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玉良医-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漫洗漱完,去西厢吃饭。来到外面,看见何承和姜展魁、姜玖正在树下说笑,豌豆黄、旗长、酥心糖在他们脚边跳来跳去。今天沐休,所以姜展魁这个时间也没有上课。
  陆漫吃过饭,就招呼何承进了书房。何承把手中的一个布包裹交给陆漫道,“这里是娘带走的五本医书,姐姐也看看。”说完,就坐下抄书。
  陆漫笑道,“刚来京城,玩几天再抄吧。”
  何承摇头道,“弟弟着急呐。”
  陆漫走出门,姜玖睁着亮晶晶的眼睛悄声跟她说,“嫂子,何大哥长得好好看哦。”
  陆漫笑着捏捏她的小脸,说道,“以后好好跟何婶子和何大哥相处。”
  陆漫又同何氏叙起了家常,姜玖则一直倚在何氏的怀里听着。
  下晌午歇起来,王嬷嬷就把两套锦缎长袍拿来了。陆漫看了看,一套是茶色提花锦缎长袍,一套是宝蓝镶藏青色压边软缎长袍。
  陆漫拿着宝蓝色衣裳和几个玉佩一个小荷包去了书房,何承正在认真地抄着医书。他见姐姐来了,才放下笔。
  陆漫让何承站起身,亲自把新衣帮他换上,再把玉佩和荷包挂在腰带上。
  真是美人如玉,这个词用在这个少年身上一点不夸张。
  陆漫满意地笑道,“没有比我弟弟更好看的人了。”
  何承的脸更红了,不好意思地说道,“哪里有这样夸弟弟的姐姐,人家听到要笑话咱们的。”
  陆漫固执地说道,“姐姐说的是真话。”
  申时,陆漫就领着何氏、何承,以及姜展魁、姜玖一起去了鹤鸣堂。带去的,还有一些蜀中的特产花椒,十斤干木耳,十只缠丝兔,五坛文君酿,十把蜀绣团扇,三件套粉瓷花鸟挂盘,一朵百年灵芝。
  前几样是送府里的,最后一样灵芝是送长公主和老驸马的,酒、蜀绣团扇、挂盘和灵芝都是陆漫从自己私库里拿给何氏的。她已经想到何氏母子没什么钱,早些时候就让人出去买了蜀中特有的文君酿和团扇。
  何氏之前送长公主的礼物是在省城绣楼买的镶珠抹额,那东西,别说长公主,就是钱嬷嬷都不可能戴。
  何氏还给二夫人准备了一条抹额,陆漫也没让她拿出来。又从自己私库里拿出四方澄泥砚,让何氏改天私下送给姜展玉即可。
  何氏还问,“二夫人是正经的亲家母,不单给她礼好吗?”
  陆漫道,“那个府里是长公主当家,单送当家人就行了。二夫人清高,也想不到那么多。二老爷的想法是,只要谁对五爷好,他心里就高兴。”
  今天休沐,长公主府所有人都坐在鹤鸣堂厅屋里了。
  老驸马上午就闹着要去东辉院找孙媳妇和黄黄,被长公主劝住了。现在见孙媳妇来了,高兴地招呼道,“孙媳妇,你怎么才来?”看到一同来的何氏和何承,又道,“不是说你母亲来了吗,怎么母亲换成了姐姐?”
  众人都笑道,他们站在一起可不就是像姐妹嘛。
  陆漫笑起来。她拉着何氏和何承来到长公主和老驸马面前,介绍道,“这是孙媳的母亲,这是孙媳的弟弟承儿。”
  何氏和何承上前给长公主和老驸马磕了头。
  长公主让他们起来,指着三位夫人和大奶奶给何氏做了介绍,又请她坐下。
  陆漫则牵着何承挨个给长辈们见了礼,得了见面礼,长公主又招呼何承去了她跟面。
  她拉着何承的手上下打量着,眼睛都笑眯缝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好整齐的孩子,长得可真俊。”
  下人先呈上来一个碧玉雕花笔筒,这应该是长公主一开始给何承准备的见面礼。因为喜欢何承,她又让人拿了一尊水晶莲花座送他。
  老驸马也说道,“嗯,这孩子长得体面。”又从腰间取下一块极品玉佩件送给他。
  三夫人和大奶奶也呵呵笑着附合,说何氏会生养,两个儿女都长得像她,俊俏。
  长公主又道,“这孩子不只长得好,还眼神清明,气质颇佳,一看就是聪明孩子,将来准有出息。”又对姜展举、姜展玉、姜展昆、姜展勋、姜展鹏几人笑道,“怎么样,被比下去了吧?”
