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昭侯为政
  到了韩昭侯在位的时候,韩氏早已经与赵氏、魏氏一同瓜分了晋国,成为诸侯国。韩国加入了与其他诸侯国争霸战争的行列,但是,由于韩国实力弱小,相继被秦国、宋国、魏国击败,失掉了部分土地。为了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立足,昭侯任命申不害为相国。申不害对君主驾驭臣下的权术颇有研究,他以此辅佐昭侯,并且在国内推行法家的主张。经过数年的努力,韩国国内稳定,实力大增,诸侯们都不敢再来侵犯。但是,在申不害去世以后,后继无人,韩国的改革基本上中断。昭侯此时也变得怠惰,疏于朝政。韩国的国势又衰弱下去,再次成为任人欺凌的国家。
  昭侯二十五年,韩国发生了大旱灾,河水干涸,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昭侯不仅不去关心百姓疾苦,却命人建造了一座高门,金碧辉煌,耗费无数,引起了群臣的不满。大臣屈宜臼私下里对别人说:“别看这座门盖的这么漂亮,我看昭侯不会从这扇门中出去了。因为它修建的不合时宜。我所说的时宜,不是具体时日,而是指国家时运。人本来就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昭侯曾经有过顺利的时候,那时他并没有修建高门。去年,秦军攻占了我国宜阳;今年,我国又发生了大旱灾。如今灾难接连发生,昭侯不在此时抚恤百姓,反而更加奢侈,修建这样华丽的高门。他这是在衰败的时候办兴盛的时候应该做的事情,是不会得到好什么结果的。”一年以后,高门完全建成,而昭侯却在此时去世了,果然没有从这座高门中出去。

  第130节:新读史记(上卷)(130)

  陈轸之计
  宣惠王十六年,秦军在休鱼打败了韩军,并且在浊泽俘虏了韩国的两位将领。宣惠王天天心急如焚,不知所措。相国公仲侈对他说:“盟国是不可以依仗的。秦国早就想要攻打楚国,君王不如通过张仪与秦国讲和,并且用一座名城贿赂秦国;制造器械来装备我国军队,联合秦军一起南伐楚国。这是失一得二的计策。”宣惠王很赞同这个计策,打算派公仲侈秘密出使秦国,落实这个计策。
  楚国的间谍得知了这个行动,将其报告给楚王。楚王对此感到很害怕,想不出应对办法,就派人召见大臣陈轸,向他询问对策。陈轸说:“其实秦国早就想攻打我国了。现在,它得到韩国如此帮助,那是它梦寐以求的。可见,我国遭受进攻是难以避免了。但是事情还有转机,我给您想个挽救时局的办法,现在秦国对韩国还有危险,您就扬言要发兵援救韩国,让战车布满道路,然后派遣使臣出使韩国并且多备随行车辆、满载贵重财物,以此让韩王相信我国果真要发兵救他。即使韩国不肯完全听从楚国,韩王也一定会感激您的恩德,必定不会跟秦国像兄弟一样来攻打我国。这样的话,秦国与韩国便不会和睦,两国之间会互相猜忌。联军即使前来攻打,对我国也不会造成大的祸患。如果您能使韩国听从楚国而与秦国断绝关系,那就更好了,到时秦王一定会大怒,对韩国深恶痛绝。这样,韩国就会结交我国、轻视秦国。这就是利用秦、韩两国军队的矛盾来免除我国的祸患。”
