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是造反狂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听说我是造反狂魔-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看着三丫的气息越发弱了下去,秦春沛实在是坐不住了,起身说道:“五爷爷,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秦老村长也焦心,也舍不得,却还是摇了摇头。

    秦春沛忽然问道:“若是我现在赶往明城呢,是不是就可以……”

    这话一落下,别人不怎么样,老郑氏先喊道:“阿沛,你胡说什么,明城那么远,三丫怎么可能等得及,就算你去了,进不进的了城还是两说,你怎么不为你爹娘多想想。”

    秦春沛一个激灵,回头果然看见秦大山和钱氏不赞同的眼神,即使是秦小山也勉强说道:“罢了,三丫命不好,若是熬不过去的话,只希望她下辈子能投一个好胎。”

    “阿沛,你的心意叔叔领了,只是你自己还是个孩子的,可千万不要去冒险,不值当。”

    一句不值当让王氏的眼泪哗啦啦的流了下来,她想要反驳,想要呐喊,却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出来,就像是她男人说的,家里头是不可能为了一个三丫,让阿沛去冒险的。

    就算是阿沛乐意去,去了,八成也救不回来这孩子,这一点才是最让人绝望的!

    秦老村长看了看众人,又说道:“不如咱们往明城赶吧,一边给三丫敷着帕子,一边赶路,若是能及时赶到也是福分。”

    像是想到了什么,秦老村长又说了一句:“就算是阿沛一个人去赶路,也不能比咱们更快了,再说了,路上不安全,哪能让你一个人走呢?”

 第四十一章明城

    距离谷城还有一天一夜的路; 这时候的道路并不好走,一群人却并未怨言只是闷头赶路。王氏要照顾三丫; 只得把春云交到了钱氏手中。

    老郑氏自己还得秦招娣搀扶着,秦大山秦小山还得推着家什,秦春沛就把秦来娣拉到了身边; 让钱氏能放心照顾春云。

    因为三丫的生病; 家里头对来娣和春云也关注起来,生怕他们也跟着一块儿病了。幸好来娣和春云虽然做了噩梦; 第二天起来却还是活蹦乱跳的。

    他们一直在走,王氏抱着三丫麻木的前进着; 是不是就停下来看一眼怀中的女儿,确定她还活着,一开始她还在哭泣,这会儿眼泪却已经干了。

    秦春沛拉着秦来娣往前走; 心中也是说不出的感觉; 既是恨这个世道不公; 让他再一次遇到乱世,又是厌自己的无能; 连一岁多的堂妹都救不了。

    这种自怨自艾的情绪没能纠缠他多久;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斗志,他不能因为三丫的事情丧气,反倒是应该打起精神来; 这才能做到自己想要的。

    即使他们连吃喝拉撒的时间都用来赶路; 恨不得一直跑着往前走; 明城还是遥遥无期,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三丫的气息慢慢弱了下来。

    王氏的眼中已经没有了眼泪,只知道死死的抱着三丫往前走,甚至不许人去看三丫到底怎么了,是不是还活着,整个人都有些疯魔了。

    钱氏微微叹了口气,只是将春云拉在身边,不让他过去找王氏歪缠。

    秦春云大约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点儿也没有平时的闹腾,乖巧的依偎在钱氏的身边,看着王氏的眼中带着几分惶恐。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一直到日暮西山,一直到第二天的朝阳再一次升起,他们的鞋底都磨出了洞,只觉得两条腿就是自己的,这才远远的看见明城的影子。

    明城与他们见过的城市大有不同,远远看去,它的城墙灰蒙蒙的,却又高又大,而在城墙之外就是大片大片的稻田,如今正是稻子成熟的季节,放眼看去全是金灿灿的一片。

    “明城,明城到了,三丫你有救了!”王氏第一个喊了出来,搂着三丫贴在脸上哭着喊着,眼睛却干涩无比,连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了。

    秦小山也是精神一震,连忙说道:“孩子他娘,我们现在就进城里头去找药材。”

    “对对对,有药三丫就能好起来了。”王氏连忙说道。

    但是没等他们靠近明城,或者说还没有靠近那些稻田,一列士兵就提着长矛走了过来,他们的长矛可不是竹子做的,而是实打实的铁器。

    “站住!明城秋收在即,所有外来闲杂人等不得擅入。”那几个士兵冷酷无情的喝道。

    秦老村长连忙上前说道:“各位大爷,咱们可都是奉公守法的良民,若不是老家过不下去了也不会来这里,这不是家里头孩子发了烧,这才急着进城找大夫看病。”

