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官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科举官途-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一天是这大明的皇帝,他们这些臣子就要一日记住谁才是他们真正的主子!

    刘全伺候了永康帝三十多年,最是了解永康帝的心事,但是此刻也没有多言,陪着永康帝一起回了乾清宫。

    林清那一头,总算将策论全部写完,挪了挪已经跪的发麻的腿,缓缓站了起来,示意自己交卷。

    大殿中只剩下不多名考生,大部分的人都已经交卷提早离开。林清扭头看了看左手边的位置,已经全部空了,那沈牧涵也已经早早答完回去了。

    当所有的考生都将卷子上交后,考卷需要弥封收存,交于考官阅卷。考官一共有八名,由翰林院、内阁以及六部中的高官组成。八名考官每人一桌,轮流阅卷,每张卷子上的评分以O,△, ,| ,X 分为五等,O 为最优等,以此类推。最后这八名考官将会选出十名获得O最多的卷子,上呈给皇上。

    科举考试中一向非常重视字写得好不好,虽然在乡试、会试中,考官看到的只是朱卷(即誊抄过后的卷子),但是到了殿试,则不会再进行誊录,字写得好不好一目了然,考官也会对字写得好的考生有所偏颇。当然,如果字写得足够出众,或是自成一家,让考官即使没有看到试卷上的名字,也能知道是你,那么就是另一种本事了。

    当沈牧涵的卷子落到了马丛文手中后,马丛文很快就从字迹中认出了是当今会元的卷子,看了一眼文章觉得属于稳扎稳打类型的,也不多说什么,直接就画了一个圈。第一文章确实不错,可圈可点;这第二嘛,黄党之人早就心知肚明,这沈牧涵是黄家已经定好了的女婿,只等这次高中之后就迎娶黄阁老的嫡幼女。若是他不打圈,还能在黄党一脉混下去吗?

    这次的八人之中,刑部左侍郎马丛文是黄阁老的人,吏部尚书秦启桢是中立派,礼部左侍郎江政源是高首辅的人,剩下五人便是内阁的五位阁老,也是真正执掌大明之人:中极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师高明远、建极殿大学士兼太子太保黄友仁、文华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杨庭安、文渊阁大学士兼都察院左都御史顾宁、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孟景荣。

    这五位阁老如今以高黄两党的首辅之位相争最激烈,剩下三人也都各有靠山,朝堂局势又瞬息万变,除非撕破脸,否则很难定义谁和谁是一派。

    只不过不论他们心中如何打小九九,这鉴赏文章的本事还是确实有的。毕竟“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五个人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另外三人也都是正经科举出身,名次至少都在二甲前十之列,若是这八人都说你的策论写的好,那确实是真的好。

    所以等轮了一圈之后,沈牧涵的策论以六个圈,两个三角为最终结果,不管如何这前十是进了。

    “好!难得好文章!”杨庭安四十多岁,留着两撇小胡子,人看着比较精瘦,平时在内阁中存在感不强,与其说是内阁阁老,倒不如说是拉个凑数的,主要精力还都是放在了工部的事情上。杨庭安当年科举的时候是榜眼,其实原本他会试是考了第三,但是因为的长相一般,个子也不高,永康帝觉得他不配探花郎的名头,干脆直接给他升到了第二。以前读书的时候,杨庭安也是妥妥的碾压同龄人一大截的学霸,只是进了工部之后,诗歌文章成了路人,成天就是和各种数字、图纸打交道,有那吟诗作对的闲工夫,还不如多做几个工程预算了!

    所以杨庭安看了那么久的卷子,也只是麻木地按照着标准去打分,有些文章要么满口仁义,将那些贪官贬的一文不值,然后又要求所有官员用圣人之言约束自我,简直看得人牙疼;要么就是在那边说些无意义的话,通篇五六百字的文章,什么东西都没说,看的人气闷!要知道杨庭安平日里非常忙碌,为人又喜欢精简干练,就是属下给他汇报事情,他都要求简洁明了,如今一篇策论花了半柱香时间看完,结果却什么重点都没抓到,能不气人吗?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情,当杨庭安拿到林清的试卷的时,他第一反应就是皱眉——这策论写的太长了,足足有上千字!一般策论不限字数,但是以300…500字为佳,这张卷子的字数一下子是别的卷子的两到三倍,看着这么多密密麻麻的字,杨庭安就感觉到头疼。

    好在这张卷子的卷面还算整洁,字也写的好看,让人看着觉得比较舒服,杨庭安才耐下性子读了下去。可谁知道,这越读下去杨庭安的眼睛越来越亮,从原本的不耐烦到如今的聚精会神,等读完之后,简直就是拍案叫绝!

