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玉机微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60-玉机微义-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满燥实痞闭气滞或始由内伤脉洪实者非下之不可然有服下剂过多或泻痢后所至或素脾胃虚 
弱不能运化而成者皆宜补脾行湿盖此际正气已衰矣况积而胀乎故云平治之又如血蓄血瘀致者 
当从血药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结者散之清浊混者分消之或升降其气或消导皆宜适事为故可 
也 

卷二十六胀满门
论浊气在上则生胀
属性: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发明曰夫 胀者以寒 
热温 
凉论之此何胀也曰此饮食失节为胀乃受病之始也湿热亦能为胀右关脉洪缓而沉弦脉浮于上是 
风湿热三气相合而为病也是脾胃之令不行阴火亢甚乘于脾胃盛则左迁而阳道不行是六腑之气 
已绝于外大盛能令母实风气外绝风气外绝者是谷气入胃清气营气不行便是风气也异呼同类即 
胃 
气者是也经云虚则兼其所胜土不胜者肝之邪也是脾胃之土不足火木大胜者也经云浊阴出下窍 
浊阴走五脏浊阴归六腑浊阴归地此平康不病之常道反此则为胀也经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 
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 满闭塞调经论云下脘不通则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下脘者 
幽门也人身之中上下有七冲门皆下冲上也幽门上冲吸门吸门者会厌也冲其吸入之气不得下归 
于 
肾肝为阴火动相拒故咽膈不通致浊阴之气不得下降而大便干燥不行胃之湿与客阴之火俱在其 
中则腹胀作矣治在幽门使幽门通利泄其阴火润其燥血生益新血幽门通利则大便不闭吸门亦不 
受邪其膈咽得通 胀腹满俱去矣是浊阴得下归地矣故经曰中满者泻之于内此法是也 

卷二十六胀满门
论下之则胀已
属性:发明曰西北二方地形高寒经曰阴者其精奉于上其寒在外故曰寒则气浮知阴之寒凉西北二 
方之 
气为主用也异法方宜论云北方之人脏寒生满病亦谓适寒凉者胀皆秋冬之气也在人则为肺肾冬 
天之时寒凉在外六阳在于坤土之中坤土者人之脾胃也五脏之病外寒则必内热脉经所谓五脏脉 
小皆 
为消瘅之病消瘅者消谷善饥北方之地无不能食者此也阴胜阳虚下之则愈正谓此也病机云诸腹 
胀大皆属于热下之则胀已此理悉矣 
谨按胀主下之一法亦大略言尔故出方宜之论若泛用之多往往腹胀是失运化之职也然是证 
虽主于下盖病因寒热积湿气血机本不同于治可不为分例云 

卷二十六胀满治法
调理之剂
属性:局方紫沉通气汤治三焦气涩不能宣通腹胀便涩 
(方见气证门) 
济生紫苏子汤治忧思多度致伤脾胃心腹胀满喘促烦闷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 
紧而涩 
苏子(一两) 大腹皮 草果仁 半夏 浓朴(制) 木香 陈皮 木通 白术 枳实 人 
参甘草(各半两) 
上 咀每四钱入姜枣煎 
按此二方手足太阴之剂也 
三因大半夏汤治肝气不平胜克于脾脾郁不行结聚涎沫闭于脏气腑气不舒胃则胀满其脉弦 
迟故知中虚胃冷胀满服此可下气进食 
半夏(洗) 桂心(各五钱) 附子 人参 甘草(炙) 浓朴(制) 当归 茯苓 枳实(炒 
各三钱) 川椒(炒八十粒) 
上锉每四大钱入姜枣煎 
禹余粮丸治中满气胀喘满及水气胀 
蛇含石(三两 ) 真针砂(五两) 禹余粮(三两同上砂炒) 
以上三物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药 
木香 牛膝 蓬术(炮) 白蒺藜 桂心 川芎 白豆蔻 茴香(炒) 三棱 羌活 茯苓 
干姜 青皮 陈皮 附子(炮) 当归(各半两) 
上为末拌匀以汤浸蒸饼去水捣匀丸如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按此治寒胀消积药也气血之剂阴阳之气下陷者可用故存之与前方并足太阴例 
东垣木香顺气汤治浊气在上则生 胀 
木香(三分) 浓朴(四分) 青皮 陈皮 益智仁 茯苓 泽泻 干生姜 半夏 吴茱萸 
(汤洗各二分) 当归(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一分) 草豆蔻(煨三分) 苍术(三分) 
上 咀水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厥阴药也 
木香塌气丸治中焦腹胀 
萝卜子(炒) 陈皮(去白各五钱) 胡椒 草豆蔻(煨) 木香 青皮(各三钱) 蝎梢(去 
毒二钱半)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梧子大每三十丸温米饮下忌服油腻白粥百日量人大小与服阴囊肿用青 
盐干姜白面为末水调贴之 
中满分消汤治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阴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中寒心 
下痞下焦躁寒沉厥奔豚不收并宜服之 
益智仁 半夏 茯苓 木香 升麻(各三分) 吴茱萸 草豆蔻 黄 (各五分) 川乌头 
泽 
泻人参 青皮 当归 生姜 麻黄 柴胡 干姜 黄连 毕澄茄 黄柏(各二分为热因寒 
用) 
上 咀只作一服水煎 
按此二方治寒胀之剂也 
广术溃坚汤治中满腹胀内有积块坚硬如石令人坐卧不安大小便涩滞上气喘促通身虚肿 
浓朴 黄芩 益智仁 草豆蔻 当归(各五钱) 黄连(六钱) 半夏(七钱) 广术 升麻 
红 
花吴茱萸(各二钱) 甘草(生) 柴胡 泽泻 神曲 青皮 陈皮(各三钱) 渴者加干葛( 
四钱) 
上 咀每七八钱水煎食前温服 
中满分消丸治中满鼓胀气胀水气胀大热胀 
黄芩 黄连 枳实(炒) 半夏(制各五钱) 姜黄 白术 人参 甘草(炙) 猪苓(各一 
钱) 生干姜 白茯苓 砂仁(各一钱) 浓朴(一两) 知母(四钱) 泽泻 陈皮(各三钱) 
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梧子大每百丸焙热白汤下食后寒因热用故焙服 
按此并治热胀之剂也又湿热之药 