  楚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并且完全按照他的对策去做。他先派使臣到韩国游说韩国,防止他们联合秦国。楚国使臣去的时候带了大量财宝,对韩王恭敬地说:“大王,我们楚国虽然很小,但是已经把所有的军队全部派了出来。希望贵国在与秦军作战时不要有所顾忌,楚王命令他的军队随时为贵国做出牺牲。”韩王听后十分高兴,就取消了公仲侈去秦国议和的行动。公仲侈看出事情不妙,赶紧劝韩王说:“大王啊,真正要攻打我国的是秦国,以虚名援助我国的是楚国。君王倚仗楚国虚名,而轻易与强大的秦国为敌,必定受到天下人讥笑。况且,楚国与我国并非兄弟国家,又没有事先约定联合攻秦。现在,已经有了秦、韩联合攻楚的迹象,楚国才声言发兵援救我国,这一定是陈轸的诡计。而且,您已经派使臣将想法告诉给了秦王,现在又要反悔,这是欺骗秦国啊!欺骗强大的秦国,而听信楚国谋臣的话,恐怕将来您会后悔的。”韩王被楚国使臣的美言所迷惑,没有听取公仲侈的劝告,与秦国断了交。因此,秦王果然大怒,认为韩国言而无信,实在可恨,增加讨伐韩国的兵力。秦、韩两军再次展开了激战,而楚国援军迟迟没有到来。结果,秦军在岸门大败韩军。韩国无奈之下将太子仓送到秦国做人质,秦国才与韩国讲和。
  争当太子
  韩襄王十二年,太子婴病重,公子咎与公子虮虱都争着想当太子。当时,虮虱在楚国做人质。苏代向公子咎献策说:“公子虮虱流亡在楚国,楚王非常想送他回国。现在,十余万楚军驻扎在方城以北,您应当劝楚王在雍氏地区附近修建万户的城邑。这样,我国必定发兵救援雍氏,您必定是领兵统帅。您利用韩、楚两国的兵力,接纳虮虱回国,到时他一定听从您的话;而我国国君也一定会把与楚国接壤的地区封给您,这样您就在太子争夺中占得先机。”公子咎接受了苏代的计策。
  不久,楚军围攻雍氏,韩国向秦国求救。秦国并没有派出救兵,却派遣使臣公孙昧来到了韩国。公孙昧与韩国的大臣公仲侈要好,他建议韩国联合齐国、楚国,共同对付张仪的诡计。于是,楚军解围回去了。
  秦王王后的弟弟芈戎是楚国贵族,地位显赫,但是一直得不到楚王的信任与重用。于是,苏代游说芈戎说:“韩国太子害怕秦国、楚国支持公子虮虱回国,您为何不替韩国求楚国放回公子虮虱呢?如果楚王不肯放他回国,那么太子就知道秦国、楚国并不把虮虱当回事,必定主张韩国与这两国联合。秦国、楚国挟持韩国,逼迫魏国,魏国就不敢与齐国联合,这样,齐国就会被孤立。您再替秦国向楚国求公子虮虱,楚国如果不从,必然会与韩国结怨。那样,韩国便会依靠齐国、魏国而攻打楚国。因此,楚国必定重视您。您倚仗秦国、楚国的重视,又对韩国有恩,韩国太子必定让国家亲近您。”芈戎听了之后大腿一拍,认为是个妙计,就按照苏代的话去做,结果,公子虮虱最终没能返回韩国。太子婴去世以后,韩王立公子咎为太子,并且与齐国、魏国联合。