    这个人绝对是个人才!不仅仅摆明了态度,还给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虽然有些想法有些想当然,但那是因为这学子还没有接触真正的朝政,若他能磨砺个几年,完全可以将这些措施加以完善!杨庭安甚至感觉到,随着林清策论中的推演,一幅真正的明朝盛世图的画卷在他面前缓缓展开,政清民和、富裕繁茂。

    杨庭安甚至在心中起了招揽之心,准备等殿试放榜后,就把这人调到自己的工部,工部绝对适合这样思维敏捷、逻辑缜密的人!

    随着杨庭安的一声叫好,其他考官也都纷纷侧目,杨庭安忍不住心中的激荡,直接拿起这张卷子,高声朗读起来,一直读到口舌干燥,才放下卷子猛灌了一杯茶。

    阅卷房静谧了一会儿,高明远才笑着拍了拍手:“杨大人果然好眼光!这篇策论确实不俗,我大明人才济济啊!”一边鼓掌一边眼神朝黄友仁看了过去,微微抬了下下颚。

    黄友仁心里一跳,脸上却是不动声色,也是跟着点头附和,看着也是极欣赏这篇文章的。而马丛文越听这篇文章,额头上的冷汗就冒的越多,低着头不敢有任何言语。

    最终林清这篇文章被画了七个圈,一个三角,放入了十名之列。

    等所有文章都批阅过后,前十试卷已经全部整理好,放置在一边,马丛文起身拱手道:“诸位大人,下官这便将这十份卷子呈给太子。”永康帝已经命太子主持此次殿试,那么最先呈给的人也是太子,等太子决策好前三甲,再交给永康帝审阅。

    马丛文是所有考官中官职最低的,由他去跑腿自然是题中应有之意,所以也没有人反对。

    而马丛文捧着所有的卷子出门后,趁着前面的引路太监不注意的时候,将最上面一份林清的卷子悄悄地塞到了最后,只因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前十的卷子考官们都是按照名次排起来的,最上面的卷子就是他们认为的第一名,而最后一份卷子就是最后第十名。皇上为了尊重考官们的排名,一般不会将排名完全打乱,更有甚至,会直接按照考官的排名去放榜。

    这样顺序看似简单的一换,却是天与地的差别!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状元

    引路的小太监跨过一道宫门的时候; 却听到后面传来“哎呦”一声,连忙回头; 就看到马丛文半跪在地上,装试卷的托盘也跌落在了地上。

    “哎!马大人; 您没事吧?”小太监连忙上前查看,马丛文立马站了起来; 呼了一口气道:“无事无事!”说完将卷子一一放回到托盘上。

    小太监也是拍了拍胸口:“马大人; 您可悠着点!”说着扶着马丛文站了起来。

    马丛文看似将卷子按照原来的顺序叠好; 其实最后一份林清的卷子却一直被他牢牢地压在大拇指下面; 这样他才能确定哪份卷子是林清的; 不至于这一摔将卷子真的彻底搞混了。

    马丛文虚虚地摸了把汗; 状似大松了一口气道:“幸好这是玉石地面; 卷子没染上灰。这闷在阅卷房一天了; 疾走一阵子; 腿突然软了一下。”

    小太监见确实没什么; 也是理解的点点头,同是当差的,虽然人家是朝廷官员; 自己是一个小小的引路太监,但是这人么; 总有疏漏的时候。

    马丛文这才将心彻底放回去; 如此一来; 就算真的最后翻到了林清的卷子; 他这边也有理由推脱。况且; 之前永康帝都只看前五的卷子,越到后面越不想看,能不能看完这十份卷子还两说呢!

    马丛文知道,自从他抖出了那道治理黄河奏折的始末,又加上他办事不力,他就开始被黄党边缘化起来。虽然如今身处刑部左侍郎之位,正三品高官,照理来说应该是仅次于刑部尚书的二把手,可是刑部是黄友仁牢牢把控的部门,他赏识你,你才能有权有势,他不待见你,那你就什么都不是!马丛文知道黄友仁已然对他有所不满,若是还不做些什么,那么岂非越加被排斥在外了?