    那士兵见他们老的老小的小,脸色倒是略好了一些,缓和了一下语气说道:“这是知府大人下的命令,在秋收之前,所有闲杂人等不得进入明城地界。”

    见他们一个个露出绝望的眼神来,他又说道:“你们往西边地界走,知府大人在那边设了难民营,那里就有大夫和药材。”

    原本心都沉到了海底的青山村人顿时明朗起来,显然没想到这位知府大人看似绝情,却还是给了难民一条活路。

    秦老村长连忙道谢,带着人就要往西边走,谁知道王氏忙中生乱,走了几步就一个踉跄跌倒在地,怀中的三丫也摔了出去,王氏顿时惊叫起来。

    秦小山就在王氏身边,顿时伸手飞快的接住了三丫,他刚要说一句没事没事,却见怀中的三丫脸色发青,身体冰凉,怕是早就已经绝了气息。

    秦小山下意识的朝着王氏看去,却见王氏突然崩溃大喊大叫起来,眼睛通红一片,却偏偏流不出丝毫的眼泪来,只让人看的心痛又无奈。

    原本因为女儿过世还在伤心的秦小山,这会儿反倒是坚强了起来,他走过去将王氏扶起来,将她牢牢的抱在怀中安慰:“算了,算了,是三丫没有这个福分。”

    在丈夫的安慰下,王氏也慢慢安静了下来,只是呜咽着说不出话来。

    周围的人也反应过来,再一看三丫的脸色哪里还不知道,老郑氏锤了一下胸口,却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是老眼含泪。

    那官兵显然也看到了,心中叹气不已,只觉得他们明城就是一片净土,至少有吃有喝不用流离失所,看看眼前的难民就知道那可不是人过的日子。

    大约是同情心占了先,他倒是开口劝了一句:“孩子没了,就快些找个地方让她入土为安吧,活着的人总得继续过下去的。”

    秦小山拉着王氏,抱着女儿继续往前走,这官兵说的话很对,女儿没了,但他还有妻子,还有儿子,总不能只为了小女儿过不去这个坎儿的。

    秦春沛看着并肩而走的二叔二婶,眼看着他们脚步踉跄却坚持往前,也忍不住有了几分酸涩,握着来娣的手情不自禁收紧用力了一些。

    秦来娣还有些懵懂的看着前头,半晌才扯了扯秦春沛的衣角,低声问道:“哥,三丫死了吗?她是不是再也不能跟我们玩儿了?”

    五岁的秦来娣可能并不知道死是什么,但她知道三丫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了,叔叔婶婶很伤心,他们却要把三丫埋在地里头。

    秦春沛不知道该怎么样对一个孩子解释死亡,只能说道:“三丫累了,让她好好休息吧。”

    秦招娣没有再问,也许一路的逃难生活已经让这个孩子知道死亡到底是什么,也许她感觉到周围的人的伤心难过,不肯再为他们添麻烦。

    明城之外的难民营距离并不远,走了一个时辰左右就到了,一到地方,秦春沛就对那位只闻其名的知府大人有些佩服起来。

    只见难民营是在一个空旷的山坳之处,向阳背风,其中堆着无数的茅草屋,偶尔能看见三俩的官兵拿着长矛路过,想必也是在维持治安的。

    在难民营的最外围地方搭建了几个草棚,下面放着一些架子,看起来像是施粥时候需要的那种,可见虽然不需难民进城,知府大人却并未完全撒手不管。

    秦春沛一群人刚到难民营门口,便有一人走了过来,这人穿戴整洁,头上还带着一个布帽,看起来像是衙门里头的小吏。

    那人扫了他们一眼,就直接了当的说道:“新来的难民吧,你们得先去那头让大夫看看身体,若是没有带着疫病,这才能进难民营。”

    青山村人自然十分听话,只是秦小山含泪问了一句:“这位大人,我小女儿没有福气,在路上就断了气,不知道这里有没有适宜的坟地。”

    一听这话,那人却皱了皱眉头,说道:“坟地是有,可现在还看什么适宜不适宜,不过你们赶紧去让大夫看看,这要是有疫病的话……”

