王在晋看得多了,无论是作战还是行军,都是乱糟糟的一片,所以要从容安排慢慢来,不然就会出篓子,处处有混乱,处处在耽搁,合在一起就是乱纷纷一锅粥,和这整齐有序的赵家军比起来,立刻分出高下。

幕僚们没有王在晋看得那么深,他们都在感叹赵家军的装备和军需,赵家军士兵们身上的铠甲让人咋舌,更不要说那火铳和火炮,每一件看起来都保养的很不错,每一件都不是粗制滥造,徐州怎么就能炼出这么多的好铁,怎么就能装备到这么多的兵卒身上,想想大明这边,只有把总以上才有顶铁盔,而且还是粗制滥造的货色,至于这铁甲也就是锁子甲,哪里比得上徐州这铁板?

至于军需,朝廷每次出兵,对地方上都是灾难,官军手里没多少存粮,主要靠地方供应,加上军纪败坏,每次过境都好像闹了兵灾一般,即便如此苛待地方,可手里的军粮还是紧张,对方一旦截断粮道,军心士气立刻是崩散,之所以这次能汇合这么多的兵马和徐州决战,就是因为天津那边存储着大量的粮食,而且这些粮食官军可以用。

看着运河上装满粮草的漕船,负责军需的几位师爷都是羡慕的眼红,他们自然知道依靠漕运运输军粮最为便捷方便,可从前根本就做不到。

第1268章还没到好时机

漕上粮食再多,也和军粮没有关系,想要触碰那就是要了相关官员的命,别说打胜仗,连官位都未必能坐得稳,这徐州兵马怎么压服的那些漕运豪绅,大家都是好奇,同时这军需军粮供应的稳与不稳,也是彼此胜败的原因。

还有大家都纳闷的一件事,那就是赵家军的军纪到底是怎么维持起来的,朝廷兵马军纪败坏这个不是什么秘密,平时驻扎的时候还能约束,一到战时需要兵卒们拼命厮杀,也就不能管的太严,免得激起火并内讧,或者上阵迟疑不前,军将们往往睁一眼闭一眼,甚至有所放纵,可徐州兵马的士卒都是年轻人,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那徐州又不是什么富裕繁华的地方,可他们就能做到令行禁止,秋毫无犯。

“……在老夫看到贵处兵马之前,还以为天下间的兵卒都是顽劣匪类,不用钱财美色诱惑驱使,根本没办法激发他们的凶性血性,见到你们徐州兵马,才知道史上这岳家军并非虚妄……”

王在晋还是见到了赵进,他忍不住说出了自家的感慨。

当看到赵进和伙伴们之后,即便王在晋三十余年宦海沉浮,已经养成了足够的涵养城府,还是忍不住目瞪口呆,和从前那些初见赵进的人一样,王在晋根本想不到赵进居然这么年轻。

“这大明气数已尽了!”王在晋感慨说道,若是兵败被俘的当天见到,王在晋当晚就会寻死,不过这来回一折腾,他的心气都已经没了。

按照常规的判断,能做出这么大的局面来,想必是老谋深算之辈,这样的人物穷极一生谋划才有这样的成果,但这些在野枭雄毕竟势单力薄,没有朝廷官府的庞大资源支撑,只能靠自己和徒党,即便做成什么事情也会心力憔悴,会早衰得病,等他们老死病死之后,子侄徒众往往没了他们的号召和才能,经营谋划起来的势力局面也会崩散,朝廷官府靠着拖也可以拖到胜利。

但赵进和伙伴们都是二十出头,看那沉稳气度就知道他们不是被推出来的幌子,他们这般年轻就已经做到了这样的地步,再过些年又会怎样,恐怕还会蒸蒸日上,而大明这些年内忧外患,日薄西山,稍微清醒的人都能看得清楚。

“这几日折腾了王先生,实在是抱歉。”听到这开场白之后,王在晋更是深信自己的判断,这样的年轻人还这么能沉稳,那就更多了些成功的把握。

心里想得多,可王在晋也不知道怎么回话应答,弯腰屈膝做不到,客气几句也做不到,但自己又是被俘的败军主将,对方没有拷打苛待,想要做出一副风骨来也觉得难堪。

赵进没有理会王在晋下面的沉默,只是开门见山的说道:“王先生,我军胜的太快,消息即便传到京城,恐怕上上下下也未必肯信,再一扯皮拖延,还不知道耽误多久,但王先生去京城那边报信的话,京城那边就会立刻相信了。”

王在晋坐在那里摇头苦笑,身为大军督师,若是他来通报大军惨败,的确没有人能怀疑。

“我会安排车马送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