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度量-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脑子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想起了启山的那两个老人。
  那户老太太也是这样,长的慈祥,手跟即将枯死的树枝一样,到处都是口子和纹路。
  后来呢?
  那只手在斧子下,脆弱的就像是田里堆积着的稻草,轻轻一折,就断了。
  “不用了。”
  钱思德忍住最后一点理智,才没有将眼前这双手打开,他拎起自己矿泉水瓶,往挪了挪几米,像是躲避瘟疫一样躲开了这一对老人。
  老太太手僵在原地,大概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不知所措,她抬头看了看身边的老爷爷,嘴唇抖了抖,什么话也没有说。
  周遭的人有些看不下去。
  这老太太明明是好心,即使不想吃,客气回几句是最起码的礼貌吧,这种态度做给谁看啊?
  尤其是刚刚接收了老太太好意的路人,正打算出来说几句话,一个年轻的姑娘从角落的位置站了起来,一屁股坐在了两个老人的脚边。
  “奶奶,能给我一个饼么。”姑娘长着一张娃娃脸,穿着的抓绒卫衣领子刚好遮住了下巴,显得一张脸更小了,“我快饿死了。”
  老太太回过神,递过去一张饼:“孩子,给你。”
  “我都二十五了,可不是孩子了。”姑娘捧着比自己脸还大的斌,狠狠的咬了一口,“我姓木,叫我小木就好了。”
  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老头都被逗乐了:“二十五就不是孩子了啊,在我们面前,谁都是孩子呀。”
  “是是是,你说的都是。”那姑娘啃着饼装模做样叹了口气,“这饼太好吃了,吃人家的嘴短呀。”
  一群老头老太太哈哈大笑,觉得这闺女招人稀罕,都明白这姑娘一直就坐在角落里,早不出来晚不出来,这时候出来,是特意给两老化解尴尬的。
  长得讨喜,说话也讨喜。
  这段插曲被一个姑娘插科打诨过渡了过去,周围的气氛重新变得热络了起来,一直到寺院的大门打开,两位老人脸上都挂着笑容。
  钱思德坐在不远的地方,静静的看着,像是和对面的一拨人分隔成了两个世界。
  随后赶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到开门的时候,已经人挤人的地步。
  他恰巧站在了那姓木的姑娘身后,被后面的人推着往前挤着,不自主的撞了上去。那姑娘身材有些较小,这一撞几乎将她手中拎着的袋子撞了下来。
  “抱歉——”钱思德低低的说了一声,抬眼刚好看见了前面姑娘回过头时的眼神。
  ——幽幽的,像是在看着一个死人。
  ***
  木鱼一推开门,就闻到了家里弥漫着浓郁的香味。
  排骨汤,光闻味道,就成功勾起了木鱼肚子了馋虫。
  她放下包,手中抓着一块木牌,顺着香味找到了厨房的,那道熟悉的身影立在灶台前,穿着浅灰色的高领线衣,围着蓝格子的围裙,手中拿着勺子在瓦罐里搅了搅,放了些蒜花下去。
  “回来了?”他盖上瓦罐,将勺子放好。
  侧过头就看见木鱼立在厨房门边,见她脸上带着笑容,眼神温和,看来一天都很顺利,“见到大师了么?”
  “见到了。”木鱼将手中把玩的木牌给司度看,“话我带到了,资料也亲自送到了他的手上,大师说他会在意的,等轮回回来跟他们详聊。诺,还送给了我两个平安符,这个是你的。”
  平安符对常人的用处就不大,对他们这些人就更没有用了,不过一些纪念品的纪念意义,远比它原本的意义要来的重。
  司度接过木牌,扫了一眼:“这是平安符?”
  为什么是泛红色的?
  因为这是姻缘符呀——
  木鱼直视着司度,睁眼说瞎话:“大概各个寺庙的平安符制式不一样,现在不还讲究与时俱进么,我看着这样式挺漂亮的,你系在包上怎么样?”
  “好。”司度也没多在意,将木牌塞进了围口袋里,“你先去洗手,马上开饭了。”
  司度下厨,木鱼一直是抱着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心态,要不是要表现出些许矜持,她都要把脸埋进碗里了。
  “今天遇到什么好玩的事情了没有?”司度像是无意间问道。
  这是两人平常聊天基础的开场白。
  司度平常端着的家长气势,这一时半会也改不了多少,不过半年下来已经好很多,聊天时顶多语气从叔叔辈的人,转到了哥哥辈的人。
  好歹同辈了。
  木鱼想了想:“法源寺庄重肃穆,好玩的事情倒是没有遇到,但是遇见两个奇怪的人。”
  司度:“怎么说?”