    这次他敢冒着点风险去做这些,就是揣摩着在黄阁老心中,这沈牧涵才是最佳的状元人选,他可得出几分力才行!

    有时候,当一个人身处高位,可能并非高位之人想怎么样,而是他手底下的人想方设法揣摩着他的意思,去做了些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

    至于,太子么?马丛文心里又暗暗揣摩了一番,太子这两年才开始慢慢接触政务,性格温吞,并非果敢之人,最后肯定还是由永康帝定夺,不足为虑。

    大明为防外戚专权,所以皇后只是一介七品官的女儿,生了赵贤和赵雅一对儿女。只是永康帝对赵贤并非特别看重,之前一直是三皇子在台前。三皇子赵炎杀伐果断、刚毅坚忍,一开始一直是众人眼中的太子热门人选,可谁知道三年前永康帝一道圣旨,直接将二皇子赵贤立为太子,引得朝臣一片哗然,纷纷上奏折表示反对。那些朝臣们也是精明,不明着说反对,而是说皇上正值春秋鼎盛之年,不必这么急着立太子,还可以再多考察考察。

    结果这些奏折被永康帝一句话就打回去了:“朕为嫡长,先帝立朕为皇太子。”潜台词就是我就是靠着嫡长才当上皇帝的,现在立我的嫡长子做太子,有什么错?朝臣当然不敢反驳这句话,反驳了这句话就是驳斥了永康帝的出身,吃拧了才敢再反对。

    但是太子赵贤在众朝臣的眼中,一直是一个资质平平之辈,胸无城府、手腕一般,当了三年太子,虽然无过,但也无功。可是这无功无过本身,对于身处太子之位的赵贤来说,就是一种“过”。

    也正因为如此,马丛文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计划好的一切,都因为太子的举动而毁于一旦。

    太子赵贤收到了这些试卷后,依次仔细看了起来,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可,看完一份后就放到一边。等看完四份之后再看第五份,就觉得果然是珠玉在前,前三的文章还能说不分伯仲,第五份开始水准就略有下滑了。

    原本看到第六份,赵贤也有些觉得索然无趣了,正准备整理一下,呈给永康帝时,又退回了书案旁。

    太子的贴身太监小谷子原本都想帮着上去端托盘了,见太子殿下又退了回去,有些摸不着头脑:“太子殿下?”

    赵贤手朝着小谷子摆了摆:“本宫还是将这些卷子全部看完再去乾清宫吧。”

    小谷子为人聪慧机灵,马上明白过来原委:他家太子殿下最怕的就是皇上,在皇上面前总是战战兢兢的,若是不把卷子看完,万一到时候皇上问起话来答不好,那可就糟了。

    随即也不催促,连忙上前又倒了一杯茶,默默地退到一边。

    赵贤生于皇家,所受教育的方式和普通士子不同,一般翰林院官员给皇子上课,分为日讲和经筵两种。其中虽然也会讲四书五经上的东西,但是更多的是讲为君之道、为主之道,以史为鉴等等,并不需要去揣摩时文,讲究格式韵律。如果说一开始看一两篇策论还觉得可圈可点,越看到后面又都是同一题材、大同小异的文章,就越觉得味同嚼蜡,况且事实上也确实是越到后面文章越不好。这也是为什么马丛文会冒着风险将林清的卷子放到最末的原因。

    可马丛文千算万算,没算到赵贤怕永康帝至斯,硬着头皮也要把十份卷子全部仔仔细细地看一遍。

    又花了一个半时辰,赵贤才读完了九份卷子,揉揉眉头,继续摊开第十份卷子。小谷子见赵贤已经在打哈欠了,连忙将茶水放置在赵贤手边,赵贤也拿起来就想喝。可是这个端茶的动作却静止在了那边,一直等到读完了林清的文章后,才重重地放了下来。

    林清的文章,就算是那些官场上的老油条看了,都忍不住热血沸腾,恨不得将里面的方法一一拿来试验,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更何况是太子这样刚及弱冠的年轻人了!看完赵贤只有一个想法——此人当得第一!

    赵贤立即将林清的这篇文章置于最上面,想了想又放到了第四位,这才将卷子整理好,放于托盘上,和小谷子一起往乾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