  第131节:新读史记(上卷)(131)

  陈筮出使
  韩僖王继位时,韩国已经相当弱小了,随时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僖王二十三年,赵、魏两国联合攻打韩国的华阳。韩国被迫向秦国求援,但是秦国迟迟没有回应。
  韩国相国找到了闻名天下的贤者陈筮,向他鞠躬请求说:“先生啊,现在韩国处于危难中,您身体虽然有病,但我还是希望您立即前往秦国,为韩国请求救兵,韩国的存亡就指望您了。”陈筮看到他说的这么凄凉,被他感动,答应他为韩国搬救兵。于是便到了秦国,他先是求见了当政的穰侯。穰侯听说他来为韩国说情,就问他:“先生,现在韩国的事情紧急吧?不然的话,韩王为何派您来呢?”陈筮却不紧不慢地回答说:“您说错了,事情并不紧急。”穰侯没想到这时他还如此嘴硬,气地浑身哆嗦,指着他的鼻子说:“您这样可以作为国君的特使吗?韩国的使者络绎不绝来到我国,都对我说国家形势危急,而唯独您说不紧急,您说说这是为什么啊?”陈筮看到穰侯怒火中烧,却仍然慢条斯理地回答说:“韩国如果真的危急,那么就会改变它的国策而归附其他国家。正因为现在形势还没有到那个程度,所以才派我前来求救。”穰侯听了之后顿时醒悟,认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怒气也逐渐平息下去,然后对陈筮说:“您不必去见秦王了,我国立即发兵援救韩国。”八天以后,秦国援军赶到了韩国,在华阳山下打败了赵、魏的联军。韩国因此而转危为安。
  虽然此次韩国得以大难不死,但是它更加显示出国势的颓弱,只有依靠别的国家才能生存下去。等桓惠王在位时,国家开始不断受到秦军攻击,丧失了大片土地。到了韩王安在位的时候,秦军再次向韩国展开猛攻。韩国派遣公子韩非出使秦国,想以此来挽救韩国。但是韩非却被秦国扣留、杀害。不久,秦军攻灭了韩国,俘虏了韩王安,将韩国的土地划为颍川郡,开始了它一统天下的伟大进程。
  刘邦的左膀右臂
  萧何、曹参、张良、陈平……
  鲜活的面容,熟悉的故事。
  他们辅佐刘邦成就了千古功业。
  从小吏到丞相
  萧何,是沛县丰邑人。他通晓法律,对当时的法律条文倒背如流,方圆百里之内无人能及,因此,被任命为沛县的功曹掾(官名)。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萧何曾经多次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来保护他。后来,刘邦当上了亭长,萧何也时常帮助他。刘邦曾经以官吏的身份去咸阳服差役,县里的官吏都资助他路费,每人出了三百钱,唯独萧何资助他五百钱。一次,秦朝御史到郡里检查工作,县令让萧何前去帮忙。萧何把各项工作都办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嘉奖。于是,萧何被提升为泗水郡的卒史。每年的政绩考核,萧何都名列榜首。因此,秦朝的御史打算回京进言征调萧何,但是,萧何坚决请求留下做事,才没有被调走。
  刘邦当年起兵反秦,被推举为沛公,萧何仍然形影不离地跟随他,以县丞的身份督办公务。刘邦率军进入咸阳以后,将领们认为发财的时候到了,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宝,唯独萧何先是进入秦朝宫殿里,收取丞相、御史掌管的律令图书,把它们封存起来。刘邦被封为汉王以后,为了充实自己的实力,拜萧何为丞相,掌管了行政大权。后来,项羽与各路诸侯攻占咸阳以后,将它洗劫一空,临走时还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咸阳最终被夷为为平地。而刘邦在日后统一战争与国家治理中,之所以能够全面了解各地的军事要塞、户口多少、地方强弱、民众疾苦,就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全部的图籍、资料。萧何又曾经推荐韩信,劝服刘邦拜他为大将军,率领军队南征北战。
  刘邦后来率军东进,先后平定三秦。萧何则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巴蜀。他在后方一刻也没有闲着,负责征收赋税、安抚百姓、发布命令、供给前方军队粮草。汉高祖二年,刘邦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楚军,萧何则留守关中,侍奉太子,继续担当后勤重任,把治所安排在栎阳。他负责制定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一般情况下,萧何发布命令总是先向刘邦报告,得到批准以后才去施行;但是,如果情况紧急,他总是酌情处理,等到刘邦回来以后再报告。另外,萧何从事的最重要的事务是按照户口征收粮草、征集兵丁,将二者由水路输送到前方。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多次弃军逃亡,萧何则常常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有利地保证了前方战事顺利进行。因此,萧何深得刘邦信任,刘邦专门委任他处理关中事务。

  第132节:新读史记(上卷)(132)

  论功行赏
  汉高祖五年,刘邦消灭了项羽集团,平定了天下,开始论功行赏。群臣们个个争功,生怕自己得不到奖赏,结果争来争去,功劳大小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还没有定下来。在刘邦眼里,认为群臣之中萧何功劳最大,便打算封他为赞侯,赏赐给他的食邑也最多。功臣们知道后都不满,纷纷上书刘邦说:“臣等披坚执锐,勇猛作战,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也是交锋数十个回合,攻城略地,功劳大小各不相等。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参加战斗,但是封赏却在我等之上。这是为什么呢?”刘邦就把这些功臣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询问:“各位爱卿,你们知道打猎吗?”大家都回答说知道。接着,刘邦又问:“你们知道猎狗吗?”大家又回答说知道。于是,刘邦进一步说:“打猎的时候,追捕猎物的是猎狗,而发现野兽踪迹、指出其所在之处的是人。如今,你们仅能捕捉到野兽而已,功劳就像猎狗一样。至于萧何,他能够发现野兽踪迹、指示猎取的目标,功劳如同猎人。况且,诸位只是一人追随我,最多不过与家中两三人,而萧何全宗族几十人追随我打天下,那是功不可没,你们认为萧何应不应该重重地奖赏啊?”这时,群臣才认识到了萧何的功绩,以后再也不敢为此事争辩了。
  列侯全部受到了封赏,等到有关部门奏请排列他们位次的时候,群臣们都不约而同地说:“平阳侯曹参,作战时身受创伤七十多处,攻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