卷二十六胀满治法
攻下之剂
属性:三因七物浓朴汤治腹满发热脉浮数饮食如故胀满者为热胀 
浓朴(炒一两) 甘草(炙) 大黄(煨各三钱) 枳实(炒半两) 桂心(一分) 
上为末每四大钱入姜枣煎呕者加半夏 
按此治热之剂阳明例药也 
简易是斋推气丸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腹胀 
槟榔 陈皮 黄芩 大黄 枳实 黑牵牛(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临睡汤下量虚实与服 
杨氏消胀丸 
木香 黑牵牛 萝卜子(炒) 槟榔 
上等分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 
宣明肉豆蔻丸治食痼腹胀如鼓不食者病可下 
肉豆蔻 槟榔 轻粉(各一钱) 黑牵牛(一两半服头末) 
上为末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二三十丸煎连翘汤下食后日三服 
按此并气分药也 
鸡屎醴散治心腹胀满旦食不能暮食致令胃逆鼓胀证 
大黄 桃仁 鸡屎糟(干者等分) 
上为末每一二钱水煎入姜食前服 
按此血分药也 
东垣沉香海金沙丸治一切积聚脾湿肿胀肚大青筋羸瘦 
海金沙(一钱半) 沉香(二钱) 牵牛末(一两) 轻粉(一钱) 
上为末独蒜如泥为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煎白沸灯芯通草汤量虚实与服 
海金沙散治脾湿太过腹胀如鼓 
(方见湿门) 
按此二方治湿之剂也 
沉香交泰丸治浊气在上干扰清阳之气菀而不伸以为 胀 
沉香 白术 当归(各三钱) 浓朴(制五钱) 枳实(炒) 吴茱萸(洗) 白茯苓 泽泻 
陈皮 青皮 木香(各二钱) 大黄(酒浸一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梧子大每五十加至七十丸温汤送下 
按此分消之剂也气血之药 
三花神佑丸治一切肿病大腹实胀喘满 
(方见湿门) 
按此治湿热之药也 

卷二十六胀满治法
治积聚之剂
属性:澹寮三棱煎丸治心腹坚胀胁下紧硬胸中痞塞喘满 
京三棱(半斤为末以酒三升银器内熬成膏) 青皮 萝卜子(炒) 神曲(炒各二两) 麦 
(炒三两) 砂(一两) 干漆(炒) 杏仁(炒各半两) 
上为末以膏子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食后温米饮下 
导气丸治诸气痞塞关膈不通腹胀如鼓大便虚秘 
青皮(用水蛭炒) 莪术(虻虫炒) 三棱(干漆炒) 槟榔(斑蝥炒) 茱萸(牵牛炒) 干姜 
(KT 砂炒) 附子(盐炒) 赤芍(川椒炒) 胡椒(茴香炒) 石菖蒲(桃仁炒) 
上各锉与所同炒药熟去水蛭等不用只以青皮等十件为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五丸至七丸 
空心紫苏汤下 
塌肿神应丸治诸蛊毒腹胀 
(方见积聚门) 
按此并治积聚导气散郁之剂也又能入血分 
谨按以上攻治诸方皆有轻重所宜之制宜对证选用不得少差致有实实虚虚之失也发明曰禁 
服论 
云约方犹约囊也囊满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气俱未满而知约之可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 
此圣人所以退太过而进不及以平为期也大凡气味者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是以大毒治病十去其 
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余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至如君一 
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耦之制也近而奇耦制小其服远而奇耦制大其服大则数少小则数多矣多 
则九之少则二之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缓则气味薄下不以耦汗不以奇随 
其邪之所在高下浅深轻重虚实影响无间万举万全是谓中行故可为师也假如病大而汤剂小则邪 
气少屈而药力已乏欲不复治其可得乎犹一杯之水救一车薪之火竟不能灭是谓不及故不可为师 
而可以为工矣小而汤剂大则邪服已尽而药有余力欲不伤正何所容哉犹火炎昆冈玉石俱焚莫之 
能止是谓太过此又不可以为工是乃粗医也三者之论惟中而已过与不及皆为偏废然而太过尤甚 
于不及何以明之盖失之于姑息邪复胜正者止于劳而无益犹可勉而适中或失于苛暴则正气被伤 
因而羸瘠者有之危殆者有之灭亡者有之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此所谓尤甚也可不戒哉尝见仲景之 
书于承气条下攻里则曰若更衣止后服于桂枝汤后发表乃云 微汗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本乎 
轩岐之微旨有所得耳 