  “两人年纪差不多,四五十岁中年男人,身上煞气很重。”木鱼想了想,“一个吧,出手就是百元大钞,说要买我当时坐着的台阶位子,他倒是没有什么其他问题。而另一个——”
  司度低头喝了一口汤,就听木鱼说:“他大概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他敛起双眸:“生老病死,本就是不可避免的,你无须太过在意。”
  “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一瞬间没有绷住表情,大概让他看出什么了。”木鱼表情有些疑惑,“可怪就怪在,即使从我神情看出什么,大部人也不会太当一回事,可他见到我就像是见到鬼一样。”
  司度夹了一筷子青菜给木鱼:“想不通就不用想了。”
  木鱼看着司度的侧脸,果断扔开不想了。
  他们这样的人,首先学会的不是该怎么记住,而是该怎么忘记。
  ***
  “大哥,到底怎么了?”周延吉看着躺在床上,面如金纸的钱思德,叹了口气,“不是去了法源寺烧香了么,怎么回来成这样子了。”
  这明显是吓得。
  钱思德眼神有些飘,似乎才发现周延吉进屋了,声音嘶哑:“你怎么过来了”
  “我打电话打算问问老赵遗物怎么处理,怎么打都没有人接,就过来看看。”周延吉走到窗户前,将窗户打开,让外面的空气和阳光透了进来。
  屋子大概几天没有开了,里面弥漫着都是汗水被蒙馊的味道,还有烟味和方便面的味道,他刚刚踏进来的时候,扑面而来的味道让他几乎呕了出来。
  从地上捡起掉落的棉被放在一旁的沙发上,周延吉扫了一眼桌上的安眠药,从桌底捞出一瓶矿泉水,找了个看着还算干净的一次性杯子,倒了一杯水。
  走到床前,将钱思德扶起来,一边喂他水一边说:“我叫了份外卖,你喜欢的皮蛋瘦肉粥,你先吃点垫底,等有了力气,我送你去医院一趟。”
  钱思德喝了半杯水,眼中的焦距找回了不少,语气虚弱而嘶哑:“不用去医院折腾了,我没生病。”
  “没生病,吊几针葡萄糖也算完成任务了。”周延吉叹了口气,“你这样整天自己吓自己可不行,年纪也不小了。”
  钱思德没有说话。
  周延吉知道一两句话根本没有什么用,就不浪费力气说话了,他们三人一直从年轻的时候走到这把年纪,什么事儿都干过,到了年纪自然会心虚。
  当心报应。
  人都是怕死的,越老越怕死。
  一杯水喂完,周延吉以为钱思德闭着眼睛睡着的时候,钱思德突然的睁开了眼睛:“我那天一大早就赶去了法源寺,遇上了一个姑娘。”
  “二十几岁,看着很有灵性,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和尚,都很喜欢她。我还看见她跟方丈和熟识,方丈亲自出来迎接的,她问方丈求了个姻缘符,方丈调笑了几句,还被她理直气壮的堵回去了。”
  “你理解我的意思吧,和我临时起意不同,她去法源寺是早就约好的,所以我遇到她肯定是个偶然,她看别人的眼神虽然有距离,可一直是温和的。”
  “但是,她看我的眼神。”
  “就像是在看一个死人——”


第七十三章 
  周延吉的手抖了下,侧过头的时候,对上了钱思德黝黑无神的眼睛,正打算开口说些什么,钱思德一把推开周延吉,俯身侧倒床沿,弯腰就吐了出来。
  钱思德几天没有吃东西,怎么可能吐出什么。
  周延吉立在一旁,眼睁睁看着钱思德先吐出大口大口的水,然后吐出来的,则是大口大口的鲜血。
  如坠冰窖。
  胃癌晚期。
  周延吉从医院出来,抹了抹脸,感觉脸上皱纹又多了。
  老大送医院后,很快就检查出结果来,癌细胞已经全面扩散,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救的希望。
  原本还没有这么悲观,可是这段时间,赵天飞意外死去在前,钱思德胡思乱想在后,身体如同溃堤,等查出来的时候,已经药石无医了。
  钱思德的老婆跟他早就离婚了,唯一的闺女还在上学,不过大概连他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
