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梁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逼上梁山-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民却是都代鲁玉他们谢了。
    而后。聊过家常,赵却是向李民说道:“贤弟,那日你我偶遇万花楼。观舞听曲。闲谈***,却是为兄平生最为快活之日。只可惜,贤弟却不愿留在京中,那些大臣各个都拘谨的很,即使如蔡京,也是只会奉承。全都无趣地很。为兄连个说知心话的人,却都是没有。贤弟这一回回来,却是不要走了。”
    李民若不是有二龙山那些人,以及刚刚和大娘制定的部署。如今被赵这么一说,还真有可能哥们义气地不走了。可如今,李民却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愁的主,那怕他现在受赵真情影响。又有些转回王佐之志,可在没有彻底安排好那些跟着他李民的人之时,李民却也是不会轻易应承赵什么的。
    李民当即微微一笑说道:“兄长好意。弟深知。只是弟此次下山。却不只是下山享福来的。”说道这里。李民心中一动,随即忽悠道:“实不相瞒。弟此次护送的金龙珠。虽然能镇压大宋国运。然,这龙气的聚拢,却绝对非一日之功。万无一可就的。从龙珠安放祭拜之日起,到龙气汇聚,风水格变,寻常百姓家需千年。而天子家,原本就有龙气,却也需一甲子,才可让龙气安固。而我师算大宋之灾,不过十年,让我护送金龙珠至大宋,不过是成全兄长与我的前世交情,让大宋不至于彻底灭国罢了。可大宋却还是有半壁沦陷,二帝遭囚之险。”
    赵当即大惊失色,惊问道:“贤弟,怎么会这样?我大宋国富军强,四海敬服。什么人能亡我大宋?莫非是那大辽不成?”
    李民当即摇头道:“非也。大辽如今乃落日之国。其国运早已由盛转衰,必亡我大宋之前,我说地,非是辽,而是金!”
    赵当即严肃的问道:“贤弟说这金国会灭我大宋,这可是贤弟亲自推算的?此等军国大事,容不得半分差错,贤弟却要深重。”
    赵说话间,无端地涌出一股威严。
    此等威严,却不是黄裳一般的内家真气,人身磁场,此乃是赵久跟朝臣训话自然养成地上位者皇权气度。李民纵使是现代过来的,没有那么大的阶级观念。可依然受这气度威逼,隐隐有窒息地感觉。顿觉得这种皇权气度,却是比黄裳地气势,更
    ,简直是无视防御么。
    不过,李民心志经过这么大半年地磨砺,尤其是历史名人也见了许多了。比不得原先在厂子里见大老板之时,如今却也有些麻木、免疫了。
    故此,李民窒息了一下,反倒有些激发了现代人的叛逆。当即有心说:这就是我断定地。怎么着?老子把话放这了。
    对不对,咱们走着瞧!
    可李民这半年多的心志锻炼,却再一次发挥了功效。没有做出这等嚣张不智的行为。要知道,那样说,虽然一时痛快了,且不说很有可能就直接激怒赵,被赵来个妖言惑众,就给灭了。单单是李民以前一直把这方面的大预言,都推归到他那子虚乌有的师傅身上。如今骤然改口,那就不好说。前言不搭后语,却又让人如何取信。
    故此,李民最终还是说道:“弟今世灵识被封,此次下山,就是寻找机缘来的。却是如何能推断?只是下山时,偶听师尊所说罢了。”
    赵当即笑道:“贤弟必是听差了。那金国,我近日虽多有听闻,可他乃是北方新起之小国。国主完颜阿古打,虽然甚是勇猛。可他地盘,族人,比之大辽,不过是一鸟雀,若无我大宋资助,不日恐被大辽所灭。怎么可能亡我大宋?我倒是有心资助他们一番,牵扯一番大辽的军力,好借机夺回我大宋的燕云十六州。还我大宋江山一统。故,我大宋若有劫难,也必应在大辽身上。故此,我大宋却是更应该寻机打击大辽,以免他缓过手来,为他所乘。算了,贤弟毕竟是修道之人,不懂得军国之道。此事不用再谈。”
    李民见赵不信,却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早在李民预料之中。人听忽悠,多玩都是忠言逆耳。乐意挺好的,不乐意听坏的。所以,李民早先在有些明白之后,这才逐渐产生了革命的念头。可如今,李民被赵适才的真情感动,虽然被赵不信了一把,可还是有心再试试,逐说道:“兄长说的是。军国之事。小弟确是不懂。还请兄长恕我失言。”
    赵却也大度,当即说道:“无妨,无妨。今日你我兄弟相见。非是大殿之上。一切言语,只当玩笑。只需随性就好。”
    随后,赵又想起什么,随口问道:“我听通真达灵先生讲我前世,却是与我梦中所见相符。如今贤弟亲至。神通广大,却要与我说的更加详尽些。”