卷二十七喉痹门
论喉痹为火热所致
属性:原病式曰喉痹痹不仁也俗作闭犹闭塞也火主肿胀故热客上焦而咽嗌肿胀也 
子和曰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王太仆曰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 
阳相 
火三焦之脉气也二脉并络于喉气热则内结结甚则肿胀肿胀甚则痹痹甚而不通则死矣夫推原十 
二经惟足太阳别下项其余皆凑于喉咙然内经何为独言一阴一阳结为喉痹盖君相二火独胜则热 
结正络故痛且速也予谓一言可了者火是也故十二经中言嗌干嗌痛咽肿颔肿舌本强皆君火为之 
也惟喉痹急速相火所为也夫君火者犹人火也相火者犹龙火也人火焚木其势缓龙火焚木其势速 
内经之言喉痹则咽与舌其两间耳然其病同于火故不分也后之医者各详其状强立八名曰单乳蛾 
双乳蛾单闭喉双闭喉子舌胀木舌胀缠喉风走马喉闭热气上行故传于喉之两旁近外肿作以其形 
似是谓乳蛾一为单一为双也其比乳蛾差小者名闭喉热结于舌下复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胀热结 
于舌中舌为之肿名曰木舌胀木者强而不柔和也热结于咽喉肿绕于外且麻且痒肿而大者名曰缠 
喉风喉痹暴发暴死者名曰走马喉痹此八种之名虽详若不归之火则相去远矣其微者可以咸 
之 
而大者以辛散之今之医者皆有其药也如薄荷乌头僵蚕白矾朴硝铜绿之类也至于走马喉痹何待 
此乎其生死人反掌之间耳其最不误人者无如砭针出血血出则病已易曰血去惕出良以此夫昔予 
治一妇人木舌胀其舌满口诸医不愈令以 针小而锐者砭之五七度肿减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至 
盈斗又治一男子缠喉风肿表里皆作药不能下予以凉药灌于鼻中下十余行外以拔毒散敷之阳起 
石烧赤与伏龙肝各等分细末之日以新水扫百遍三日热始退肿始消又尝治一贵妇喉痹盖龙火也 
虽用凉剂而不可使冷服为龙火宣以火逐之火者烹饪之火是也乃使爆于烈日之中登于高堂之上 
令侍婢携火炉坐药铫于上使药常极热不至大沸通口时时呷之百余次龙火自散此法以热行寒不 
为热病 扦格故也大抵治喉痹用针出血最为上策但人畏针委曲旁求瞬息丧命凡用针而有针创者 
宜捣 
生姜一块调以热白汤时时呷之则创口易合铜人中亦有灸法然痛微者可用病速者恐迟则杀人故 
治喉痹之火与救火同不容少待内经火郁发之发谓发汗然咽喉中岂能发汗故出血者乃发汗之一 
端也后之君子母执小方而曰吾药不动脏腑又妙于出血若幸遇小疾而获效不幸遇大病而死矣母 
遗后悔可也 

卷二十七喉痹门
论喉痹为伤寒所致
属性:庞氏曰经云伏气之病古方谓之肾伤寒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毒瓦斯于少阴经始衰不病旬月乃 
发脉微弱法当咽痛以伤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痢 
谨按少阴伤寒一二日病乃不自太阳传也因是经不足而卒中寒寒邪抑郁内格阳气为热上行 
于咽 
门经会之处寒热相搏而痛或成喉痹为医不察脉证虚实即用寒凉之剂攻治卒致殒没而患者自谓 
其分鸣呼冤哉殊不察少阴病咽痛及生疮不能言声不出者药用甘苦辛温制其标病以通咽嗌至若 
伤寒伏气内发咽痛兼下利清谷里寒外热面赤胀微弱者用辛热之药攻其本病以顺阴阳利止则水 
升火降而咽痛自无也此非杂病一阴一阳结为喉痹之比不可妄施针砭及寒凉之药且夫火热之动 
为病急速子和论治已详然伤寒伏气为病咽痛或肿本阴寒厥甚逼热上行其喉为痹逼热下行必便 
脓血此标热而本寒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