  他平时看起来不显,但是其实是三人中最会过日子的人,前些年折腾的,加上这些年盈余的,银行账户上已经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数字。
  钱不缺,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周延吉也只能每天抽空去看一次,照料钱思德的事情,多半是交给护工。
  即使天天见面,周延吉也能明显感觉出,钱思德一天比一天消瘦,脸色越来越难看,到后来,周身弥漫起了死气。
  再也没有常人的鲜活。
  这天周延吉走进医院,看见钱思德正坐在床上写着什么,大概是写的太过专心,连病房里进了人都没有发现。
  周延吉站在钱思德的身后,看着他面前的床上桌一头摆着账本,一头摆着信纸,大概已经写了几页,右手边压着的信纸上满满的都是字迹。
  扫了几个字,周延吉就明白了钱思德在做什么。
  遗书。
  钱思德正在交代身后的事情。
  也对,这几天他一直是自己吃药,自己去做化疗,自己去缴费……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周延吉慢慢的退了回去。
  在医院门口的小摊前吃了碗饺子,然后再报摊上买了一份杂志,坐在医院的走廊上翻了半本杂志后,这才假装刚刚到踱步走进了病房。
  钱思德死在一个雨夜里。
  他全身痉挛的在病床上挣扎,慢慢的,力气越来越小,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
  推进急救室之前,钱思德抓着他的衣摆,吐出了两个字,剩下的话被护士阻隔在了急救室的门外。
  在刚刚一片的脚步声中,钱思德从喉咙口冒出的气音,去了钱思德自己,恐怕没有第二个人听得见。
  但是周延吉听懂了。
  周延吉坐在走廊上,伸手在脸上抹了一把,脑子里缓慢的回放着钱思德带着氧气罩时的口型。
  他说——
  报应。
  ***
  两个月,连着操办了两个兄弟的丧事。
  周延吉明明才四十岁的人,看着已经像是五十岁,苍老了十岁有余。
  就连之前因为富足生活养成的小肚子,也慢慢平坦,体重直线下降,许多之前刚好合身的衣服,穿在身上空空荡荡的。
  看着没有精神气。
  周延吉干脆将家里旧的衣服扔了个干干净净,亲自到了商场,重新置办了衣服裤子,就连内衣内裤也没有放过。
  他以前剃头喜欢去姑娘多的理发店,头发理得好看不好看是一回事,姑娘漂不漂亮也是一回事儿,他喜欢的是年轻姑娘身上透出的活力。
  而这次,他在巷子角落找了个老师傅,推了个小平头。
  三千烦恼丝一簇簇的在眼前落下,就像是将过去一同剃落一样,付钱的时候,理发师一边找钱一边笑着说:“我倒是很少见到您这个年纪剃的这么彻底的。”
  他摸了一把自己头上的毛刺:“从头开始嘛。”
  除了生活中少了两个可以打电话,偶尔见面吃饭的人,周延吉的生活,看着并没有什么变化。
  相反更加规律了。
  早上六点起床,跑步遛狗;七点去街上吃早点;八点出门,八点半到店里清点货物,盘账,交代事情;九点店门营业。
  店里忙的时候,他通常会跟店长一起,在店里照应着。而店里不忙的时候,他则到那家熟悉的茶馆里,叫上一壶茶,一个人一坐就是半天。
  偶尔无聊的时候,也会去公园,跟一群老头们下下象棋。
  五块钱一盘,他输的多,赢得少,所以公园下棋的大爷们都喜欢他。
  有时候怕他输的太惨,第二天不敢来了,也会放水让他赢两盘,时间一长,他也觉得大爷们挺可爱的。
  时间一长,他甚至觉得,他已经提前步入了养老,波澜不惊的日子放在上半年,他说不定还会嗤之以鼻。
  但是现在,他倒是觉得也不错的。
  公园旁有个报摊,刷着的绿漆有点剥落了。
  外面竖着一把褪色的大遮阳伞,将不大的报亭遮盖了大半,摊主照例是躲在太阳伞的阴影之下,拿着手机看小说。
  下完棋周延吉喜欢买两份报纸,然后去茶馆或者回店里看,所以跟摊主也混了个脸熟。
  摊主见走近,放下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