    李民笑道:“兄长却是难为我了。我今世灵识被封,下得山来,本就是享受红尘,寻找机缘来的。那徐知常和林灵素,虽然于我处,寻的机缘,拜我为师,可他们各自机缘到,其神通,却还要在我之上,他们要是说不出的,我却也是说不出了。”
    赵哪个能信。这世上哪有本事大的,拜本事小的为师。就像现在,那徐知常和林灵素平日见了他赵,那都是昂首挺胸的,到哪都有个座位,可今天跟了李民同来,那规矩的就跟两个童子一般。在李民面前,连坐都不敢坐,只是规规矩矩的站在李民身后,只是冲此。赵就绝对的信了李民的神通。
    故此,赵自是不依。
    而李民本就有心再找机会劝说赵一番,当下也就当作受情不过,这才再次忽悠道:“我今世虽然灵识没有彻开。记不得前世之事,可我在山上时,却也听我师兄们,偶尔说过我一些前世事。听我师兄们说,兄长与我,前世却也是如兄弟一般,故此,兄长转世,却也累得小弟跟着走了一遭。如今兄长灵识封印松动,经常在梦中偶尔记得前世事,却不知可还记得你我兄弟之义?”
    李民这绝对是江湖八大术中的撞口。赵若说不记得了。这以后,自然什么都没有了,反正赵如今也称李民是兄弟,前世有没有,自然不重要了。可若是赵真的记挂他李民,偶尔在梦中梦见过他李民,那再和赵原先的天上梦结合起来,李民以后在怎么编,自然圆滑了。而李民这么一说,赵也确实陷入了回想之中!   
 ⒈⒈第二十六回 献宝

    梦是心头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飘飘渺渺,朦朦胧胧。更往往梦中清晰无比,可醒来却已忘记大半。
    故此,李民不说,却还没有什么。如今李民这么一说,赵这么一想。赵还真朦朦胧胧的把李民的身影,与他梦中天庭生活的景象,套印在了一起。毕竟,每次为赵解梦的,几乎都是林灵素,而赵又知道林灵素的师傅是李民,更是他在万花楼结交的好友,所以,赵也总会时时的在解梦之时,向林灵素问上李民几句,以显和仙家的亲近。
    可如此一来,再加上李民那句赵今世真灵封印松动所致。却让赵确信了李民的话。
    赵当即动情的说道:“却原来如此,怪不得我与贤弟一见投缘。却原来你我上世就是好友兄弟。不过,为兄虽然今世的灵识封印有所松动。经常能梦见一些前世事。可我却也记不得详尽。还是要烦贤弟把上世所知,尽相告知。”
    李民笑道:“弟今世灵识尚未开启。不知前世事。所知,无非也是听师门兄长闲聊所说,却也不知是否玩笑。不过,今生与兄长一见投缘。却是不假。正好兄长今世灵识封印松动,弟胡乱言之,却也正好让兄长辨个真伪。若是真,也可激发兄长的前世印记,有助兄长的灵识开启。若是错了,却也请兄长勿罪,只当听了一个玩笑。”
    赵一听此事还能激发自家的前世印记。更是大喜。当即兴奋的说道:“仙家所言,哪有个假的。贤弟尽管说就是,我定不怪之。”
    李民这才酝酿着情感说道:“据我师兄言,兄长本为九霄神宵天天主。长生大帝君。而小弟则是非想非非天天主,华龙天帝。只因兄长性喜风流。偶遇清风仙子,与那清风仙子有了情缘。却不想那清风仙子,却是七曜摩尼天天狼国主之侍寝仙子。结果引发了刀兵,七曜摩尼天攻伐神宵天。而小弟却因与兄长交好。一时热血,没有平息事端。反倒也引得自家三十六天罡护驾,前去相助兄长,结果正应了小弟天劫。身损劫中。更因此引发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震怒。收押了兄长地长生大帝君的真身,以及七曜摩尼天天狼国主的真身。罚兄长真灵转生凡界为帝。体验人生老病苦。罚七曜摩尼天天狼国主转生草原为帝,体验刀兵之苦。更做天数,令兄长真灵转生之体。有二十年的囚禁生涯,还于天狼国主。以消恩怨。”
    赵当即听得有些傻了。有心不信,可李民却说的有鼻子有眼,而且他赵自身,更是经常梦见天宫风流地景象。若是因此而产生什么情劫。却也正常。否则。什么他好好的神宵天主,长生大帝。却转了来人间地一个帝王。可若是信了,赵却实难想像,自家的前世仇家,竟然是草原的国主。而他今生更有二十年的牢狱之灾。
    可赵随即想到:那辽国地国主耶律延禧,据闻却也是一个风流天子,与他赵却也十分相像,若那人前世也是那性情,自家无意中与他争风吃醋,结下恩怨,却也正常。只是自家从来都是一个怜香惜玉的人。若有情仇,也必是那耶律延禧不知怜惜那清风仙子所为。
    赵当即大怒。拍案而起道:“好个无端地杀才!他前世坏朕风流。今世竟然还敢奢想囚禁朕二十年,还报与他。端的无理!朕定当起大军,灭了他辽国。看他却如何囚禁与朕!”