  那几位笑着连连称是。姜展勋看何承简直是惊为天人,觉得比戏班里的小采和还要漂亮,不自觉地看呆了。
  对于他的无礼,陆漫气得脸通红,狠狠瞪了他一眼。


第二百三十章 迟钝
  对于姜展勋的无礼,陆漫气得脸通红,狠狠瞪了他一眼。
  姜展勋年纪不大,今年才十二岁,却不学无术,又喜欢捧戏子,还男女通捧。大老爷打他打断过几根棍子,可还是我行我素。
  姜侯爷看到儿子的这个样子,也气得重重咳嗽了一声,姜展勋方才不情愿地低下脑袋。
  大奶奶又笑道,“哎哟,看看,祖母拉着人家孩子稀罕,就不撒手了。”
  说得众人一阵笑。
  长公主本来就特别喜欢何承,又想给陆漫一个面子,就拉着何承在她旁边坐下。
  何承先还不敢,陆漫笑道,“坐下就是了。京城所有人都知道,我祖母最稀罕整齐孩子。”
  又说得众人一阵笑。
  长公主又说,何氏和何承两个孤儿寡妇,无依无靠,以后就让他们一直住在东辉院,方便照顾。
  对当家人的表态,陆漫还是比较感激,便把何承的意思讲了。
  长公主还想挽留,三老爷却笑道,“这孩子有想法,靠人不如靠己。这样有志气和主意的孩子,他以后无论做什么,都会有出息。”
  长公主人老成精,刚才已经看到了六孙子的无礼,这对母子的人才太过出挑了。他们若单独住在外面,真的容易出事。她喜欢陆漫,自然不想让这个孙媳妇挺着大肚子还要操心母亲弟弟的事,何况她也喜欢何承这个孩子。
  便问大奶奶道,“我记得咱们府的东北角有一个小院,是专门用来调教下人的?”
  大奶奶忙道,“是,那是榆青院。只要府里新买了下人,或是有下人不守规矩,都会去那里受训。”
  长公主又道,“调教下人另找个院子。把榆青院收拾出来,把通往府里的小门堵上,再在东墙边开个小侧门,就让亲家母子住在那里。他们离展唯媳妇近,方便互相照顾,展唯媳妇也放心。”又拉着何承的手说道,“不要拒绝本宫的好意,你们住在那里,只是省了租房子的钱,其他开支都由你们自己支付。”
  陆漫和何承都是一喜,这样最好。
  何承和何氏又给长公主磕头谢过,陆漫也起身万福感谢。
  大奶奶答应了,又笑道,“那个小院就是有些小,只有一进,亲家夫人、何小哥不要嫌弃。”
  何承忙给大奶奶躬了躬身,说道,“已经非常好了,大奶奶客气了。”
  几位老爷又问何承读过什么书,将来有什么打算,何承都一一答了。他们也知道何承若要当何家后人,就不可能考功名。见他这么好的人才丰姿,学业也不错,心里都挺为他遗憾。同时也很佩服这孩子的气节和孝心,并没有因为前程就生出转投陆家的想法。
  晚上回到东辉院后,陆漫悄声跟何承交待,那边府里的人除了大夫人和姜展勋,都不错。其他人只淡淡相交即可,而姜展玉却可以深交。特别注意的是一定不要跟姜展勋有接触,那孩子不妥……
  何承点头允诺。
  第二天上午,何氏和何承、吴婶急不可待地想去同仁堂看看。陆漫坐轿,其他人坐车,再带着许多下人护院,浩浩荡荡出门了。
  何氏和王嬷嬷一辆马车,王嬷嬷还不许其他人上来,又瞪了一眼想跟着她上马车的闺女王小娟。
  她现在才有单独跟何氏说话的机会,悄声说道,“姑太太,李掌柜到现在还没娶媳妇。”
  何氏一惊,说道,“李师弟还没娶媳妇?他今年应该有三十岁了吧,没有人给他张罗吗,王嫂子也该帮帮忙才好。”
  王嬷嬷叹道,“怎么没帮忙,老奴给他说了好几个姑娘,可他都不同意。”又道,“李掌柜长得俊俏,又是掌柜,许多姑娘都爱慕他。哎,他一直不娶亲,或许是心里一直有人吧。”
  她不好说的是,那些爱慕李掌柜的姑娘中,也包括了她的女儿王小娟。她从心里喜欢李掌柜,想着若女儿真能嫁给他,倒是女儿的福气。可大年初二三奶奶请李掌柜来东辉院玩的时候,她才发现李掌柜心里或许一直装着姑太太,所以才没成亲。
  她想到何御医之前一直想在他的几个徒弟中选个后生,让女儿招婿,或许李掌柜那时就有这个想法了吧。虽然姑太太的身份要高些,但她已经有了一双儿女,而李掌柜还没成过亲,他们两人若都有意,也算般配。
  猜到李掌柜的想法之后,王嬷嬷便告诫王小娟,不许她再想着李掌柜……