    话中的意思不难理解,若是他们有疫病的话别说进难民营了,说不定立刻就得被关起来隔离,至于死人,乱葬岗自然是不少的。

    秦小山和王氏脸色失落,却也毫无办法,只得先去检查了身体。

    那大夫看着年纪不大,动作倒是熟练的很,看难民一个接着一个几乎都没有停歇,当然,他并不给人看病,只是给他们检查一下身体。

    青山村人的身体还算可以,至少没有带着恶疾,很快就被放了进去,只是三丫的尸体却是带不进去的,得在外头先找地方埋了。

    秦小山和王氏就算是再舍不得,这会儿也没有办法,尤其是方才那人说过,待会儿就到放粥的时间了,若是错过了就得等明日。

    到了最后,秦小山夫妻还是含着眼泪将女儿埋了,因为怕将来找不到地方,找来一些石块堆了上去,又插了一个木板块上去,再多的却没有了。

    王氏抹着眼泪不肯离开,最后还是老郑氏将春云推到了她身边,只冷声问道:“女儿已经没了,难道你连儿子都不要了?”

    春云不知道是不是被吓着了,一下子哇的哭了出来,王氏这才回过神来,看见儿子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心中怕他也出了意外,连忙抱着哄起来。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不再怕王氏想不开,毕竟之前她的样子看着有些吓人。

    钱氏摸了摸秦来娣的头发,心中也说不出的难过,这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呢,说没就这么没了,最后连个坟包都没能置办。

    但伤心过后,日子还得继续,难民营并不是那么好待的,他们身上虽然还有一些粮食,但这会儿却不肯轻易吃了,急急忙忙的去领了粥。

    虽然这些粥里头总有沙子,但至少能填饱肚子,吃饱了之后还得弄一些茅草回来搭屋子,不然连个挡风遮雨的地方都没有。

 第四十二章打算

    这里的茅草屋与农家的茅草屋不同; 与其说是屋子,还不如说是窝棚,这种茅草屋搭建起来不难,一天的功夫就能搭好几户人家所需的。

    在青山村的时候; 他们村里头最差的茅草屋都是用茅草竹子搭建而成; 最后还得在外头敷上一层稀泥,这样勉强还能说一句冬暖夏凉。

    但这种窝棚除了能挡风; 搭建起来简单容易和快之外; 几乎就没有其他的优点了。

    屋子又低又矮,还不透气,人住在里面的话肯定是不通畅的,但对于一路逃难的青山村人而言; 住在小小的窝棚里头; 竟然还觉得分外的安心。

    大约是守在外头的官兵给了他们安全感,这一天的晚上; 除了秦家人还在为三丫黯然神伤; 其余人竟然都睡了个难得的安稳觉。

    第二天一大早的时候; 青山村人是被米粥香喷喷的味道叫醒的,醒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窝棚的房门往外看; 这一看,果然外头已经开始施粥了。

    钱氏一看,连忙把身边的孩子都推醒了; 一边爬起来找碗; 一边说道:“快去排队; 待会儿只能剩点底了,快点,招娣,把你弟弟妹妹都叫起来。”

    等青山村人赶过去的时候,果然已经排在队伍的后方了,每一个难民都伸长了脖子朝着前头的粥桶看,一副恨不得扑过去的样子,但碍于官兵在场不得不压抑住自己的想法。

    打粥的男人动作极快,队伍虽然看着挺长,但轮到秦春沛等人也没用多久,偏偏轮到他们的时候一桶粥都喝光了,后面的人连忙搬上来第二桶。

    钱氏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要知道这粥原本就清汤寡水的,偏偏打粥的人还喜欢老是搅动一下,米粒都先被打走了,最后剩下来的可不大好。

    那桶粥打上来之后,那打粥的人忽然转身抓了一把尘土,直接洒在了粥桶里头,这动作看在周围难民的眼中,许多人却已经习以为常了。

    就是秦春沛也是如此,一路上看过施粥的人多了,便知道这样的举动其实是为了照顾难民,难民可不在乎粥里头有没有土,在乎的只有那些本地的想要占小便宜的地痞无赖。

    很快就轮到了秦家人,打粥那小吏扫了他们一眼,看见队伍里头还有两个明显不到髫年的孩提,心中倒是有些同情,逃难的人多,但这么小的孩子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