    看着盛怒中地赵,李民却也有些懵了。李民不知道自己暗示的金国,怎么又跑到辽国上面去了?
    等待赵怒了多时,冷静了下来,赵却又有些惧了。暗自想:天命如何好改的?尤其是那大辽,兵强马壮,我大宋历代都不好胜之。如今又有着天命,难道我真的要有牢狱之灾不成?
    赵当即又向李民问道:“贤弟。虽天命如此。可贤弟今生既奉祖师喻,下山相助于我,可有化解之道?”
    李民虽然还没搞清赵刚才怎么大骂辽国。
    可却也知道他李民的一番忽悠,可能又被赵相差了。李民听闻赵问,也只能尽力弥补道:“兄长
    争得更是一线天机气运。弟先前所进献地金龙珠,虽不能短时内,彻底扭转我大宋气运,可却也能让我大宋国运不绝。如今距离我大宋大劫之日,尚有十年,只要十年内,兄长不理草原内乱,让其自耗,而自家又内修德政,减税富民,整军强兵。到时,却也可有一番相争。免得兄长牢狱之灾,也不是不可。而只要能赢过这一场,金龙得以时日,聚拢龙气。大宋自然长治久安。”
    赵闻言大喜。不过,赵却没想什么德政。这赵日常所处地人文环境中,所接触的,无非就是梁师成,蔡京,王一类地人,早就被蔡京等人的“丰、亨、豫、大”之言熏陶惯了。
    故此,赵也早就坚信大宋乃是一个国富民强的天朝大国。所以,此时的赵,却也根本没想过再行什么德政。只是片面的认为,既然这个国之天命可以争,那就要先下手为强。贤弟虽有神通,也通晓天命,却毕竟不会治国,那王的联金灭辽之策,却是要加紧了。
    于是,有了天命可争,又有十年缓冲认识的赵,却是彻底从刚才的恐慌中放松下来。笑道:“多谢贤弟提点。既然这天命可争,却看为兄是如何让天狼国主,在这凡尘,如何再吃为兄一个亏吧。啊哈哈。。。。
    李民却是无言。不知道赵是怎么想的。可如今李民都把话说道这个地步了,却是还没有扭转赵的想法,李民除了叹服历史轨迹的强大外,也不得不熄了王佐之念。赵虽然是一个不错的哥们,可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尤其是他的后代子孙,也是没有什么像样的。把中国的走向,继续留给他们把持,实在是不让人放心。
    故此,李民却也不在劝说赵。而是随便说了一些轻松的话题之后,向赵说道:“兄长。弟此次在二龙山修行,灵识封印松动,却也记起了一些前世所用的小把戏。特做出了两个物件,献于兄长把玩。”
    赵闻言大喜。逐问道:“贤弟却是做出了什么宝物。可拿与我看。”
    李民笑道:“也算不上什么宝物。只不过凡间没有罢了。如今此物正在宫外,兄长且唤人传来。弟为兄长解说,也就是了。”
    李民被赵传召,这带来的箱子,虽然也因此进了皇宫,可却也止于此。却也进不了赵身前千米。全都留在延福宫外呢。若想呈上,除了有赵命令外,还得有专人检验一番。这过程规矩,即使是赵,却也是精简不了的。
    赵当即命人传唤,不大会儿的工夫,专人看过了,不是什么行刺皇上的凶器,也随即呈了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