  何氏又说道,“以后王嫂子再试探试探他,若他心里有人,帮着牵牵线。”
  王嬷嬷见自己说得这样明显了,何氏还没有想明白,也不好再往下说。她看看一脸懵懂的姑太太,过去了这么多年,不止月岁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多少风霜,她也依然没长多少心眼。还好三奶奶和承少爷都不肖母,否则这日子可怎么过。
  王嬷嬷只得敷衍道,“好,老奴改天问问他。”
  到了同仁堂,李掌柜、黄老师傅、陈大夫、贺大夫都来到后门迎接她。他们都是仁和堂的老人,跟儿时的何氏十分熟悉。
  何氏下了车,由何承扶着走进院子。看到熟悉的景,熟悉的人,何氏痛哭失声。黄老师傅和陈贺两位大夫也都红了眼圈,李掌柜则是跟着她一起哭出了声。
  众人劝了一阵,何氏和何承参观了一圈同仁堂后,去陆漫的“办公室”歇息。李掌柜几人也来了,几人又叙了一番别情。
  晌午,李掌柜让人去酒楼里买来饭菜,坐了两桌,吃完饭后,他们继续说着。
  虽然何氏说的话不多,但对李掌柜几人的话却听得非常仔细,并多次感谢李掌柜及王嬷嬷一家对陆漫和仁和堂的不离不弃。
  说到抱琴偷契书换姨娘的身份,气死了老李掌柜,还离间陆放荣和陆漫的关系,何氏气得又是一场哭。
  抱琴和吴婶当初都是何氏的丫头,但抱琴长得好,脾气好,又会说话,何氏更喜欢她一些。觉得她聪明,能更好地护好女儿,所以才把她留下。
  吴婶是个火暴性子,本就个子高,再加上在乡下种地十几年,风里来雨里去,看着更是孔武有力。她昨天就气得大骂不已,今天的气仍然没消。听了这些话,又卷着袖子骂道,“那个贱人,肠穿肚子烂的烂人,臭不要脸的东西,改天我一定要去会会她,不把她的嘴抽烂,我就不是人!”


第二百三十一章 心凉了
  那几人在叙着旧,陆漫则是又站去那个大柜子前,把柜子打开。看似在翻找着东西,实际上是到处检查着,找了半天依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实在不行,就把柜子拆了!
  陆漫腹诽着。这事还是等到她生下孩子以后再说吧,若真有情况,那时也好做事。
  众人说到暮色四合,才起身回家。
  晚上,何氏去针线房找了一些布头,准备给宋默和李掌柜做鞋子。她说,“李师弟这么大岁数了还没成亲,没个女人张罗,也不知道这些年他的日子是怎样过来的。哎,都是娘有眼无珠,若不把抱琴留下,仁和堂不会被小陈氏谋去,老李掌柜不会气死,李掌柜也不会受这么多年的苦。”
  这位母亲真是个迟钝的女人。
  陆漫已经注意到,今天虽然李掌柜刻意不敢去多看何氏,但每看一眼她,眼里的怜惜掩都掩不住。他的意思,不单陆漫和王嬷嬷看出来了,或许在场的人都看出来,唯独何氏还傻傻地没看出来。
  陆漫觉得,李掌柜在小仁和堂坚守十几年,守的不仅仅是这间铺子,更是心爱的女人和她年幼的女儿。他之前绝对想不到何氏有回京城的一天,肯定是打着一辈子不娶的主意。
  何氏受过伤,人又单纯,嫁给深爱她的李掌柜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陆漫笑道,“娘,你觉得李叔这个人怎么样?”
  何氏边做活计边说道,“当然好啊,脾气好,心细,良善,也聪明。娘从小就跟他熟悉,你外祖也喜欢他……”
  她一抬头,看到女儿眼里的笑意和探究,终于明白女儿的意思了,不觉脸一红。嗔道,“想些什么呢。”
  陆漫搂着她的胳膊说道,“娘,我和弟弟都大了,你还年轻,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何氏摇摇头,眼里又涌上泪水,说道,“男人,唉……当初你爹说得多好,说他会永远对我好,说他永远是我爹娘的亲儿子,哄着我忤逆我爹拚死嫁进了陆家。为了让你爹高兴,娘还拿出嫁妆贴补家用。哪怕陆老太太的胃口越来越大,我也不再乎。想着只要你爹高兴,只要他对对咱们母女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